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搬家
字數:2264 加入書籤
諸葛清怡把嘴一撇,道:“哎!往蘇杭走了一趟回來,也該見點世麵了,還是這麽眼饞肚飽的。你要愛他,不值什麽,我拿諸葛玥換了他來好不好?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裏瞧著鍋裏的,這一年來的時候,他為香菱兒不能到手,和姑媽打了多少饑荒。姑媽看著香菱的模樣兒好還是小事,因他做人行事,又比別的女孩子不同,溫柔安靜,差不多兒的主子姑娘還跟不上他,才擺酒請客的費事,明堂正道給他做了屋裏人。過了沒半月,也沒事人一大堆了。”一語未了,二門上的小廝傳報:“老爺在大書房裏等著二爺呢。”陳璉聽了,忙忙整衣出去。
這裏諸葛清怡因問諸葛玥:“方才姑媽有什麽事,巴巴兒的打發香菱來?”諸葛玥道:“那裏來的香菱!是我借他暫撒個謊兒。奶奶瞧,旺兒嫂子越發連個算計兒也沒了!”說著,又走至諸葛清怡身邊,悄悄說道:“那項利銀早不送來,晚不送來,這會子二爺在家,他偏送這個來了。幸虧我在堂屋裏碰見了,不然他走了來回奶奶,叫二爺要是知道了,咱們二爺那脾氣,油鍋裏的還要撈出來花呢,知道奶奶有了體己,他還不大著膽子花麽?所以我趕著接過來,叫我說了他兩句,誰知奶奶偏聽見了。為什麽當著二爺我才隻說是香菱來了呢!”諸葛清怡聽了笑道:“我說呢,姑媽知道你二爺來了,忽剌巴兒的打發個屋裏人來。原來是你這蹄子鬧鬼!”
說著陳璉已進來了,諸葛清怡命擺上酒饌來。夫妻對坐。諸葛清怡雖善飲,卻不敢任興。正喝著,見陳璉的乳母趙嬤嬤走來。陳璉諸葛清怡忙讓吃酒,叫他上炕去。趙嬤嬤執意不肯。諸葛玥等早於炕沿設下一幾,擺一腳踏,趙嬤嬤在腳踏上坐了,陳璉向桌上揀兩盤肴饌與他,放在幾上自吃。諸葛清怡又道:“媽媽很嚼不動那個,沒的倒硌了他的牙。”因問諸葛玥道:“早起我說那一碗火腿燉肘子很爛,正好給媽媽吃,你怎麽不拿了去趕著叫他們熱來?”又道:“媽媽,你嚐一嚐你兒子帶來的惠泉酒。”趙嬤嬤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鍾怕什麽,隻不要過多了就是了。我這會子跑了來倒也不為酒飯,倒有一件正經事,奶奶好歹記在心裏,疼顧我些罷!我們這爺,隻是嘴裏說的好,到了跟前就忘了我們。幸虧我從小兒奶了你這麽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兩個兒子,你就另眼照看他們些,別人也不敢呲牙兒的。我還再三的求了你幾遍,你答應的倒好,如今還是落空。這如今又從天上跑出這樣一件大喜事來,那裏用不著人?所以倒是來和奶奶說是正經。靠著我們爺,隻怕我還餓死了呢!”諸葛清怡笑道:“媽媽,你的兩個奶哥哥都交給我。你從小兒奶的兒子還有什麽不知他那脾氣的?拿著皮肉,倒往那不相幹的外人身上貼。可是現放著奶哥哥那一個不比人強?你疼顧照看他們,誰敢說個‘不’字兒?沒的白便宜了外人。我這話也說錯了:我們看著是‘外人’,你卻看著是‘內人’一樣呢!”說著,滿屋裏人都笑了。趙嬤嬤也笑個不住,又念佛道:“可是屋子裏跑出青天來了。要說‘內人’‘外人’這些混帳事,我們爺是沒有的;不過是臉軟心慈,擱不住人求兩句罷了。”諸葛清怡笑道:“可不是呢,有‘內人’的他才慈軟呢!他在咱們娘兒們跟前才是剛硬呢!”趙嬤嬤道:“奶奶說的太盡情了,我也樂了,再喝一鍾好酒。從此我們奶奶做了主,我就沒的愁了。”
陳璉此時不好意思,隻是訕笑道:“你們別胡說了,快盛飯來吃,還要到珍大爺那邊去商量事呢。”諸葛清怡道:“可是,別誤了正事,才剛老爺叫你說什麽?”陳璉道:“就為省親的事。”諸葛清怡忙問道:“省親的事竟準了?”陳璉笑道:“雖不十分準,也有八九分了。”諸葛清怡笑道:“可是當今的恩典呢!從來聽書聽戲,古時候兒也沒有的。”趙嬤嬤又接口道:“可是呢,我也老糊塗了!我聽見上上下下吵嚷了這些日子,什麽省親不省親,我也不理論;如今又說省親,到底是怎麽個緣故呢?”陳璉道:“如今當今體貼萬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來父母兒女之性,皆是一理,不在貴賤上分的。當今自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後,尚不能略盡孝意,因見宮裏嬪妃才人等皆是入宮多年,拋離父母,豈有不思想之理?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兒,不能一見,倘因此成疾,亦大傷天和之事。所以啟奏太上皇、皇太後,每月逢二六日期,準椒房眷屬入宮請候。於是太上皇、皇太後大喜,深讚當今至孝純仁,體天格物,因此二位老聖人又下諭旨,說椒房眷屬入宮,未免有關國體儀製,母女尚未能愜懷。竟大開方便之恩,特降諭諸椒房貴戚,除二六日入宮之恩外,凡有重宇別院之家,可以駐蹕關防者,不妨啟請內廷鑾輿入其私第,庶可盡骨肉私情,共享天倫之樂事。此旨下了,誰不踴躍感戴!現今周貴妃的父親已在家裏動了工,修蓋省親的別院呢。又有吳貴妃的父親吳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這豈非有八九分了?”
趙嬤嬤道:“阿彌陀佛!原來如此。這樣說起,咱們家也要預備接大姑奶奶了?”陳璉道:“這何用說?不麽這會子忙的是什麽?”諸葛清怡笑道:“果然如此,我可也見個大世麵了。可恨我小幾歲年紀,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沒見世麵了。說起當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書還熱鬧,我偏偏的沒趕上。”趙嬤嬤道:“噯喲!那可是千載難逢的!那時候我才記事兒。咱們陳府正在姑蘇揚州一帶監造海船,修理海塘,隻預備接駕一次,把銀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說起來——”諸葛清怡忙接道:“我們王府裏也預備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