第1199章 恐怖陷阱

字數:3960   加入書籤

A+A-




    華府有句俗語叫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那意思是說一個聰明人是絕不會站在快要倒塌的牆邊上的。形容要及時分辨危險和是非並且遠離。

    唐修的事情對唐陽羽來說就是毒藥,唐修的生死之謎,唐修的天賦之謎,唐門的唐修祠堂和唐武祠堂之謎。

    其實唐陽羽作為兒子,最好奇的,第一個好奇的是父親的名字,唐修。

    雖然家裏死去的老頭子不止一次強調過之所以用這個名字是因為唐陽羽的父親過於天賦異稟,是天才中的天才,是唐修中的唐修。

    在華府有些老人十分相信從小看到老,那意思就是剛上下來的嬰兒看一眼就會知道這個孩子以後的發展和上限在哪裏。

    所以直接就叫唐修,代表家族傳承,代表唐門唐修的最高榮耀。

    然而唐陽羽一天天長大對於這個看起來合情合理的答案也就越來越懷疑,他很快就清醒的認識到家裏的老頭子根本沒有資格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叫唐修的。

    實際上唐門有著自己嚴格傳承的家譜,唐修這一代中間的字應該是陰字,叫唐陰什麽,唐陽羽這一代則是陽字。

    老頭子則是宗,唐陽羽的孩子則是金。

    祖孫四代就是宗陰陽金。

    看起來毫無規律,實際上裏麵的說法和秘密太多。

    但是唐宗放居然擅自在兒子的這一代架空了陰字,直接叫了唐修。

    唐門族譜又不是到唐修這裏戛然而止,而是在唐陽羽這裏又重新續上了,重新回歸唐門族譜正宗。

    陰字並不是一個好字,可也不是什麽特別不好的字。

    有陽就有陰。

    表麵上看唐陽羽的名字跟淩雨晴的名字是一首藏頭詩,但實際上首先是根據唐門族譜來的。

    唐門的族譜應該在唐門唯一的傳人唯一的後人唐陽羽手裏,可是實際上卻並不在,唐陽羽不知道老頭子把那該死的30多卷的唐門族譜藏到哪裏了。

    他覺得最有可能的就是唐門祠堂的唐修殿和唐武殿,他根本不知道這兩座宮殿祠堂在哪裏。

    所以他作為唐門傳承者什麽都沒有,很是尷尬。

    反正別人因為老頭子拿他當珍寶,也是為了他才從京城急流勇退,在自己人生最輝煌的時候解甲歸田,遠離廟堂遠離國宮。

    實際上老頭子根本拿唐陽羽當草,他心裏的確有寶,還是個大寶,隻是這個寶不是唐陽羽而是唐修。唐修的名字就是唐陽羽要解開的最大的謎團。

    唐修的秘密像是一個黑洞強力吸引著他,可是他一旦陷入其中就會不能自拔,甚至會很輕易的就丟掉性命。

    現在唐修曾經修複過無頭石像。

    唐陽羽的思維再次回歸到無頭石像上,他暫時或許不會去找白帝幾問清楚情況,但是至少可以先順著這個線索分析下去。

    看看有什麽特別的收獲沒有。

    乾陵無頭石像並不是今天人們才開始調查研究,早在北宋年間,陝西轉運史遊世雄曾查考過乾陵石人群像,並從當地人那裏尋找到石人像背部的人名樣本,刻成4塊石碑,分別立於東西石人像之前。可惜石碑已經毀壞。

    史學家也曾經對61個石人像進行了多年的研究,最後考證出36尊石人像的名字。他認為61尊石人像應該叫61番臣像,其中有些人的生平事跡在唐代史書裏有記載。

    而在唐代史書裏記載的這些事跡大多都發生在武則天至唐中宗執政時期,可見這批石人像也是在這個時期雕刻完成,並在武則天下葬乾陵後才被豎立起來。

    那麽,為什麽在乾陵豎立61座番臣像呢?

    因為這些番臣從身份來說既是少數民族的首領,又是唐王朝任命的官員。所以這批番臣像也顯示了唐王朝還吸收了不少少數民族來參加政權的管理。這說明唐王朝不單純是一個漢民族的政權,也是一個多民族共治的政權。

    又據《陝西通治》記載,乾陵石人群像是參加唐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特使。葬禮過後,武則天為紀念這件事,命人刻石像立在乾陵陵園朱雀門外兩側,象征著唐王朝的國威以及和這些邊境民族的睦鄰友好關係。

    然而,研究學者們發現,有的乾陵石人群像背後有不少開頭寫有“故”字,說明他們在石人像未雕刻完成時就已經去世。如西側的阿史那彌射石人像名字前就帶有“故”字。

    據記載,阿史那彌射是西突厥的首領,曾經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唐高宗繼位後,阿史那彌射成為唐王朝的一名地方最高軍政長官。

    然而,就是這位名將,卻在公元662年遭人陷害致死。而唐高宗是在公元683年病死於洛陽貞觀殿,並在次年葬於乾陵的。那麽,在唐高宗死前20餘年就已經去世的阿史那彌射是不可能參加唐高宗葬禮的。

    像阿史那彌射這樣在名前刻“故”字的石人像竟然有十餘個,這足以說明乾陵石人像群並不是唐高宗或武則天入葬時來參加祭奠的人。

    對於石像身份的考察很多,唐陽羽也翻閱了很多相關資料,但是他的觀點是必須把丟失消失的人頭跟身子合起來研究才更加準確更加合理更加接近現實真相。

    對於石人像頭部的去處,在民間有許多說法,可以說眾說紛紜精彩紛呈。

    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明末清初時,一個外國使節後代到乾陵來遊玩,發現他的祖先在給大唐的皇帝守靈。他們認為有失國格,有辱人格,但又怕若把這些石像打碎會引起當地政府官員的阻攔,所以他想了一個招:每天晚上去到附近的農田裏糟蹋莊稼,糟蹋完以後到附近農民家裏去說這些石人晚上成精,把所有糧食都糟蹋光了。要保護糧食,就必須把這些石人消滅,把他們的頭敲碎,他們就不能成精了。當地農民覺得這話說的有道理,就一氣之下把石像的腦袋都打碎了。

    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八聯軍時,看見唐乾陵前立有外國使臣的群像,感到有辱洋人的臉麵,於是把石人的頭砍掉了。

    但據曆史學家考證,八聯軍當時並沒有到過乾陵。

    明朝的開國元勳劉伯溫曾到過乾陵,並留下了“番王嚴似立層層,天馬排行勢預騰”的詩句。

    然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詩人描寫乾陵的詩句中出現了“赤馬剝落離倒旁”的詩句,也就是說乾陵的立馬和石像都紛紛地倒在了地上。

    詩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於民間傳說在時間上有相近之處。

    反正石頭沒了,反正現在唐修修複過或者說重新創造了新石頭。

    那麽新石頭在哪?

    事情又回到了剛才唐老板的那個問題。

    “不知道在哪……但是有傳聞說被白氏一族帶走收藏了……說是他們有別的隱秘用處……而白帝幾也姓白……”

    羅綺的回答把所有的線索全都指向了白帝幾。(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