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圍城(下)

字數:4522   加入書籤

A+A-


    皇太極陣前喊話,無非便是打的招降祖大壽的主意。這貨為了表明自己的誠意,乃至於親自冒著生命危險上陣了。

    實在是如今皇太極對大明的降將渴求的很,特別是祖大壽這種類型的高級將領。

    自從努爾哈赤開始舉旗造反以來,投降建奴的大明文武倒是有好幾個,不過卻都是小嘍囉,上不了台麵。範文程,如今皇太極的謀主之一,當時不過是大明的秀才而已。寧完我,同樣是秀才,連個舉人都算不上。李永芳,明軍遊擊,還是千戶所那種衛所兵,性質類似於後世的民兵,連募兵都不是。職位最高的也就是鮑承先這貨了,大明參將,照樣是衛所的。

    手下這些降將職位太低,自然起不到標杆作用。

    因此皇太極便一門心思的想拉幾個位子高點的人過來,甚至不介意千斤買馬骨。相互比較乃是人之常情,曆史上崇禎前期雖然被建奴揍得跟豬頭一樣,一打就輸,一打救數,不過投降的文武卻屈指可數,死節的倒是很多。一直到崇禎十五年,身為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的洪承疇投降後,情形便大不一樣了,大明的文武立刻便降者如雲。連洪承疇這樣的高官都投降,自己不過是小嘍囉而已,幹嘛不降啊!

    閑話不再瞎扯,見到祖大壽派人出來搭話,皇太極便開口道:“祖將軍,如今錦州已經被大金十萬大軍團團圍住。祖將軍即使身生雙翅,隻怕也難以逃離。莫非一定要憑借這錦州城中區區四萬殘卒對抗大軍不成?”

    也不等祖大壽回答,皇太極又繼續使人喊道:“祖將軍倘若來投,本汗可以承諾,貴部一個也不拆散,祖將軍不用擔心有過河拆橋之舉。”

    皇太極正要繼續在開口封官許願。

    城樓上的祖大壽已經開口了:“大金國主休要多言,本將對大明忠貞之心可昭日月。大金國主請回。”

    皇太極聽了此話,卻也沒有任何氣餒。這次來招降,不過是為了表明自己誠意,讓祖大壽明白自己的心跡而已。如今雙方還沒交手,祖大壽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倘若就憑自己區區數言就招攬了過來,即使過來了皇太極也不敢用。

    如今隻要在祖大壽心中種下了這顆種子即可,等到祖大壽走投無路的時候,便會開始往這方麵琢磨。

    於是皇太極也不多話,揮手就領了眾親衛回營。

    建奴大軍才駐紮下來不久,範文程正在軍營內四處巡視。聞聽到皇太極親自去了錦州城下,頓時嚇的麵如土色。隨手招呼了幾十人便往錦州城下而來,準備接應皇太極回營。

    剛到大營門口,卻遇到了返回的皇太極。

    見到範文程如此的忠心,皇太極心裏也有幾分滿意,對範文程又更加看重了幾分。

    二人來到大帳之中,範文程便跪諫道:“大汗乃天命之主,豈可輕易犯險。倘若稍有差池,即使打下了錦州城又有何益?”

    皇太極卻嗬嗬笑了數聲,開口道:“倘若是麵對東江毛文龍,本汗自然不敢如此托大。那貨隻求目的,不擇手段,再卑鄙無恥的事情都幹的出來。遼東卻不一樣,他們喜歡死板的講信義,何況有親衛護著,城上即使偸放冷箭,也傷不了本汗分毫。至於火炮那就更不用說了,火炮的準頭如何大家心裏都有數。”

    範文程正要繼續開口相勸,皇太極卻搶先開口了:“好了!好了!本汗知道範先生的忠心。此次要向祖大壽顯露誠意,本汗這才不得不冒險一次。下次自然會注意。”

    既然如此,範文程也不再相勸,開口問道:“未知此次情形如何?”

    皇太極便把事情詳詳細細的說了一遍。

    範文程聽後,沉思了一回,便對著皇太極開口道:“大汗,這祖大壽還是有幾分招攬的希望的。”

    實在是太想招降一個偽明的高官了,聽了此話皇太極心中大為高興,便開口道:“此事如何說?”

