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魏武帝曹操
字數:4106 加入書籤
曹操三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縱橫東漢末年,參與了很多的大事件。然而人無完人,曹操雖然是三國時代的霸主,但其中手中紮染的無辜之人的鮮血也是很多的。
【代表性的人物】
在三國時代裏,曹操是最具代表性的大人物之一,他參與了東漢末年幾乎所有的大事件,這點基本沒有其他人能做到。
其中包括黃巾大起義、十常侍之亂、董卓入京,關東諸侯伐董、迎天子遷都許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及襄樊大戰等等,可以說曹操一直在三國時代的漩渦之中,這點就連劉備、孫權和袁紹都沒能做到。
【屠夫】
曹操在後世風評不好,很大一點就是因為其屠戮過多,這一點別人差不多是偶爾,但曹操和董卓卻基本是常態,董卓殺百姓、殺士卒、殺士族、殺官吏,曹操也幹了。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屠徐州,初平四年(193),曹操父親曹嵩為徐州士兵所害,曹操為父複仇,大舉入侵徐州,所過之地,血流成河,據記載“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次年(194),曹操再次入侵徐州,“所過多所殘戮”。
《資治通鑒》也有關於這方麵的記載:“遇操至,坑殺男女數十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攻取應、睢陵、夏丘,皆暑之,雞犬亦盡,墟邑無複行人”。
及建安三年(198)曹操討伐呂布時,他屠彭城,並且“決泗、沂水以灌城”。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更是在戰勝之後坑殺袁紹軍隊七萬餘人,“餘眾偽降,盡坑之”,裴鬆之曾經說過:“諸書皆雲公坑紹眾八萬,或雲七萬。”
建安十年(205)高幹降而複叛,曹操親自率軍討伐壺關,高幹求援不在,當時曹操下令:“城陷之後,盡坑敵軍。”結果連月不下。後曹操在曹仁的勸諫下,才放棄這個命令,最終攻克壺關。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出兵討伐漢中,“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除此之外,死在曹操手裏的士族也不少,除了前文已經說過的孔融、許攸、邊讓、荀彧、楊修等人之外,還有婁圭、崔琰等。
婁圭是司隸京兆人,年青時與曹操有交情,曾經隨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劉表,擊破馬超,立有功勞,在關中之戰時連曹操都曾經感歎他的計謀。後來曹操和他的兒子們一起出去遊玩,婁圭當時也一起隨行。因言語不當,被曹操認為有意誹謗,遭殺害。
崔琰,字季珪,是清河東武城人,東漢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從兄,曹操帳下謀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對他也很敬畏,曹操在征討並州時,曾經留下崔琰在鄴城輔佐曹丕,崔琰後將巨鹿人楊訓推薦給了曹操。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作魏王,楊訓上表稱讚曹操的功績,誇述曹操的盛德。當時有人譏笑楊訓虛偽地迎合權勢,認為崔琰薦人不當。崔琰從楊訓那裏取來表文的草稿一看,寫信給楊訓說:“讀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罷了!時間啊時間,隨著時間的變化,情況也一定會發生變化的!”
崔琰的本意是諷刺那些批評者好譴責嗬斥而不尋求合於情理。有人卻報告說崔琰這封信是傲世不滿怨恨咒罵,曹操發怒說:“諺語說‘不過生了個女兒耳’。‘耳’不是個好詞。‘會有變的時候’,意思很不恭順。”從此罰崔琰為徒隸,派人去看他,崔琰言談表情一點也沒有屈服的意思。曹操的令文說:“崔琰雖然受刑,卻與賓客來往,門庭若市,接待賓客時胡須卷曲,雙目直視,好像有所怨忿。”於是賜令崔琰死。
相對於董卓而言,曹操並沒有他那麽殘暴,但曹操手中沾染的鮮血和性命,董卓恐怕也是無法企及的。
【曹操的性格】
曆史上曹操的性格是比較複雜和矛盾的,但給人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他的多疑和狡猾。
這些我們可以從一些典故裏就可以看出來。
據《世說新語---容止》記載魏王曹操要接見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認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儀震服匈奴,就讓崔琰代替他接見,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邊做侍從。已經接見完了,就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魏王這人怎麽樣?”匈奴使者評價說:“魏王高雅的氣質,不同尋常;但是坐榻邊上拿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後,就派人追去,殺掉了這個使者。
《世說新語·假譎》也有一則記載,說有次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前麵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後,嘴裏都流口水。他們憑借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另據《曹瞞傳》記載,有一次,曹操率軍經過麥田,下令說:“士卒不要弄壞了麥子,有違反的處死!”軍中凡是騎馬的人都下馬,用手相互扶著麥子走,未想曹操的馬竟然竄進了麥地,招來手下的主簿來論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應對說:自古刑法是不對尊貴的人使用的。曹操說:“自己製定的法律而自己違反,如何能統帥屬下呢?然而我身為一軍之帥,是不能夠死的,請求對自己施予刑法。”於是拿起劍來割斷頭發投擲在地上。
【曆史上的曹孟德】
姓名:曹操
屬性:領導力(a+)曹魏的創始者,率領部下們一統北方的男人
統率(a)曹操在軍事方麵的表示並不是完美的,但卻是傑出的
謀略(a-)這方麵雖然有諸多謀士的加成,但曹操本人能力也不差
政治(b+)曹操在政治方麵能力表現並不多
外交(c-)很差
總評(s+)曹操是三國時代名副其實的第一人
別名(稱號):字孟德、號吉利、小字阿瞞
性別:男
民族:漢
職業: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
官職:丞相
諡號:武皇帝
廟號:太祖
陵墓:高陵
家庭出身:宦官世家
生卒:155--220
出生地:豫州沛國譙縣
主要社會關係:養祖父:曹騰父親(曹嵩)兒子(曹昂、曹丕、曹彰、曹植等)親戚(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休等)
主要經曆:
155年-184年經曆中央、地方,目睹大漢衰落,宦官、豪強無道
184年-191年參與討伐黃巾、討伐董卓等作戰
191年-196年被袁紹上表為東郡太守,正式開始諸侯生涯,消滅黃巾,擊敗袁術、陶謙、呂布,站穩兗州
196年-208年挾天子而令諸侯,擊敗袁紹,一統北方
208年—220年南下平定荊州,後官渡慘敗。奪取了關中、漢中,其中漢中後被劉備奪走。
總結:曹操是亂世之梟雄,未能一統天下是其最大的遺憾。(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