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一九八八年

字數:7707   加入書籤

A+A-




    (請書友們留下推薦票、月票,謝謝大家)

    時光荏苒,轉眼間就到了十二月底。

    “中港實業”的設備全部安裝到位開始生產.

    由於職工手生,為了確保質量,暫時以定額的三分之一管理織布機、紡紗機等等,故而顯得設備多且有富餘。

    因此暫時用不著三班倒,六七千女工都上兩三個月的常日班。

    這兩三個月裏每天都組織學習、培訓兩個小時,第三個月就得開始重新考核,能夠輕鬆完成定額的才是合格的技術工人。

    合資企業不論資排輩,隻比生產能力,被認定為能夠完成定額的熟練工、技術工後工資直接翻倍。

    第三個月,管理機器數量達到標準的女工基本工資就應該能拿二百多,職務工資、崗位工資、誤餐費、夜班費等等以及其他福利不低於一百五十塊。

    這就意味著“中港實業”一個技術合格的熟練工,月收入將要達到四百塊。

    在全國平均工資隻有一百塊錢左右一個月的八七、八八年,“中港實業”的月薪絕對讓人向往。

    “中港實業”在剛開始談合資時就承諾給工人加工資,合資成功的當月職工的平均工資就超過了二百塊。

    漲了工資的職工心裏安定,故而實現了平穩過渡,職工不缺乏積極性。

    張霞等等三十個中、上層管理人員從日本學習、考察回來後一個個如同換了個人。

    為啥?他們覺得憋屈,因為他們不僅僅發現了中國跟日本如同隔了時代的差距,還發現中國人在日本活得沒有尊嚴。

    不能再夜郎自大了,更加不能再渾渾噩噩,萬萬不能自欺欺人。

    他們回國後不僅僅嚴格要求自己,管理時還學了點日本式的不近人情。

    黃瀚宣布了規定,“中港實業”所有的中、上層管理者都有機會出國考察、學習,明年秋天還會選拔三十人去日本。

    選拔幹部出國學習的標準很簡單,第一是對公司忠誠。

    第二,主動工作主動學習。第三,能夠團結幹部、職工。

    原本還羨慕嫉妒恨的其他幹部聽了這三個條件後立馬轉變了態度。

    白拿一千美金公費去日本一個多星期,回來時家裏就能夠用上日本的大彩電、收錄機、電冰箱,誰舍得失去這個機會?

    萬一說怪話被判定不能團結職工、幹部,麻煩大了。

    無欲才能夠做得到無求,“中港實業”的幹部都是俗人,都有所求,他們盼望出國,盼望拿一千美金,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毋庸置疑。

    “中港實業”頒布了能夠完成定額的熟練工、技術工的工資標準後,發現自己的收入有可能再次翻倍的六七千女工簡直是奔走相告。

    一時間“中港實業”的幹部、職工學習文化、鑽研技術蔚然成風,七個廠區都生機勃勃。

    每每看到這一幕,黃瀚就會感歎資本的力量,資本這玩意兒真的讓人又愛又恨!

    要是沒有從美國股市裏賺到美金,哪有資本整合三水市的紡織業?哪有可能讓這些吃苦耐勞的女工拿到手對得起付出的報酬?

    “中港實業”生產的麵料在不愁銷路的情況下,賺外匯更加劃算。

    秦淑潔當然要最大化利用成本優勢對外傾銷,內銷除了保證“華美風”的供應,基本上不主動推銷。

    然人就是容易犯賤,“中港實業”的麵料越是不在國內推銷越是有單位、個人找上門來采購。

    原因很簡單,“中港實業”生產的幾十種麵料填補了國內空白。

    以前國內市場上的這些麵料種類都是從廣東、福建那一邊過來的,都是舶來品,而且不是正經八百渠道進口的。

    “中港實業”號稱投資一個億美金,各大主流報紙都進行了報道,這個消息還上了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

    因此在剛剛投產時就有不少單位和個體戶找來三水市求購,不少在商業街開店的個體戶紛紛要求經銷。

    拿現錢找上門進貨可以給,要求經銷?暫時不考慮!生產沒有進入正常化,產量有限!

