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二十三章
字數:6176 加入書籤
雖然按照事實來說,那些星球的毀滅和災難和格爾沒有直接關係,他不是凶手。
但事實卻是,他破壞了原本平衡的秩序!
原本萬神殿治下的世界,雖然苦了一點,但也不至於讓凡人徹底活不下去。說白了,萬神殿類似殖民者,雖然殘酷,但卻有現實需要,殖民者除了資源,也需要人力和市場!
所以殖民者很少把本地人徹底殺光,因為這樣一來,殖民者想要創造利益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和市場就沒有了……這就是所謂的殖民經濟體係。
殖民經濟是指在殖民統治時期,宗主國為了自身利益,對殖民地進行經濟掠奪和控製所形成的一種經濟形態。它是殖民主義在經濟領域的具體體現,深刻影響了殖民地和宗主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結構。單一經濟結構是殖民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殖民地往往被迫專注於單一或少數幾種初級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如農產品橡膠、咖啡、棉花等)或礦產品黃金、鑽石、銅等)。這是因為宗主國為了滿足自身工業生產的需求,強製殖民地發展特定的產業,而忽視了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這種單一經濟結構使得殖民地經濟嚴重依賴國際市場上這些初級產品的價格波動,一旦價格下跌,殖民地的經濟就會遭受重創。例如,在非洲的一些殖民地,大量土地被用於種植橡膠等經濟作物,糧食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導致糧食短缺,不得不依賴進口。
貿易的不平等性也是殖民經濟的突出特點。在殖民經濟體係下,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的貿易是不平等的。殖民地主要出口初級產品,而從宗主國進口工業製成品。由於初級產品的附加值低,工業製成品的附加值高,殖民地在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長期遭受貿易逆差。同時,宗主國通過製定貿易政策和關稅壁壘,限製殖民地的工業發展,確保殖民地成為其工業產品的銷售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地。例如,印度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傳統的紡織業受到嚴重打擊,大量印度紡織品被征收高額關稅,而英國的紡織品則可以自由進入印度市場。
資本的掠奪性同樣不可忽視。宗主國通過各種手段對殖民地進行資本掠奪,包括直接投資、貸款和稅收等。宗主國在殖民地投資建設的企業,往往控製了殖民地的關鍵經濟部門,獲取了巨額利潤,並將這些利潤轉移回宗主國。此外,宗主國還向殖民地提供高息貸款,進一步加重了殖民地的經濟負擔。例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在殖民時期,大量的土地和資源被外國資本控製,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
當然,萬神殿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畢竟他們並不太需要把自己的產品銷售給凡人……這特麽比殖民者要殘忍的多。
他們隻會把凡人創造的財富連同凡人最後的價值一起打包賣給其他人……他們就是一個巨大的二道販子組織。
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需要凡人,不管萬神殿如何鄙夷凡人的低賤,但事實就是他們離不開凡人。他們會保證凡人的基本生存權利,雖然他們會定期收割,但就像那些養殖戶一樣,他們不會把根都給斷了。
可那些宇宙鬣狗沒有絲毫這樣的覺悟。
當然,如果他們發展成殖民者,或許會考慮這一點。
但問題是他們不是啊!
他們就是海盜。
所以他們要利益最大化。
萬神殿因為損失了太多的神靈,導致壓根沒辦法調撥人手防守那些失去守護神的世界……當然更可能的是,他們不願意。
畢竟他們隻需要守住自己的地盤,自己的利益就不會受損。
為什麽要為了別人的地盤打生打死?
雖然隻是一些海盜,可神靈的自私自利已經到了一定的地步,他們一個個養的腦滿腸肥,自然不樂意為了保護所謂的凡人而出力。
所以這些罪孽,莫名其妙的就歸到了格爾身上。
當然在很多人看來,怪格爾也沒什麽錯,畢竟如果他不發瘋,那現在的浩劫就不會出現。
希芙以前也是這麽看的,可現在屁股不在這邊,自然不認可了。
“嗬!那些人的死,難道不是萬神殿的鍋麽?他們連自己的信徒和子民都不能保護,卻要怪罪到別人身上?還有,那些事不都是那些海盜做的麽?為什麽沒人去怪那些海盜?”
希芙冷笑的質問自己的哥哥。
其實這玩意很普遍,那就是我們對對每個人的固有期待值是不一樣的。
就如一個經常考滿分的三好學生,突然考了八十幾分,回家就受到批評;而經常考個位數的差生,突然考及格了,全家都誇讚一樣。“好人做了一件壞事就被全盤否定”,這說明我們對於一個“好人”的期待是持續保持善良和正直。當這個人突然做出一件與其日常形象不符的壞事時,這種反差會讓人們感到震驚和失望,從而容易對整個人的評價產生偏差,認為他不再是“好人”。此外,人們也往往更容易記住和放大一個人的負麵行為,因為負麵信息更具有吸引力和衝擊力。而“壞人做了一件好事就洗心革麵”的情況,則是因為我們對於“壞人”的期待往往是負麵的。當這個人突然做出一件好事時,這種積極的改變會打破我們的固有印象,從而讓我們更容易接受並放大這種改變。
我們往往也更容易給予那些願意改變和進步的人更多的包容和期待。
其實說白了,就是該死的傲慢和偏見!
老實說,希芙現在非常理解這種傲慢和偏見。
因為她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
沒人會把格爾把自己當做平等的一員!