    範文程便開口道:“大汗親臨錦州城下,對錦州來說卻是一個機會。倘若祖大壽鐵心死守,則必當會趁機開炮放箭,傷不傷得了大汗無所謂。即使冷箭沒辦法傷到大汗,卻也是斷絕錦州眾人後路的機會。隻要偷襲大汗一次,則城中諸人生怕大汗大怒之下,城破之後雞犬不留。由此便不得不拚命死守。祖大壽此舉,便說明其沒有把事情做絕的心思,招降祖大壽,還是有幾分機會的。”

    皇太極聽後,點了點頭。

    範文程卻又繼續開口道:“其實有一件事奴才最擔心,以前因為擔心影響士氣,一直沒敢說出來。倘若祖大壽真的鐵心死守,即使咱們能打下錦州,祖大壽也必然會在城破之前將糧草全部焚毀,寧可一把火燒了也不留給咱們。如此一來,咱們的攻城的力度便不好把握。攻城力度不夠,便不能讓祖大壽感覺到城破的危險,袁崇煥也不可能派人前來求和。攻城力度過了,又怕把祖大壽逼的狗急跳牆,一把火燒了糧草然後往寧遠突圍。如今祖大壽既然沒有死守的決心,咱們便不用擔心此事,可以放手攻打。”

    建奴大軍到達城下便已經接近午時,接下來又馬不停蹄的派兵四處攻打大小堡壘。如今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加上大軍已經疲憊,因此當天便沒有安排攻城的舉動。

    當晚,建奴大軍好好的休息了一晚。不過漢人輔兵們卻沒有這個福分,大批的輔兵被派出連夜砍樹。器匠營內,一整夜都是燈火通明,漢人巧匠們在連夜製造攻城器械。

    無論建奴也好,錦州守軍也好,都知道第二天必然會有一場大戰,生死之戰。

    錦州城內,祖大壽也正在同吳襄密議。

    隻見祖大壽先開口道:“兩環,出力的事情,自然有下麵士卒去做。出謀劃策的事情,可就要著落在咱們身上了。事關生死,兩環萬不能推脫。”

    吳襄便開口道:“此事不消說,倘有能用得到小弟的地方,絕不推脫。”    祖大壽便開口道:“明日之戰,兩環可有妙策?”

    吳襄苦笑著搖了搖頭,回答道:“建奴來的太快,倉促之間,哪裏能有什麽好計?”其實這也是大明官員的陋習,算計起自己人來一套一套的,麵對強敵的刀子便束手無策。

    祖大壽便站了起來,在屋內繞了幾圈,然後開口道:“建奴大軍初到,正是要立威的時候,想必明天必然全力進攻。咱們如果能頂住開頭這幾天,後麵才有機會。隻要頂住三五天,建奴師老兵疲之後,攻擊力度必然一次弱過一次,如此方有守住的可能。現在最頭痛的便是明天的守城之戰,倘若守住了自然好說,守不住則萬事皆休。”

    吳襄便開口道:“還好咱們已經將四座城門全都堵死,建奴唯有蟻附攻城一途。守軍之中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想必大帥心中有數。如今也計較不了太多,明天城牆上的守軍得全數換成精銳才行。”說到這裏,吳襄心中猛然跳出一計,趕忙開口道:“大帥,倘若隻想頂住幾天,小弟卻也有一條計策,算不上好,甚至有點飲鴆止渴。不過用了此計,想必頂住前麵幾天沒有問題。”

    祖大壽聞言大喜,趕緊走了過來,開口道:“是何妙計,兩環快說。”

    吳襄便開口道:“大帥還記得淮陰侯背水一戰之計否?”

    祖大壽便開口道:“此事婦孺皆知,如何說?”

    吳襄便開口道:“小弟也同建奴交過手,深知建奴的套路。每次臨戰之時,必然派勇猛之士為前鋒,能輕易衝破咱們的陣形。而咱們的士卒一見到建奴勇不可當,前麵的同袍紛紛慘死,便不敢上前對戰,隻會一窩蜂的往後退。一旦有人往後退,很快其餘人便會有養學樣,最終便是慘敗收場。小弟的背水一戰之計,便是先斷了咱們士卒的後路,逼得其不得不拚死向前。”

    這些祖大壽都懂,便急著催促道:“兩環你隻說此計當如何施行?”

    吳襄便開口道:“城中能上城牆的樓梯共有十二條,便請大帥將城牆分成十二段,相鄰兩段之間用沙袋磚石封死,使得士卒無法逃到相鄰城牆上去。再準備十二具柵欄,大戰之前,在十二段城牆上補滿充足的兵力之後,便將柵欄鎖死。如此,城樓上的士卒便沒有後撤的餘地。倘若建奴攻不上城牆最好,萬一要是攻上了城牆,則城上士卒要麽拚命向前將建奴趕下去,要麽被建奴殺光,沒有後撤的餘地。倘若城樓上的士卒損失太重,或者需要輪換休息之時,也可以打開柵欄補充軍隊上去。”

    祖大壽聽完之後,便開始沉吟起來。這計策雖然算不上好,不過短時間內倒是挺有效的。將城牆分割成單獨的十二段,的確能阻止士卒臨陣退縮,而且即使一處被建奴攻陷也不會影響到其餘各處。不過反過來說,卻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碰到緊急情形之時,各段之間無法及時支援。萬一某一段被建奴攻占,相鄰的各段也隻能幹瞪眼,唯有等著城內的士卒衝上去,才可能將建奴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