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一十七章:過十五分鍾刷新!!!求月票!!!
字數:6344 加入書籤
雖然隨著偉大守護的重啟,喪屍們也紛紛倒地變成了一具具不會動的死屍,可帶英也差不多完蛋了,整個國家徹底崩潰,殘存下來的人,也失去了秩序,那裏徹底的變成了無主之地!
野蠻代替了秩序。
看過生化危機的電影麽?後麵全世界都變成了廢土,人類除了要躲避喪屍,還要為了稀少的資源互相殘殺!
實際上也差不多。
帶英並不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要不然,他們也不會走上海上霸權的道路,就是因為自家沒有才去外麵搶嘛。缺糧,一個曾屬於欠發達國家的社會危機,正成為大英帝國不得不麵對的民生問題。根據英國零售協會行業組織(BRC的數據,在英國所消耗的所有食物中,有30%的糧食和將近一半的蔬菜水果來自於歐盟,特別是在冬季,英國的糧食更為緊缺,有60%來自歐盟。與歐洲大陸和北美的發達國家不同,英國的糧食自給率正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據英國環境、糧食和農村事務部統計,由於過去三十年飲食習慣的改變,英國越來越依賴海外種植的食物。目前英國的糧食僅有60%可以自給自足,而30年前這一數字為74%。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國的糧食生產逐漸被高附加值的園藝作物和畜牧業所取代。雖然英國擁有超過1700多萬公頃適宜發展農業的土地,但是在其農業生產結構中,具有高附加值的畜牧業占大頭,其次才是種植業。並且,因為自然氣候和國土麵積的限製,英國的農業生產很容易受到季節因素的影響。在英國將近40%的糧食缺口中,根據季節變化,依賴程度有所不同。因此,英國用於耕種的麵積僅有600萬公頃,剩下的1100多萬公頃都是牧場。在600多萬公頃的土地上,英國農民本著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主要種植穀類作物、園藝作物、塊莖作物和飼料作物。其中,經濟收益最高的園藝作物產值約占全部種植業產值的1/3,吸引了眾多農民種植。再加上能夠從歐盟進口到便宜而質量良好的糧食,因此,長期以來的英國都將歐盟作為其穩定的農產品供應者。不僅是糧食自給率逐年下降,英國的蔬菜和水果缺口更為龐大。很多蔬菜水果要麽無法種植,要麽產量太小,如英國本地土豆、胡蘿卜等無法滿足本地民眾需求,隻能依賴進口。夏天,英國本土還可以提供如生菜、樹莓和草莓等一些蔬果,但當天氣變冷時,英國的蔬菜水果就不得不依賴從歐盟進口。英國所吃的蔬菜中,有高達90%的生菜和85%的番茄由歐盟進口。在處於歐盟框架內的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缺糧的英國可以隨時從歐盟內部買到,英國更多的是在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業。
到了如今,英國本身已經沒多少產出能力了。
要知道從瘟疫爆發,到現在,帶英已經被封閉了幾個月了。國內的物流和生產早就癱瘓了。加上城市化程度非常高,導致即便是喪屍遠去之後,幸存者依然沒辦法吃飽飯!
瘟疫和喪屍對這個國家最大的打擊就是這個。
它們讓秩序完全崩潰。社會缺少了完整流動,即便鄉下農莊之中有著充足的小麥和蔬菜,但根本沒人能把它們送到城市,也沒有生產者能把它們加工成為可食用的食物。
社會的發展,導致小農經濟的那種自給自足已經徹底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分工變得越來越細!
