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甘露之變
字數:3715 加入書籤
相比無能的曹芳而言,曹髦作為魏國皇帝就積極多了,他上台曾經一度企圖利用司馬師去世的機會奪權,之後更是在絕望之下發動甘露政變,可惜失敗被殺。
少帝曹髦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孫子,東海定王曹霖的兒子,於正始二年(241)冬季出生,要比曹芳小了快十歲。正元元年(254),司馬師廢掉曹芳,在郭太後的建議下改立尚且年幼的曹髦為帝。
曹髦年齡雖然小,但表現的卻非常沉穩,他在到達京都洛陽北郊邙山的玄武館後,群臣奏請他住在前殿,曹髦回答說前殿乃先帝寢殿,不敢越禮,於是暫住在西廂房中。群臣又奏請以天子之禮迎他入京,他仍不同意。
曹髦進入洛陽後,文武百官都到西掖門南拜迎,曹髦見狀也趕緊下車答拜百官。司禮官奏說:“按禮儀您為天子,不必答拜臣下。”曹髦回答:“眼下我也是別人的臣子啊!”遂對群臣答拜還禮。行到宮廷的正車門,曹髦也要和群臣一樣下車步行。左右皆勸阻:“按慣例您可以一直乘車進去。”他說道:“我被皇太後征召而來,至於安排我做什麽現在還說不準呢!”還是下車和群臣一樣步行到太極東堂。皇太後在那裏會見了他。當天他便在太極前殿正式登基稱帝,朝中百官都很高興。
曹髦在繼位之後就派遣派身邊的一批侍從官員到國內各地巡視,代表天子了解各地人情世故,慰問地方官員和百姓,同時調查有無冤案和官員失職的情況。次年(255),司馬師去世,曹髦一度打算趁機奪權,不想讓司馬昭回京,可惜被司馬昭識破,無奈之下曹髦讓司馬昭繼承了司馬師的地位和權力。
甘露元年(256)曹髦在太極東堂宴請群臣,並和諸位儒生討論夏少康與漢高祖劉邦的高下,最終定論以少康為優。後來還在太學和群臣們探討了很多。曆史上少康是夏朝的中興之主,劉邦則是漢朝的開國君主,曹髦在這裏說的不是少康和劉邦,而是他自己和司馬昭啊!
甘露三年(258),曹髦更是下詔推行教化政策,推舉德高望重的三老、五更給予極高的榮譽,並且最終決定推舉王祥為三老,鄭小同為五更作為明例。詔令發布後,曹髦親率有關朝臣,按照古代的習慣舉行聘任禮儀。
而此時,曹髦也就十八歲。鍾會曾經私下對司馬師評價曹髦說到:“才同陳思,武類太祖。”
發動政變
司馬昭平定淮南諸葛誕之亂後,聲望已經極高,並且還拒絕了朝廷晉公的封賞,曹髦心中很明白這離司馬家篡位已經不遠了。然而曹髦本人卻沒有任何辦法,隻能坐以待斃。
甘露五年(260)四月,魏帝曹髦詔令有關部門按照前麵的決定,再次宣布由大將軍司馬昭出任相國之職,封晉公,加九錫之禮(注1),而這次司馬昭沒有拒絕。司馬家篡位正式進入了相關流程,曹髦再也忍不下去了,他不想做第二個漢獻帝,不想將曹氏江山拱手讓出,於是曹髦決定拚死一搏。
同年五月,曹髦發動了甘露政變,失敗被殺。
據《漢晉春秋》記載:曹髦見自己權力威勢日漸削弱,感到不勝忿恨,於是命冗從仆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在陵雲台部署甲士,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對他們說:“司馬昭的野心,連路上的行人都知道(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不能坐等被廢黜的恥辱,今日我將親自與你們一起出去討伐他。”
王經說:“古時魯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專權,討伐失敗而出走,丟掉了國家,被天下人所恥笑。如今權柄掌握在司馬昭之手已經很久了,朝廷內以及四方之臣都為他效命而不顧逆順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宮中宿衛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憑借什麽?而您一旦這樣做,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卻反而使病更厲害了嗎?禍患恐怕難以預測,應該重新加以詳細研究。”
