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錦州大戰(二)

字數:4273   加入書籤

A+A-


    戀上你看書網 630book ,最快更新謀定天下之扶明最新章節!

    看看四周沒有外人,範文程又接著開口道:“大汗,倘若三貝勒真的三天內就攻下了錦州,那可如何是好?真的把錦州城中的財務分一半給正藍旗,隻怕會助長三貝勒的勢力,而且也會引起其它旗主的不滿。要不要奴才想辦法拖他們一下?”

    皇太極聞言便回過頭來盯著範文程,一直盯著。盯到範文程心裏發毛,不由自主的跪下去之後,這才開口道:“內鬥歸內鬥,不能讓內鬥損害了咱們大金的利益,這是本汗的底線,大金軍中倘若有人敢拖自己人後退,殺無赦!”範文程臉色發白,額頭上的冷汗也開始流了下來,無聲的磕頭請罪。

    由著範文程磕了一會兒頭,皇太極才開口道:“起來吧!本汗這次就當你沒說過,不要再有下次。”

    範文程趕緊謝恩起身,轉身站到了皇太極身後,一時不敢再說話。

    前麵已經立威,接下來便要示恩。皇太極便低聲開口道:“本汗有把握,莽古爾泰三日內必然無法攻下錦州。此事咱們不要插手,由著他去打。北門這邊該佯攻就佯攻,該策應就策應。”

    聽到皇太極的解釋,範文程這才放下心來,看起來大汗還是把自己當做心腹的。

    錦州城上城下,雙方都是箭如雨下。從地利上來看,城樓上的明軍站的高,射的遠。從天時來看,如今正是早上,日頭正從東邊升起,直射著城上明軍的眼睛。冬天的日頭雖然有寫發黃,卻也多少有點刺眼。因此也給明軍的瞄準帶來了不少的麻煩。雙方各占一種優勢,對射時則基本保持平手的水準。

    往來的箭雨中,大批的輔兵往複奔走。挑著泥土的輔兵不斷的有人中箭倒下。後麵的人也根本不管不顧,直接踩這前麵的人衝了過去。死人流出的血水,很快就已經凍結。從城樓上看來,底下黃白相間的泥濘雪麵上,到處點綴這一朵一朵的紅花。

    日頭越來越高,城下建奴的弓箭手已經換了兩波。身為奴隸的輔兵們卻沒有輪換的好事,要麽在死光前把護城河填上,要麽全部死光,重新換上下一批。

    在求生的本能驅使下,漢人輔兵們拿出了十二分的力氣,希望盡快把護城河填上,好方便後麵的建奴來屠殺城樓上的漢人士卒。

    隨著日頭越來越高,護城河也逐漸的開始被填平。一直在查看這進展的建奴將領朝旁邊的傳令親兵示意了一下,緊接著撤兵的鑼聲開始響起。

    建奴弓箭手對著城樓一陣急促的連射,短暫壓製住城樓上的弓箭後,便背起受傷的同伴,轉身潮水般朝後退去。

    見到掩護的弓箭手已經開始撤退,挑著泥土的輔兵們把擔子一扔,也連滾帶爬的往建奴營中逃去。

    一上午交戰下來,建奴弓箭手死傷上百。城樓上明軍的死傷也差不多這個數量。唯有那群漢人輔兵,挑著沉重的擔子,移動又慢,也沒法躲避,死傷最為慘重。出發的時候有一萬五千人,一上午下來也就剩下一萬人出頭點。其餘的要麽死,要麽傷。

    建奴可不會這麽好心的去城下搶救漢人傷兵。隻是任由他們在東門外的雪地上翻滾,哀嚎,最後變得無聲無息。

    等到建奴退去,城樓上的明軍出了一大口氣,紛紛扔掉手中的弓箭,坐了下來,大聲的喘著粗氣。

    趁著這個空擋,祖大壽連忙命人打開柵欄,將城樓上的疲兵撤了下來,換上了充分休息過的生力軍。

    從今天的情形來看,吳襄這計策還是不錯的,祖大壽還是滿意,東門上防守的一千多守軍,死了一百多的情況下竟然沒有潰敗。要知道倘若放在以前,城樓上的守軍一旦發現身邊的同伴一個個中箭死去,要麽就會蹲下來躲進箭垛下,要麽就會死命的往城下逃。

    看看如今的情形,祖大壽開始有了一點信心。憑借城中的四萬守軍,守三個月不說,一個月還是有把握的。頂多一個月,長伯便會開始偷襲盛京,到時候錦州之圍便可以解了。

    午時剛過,建奴大營中又響起了進攻的號角。

    建奴上午已經將護城河填平,不過眼下還沒辦法蟻附攻城。錦州城牆外,尚且還有一道低矮的馬牆,阻擋住建奴大軍進攻的步伐。之所以叫馬牆,便是因為這牆差不多半人來高,人可以輕鬆翻過去,馱著士卒的戰馬則不能。