人類社會的進化依賴社會分工,倘若沒有社會分工,人類社會還處在氏族社會時期,或者還處在並不發達的文明時期。沒有社會分工的時候,人們會聚在一起,打獵,采摘野果,生產效率非常低。在漫長的進化中,社會分工自然形成,有專門負責打獵的,有專門負責采摘野果的,有專門負責縫製衣服的,有專門負責照看孩子的,有專門負責管理的。如此一來,新的社會形態就會形成。就像電腦的處理器多核同時計算一樣,效率大大提升。各種自然分工之間有著一定的聯係,而且互相依賴。經過市場選擇之後,沒有什麽效用的分工自然被淘汰,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看似分工產生了各行各業,產生了從事不同職業的人,但分工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是優質社會資源被壟斷的問題。人們並不是隻追求有口吃的,而是追求更多的東西,最好要榮華富貴,而且要世世代代享受榮華富貴。
伴隨著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一個人該幹的事情,能幹的事情,就越來越少。
比如,在小農經濟體係當中。一個男人基本上都是多麵手,畢竟在交流少的情況下,為了生存,人必須學會更多的技能,來保證自己能更好的活下去。就拿現實舉例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男人,基本上都會幾手廚藝,然後隨著時代的發展,除了廚師,越來越少的男人會廚藝,最多就是泡麵。甚至於連會廚藝的女人也少了很多。
到了現代社會,你不是農民,你甚至連五穀都分不清。你不是廚子,你連糖和鹽都分不出來。
這就是細化之後的弊端。
在社會正常的時候,大家都分工明確,可以無障礙的交流,這自然不是問題。
肚子餓了,你可以去飯店吃飯,要麽點外賣,實在不行,也可以去超市直接買方便食品。
可隨著社會崩潰,沒了物流和其他分工,你上哪去找吃的?
你家裏又特麽沒菜地!
所以即便帶英已經沒多少活人了。
可依然伴隨著資源緊張。
於是,原始的衝動代替了原本的社會秩序,為了一個麵包殺人,在這片土地上已經很常見了。就跟瘋狂麥克斯片場照進現實一樣,各種團體和幫派出現,為了有限的生存資源而朝著同胞下手……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喪屍危機之中就開始了。幸存者不僅要防著那些喪屍,還要防著自己的同類!
很多幸存者以為當災難過去,國際救援就會來,他們又可以回歸文明世界!
可現實卻是……沒人在乎帶英。
大家都有一屁股麻煩需要解決呢!
各國都出現了巨大的損失,誰有這個美國心情去關心帶英啊!
直接艦隊封鎖了事!
更何況現在帶英已經連政府都沒有,他們就算想交涉也不知道找誰。畢竟無緣無故的進入他國領土,本身就不符合國際法!
反正有了這個借口,大家也就樂的裝傻!
……
就在各國稀裏糊塗的救災的時候。
紐約這邊,卻一片安詳。
紐約位於美國東海岸,特別是紐約這塊地,很少有地震,一方麵因為這裏遠離地震帶,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紐約地下是一塊巨大的岩層,地下結構穩定。
雖然在地震中也有不少損失,但相比那些地下結構稀爛的地方,紐約還算好的。
這一場全球性的災難,紐約的損失,遠小於平均數。
這樣的損失,要是擱在平常,紐約那些嚴苛的媒體能把政府罵出翔來。
可凡事就怕對比,和別人一比,紐約簡直太幸運了。
所以媒體上批評很少,更多的是對這場災難的猜測。
畢竟之前實在太嚇人,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美國人相信那是世界末日到來了。
美國其實是一個相當迷信的國度,為世界末日做準備,在過去,被認為是一種無端的恐慌,而如今,這已經成為一種愛好。這種愛好的普及程度,遠比想象的要高很多。
