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天下苦於秦

字數:3550   加入書籤

A+A-


    “眾漂母,odbye!”
    眾漂母,不知韓信所言何意,瞬間懵逼中……
    韓信跟在少女薑桃的身邊,背著一大筐半濕不幹的絲絮,左手拎著寶劍,心情愉快地向前走著……
    薑桃的母親跟在後麵,望著郎才女貌的背影,心情略有些複雜……
    韓信與薑桃邊走邊聊,才知道了薑桃的母親,以及那群漂母們所漂洗的絲絮,並非是自己家裏的,而是受雇於淮陰縣內一戶專門做絲絮生意的商賈。
    這商戶大量低價收繭衣,然後,雇傭漂母們將繭衣漂洗成絲絮,收回絲絮後,再高價出售……
    當韓信陪著薑桃和她母親,將一大筐絲絮,送到那商戶處,經過檢驗之後,薑桃母親得到了一百錢。
    韓信看到:漂母拿到一百錢後,並沒有高興,她卻輕聲地哀歎著……
    韓信不解地問薑桃道:“你阿母,為何哀聲歎氣呢?”
    “唉!”薑桃輕歎著,說道:“阿母勞累了多半天,若不是薑桃我,今日采桑歸來的早,幫我阿母漂洗絲絮,其實都要近一天的勞作才能完工,噢對了,還有韓哥哥也幫忙了!如此,才掙到八十錢啊!!”
    “你阿母收到手裏的,不是一百錢嗎?”韓信不解地問道。
    薑桃苦笑著,說道:“阿母早晨從這商賈處,取一大筐繭衣時,按慣例,要先質押二十錢呢!”
    “那掙到了八十錢,也不少了吧?”韓信隨口說道。
    “韓哥哥,不知道嗎?如今的粟米價,都漲到了,一石米要一千八百錢呢!”薑桃皺著柳眉說道。
    韓信也嚇了一跳。自己這副身體裏的記憶,對於糧價這些生活中‘無足輕重’的小細節,真是不知道啊!
    因為,他之前這副身體壓根就是個沒有錢的‘窮鬼’,哪裏有錢去買米吃呢?嘿嘿,吃飯嘛,全靠蹭!!!
    而此時的韓信,雖然是個穿越者,但是,也被這種糧價給驚呆了!
    穿越前,作為曆史發燒友的他,查閱過秦吏“喜”墓葬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的照片影印本……
    他也曾在起點,看過一本挺帶曆史感的書《秦吏》,那裏的男主,生活在秦國快要一統六國之際,那時秦國的糧價,好像是一石粟米才幾百錢吧?
    不過,他也清楚,現在是秦二世元年的七月,距離那大秦,國富民強一統六國時,已經過去了十餘年了,物價自然也在不斷地上漲著。
    韓信心中暗想:這物價,特別是糧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就是,十多年前,經過了大秦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各國死亡了不少軍兵……
    然後,秦一統後,修建連接六國的長城、修驪山始皇陵、修馳道(始皇帝出遊前,所要經過的路途,都要修建‘高速土路’),建阿房宮等等浩大工程……
    這些都需要從天下征集成年男子去幹的苦差事,一共大約征集了近三百萬人,而秦統一六國後,整個大秦帝國(包括原六國)的人口總數,才有3000多萬。
    韓信暗歎:用國家近十分之一的成年男丁,去大興土木,搞那好大喜功的麵子工程,從而導致了全國的很多良田,沒有足夠的男勞動力去耕種,就沒有好的收成,糧價不瘋漲才怪呢……
    難怪有那句流傳之廣的名言:‘天下苦秦久矣’……
    他也想起曾讀過的《史記》中記載著:“(秦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米石千六百。”
    韓信心中感歎:那時,一石粟米就賣到了一千六百錢了,而現在,時過八年後的秦二世元年,一石粟米賣到一千八百錢,也不足為奇了!
    韓信又想起:秦代的衡製,是以戰國時期秦國原有的衡製,為標準製定的;
    秦一統六國後,強製在天下推行其衡製,1石=4鈞=120斤,1斤=16兩,1兩=4錙=24銖。
    他在腦海裏思考著,秦時的‘衡製’,也就是後世的質量單位之間的進率,頓覺懵逼!!!
    特麽的,就算自己的數學,真的不是體育老師教的,那麽,口算出一石等於多少銖,也好難啊!想口算出,1乘以120乘以16再乘以24,靠,誰能口算得對啊?
    而且他還知道,很重要的一點是:秦製中的一石,雖說是當時的120斤,但是,此時的‘一斤’並不跟後世的‘一斤’等重,秦時的‘一斤’大約是後世的‘半斤’即250克左右。那麽,這時的一石米,大約就是後世的60斤即30千克……
    韓信能算得出,漂母辛苦地幹一天漂洗絲絮的累活,才能掙到80錢,而一石粟米的價格是1800錢,漂母要又苦又累地漂洗絲絮22.5天,才能掙到買30千克小米的錢……
    韓信在心中快速地計算著,方覺得,這秦末之際,各地因缺少男勞動力,秦國又將嚴刑峻法推向了極端,秦還用橫征暴斂的方法,維持著龐大國家的開支,天下黎民們的生活,過得真是很苦啊!
    突然,韓信聽到了不遠處,薑桃的阿母與收絲絮的店主,發生了口頭的爭執……
    “汝給吾之錢,每錢皆不足半兩啊!這錢是真的嗎?”漂母抱怨地說道。
    “吾豈敢造假錢乎?此乃二世皇帝登基後,下召‘複行錢’,在全國內推行的新‘半兩’錢。”店主說道。
    …………
    漂母拿起一枚銅錢,端詳著,這‘新錢’的大小也是直徑一寸二分,圓形方孔的青銅錢幣,正麵同樣也鑄著由秦國著名的丞相李斯,所題寫的從右向左來讀的小篆文字“半兩”。
    雖然漂母不識字,但是,秦統一後,楚地淮陰成為秦的淮陰縣後,也有十多年了,都一直用著這種秦國的‘半兩’錢,這‘半兩’二字她還是因熟悉而認識了!
    她把手中的錢,翻過來,這也是同以前的‘半兩’錢一樣的背麵平素……
    漂母用拇指和食指,捏著這枚二世皇帝新發行的半兩錢,她能明顯地感覺到這錢,比以前始皇帝活著時,在全國內所用的半兩錢要薄了近一半,掂量在手中時,自然也能感覺到輕了一半……
    漂母很是氣憤地對那胖子商賈,說道:“今早,吾給汝質押的二十錢,每錢皆足重12銖。如今,汝給吾之錢,每錢僅約6銖啊!豈足半兩乎?此乃劣幣換良幣!”
    韓信看到漂母跟那胖子商賈,爭論得有些麵紅耳赤了,忙對著薑桃說道:“再吵下去,看著懸要動手!咱們過去勸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