    總而言之“中港實業”運營良好,產量在穩步遞增中。

    由於有原材料自行進口權,甚至於可以進口印度的棉花、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化工原料,“中港實業”根本不可能出現國內的紡織廠停工待料的普遍現象。

    進口原材料隻要大大低於出口份額,能夠享受關稅優惠。

    因此“中港實業”的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明顯。

    由於是新品牌沒有口碑和名氣,幾家嚐試合作的國際貿易公司都是秦淑潔以前的老關係。

    人家肯少量經銷一些完全是因為秦淑潔積累的信任度。

    黃瀚很自信,不僅僅能夠確認“中港實業”紡織品的價格具備壓倒性優勢,還能確認質量同樣具備優勢!

    他認為隻要那些外國佬開始經銷“中港實業”的麵料,很快就食髓知味。

    老關係、老客戶、合作幾十年等等都不是理由,相信隻要能夠多到手三個點的利潤,那些外國佬一準翻臉無情。

    當下歐美的紡織品主要采購地點之一居然有尼日尼亞,這個國家八十年代初紡織品的出口額居然達到一百億美金。

    黃瀚是先知,當然知道後世的尼日尼亞人絕大多數穿中國生產的衣服,用中國生產的紡織品。

    能夠肯定這種對手該是多麽不堪一擊。

    可以斷定“中港實業”接下來的訂單量肯定會逐月遞增。

    那時候經過兩個月學習的女工們肯定都適應了管理新機器,管理的數量必然大幅增加,可以開始兩班倒。

    與此同時一次大招工必須有,怎麽著也得招兩千多人。

    市裏給了“中港實業”一千五百畝工業用地,肯定不能圈在那兒長荒草,硬化土地已經在進行中,開了春就建造標準廠房。

    爭取在八八年國慶節左右完成原“東方紅布廠”廠區的搬遷,原廠區暫時租給“華美風”生產成衣。

    “華美風”明明有獨立的廠區,擁有廠房七八萬平方米,為什麽還要租原“東方紅布廠”的地方?

    那是黃瀚的布局體現出價值了。

    三水市成為了全國知名的商品集散地,各路商家紛至遝來,商業步行街的房子漲價了還有價無市。

    租金翻倍了還僧多粥少!

    沒有店麵房的增量,隻是存量在內卷,勢必會影響市場的擴張,造成商家成本虛高。

    是時候把“華美風”臨街的樓房租出去打壓虛高的租金。

    這樣做才是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市場經濟固然重要,但是永遠都不能離了監管,政府調控必須有。

    當下的三水市政府還沒有能夠意識到這一點,隻覺得商家紛至遝來,西大街的門麵房越來越值錢、租金越來越高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根本意識不到導致商家經營成本過高後,有可能讓他們選擇另外一個房價、租金相對便宜的地方。