曹髦這時就從懷中拿出黃絹詔書扔在地上說:“這樣就已經決定了,縱使死了又有什麽可怕的,何況不一定會死呢!”說完就進內宮稟告郭太後。王沈、王業跑出去告訴司馬昭,司馬昭知道後得以防備。
曹髦隨即拔出劍登輦,率領殿中宿衛和奴仆們呼喊著出了宮。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在東止車門遇到曹髦的軍隊,曹髦左右之人怒聲嗬斥他們,司馬的兵士都嚇得逃走了。中護軍賈充從外而入,迎麵與曹髦戰於南麵宮闕之下,曹髦親自用劍拚殺。眾人想要退卻,賈充軍將敗,騎督成之弟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說:“事情緊急了,你說怎麽辦?”賈充說:“司馬公養你們這些人,正是為了今日。今日之事,沒什麽可問的!”於是成濟立即抽出長戈上前刺殺曹髦,把他弑殺於車下。司馬昭聞訊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說到:“這下天下人怎麽看我啊!”。太傅司馬孚奔跑過去,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注2)
事後
曹髦被殺後,司馬昭進入殿中,召集群臣議論。尚書左仆射陳泰不來,司馬昭讓陳泰之舅尚書荀去叫他,陳泰說:“人們議論說我陳泰可以和您相比,今天看來您不如我陳泰。”但子弟們裏裏外外都逼著陳泰去,這才不得已而入宮,見到司馬昭,悲慟欲絕,司馬昭也對著他流淚,說:“玄伯,您將怎樣對待我呢?”陳泰說:“隻有殺掉賈充,才能稍稍謝罪於天下。”司馬昭考慮了很久才說:“你再想想其他辦法。”陳泰說:“我說的隻能是這些,不知其他。”司馬昭就不再說話了。
隨即司馬昭威逼郭太後下旨,褫奪了曹髦的皇帝封號,以平民之力葬之,因此其在位期間的年號均為高貴鄉公某年。後太傅司馬孚,大將軍司馬昭,太尉高柔等人上疏,改以王禮葬之。
王經因為沒有告密,事後為司馬昭所殺,據《魏氏春秋》記載,司馬昭又因群情激憤,讓成濟等人背鍋,誅殺了成濟三族,成濟兄弟不服罪,光著身子跑到屋頂,大罵司馬昭,被軍士從下亂箭射殺。
曹髦死後,司馬昭另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鄉公曹璜為天子,改元景元。甘露政變後,司馬昭因為曹髦之死被迫再次推辭了晉公、相國以及九錫之禮。
影響
曹髦這次政變發動的確非常沒有技術含量,失敗也是必然的,但畢竟司馬昭已經當上了晉公,開始了篡位的流程,曹髦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在忍下去,雖然自身性命應該能保的住,但自己的國家百分百保不住了,至於等待時機,以曹髦當時的力量實際上後麵看不到什麽機會的。
曹髦雖然失敗了,但他死的轟轟烈烈,他沒有軟弱、屈辱和退讓,而是敢於直麵,奮起抗爭,視死如歸。作為一個皇帝他有著很難得的勇氣,而且曹髦的死也不是一無所得的,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曹髦一死司馬昭本人的聲望也徹底毀了。
正常來說,作為司馬家第三代領導人,司馬昭已經差不多滿足了篡位的所有條件,隻有再當上晉王後就可以取而代之了,但曹髦這樣一鬧,司馬昭就失去了先天大義,政變後不久就不得不放棄了已經到手的晉公和相國之位,終其一生最高隻是晉王,是由他的長子司馬炎完成了晉代魏的朝代更替。
注1:關於這件事情在《晉書文帝紀》裏麵沒有記載,因為司馬昭真的封公之後,曹髦立刻就和他拚命去了,這個事情實際上就是甘露政變的直接導火索。事後,司馬昭還不得不放棄了到手的公爵和相國之位,所以被唐代人就沒有寫,但在《三國誌》裏麵記載的很清楚。
注2:關於甘露政變之事在很多資料中都記載,但在《漢晉春秋》記載更為全麵,內容上基本都基本一致。(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