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孔融之死
字數:4251 加入書籤
孔融作為三國曆史上的大儒之一,一心為國,因此和專權的曹操極為不對付,最終被曹操所殺害。
【參議朝政】
之前,太傅馬日磾奉命出使山東,到了淮南時,多次有求於袁術,袁術於是輕視侮辱他,奪走他的符節,又不準他離開,還要強迫他任軍師。馬日磾憂憤自己至極,於是嘔血而死。
等到馬日磾遺體送回京師,朝廷想加以禮葬,孔融於是獨自陳說:“馬日磾憑上公的尊貴身份,持天子的髦節,奉命處理地方事務,安寧東夏,竟然取媚奸臣,被他所指使,所上章表署名補用,馬日磾都是第一個。依附下級,欺騙朝廷,奸詐事君。從前國佐敵晉軍,不為其折服,宜僚當著白晃晃的刀而麵不改色。朝廷大臣難道可以受威脅為借口嗎?而且袁術越級叛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與日磾隨從,周旋曆年。《漢律》規定:與罪人往來三天以上,都應該知道他的情況。《春秋》說:魯叔孫得臣死了,為了不張揚襄仲的罪貶,不寫日子。鄭討伐幽公,砍薄子家的棺材,因為他殺君的緣故。陛下可憐舊臣,不忍追究定罪,已經很寬大了,不應該再加禮。”朝廷采納了他的意見。
後來朝廷多次就肉刑之事進行討論,鍾繇等人支持恢複肉刑,孔融則堅決反對,肉刑之議最終不了了之。
當時,荊州牧劉表和曹操關係惡化,開始不向朝廷進貢,做了不少逾越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並且還郊祀天地,禮儀擬指君主。朝廷下詔把他的行為宣示天下,孔融上疏認為應當隱瞞郊祀這件事,來維護朝廷的臉麵。
建安五年(200年),南陽王劉馮、東海王劉祗相繼逝世,獻帝哀痛他們早逝,想為他們規定四時祭祀,為此先詢問孔融意見。孔融回答說:“陛下仁厚,感慨變化而增加思念,哀悼二王的魂靈發布哀憐的詔章,考查審度從前的典章製度,訂正禮製。臣看前代梁懷王、臨江湣王、齊哀王、臨淮懷王都死而無後代,同胞兄弟,就是景帝、武帝、昭帝、明帝四帝,沒有聽說前朝為他們修祭祀。如果是臨時的,就不要列入傳紀。臣不懂事,認為他們都在幼小的年齡死去,陛下哀痛,以成人禮加以諡號,這應遵照您的意思辦理,祭祀結束,以後就不要再行。至於一年一期祭祀,不合禮意,又違背了先帝既定的法製,這是不合適的。”
【孔融之死】
孔融作為大漢的死忠分子,極為看不上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曹操,與其矛盾不斷惡化,最終被其所殺。
先期孔融和禰衡關係非常好,甚至將其推薦給曹操,但禰衡自認為有才,看不起曹操,並且還將其狠狠羞辱了一頓,曹操最終將其流放到荊州,禰衡最後被黃祖所殺。
在官渡之戰時,孔融等人認為曹操不敵袁紹,被荀彧所駁斥。
後曹操進攻鄴城屠殺鄴城居民,袁紹家的婦人女子多被擄掠。曹操的兒子曹丕還繼承了曹家人妻控的傳統,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知道後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不明白,後來問孔融這出於何經何典。孔融答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討烏桓,孔融又譏笑他說:“大將軍(曹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並討伐啊!”當時,饑荒戰亂,曹操上表請禁酒,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認為不要禁酒,而且言詞之中多為傲慢無禮。
當時孔融已經看到曹操奸雄詭詐,已漸漸顯露,愈發不能忍受,所以說話偏激,常常觸犯了曹操。又曾經上奏認為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製,千裏以內,不得封建諸侯。曹操懷疑他所談論的越來越廣,更加害怕他。然而,因為孔融名重天下,表麵上裝著容忍,暗中卻嫉忌他正確的議論,怕阻抗自己的大業。山陽人郗慮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視國法為由奏免孔融。曹操又寫信故意挑撥二人,孔融也回信相對。