    電視上的城池往往依著護城河而建,實際上除了經常要修繕的堡壘外,正兒八經住人的城池很少如此。因為流動的河水會不斷的衝蝕城牆的根基。如果城牆依著護城河而建,用不了幾十年,等到河水衝壞城牆牆基後,城牆便會自行倒塌。因此實際上城池和護城河之間往往有數丈的距離(具體請參見西安城牆)。而馬牆則往往依著護城河的內側河岸而建。

    馬牆有兩個作用,一個便是同城牆形成狹窄的空間,使得攻城方的雲梯無法搭架。倘若在馬牆外架雲梯,由於梯子底部距離城牆太遠,梯子角度過於平緩,故此一般的雲梯很難夠到城牆的口子。倘若在馬牆內搭雲梯,由於馬牆和城牆之間的距離很短,空間過於狹小,梯子角度會變得很陡峭,不利於攻城方蟻附攻城。與此同時,守城方則隻需要往城牆和馬牆之間構成的狹小空間內丟石頭,丟火油,放箭就行。

    此外馬牆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便是阻止攻城方的騎兵,沒錯,是騎兵。

    前文說過,正常的守城戰時,守城方會派出精銳駐紮在城門外,麵對朝敵軍,背靠城門來抵抗攻城方。倘若敵軍派人來填護城河,城上守軍則在城上,城門外精銳則在馬牆後,雙方同時放箭,形成密集的箭雨,能有效阻止敵軍填河。等到護城河填了一半之時,城們外的精銳還能翻過馬牆,直接短兵相接,屠殺挑土前來填河的民夫或者輔兵。這種守城法十分有效,一般情況下攻城方甚至都很難摸到城牆。此時攻城方唯一的辦法便是派出騎兵冒著箭雨衝殺過來,擊潰守城方在城門口安排的精銳。

    馬牆的另外一個作用便是用來防止這些騎兵的衝鋒。

    如今既然祖大壽沒有在城門前安排精銳,故此莽古爾泰便可以從容不急的將護城河、馬牆一樣一樣的清除。

    號角聲剛剛響起,建奴大營前又開始出現了兩個大隊的方陣。 雖然如今距離城牆更近,危險更大,不過所需的人數反而少了不少。和挑土填河不同,那個是流水線作業,可以輪流倒土。如今要破壞馬牆,要想傷亡少,就得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故此不得不一起上。錦州東麵城牆總共才一裏多點,人上多了也沒用,剛好鋪開能覆蓋到整段城牆即可。而且如今距離城牆更近,城樓上守軍閉著眼睛也能射中下麵的人。倘若人擠人的一起上,反而傷亡會更大。莽古爾泰雖然為人魯莽,乃至於目不識丁。不過這麽多年的打仗經驗也不是白來的。自然知道一波一波的換人,比一哄而上傷亡要少很多。

    照樣三千建奴弓箭手組成了第一個方陣,用於和城池上守軍對射,掩護下麵的輔兵破壞馬牆。第二個方陣之中,卻隻有五千輔兵。輔兵們要麽十數人一起扛著一根粗大的原木。要麽就是單人拿著頭、鋼釺等物件。

    進攻的鼓聲猛然響起,建奴兩個方陣同時朝錦州東門潮水般湧來。很快就到了護城河上,如今護城河已經被填平了,建奴的弓箭手便站在被填平的護城河上,遊走著和明軍守軍對射。輔兵們十數人共同扛著一根原木,口裏喊著一二三的號子,一起發力,死命的用原木撞擊著馬牆。和包磚的城牆不同,馬牆純粹用土築成,厚度也才八寸左右,原木撞一下就一個口子,撞一下就一個口子。拿著頭的輔兵則衝到馬牆邊,朝著馬牆狠狠一頭挖下去,用力翹起來,馬牆上便少了一大塊。

    眼見著城下的建奴仿佛螞蟻啃大餅一樣,馬牆瞬間便被啃掉了一段。城上的守軍大驚,也顧不上和護城河上的建奴對射,紛紛彎弓搭箭,朝城下的建奴輔兵們射去。至於紅衣大炮,老早就扔到了一邊。當初裝滿火藥,能打一裏開外。裝上七成藥,能打到護城河外。如今建奴都到了城牆下麵,已經是紅衣大炮的死角,還打個毛啊!加上情形緊急,在將領的強行命令下,炮手們都丟掉手中的家夥,操起弓箭對著城下的建奴輔兵射起箭來。

    明明是建奴同明軍的戰鬥,硬生生被打成了漢人對漢人的屠殺。

    眼見著馬牆一段一段倒塌下去,守城將領心急如焚。回頭對著城內大叫道:“頂不住了,趕緊搬萬人敵上來。”

    到了此時,吳襄的柵欄之計弊端初現。

    看清爽的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