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未能一統的天下

字數:3138   加入書籤

A+A-


    在曆史上劉備沒能一統天下,恢複漢室並不可惜,因為劉備從一開始就離這個目標太遠,但對於曹操而言,這確是一個近在咫尺的事情,他一度離這個目標非常之近,可惜曹操沒能把握好機會。

    【遙遠的距離】

    劉備在得到荊州和益州之後,已經有資格爭霸天下,然而他卻在此時和盟友孫權漸行漸遠,沒有籠絡好孫權,最終被其所背叛,導致功敗垂成。

    但要說一句,就算劉備和孫權之間的聯盟鞏固之後,劉備想奪取天下也不是那麽簡單的,就以襄樊之戰時為例子,在關羽水淹七軍後,這時已經是一次消弱曹操勢力的大好機會,如果劉備出漢中,孫權再發兵北上,對於曹操的威脅就很大了。然而就算這樣劉備集團也不可能一次就奠定勝局,因為劉備當時的實力還不足,在荊州方麵,關羽以三郡之地作戰,兵力、資源有限,就算成功奪取襄樊,之後還有一堆洪水後的爛攤子要收拾,很難進一步擴大優勢。

    而劉備在益州軍隊也已經因為漢中之戰疲憊不堪,最多能造出聲勢,但也很難擴大戰果,更難一口氣打下長安、洛陽。

    總體而言,劉備在時,他還沒有沒有足夠的實力吞下曹操,就算加上孫權也不夠,所以一統天下這件事情雖然是劉備的目標,但實際上他還差的很遠。

    【曹操的機會】

    和劉備不一樣,曹操是絕對有機會一統天下的。

    早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已經基本控製北方,又因為劉琮投降占據了荊州,此時可以說曹操已經一統在望,其他諸侯對於他而言基本沒有什麽威脅了,劉璋暗弱守在益州,孫權雖然強,但已經被半包圍了,韓遂、馬超實力較弱,名義上也對朝廷服從,遼東公孫更談不上威脅。

    曹操卻在這種大好局勢下葬送好局,不聽賈詡之言穩住荊州就發兵順江而下,明知南方可能瘟疫卻不做防範,遭遇周瑜等人後,也知道黃蓋可能是詐降卻隨意不理,最終慘敗赤壁,江陵也被奪走,曹操沒有珍惜這次跨過長江天險的機會,之後在孫權那邊吃了數次虧。

    第二次明顯的機會曹操是奪取漢中之後,當時劉備和孫權正因為荊州之事差點決裂,漢中是益州的門戶,益州本來就是劉備搶奪的,剛剛占據,根基不深,而曹操又有大義,所以當時益州動蕩不安,曹操如果趁機南下,很可能就將劉備驅逐出去了,然而曹操卻得隆不望蜀,坐視機會丟失。

    【曹操未能一統天下的原因】

    曹操未能一統天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外交爛、得意忘形、戰略失誤、年老喪誌、後期智囊缺乏以及出身因素等等,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親族壓製”。

    (1)親族壓製。這個詞簡單可以理解為任人唯親,不過親族壓製的現象在很多諸侯中都有,像袁紹任命自己子侄為各地刺史,孫家親戚也在江東占據高位,所以在曹操麾下曹氏和夏侯氏也都很吃香。

    但在袁紹麾下麴義作為外姓將領可以率領一隻大軍討伐公孫瓚,孫權麾下周瑜、呂蒙、陸遜也都能獨自率領主力部隊出戰,這點在曹操麾下是基本沒有的,像張遼、徐晃、於禁、樂進等人最多率領一些部隊去平定叛亂,像發動大規模作戰的指揮和這些外姓將領基本沒有關係,要麽是曹操親自上,要麽曹操的親族上統兵,像頭次討伐漢中、平定涼州就由夏侯淵領兵,征討關羽曹操也是派曹仁帶兵。

    而在中國曆史上漢族中對外統兵大將隻有自己親族的並且最終一統天下的有幾個人呢?一個沒有!一統天下的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等人麾下基本都以外姓將領為主。

    而且曹操麾下外姓將領自己帶出來的很少,張遼、徐晃、張郃都是後來投靠曹操的,於禁是王朗推薦給曹操的,隻有樂進是曹操帶出來的,但樂進的能力和地位又如何呢?這一點曹操就遠不如江東孫氏了,人家親族也多,但三世的老臣就有程普、黃蓋、韓當等數位,後期之秀也有呂蒙、陸遜等人。

    親族壓製的現象在曹操時期已經比較明顯,曹氏、夏侯氏的將領不僅多,還地位高權力大,外姓將領機會少,很難出頭,在曹丕時期這種現象更是達到了頂峰。說到底,親族雖然忠心強,但能力得不到保證,想要一統天下,麾下將領們的能力必須強。不過將領能力強,你不用也沒用。

    君不見,後期滅亡蜀國的將領是鄧艾、鍾會,滅亡吳國的是賈充、王濬,其中有一個姓曹、姓夏侯、姓司馬嗎!

    (2)外交差。曹操在正史上不屑於外交手段,使得很多事情都事倍功半,這點在前文已經詳細談過,不多說了。

    (3)戰略失誤。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將重心放在占據長江天險的孫權身上卻忽視了劉備,讓其得以趁機發展起來,之後更是逼反了本來已經半附屬的韓遂、馬超等人,這絕對是戰略上的失誤。

    (4)出身因素。曹操出身宦官家族,所以世人對其評價不會太好,不過曹操所作所為本來就沒什麽好名聲,所以影響實際上有限,畢竟人家朱元璋還乞討出身,照樣一統天下。

    (5)年老喪誌。曹操在年齡大了之後,野心有所衰退,占據漢中後不得隴望蜀,滿足於初步戰果,孫權等人勸進之時也沒有趁機改朝換代,反而表示自己該為周文王。

    (6)得意忘形。這點是曹操老毛病了,太過於一帆風順,曹操就容易得意忘言,然而功虧一簣,南陽之戰和赤壁之戰就是典型的例子。

    (7)後期智囊缺乏。這不是說曹操後期身邊沒有頂級謀士了,在荀彧、荀攸、郭嘉之後,曹操身邊還有著賈詡等人,然而賈詡不受重用,劉曄、司馬懿等人位低言輕,曹操往往獨斷專行,結果就是曹操身邊明明謀士如雲,卻沒有多少人的意見被采納。

    現在很多人認為劉備、諸葛亮沒能一統天下非常的可惜,但實際上蜀漢離這個目標一直是很遙遠的,真心談不上可惜,然而曹魏集團作為三國時期最強的勢力卻沒有能一統天下才是真的可惜,這不僅在曹操,在曹丕時期也是一樣的,其他人是沒有機會,他們是真心的把機會給浪費掉了。

    ps:中秋回去了,現在已經回來了,更新不用擔心的,明天恢複正常(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