沒錯。
希芙以前也是這樣想的。
當初她得到消息是怎麽樣的?
格爾是一個凡人,他因為家人的遭遇而怨恨神靈,於是他開始屠殺神靈泄憤!
這是不是事實。
是事實!
但是不是全部?
當然不是!
可希芙以前就覺得是全部。
因為在她看來,凡人和神靈怎麽可能平等?
這就是典型的下克上!
哪怕希芙和其他阿斯加德人都不喜歡萬神殿,但在這一點上,他們卻下意識的和格爾站在了一起。
格爾是瘋子。
這是他們的共識。
因為他帶來無以倫比的災難。
但實際上呢?
格爾隻是殺了一些神靈,那些連阿斯加德都厭惡的萬神殿神靈。
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什麽?
沒有!
他並未屠殺任何一個星球,也沒有對那些遭受苦難的凡人出手。
真正造成那些凡人苦難的是誰?
是萬神殿,是海盜。
可為什麽,萬神殿沒有被指責,那些海盜也沒人去阻止?
反而格爾這個壓根沒犯下罪行的人承擔了最大的過錯。
之前希芙也沒覺得這有什麽問題。
現在希芙隻覺得……這蠢透了!
當然,希芙不太明白這是什麽。
如果她在地球,接觸過一些資本論的知識,她就能得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隻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
這些都不多說,說多了,我怕這一章又要被禁。
所以還是舉一個不那麽敏感的例子。
東林黨!
這個玩意,最開始還真不是那麽禍國殃民。
但偏偏他們做的事情,比特麽那些所謂閹黨奸臣還特麽要命。
萬曆麵對大改革後極盛的士紳官僚集團,選擇消極回避,若天下太平,日子還能混下去。可萬曆時期,地球的氣候正迎來小冰期,華北糧食全麵減產,另外,還發生了“萬曆三大征”這些曠日持久耗資巨大的戰爭,中央財政捉襟見肘,萬曆隻能通過對士紳階級的腰包動手才能維持國家的運轉。江南富庶,工商業發達,是士紳階級的大本營,萬曆想征工商業稅,遭到官僚集團的強烈抵製,政策無法通過,萬曆則隻有以擴充皇室內帑為名利用宦官征收礦稅商業稅。萬曆此舉強行推動,傷害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他們作為士紳階級的經濟基礎,士紳階級自然要為他們的利益發言,這批士紳官僚因此組成了最初的東林黨。他們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士紳、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
我們不否認東林黨人中有兼濟天下的人,遠見卓識之人,但在曆史洪流的湧動中,個體的抉擇是迷茫的;一個人覺得他這麽做隻是代表個人的欲望,但冥冥之中卻無數個同樣訴求的個體卻形成了不可預測的曆史發展方向。明末黨爭也是如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忠奸善惡的人物形象,但背後都有著階級利益的訴求。畢竟,隻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
到了天啟朝,社會矛盾更加激化,東林黨人作為江南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被背後盲目的資本所驅動,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征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另外,山西采礦業發達)的士紳階級也成為抗稅的主力,與東林黨同仇敵愾,成為了東林黨的政治援軍。作為專製皇權體製外的政治結盟,這是皇權絕對無法容忍的,天啟必須要將之粉碎。
在東林黨與山西之外的地區,則以魏忠賢為首建立起新的政治同盟與東林黨抗衡。其他地區的士紳階級主要有齊楚浙黨,這都是當時農業發達的地區,而魏忠賢、許顯純等核心人物,都是出自華北的農業家族。他們代表著中央政府的權力與地方農民的利益,殘酷地打壓了東林黨,剝奪了他們的財產。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所謂的“宦官弄權”,其實隻是天啟的手腕而已。天啟是有智慧的皇帝,他不會親自去與統治階級作鬥爭,王莽、楊廣就是前車之鑒,一旦皇帝露出要與統治階級撕破臉的決定,統治階級便會背水一戰,拉開天下大亂的序幕。而天啟自身躲入深宮似渾然不知,而又利用宦官及與東林黨人利益不同的官僚,在穩固大一統的前提下對東林黨人實施漸進式剿滅。於是,在明朝後期出現了這麽個規律——東林黨越弱,明軍對外的勝戰越多,國庫也越充實。天啟後期,後金局勢已危如累卵,明朝中央政府也再次有了凝聚力。可天啟死後,繼任的崇禎不諳世事,也從未被當作繼任者來培養,終將明朝帶向了亡國之途。
希芙之前就算是東林黨,她壓根不知道具體情況。
即便她很厭惡萬神殿這個‘外邦蠻夷’,但對於格爾這個‘農民起義軍’她的態度又莫名其妙的和萬神殿站在了一起。
哪怕是海姆達爾也沒有脫離這個桎梏。
一個人想要徹底的擺脫自己的階級屬性,其實很難的!
所以那些革命導師才那麽偉大,因為他們會拋棄自己的先天立場,站在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整個世界,並且願意為此獻出一切!
“他殺害了阿斯加德的人!他是敵人!你就是這樣對待阿斯加德的麽?”
海姆達爾比希芙還要生氣。
不管格爾有多慘,但有一點,都沒辦法否認。
那就是格爾是個殺人凶手,殺害了很多阿斯加德!
希芙現在做的事,毫無疑問是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