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杏花村裏的姑娘

字數:347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神級修複高手 !

    “喂,小牛鼻子,你以前見過這麽大的雪麽?”突然故事被二黑打斷,二黑捧著一杯熱茶一邊暖手一邊看著外麵幾乎完全黑下來的天。

    沒有路燈,隻能看見猛獸一般隨著颶風肆虐的雪片,恐怖極了。

    她是個九歲的小孩子,很多事不懂,也沒出過遠門。

    最遠的地方就是現在的鹹陽了,還有跟著老板去過一次蒙古草原,然後就沒了,所以她會自然的小孩子一般的好奇和恐懼。

    對於漫天飛雪最初是好奇興奮,天黑了下來便是害怕。

    她下意識向著楚千杯的位子挪了挪,要是老板在她肯定直接嚇的鑽進老板懷裏了。

    張出塵聽了一愣,隨後帶著一個大男孩該有的陽光般的笑容,“沒有,不光是我我爺爺也沒見過,恐怕現在活著的華府人沒人見過這麽大的雪。”

    “不過你知道麽下大雪有個好處,那就是不打雷……不怕你笑話我像你這麽大的時候特別害怕打雷……一打雷我就要躲到床上蒙著被子不敢出來……可丟人了……”

    楚千杯心中一動,他沒想過這個少年老成心狠手辣神秘莫測詭計多端的小道士居然還有這麽暖心的一麵,他這麽要麵子的大男孩居然自揭傷疤。

    看來對二黑是真的喜歡。

    他突然發現小道士其實跟唐陽羽很像很像,都是對別人強勢凶狠不講道理,對自己喜歡的人,身邊人卻分外平和大度還大方。

    楚千杯雖然嘴上對自己這個唯一的學生這裏不滿意那裏挑剔,實際上唐陽羽對他挺不錯的,知道他喜歡喝酒就給他想著法遍尋好酒,還不勸他少喝點。

    唐陽羽幾乎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不勸他戒酒的人。

    相反他似乎很理解他內心的傷悲和掙紮,他需要酒,沒有酒就活不下去,酒是他活下去的支柱和希望,他早已經酒精中毒。

    當然這隻是一個前提,在明知道他酒精中毒身體被掏空的情況下唐陽羽依然毫不猶豫的信任他,重用他,關鍵時刻把他當作最值得依靠和托付的人。

    東戴河如此,京城如此,鹹陽城還是如此。

    現在的唐老板可不是隨便就讓誰帶隊來鹹陽的,楚千杯心底很明白是怎麽回事。

    他對自己的學生開始充滿感激,隻是永遠都不會表達出來。

    甚至在他來之前唐陽羽還派人給他送去了三壺好酒,就是他軍用水壺裏裝的,正宗的私人釀酒大師釀造的杏花村。

    楚千杯吃驚的是他從未跟任何人說過自己最喜歡喝的酒就是私釀珍藏的杏花村,這小子是怎麽知道的?

    他自己對杏花村有獨特的感情,離他而去的妻子就是杏花村的釀酒女,所以他才這麽喝酒,瘋狂的喝酒。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唯有杏花村。

    收到熟悉的杏花村私釀的那一刻他的大腦甚至停滯,開始出現一些幻覺。

    ……

    古汾酒工藝需要杏仁,因而杏花村地區廣栽杏樹。竹葉青酒在唐代已有,唐末宋初發展為羊羔酒。北宋張能臣《酒名記》則記載為汾州杏仁露。這就意味著唐末宋初,汾州生產的幾種著名藥酒汾清酒、羊羔酒和杏仁露,離不開杏仁。酒坊附近自然會廣載杏樹,所以人們將酒坊村,漸漸呼為杏花村。

    楚千杯關於妻子,關於愛情美好的記憶,一切都是從杏花村開始的。那一年他還年輕,他去杏花村做社會實踐,於是遇到了他一生最愛的女人。

    兩個人手牽著手走遍村子裏的每一條街巷,嚐遍每一處私家釀造。

    他的記憶開始輪回,開始不可救藥的回歸到那個聞名又親切的村子。

    ……

    《舊唐書》載唐代製度:“百戶為裏,五裏為鄉。縣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裏正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杏花村地區在唐代有著名的郭柵鎮,郭柵鎮地處要衝當設鄉長,位於今杏花村的東南方向二裏處,古杏花村當屬之。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元代,到明代出現了盡善一名。明代實行裏甲製管理地方事務,以一百一十戶為一裏,十戶為一甲,杏花村地區被劃為盡善北裏和盡善南裏,盡善北裏轄11村,盡善南裏轄3村。

    明清時期杏花村屬於盡善北裏,裏長就住在杏花村。

    這就是說,明初盡善不是村名,隻是裏甲名號,當時因為人口稀少,自然村沒有行政村的概念,單戶可成獨村,三戶可稱小村,村落是很不穩定的,所以明清縣誌多隻記裏甲名。由於明初裏名“盡善”的設置,漸漸的才有了個盡善村,萬曆《汾州府誌》汾陽堡寨中已有盡善南,盡善北,盡善鎮。可見大約在萬曆年間有了盡善村的概念,並且取代了郭柵鎮的地位。

    盡善裏名的起因,是在明洪武年間,因“旌善亭”轉化而來。明史記載,申明亭是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五年創建的讀法﹑明理﹑彰善抑惡﹑剖決爭訟小事﹑輔弼刑治之所。設申明亭處,也必設旌善亭,縣治之有圖者,也多半標明二亭的所在。事實上汾陽除杏花村鎮外別的地方沒有關於申明亭的記載,旌善亭南名為盡善南裏,旌善亭北為盡善北裏,漸漸的演化出個盡善村。

    無獨有偶,著名的靈石縣王家大院靜升村,也是由旌善村演化而來。明清時期裏與村完全是兩個概念,現在很多明清裏名都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盡管如此,我們從別的資料中還是能證明明代和清代山西杏花村地名依舊在使用。最好的史證是《山西實業誌》光緒初年的義順魁酒坊和光緒三十四年的三盛魁酒坊都赫然標明產地是:杏花村。其他詩文證書就多了,其一,現杏花村留有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手筆,“得造花香”,古人寫字與今方向不同,所以應該念作“香花造得”,香花當指杏花。

    其二,清代《汾陽縣誌》錄清人曹樹穀的《汾酒曲》詩:甘露堂荒釀法疏,空勞春鳥勸提壺。酒人好伴行春馬,曾到杏花深處無?

    其三《申明亭酒泉記》清?申季莊“汾酒之名甲天下,而以申明亭為最。唐詩雲;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皆為此也”。也強調杏花村。

    其四,古代民謠唱的“汾州府,汾陽城,離城三十杏花村”和“盡善盡美杏花村”,也都提到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