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七十九章

字數:5491   加入書籤

A+A-


    在情感世界中,因愛生恨是一個常見的現象。這種情感變化往往源於對愛的強烈渴望,對失去愛的恐懼,以及由此產生的憤怒和痛苦。然而,理解因愛生恨的人的心態並非易事。本文將通過深度分析,探究因愛生恨的人的心態,以期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現象。因愛生恨的人通常曾經曆過深愛的人的傷害或背叛。這種傷害或背叛可能來自親密關係中的伴侶、朋友或家庭成員。當他們被所愛的人傷害時,他們可能會感受到極度的痛苦和失望。這種痛苦和失望可能轉化為憤怒和仇恨。然而,這種憤怒和仇恨並不是單純對那個特定的人的。實際上,它可能是一種對自己的憤怒和仇恨,因為他們無法保護自己免受傷害。這種自我厭惡可能進一步演化為對那個傷害他們的人的仇恨。
    在深入討論“因愛生恨“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白愛與恨究竟是什麽。
    喜歡或欣賞一個人,不代表著愛ta;而討厭或嫌棄一個人,也不能意味著恨ta。愛與恨都並不是每天都會發生的那種常見的情緒。在心理學上,為了區分愛與恨的獨特存在,將愛與恨都定義為一種“動機”。
    愛:是一種希望他人的福祉能夠保持或增長的動機。
    恨:則是一種希望他人的福祉能夠降低或者被摧毀的動機。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說“如果你喜歡一朵花,你會摘下它;如果你愛一朵花,就會為它澆水”(來自於《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不過需要知道的是,愛與恨動機隻是一種主觀動機,並不必然會導致行動。
    和喜歡、討厭的情感不一樣,動機是更加持久且穩定的。喜歡、討厭的情感往往是被對方身上的某一個特征即刻觸發的,相較更為短暫和波動。而如果對方給我們帶來的感受足夠強烈或持久,就可能讓我們對對方產生“動機”。但愛與恨仍然是兩種不同的動機。我們會因為對方本身的特質就產生愛,比如因為對方美麗、有趣、智慧等。也有可能是因為對方和我們的關係,比如對方讓我們感覺良好。
    但當我們卻不會僅僅因為對方的特質就產生“恨”的動機。我們隻有在“主觀認為ta傷害了自己”之後,才會將ta視作一個自己的威脅物而希望ta變弱或者消失。
    那親密關係中,為什麽愛會帶來恨?
    研究者指出,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下,具有兩極性的特點。這被稱作“心理擺”效應。也就是說,人們的感情很容易向相反的狀態轉化。而如鍾擺被高高拎起然後蕩下去一樣,感情的力量越大,這個反向轉化的程度就越大。因為心理擺效應,我們的確會更容易恨那些曾深愛過的人。尤其是當ta給我們帶來了直接的傷害和痛苦。在親密關係中,這些傷害的常見情況可能包括:
    “單方被動的失去”、“不平等的付出-收獲”、“對方允許關係中存在愛慕自己的第三者”等等。
    我們在愛中完全敞開了自己,給予了對方能夠傷害自己的可能性。這樣的敞開基於一種信任——相信對方不會濫用這份權力。但在不尊重、不平等的關係中,一方往往就是抓住了對方的這一點,從而實施故意的利用、操縱、欺騙和剝削。
    展開脆弱性卻被他人濫用”,帶來的不單單隻有痛苦,還有對自己的羞恥感。比如對於自己“輕信”的自責,或者感到自己很愚蠢。在被傷害後,一方可能會對一開始敞開脆弱性的行為和決定感到羞恥。而心理學家們認為,羞恥感,本身就是指向毀滅的、是一切暴力最本質的起因。
    什麽情況下,才會因愛生恨呢?
    第一種情況:傷害對方的一方,沒有做好“自我堅定”。自我堅定,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不含敵意的堅決。沒有做好自我堅定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不夠堅定,比如給出一些若即若離、前後矛盾的態度,時常給予對方虛假的希望。另一種是誤解了堅定的含義,直接消失、不給解釋——其實這反而會造成對方更難釋懷,因為ta會反複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麽,也很想繼續尋找答案。自我堅定,需要我們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真實需要,但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也就是說,在我們表達自己“不”的意願的時候,也需要讓他人有機會了解這些決定背後的原因。通過開放的溝通,我們尊重了他人知情的需求。
    第二種情況。
    一段毫不“互惠”的關係。
    有些人覺得,別人對我好,是ta的自由選擇,與我無關。這是一種對於現實的過度簡化。因為隻要在互動中——哪怕隻是接受,就都會給對方傳遞信號,是一種關係的開展。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不局限於愛情)的基石,就包括了“雙方是互惠的”這個基本條件。不互惠的關係,維係的同時就是一種傷害。這種關係被認為很容易使處於弱勢的一方最終產生“恨”的動機。
    如果接受付出的一方,單單享受他人的付出,卻從來不置可否。那麽這種行為,可能隻是在利用曖昧來獲得他人的付出。這可能是一種不公平的、掠奪的關係。
    第三種情況。被傷害的一方:錯誤認知造成的“遺棄暴怒”。