    “華美風”逐步把房子全部租掉根本不吃虧,收到的租金拿出一半用來租地盤有三百畝左右,廠房超過十萬平方米的“東方紅布廠”足夠了。

    關鍵是“東方紅布廠”在“黃陳居委會”,離北大街沒幾步路,職工們上下班依舊方便。

    “家園集團”的開發進行得如火如荼,門麵房的預售空前火爆,八八年六月底,後街的所有門麵房都要交付。

    屆時又能緩解因為供需不足造成的價格虛高。

    漲價是好事,但是不能翻著倍漲,一個月漲幾個點,一年漲五成,在這個時間段蠻理想。

    然黃瀚的理想僅僅是一廂情願,以後究竟會變成什麽樣子他真的沒法預料,因為當下的三水市跟曆史上的早已麵目全非。

    ……

    這段時間黃道舟和邱老師已經參加了春晚彩排。

    央視團隊的質量當然無與倫比,《從頭再來》、《紅酥手》的伴舞、配樂、和聲等等不僅僅尊重黃瀚團隊的原創,還增加了一些配樂。

    總而言之,央視版的畫麵、聲音應該算得上是當下的流行風格,導演組對黃道舟、邱老師到位的演繹相當滿意。

    這次的首都之行不可以來去匆匆,黃道舟和邱老師連續五天都參加排練,黃道舟還利用排練間隙搞公關。

    首都的酷暑厲害得狠,這裏是“全力空調”最主要的戰場,黃道舟派來的都是精兵強將。

    空調肯定能夠賣進各大部委,做好服務爭取得到這些在京幹部的好評是既定目標。

    “全力企業”在首都布局了四個銷售網點,唐建設和陶俊是全力企業首都銷售公司的負責人。

    這倆小子是黃道舟一手培養的,也是跟著黃道舟起家的老資格。

    黃道舟來了首都,這倆小夥子當然全程陪同。

    因此他倆得以跟中央電視台的不少領導交往,晚上去領導們家裏拜訪必不可少。

    唐建設、陶俊長得帥氣幹銷售工作四五年,接人待物沒得說,不少領導蠻喜歡他倆,表態黃道舟不親自來這倆小夥子一樣的可以辦事。

    企業要做大做強,哪有可能不跟中央電視台合作?

    黃道舟這是為接下來的廣告攻勢鋪路。

    但是他有些想不通,為什麽黃瀚堅持沒到鋪天蓋地做廣告時候,要求八九年下半年才開始在中央電視台做廣告。

    唉!有些話真的說不清楚。

    八八年的價格闖關導致搶購潮,什麽東西都賣得掉。

    “全力空調”屬於良心產品,質量沒問題價格不比同類產品貴,閉著眼睛賣,八八年年底都能實現零庫存,幹嘛要浪費廣告費?

    “全力企業”總經理兩次上春晚,他還寫了幾部暢銷,有這個宣傳效果足夠了,全力空調的銷售員可以大講故事。

    已經有了五十幾個銷售網點,還在增加中,一個網點一天平均賣三五台,一年也能賣出去五六萬台。

    況且此時的空調采購基本上是大單位、賓館,隻要拿下訂單基本上是三十台以上,真的用不著擔心銷路。

    錢要用在刀刃上,廣告費的數目不小,能省則省,用省下來的錢在大城市買房子布局網點不香嗎?

    黃道舟喜歡思考不肯盲從,這是優點,黃瀚隻得耐心解釋,讓他稍安勿躁,並且拍胸脯保證明年的五月底,“全力”空調成品肯定零庫存。

    不僅於此,必然會有想經銷“全力”空調的公司舉著匯票要求排隊等現貨。

    黃道舟雖然將信將疑,但是這些年兒子的預言沒有落空過一次,他選擇了等到五月份看情況。

    如果那時沒有實現零庫存,做不做廣告就不聽黃瀚的了。

    由於黃道舟的名氣如日中天,故而《一九八一年》成為了一九八七年最暢銷的,沒有之一,遠遠超過窮謠、三貓的作品,連金大俠都望塵莫及。

    如果說《一九八一年》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那就是剛剛出版不久的《劍出呂梁》,同樣是輪峰回筆的大作。

    在當下的中國熱血澎湃的抗日題材作品人人愛看,這部書有戰鬥故事還有戰地戀情,簡直是老中青三代男女通殺。

    老首長居然也在看《劍出呂梁》,而且看得津津有味,那是因為這部書不是胡吹亂侃得沒邊兒了。

    而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略微誇張,謳歌抗日英雄是重點,描寫八路軍怎麽發展壯大是主線。

    積小勝為大勝才是那時的真實寫照,可寫的小規模伏擊戰太多了,而且每一戰都不盡相同,基本上都有奇思妙想。

    黃道舟還寫了百團大戰之後國民黨不發軍費時,八路軍怎麽自力更生。

    不僅僅是老首長看了《劍出呂梁》拍案叫好,太多老革命愛不釋手,連最上層的領導們都知道了這本好書。

    黃道舟這個名字在幾位最大領導們的記憶中又加深了。

    八八年元旦,幾天前被提拔為副市長的成勝利一定要請黃道舟、秦昆侖等等好好喝一杯,不醉不歸。

    黃道舟、張芳芬、秦昆侖、錢國棟、成勝利、宋丹華、宋春華、張霞、王慧、陸惠、黃道武、黃進加上黃瀚在徽派宅院堂屋裏坐了一桌。

    天兒冷,在院子裏再擺一桌不現實。

    因此黃顰、黃宇、楊學茹、張春梅、成文閣、錢愛國、陸瑤、蕭薔和成文閣媽媽楊順紅、秦昆侖愛人沙少琴等等安排去了隔壁“事竟成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