在網上搜索過“糧食儲備”,居然跳出一大堆儲備攻略。
在美國更是誇張,無論哪一個階層,都有自己適合的“末日計劃”。
2023年,Finder曾做過一項調查,在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之間,美國人在購買生存物資上至少花費了110億美元,至少有1/3的美國人在為末日做準備。
購買的物資中,首選是食物(包括水),其次才是紙巾和醫療物品。
當普通民眾還在糾結要置辦哪些物資時,那些頂級富豪,正在花費數億美元在自己的豪宅下建立豪華且安全的地堡。
美國的地堡服務相當成熟,如果自己不建,可以花錢在地堡社區裏買一個,就像買房子一樣。
地堡和房子最大的不同就是,地堡社區會建在更加隱蔽的地方(大多在地下),安全係數更高,所有的設備和儲備,都是為了應對末日危機。
地堡也分檔次的,就拿Vivos公司開發的地堡社區來:一個平價的地堡,滿足基本需求的那種,價格最低是12.4萬美元,首付25000美元,其餘每年1000美元,使用99年;而一個豪華的地堡,最好的售價450萬美元起,最便宜的也要150萬美元。它在平價地堡的基礎上,設施更齊全,空間也更大,生活體驗也更好。
然而,地堡的存在還是不能平息美國人的恐慌。
美國中產居民流行建造相對迷你一些的“安全屋”。這些居民大多住的是公寓,空間有限,因此並不具備建地堡的條件。他們也不喜歡那種偏遠的地堡社區。
安全屋和地堡的性質略微有些差別,地堡的初衷是為了應對世界末日,而安全屋更多地是應對犯罪襲擊。
簡單來說就是,當不懷好意的人闖入家中時,主人可以躲進安全屋,可以阻止罪犯傷害自己,同時給警方救援預留充足的時間。
總之,美國佬對於世界末日這種事接受程度一直都很高。
所以前段時間,發生那麽多破事之後,許多人都逃離了城市……當然中產和下層就沒得辦法了。
對於他們來說,手停就口停。
不工作就得餓死……銀行可不會因為世界末日就不找你催債。
相比世界末日,還是銀行那幫吸血鬼更可怕一點。
“韋恩爸爸,你最近都幹嘛去了?為什麽你都不陪我們,之前地震也是,隻有瑞雯媽媽和我們在一起,我們都嚇壞了。”小貝爾納在見到凱之後,就一直粘著他,凱也樂得享受天倫之樂!
外麵不管怎麽亂,凱這邊依然是安然無恙。
凱的房子是他調職來紐約時候買的,當時這裏還是大名鼎鼎的地獄廚房,房價遠低於周邊,要知道這裏可是在紐約曼哈頓島上!這裏的房價居然比新澤西還要低!
說起來都特麽不敢相信。
在凱來之前,也不是沒有大房地產商打這邊的主意,可惜都失敗了,畢竟這裏的黑幫分子太猖獗太強硬了,在這裏投資房地產,且等著賠光褲子。
但凱來了之後就不一樣了。
周圍的黑幫被打擊的不要不要的,於是一幫心明眼亮的地產商果斷入局,於是乎黑幫徹底的沒了土壤!
沒錯,高房價在美國是打擊黑幫的不二神器!
高房價意味著高額地產稅,高額地產稅就代表著警局有錢,有錢了就能招人,就能換新裝備,然後形成正麵循環了,警察越強,地方治安就越貴!
凱這套小樓,麵積不小,五層樓加上地下室,當初買的時候,不過就一百多萬美元……別覺得貴,這在曼哈頓島上,妥妥的白菜價!結果幾年過去,直接翻了幾番!
這棟樓現在你說它值幾個億都有人出價!
沒辦法,地理位置棒啊。
當然賺的最多的還屬斯塔克集團,當初托尼之所以會選擇投資,完全是衝著凱的麵子。結果他買下大片土地和碼頭之後,這裏的地價直接飆升!
當初買下這裏的時候,紐約市政府可是給了很多優惠,可以說真正的白菜價,結果呢?現在光地價,就足夠斯塔克集團大賺一筆!更遑論其他附加價值!
總之買下這棟樓的時候,凱其實並不怎麽在意,當時剛剛接手韋恩財團,正是錢多燒的慌的時候,就想著買個地方,自己住的舒服一點,結果後來瑞雯來了,三小隻來了,他就上心了。
裏裏外外差不多算重建了,材料和結構都是按照最好的上,抗地震不要太簡單。地下室甚至能抗核彈!
所以之前那點地震,其實傷不了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