    也有時,恨的發生是由被傷害者本人造成的。比如他們可能對愛本身存在誤解:最後沒有和ta在一起,就是我失去了我應得的,或者是我失敗了。當人們將自己的愛慕對象或者戀人視作自己的占有物時,在失去的時候會感到被剝奪了理所應得的東西,從而感到一種“遺棄暴怒”。而愛並不是占有另一個人。就像一開始所說,愛應當是“希望ta更好”的動機。還有一些人,會把他人的愛視作是一種自己價值的肯定和成功。因此一旦在自己的心意不被回應或認可的時候,便將其引申為一種生活對於自己的敵意——因而想要與之對抗。不管是將愛視為占有,還是自我價值指標,這些想法都可能被歸因於“自戀”的人格特征。自戀的人,並不是真的喜歡自己,而是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會不斷的向外界尋求關注和肯定,來讓自己感覺良好。他們將自己的需求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把他人視作“因為滿足自己需要”而存在的。
    自戀者容易因愛生恨,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所在的對象,拒絕滿足他們的需求。而這是一件他們無法接受的事情。
    因愛生恨的人在麵對曾經的深愛的人時,可能會采取攻擊性的態度。他們可能會試圖通過傷害對方來保護自己。這種攻擊性行為可能源於他們對自己的脆弱性和無助感的恐懼。他們可能認為,隻有通過反擊和傷害對方,才能防止自己再次受到傷害。然而,這種攻擊性行為往往隻會加劇痛苦和仇恨。它不僅可能使對方更加疏遠,還可能使自己更加孤立和痛苦。
    人往往被過去的痛苦記憶所困擾。這些記憶可能包括曾經的親密、背叛、失望或孤獨。這些記憶可能在他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使他們難以擺脫對那個人的仇恨。然而,這種仇恨並不是簡單的情感反應。它可能摻雜著悲傷、遺憾、憤怒和無助等複雜的情緒。這些情緒可能在他們心中交織在一起,使他們的情感狀態變得極其複雜和矛盾。
    因愛生恨的人往往對未來抱有複雜的期望和恐懼。他們可能渴望重新建立與那個人的關係,但同時也害怕再次受到傷害。這種矛盾的情感可能使他們陷入困境,無法做出明確的決策。同時,他們也可能對未來抱有恐懼和不安全感。這種恐懼和不安全感可能源於他們對自身能力的懷疑,以及對未知的恐懼。他們可能認為,隻有通過控製和傷害那個曾經傷害過他們的人,才能減輕這種恐懼和不安全感。
    因愛生恨是一種複雜的情感反應,它源於深切的愛和痛苦的傷害。理解這種情感反應的關鍵在於理解其背後的恐懼、自我保護機製和複雜的情緒交織。
    至少在海姆達爾看來,希芙的情況符合因愛生恨。
    “希芙……托爾隻是被迷惑了。他並不是想要取消婚約!他隻是……”
    其實海姆達爾知道自己在胡說八道。
    托爾或許被迷惑了,但對於希芙,海姆達爾其實能夠看得出來,托爾並沒有愛情。
    他更多的是把希芙當做一個朋友,甚至兄弟姐妹,唯獨沒把她當做一個戀人看待,不管和簡的孽緣,還是和萬神殿女神的突如其來的愛情,他都絲毫沒有考慮過希芙的立場和感受,托爾哪怕隻有一點點在乎希芙,都不會那麽肆意妄為。
    海姆達爾現在就是想要挽回。
    希芙搖搖頭:“你以為我幫助格爾是因為想要報複托爾?”
    海姆達爾看著希芙,臉上的表情已經說明一切了。
    希芙笑了笑:“也許有這方麵的情緒吧,我不能肯定。至少,我沒有想象中的傷心欲絕。我從小到大都覺得我會嫁給托爾,會成為阿斯加德的王後,以至於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托爾……或者更加具體的說,我自己也不確定什麽是喜歡。我隻是按照你們的要求去接近托爾,和托爾成為朋友。”
    說到這裏,希芙沉默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大家都認為我和托爾必然要在一起,我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的,所以我從未考慮過什麽是喜歡,什麽是愛,老實說,托爾其實是個很好的朋友人選,和他在一起很開心。但我私下裏偷偷問過其他女孩,戀愛到底是什麽感覺,然後試圖用她們的感受來套用在我和托爾的關係上。結果讓我很吃驚,我覺得那不是愛情……當然我不否認我對托爾有好感。但那隻是一個小姑娘對成為王後的向往,哪個女孩不想和王子談戀愛呢?不過也就那樣了,托爾愛上其他人,我或許傷心,但絕對沒有到那種層度,我之所以逃離阿斯加德,更多的是因為羞恥……好麵子的那種羞恥,大家都看好我和他,結果他轉頭和其他女人好上,這讓我有點丟人,加上其他人總是一副憐憫姿態看著我,讓我感覺更丟人了。所以我逃離了阿斯加德。”
    希芙說的是真話,她喜歡托爾,這個她並不否認,可她覺得那不算愛情……畢竟就特麽沒真的愛過算毛的愛情。
    她和托爾是一對,從頭到尾都是其他人認為的,她以前覺得是應該,可托爾卻從未承認,以前還覺得是因為托爾沒長大,沒這方麵的想法,可現在看來……壓根就是他們一廂情願。
    所以希芙從頭到尾都沒覺著自己遭到了背叛。
    隻是有點羞刀難入。
    被人架在‘托爾未婚妻’這個位置上,自己也得意洋洋的覺得這是必然的,結果托爾壓根沒想過這方麵的事情……想到自己以前的那些做派,希芙甚至有種用腳趾摳出一個三室兩廳的羞恥感。
    海姆達爾神情複雜的看著希芙……他終於知道希芙的想法了。
    原來,希芙一直以來都是按照別人的想法活著,大家都認為她應該喜歡托爾,應該和托爾在一起。
    她就這樣做了。
    至於她自己的想法……海姆達爾沒在意過,其他人也一樣。
    雖然阿斯加德人也沒有這方麵的習慣,可人到底不是物品,人總會有自己的想法。
    “那你為什麽……”海姆達爾苦澀的問道。
    希芙歪著頭想了想,她知道海姆達爾在問什麽。
    “或許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你知道,在我逃出阿斯加德之後,第一感覺不是傷心痛苦,而是一陣輕鬆。仿佛身上輕鬆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