曹操既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慮的誣陷,曹操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少府孔融,從前在北海,看見王室不安寧,招集徒眾,圖謀不軌,說:‘我大聖之後,被宋所滅。有天下的,何必一定是卯金刀。’後來與孫權的使者說話,誹謗朝廷。又孔融位在九卿,不遵守朝廷的禮儀,不戴幘微行,唐突宮掖。又以前與沒有出仕的禰衡無所檢點地亂說什麽‘父親與兒子,有什麽親?論其本意,實為****而已。兒子與母親,又是怎麽回事呢?譬如寄物缶瓦中,出來就分離了’。不久,與禰衡更相標榜,禰衡說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回答說:‘顏回再生。’大逆不道,應當予以重誅。”朝廷遂於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據《世說新語》記載,孔融被逮捕時,朝廷內外非常驚恐。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兒子仍然在玩琢釘遊戲,一點惶恐的樣子都沒有。孔融對使者說:“希望罪責僅限於自己一身,兩個兒子可以保全性命嗎?”他的兒子從容地進言說:“父親難道見過傾覆的鳥巢下麵還有完整不碎的鳥蛋嗎?”不一會兒逮捕他們的差役也到了。
在《後漢書》則記載孔融是一子一女,兒子九歲,女兒七歲,其女兒在死前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於是引頸就刑,顏色不變,沒有人不為之悲傷的。
之前,京兆人脂習,與孔融相好,曾勸誡孔融性格太過剛直。等到孔融被害時,許昌沒有人敢為其收屍,脂習前往撫屍說:“文舉丟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操聽說大怒,準備收捕脂習殺害,後來逢赦免才被釋放出來。
【文學成就】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後曾懸賞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列為“建安七子”。說道“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揚雄)、班(班固)儔也。”
據《後漢書》載,孔融有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共二十五篇。但這為數有限的遺文,後世又有所散佚,大多隻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
《隋書·經籍誌》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據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卷83載孔融有《春秋雜議難》五卷,集十卷,又有其文及奏疏。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古文苑》載有孔融《雜詩》2首,但《文選》李善注引屢作李陵詩,真偽莫定。而其詩亦近無名氏古詩一類,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係入《李陵錄別詩》。
【求仁得仁】
孔融本人在文學上的成就不用說,在政治上他也不差,但孔融的確不是一個明主,更不是一個有野心的諸侯,而是一個明顯的大漢官員,一個明顯的士大夫,其軍事能力可以說是比較糟糕的。
而孔融之死,則是求仁得仁的結果,孔融本人也是典型衛道士,守舊派的最明顯例子。後世關於孔融和曹操不對付的記載較多,人們也了解的大多是這一方麵,但實際上孔融反對的不僅僅是曹操,而是宦官集團、董卓、袁紹以及曹操這些漢末的全部大勢力(孔融死前,孫劉還沒崛起,所以這幾個勢力就是漢末的最強勢力了)。
孔融反對的是那些大野心家,是那些大漢的蛀蟲和毀滅者,縱觀孔融一生,他從沒和這些“惡勢力”妥協,一直在守護著大漢的道義,在宦官禍亂朝政時他對抗宦官,在董卓廢立君王時,他和董卓做對,在袁紹做大時,他拒絕依附野心勃勃的袁紹,最後輪到曹****,孔融也依然從未改變,他為朝廷盡心盡力,積極參與朝政,但對於朝廷的實際控製者曹操卻是經常找其麻煩。
孔融這樣做的理由其實很簡單,他很明白曹操已經尾大不掉了,這樣下去國將不國,但是自己又沒有什麽有效的辦法限製曹操,所以就隻能做一些小動作,孔融未必不知道和曹操做對的結局,但當時真的已經沒人可以對抗曹****,所以他隻能自己站出來了。
為此,他把那些強者得罪的都很慘,宦官不喜歡他,董卓討厭他,曹操要殺他,但他卻從沒有改變。孔融的確在曹魏內部慢慢成為了隱患,曹操除去他也談不上什麽錯誤,但孔融這份真心,這份堅持,卻令人十分敬佩。
但大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孔融最終還是死了,成為了那個王朝的殉葬品。
ps:感謝書友菜園上的菜菜的打賞(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