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陸遜的政治能力
字數:2827 加入書籤
陸遜在曆史上不僅軍事能力出色,政治方麵也是相當優秀。他出將入帥,雖然名義上隻當了一年的丞相,但實際上在夷陵之戰後就已經開始大幅度參與政事,孫權幾乎事事都與之商討。
【政治資曆】
陸遜投靠孫權之初就是從幕僚起家,建安八年(203),陸遜二十一歲,開始在孫權幕府任職,曆任東曹令史、西曹令史,出任海昌縣屯田都尉,兼管縣裏政務。後陸遜由政轉軍,主要參與軍事任務。
黃武二年(222),陸遜在夷陵擊潰劉備,開始擔任荊州牧,開始負責荊州事物。蜀漢劉禪繼位,諸葛亮掌權後,關於凡吳、蜀關係處理,孫權都令陸遜與諸葛亮通信,又刻了自己的玉璽,放在陸遜的住所。孫權每次與劉禪、諸葛亮的書信,先征求陸遜意見,給蜀的文書,也先給陸遜看,有不對的,就讓陸遜修改後直接發出。可見當時孫權對於陸遜的信任。
黃武五年(226),陸遜上表希望諸將廣開農田,以增加糧草。孫權不僅答應了,還帶頭種地。同年十月,陸遜又上表勸孫權廣施恩德、減輕刑罰,放寬田賦的征收,停止戶稅的收稽,孫權也積極回應,一一作答,當時孫權甚至派人寫好相關的法令條款給陸遜和諸葛瑾過目,讓他們增削修改。
黃龍元年(229),孫權稱帝,以陸遜為上大將軍,同年孫權東巡建業,留太子孫登、皇子及尚書九官等在武昌,征召陸遜作為監護人到武昌輔佐太子,統領留守武昌的宮府事宜。並掌管荊州及揚州豫章等三郡事務,主持吳國西部軍國大事,等於孫權將吳國一半的大權都交給了陸遜。
當時建昌侯孫慮在堂前建起一座鬥鴨欄,建造頗為精致小巧,陸遜嚴肅地說:“您應當勤讀經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這些東西有什麽用?”孫慮當即就拆毀了鬥鴨欄。射聲校尉孫鬆(孫權的侄子)在公子中最親近孫權,他不整軍紀,放縱士兵,陸遜當著他的麵將他的手下罰以剃光頭發。
南陽人謝景稱讚劉訥先刑後禮的理論,陸遜嗬斥謝景說:“禮治優於刑治,久為曆史所證明,劉訥以瑣屑的狡辯來歪曲先聖的教誨,完全是錯誤的。您如今在東宮侍奉,應當遵奉仁義以顯揚善言,像劉訥之談不必講了。”
嘉禾六年(237),孫權下詔令群臣討論對奔喪進行立法,丞相顧雍奏請違法奔喪應處以死罪。此後吳縣縣令孟宗違法奔母喪歸家,事後在武昌自己將自己拘禁起來聽候處罰。陸遜向孫權說明孟宗的平時作為,並借機為孟宗求情,孫權於是給孟宗減刑一等,並申明下不為例,於是違法奔喪的事絕跡。
其時謝淵、謝厷等各自陳述當前應辦事宜,打算改變一些政治措施,為國家興辦一些有益的事情,孫權將此事下交陸遜審定。陸遜認為萬事應該以民眾為先,民富則國強,而不應該光指望改變一些政策。
赤烏七年(244)正月,孫權在前任丞相顧雍死後,任命陸遜為丞相。下詔說:“朕以無德之人,承應天命,登上大位,天下尚未統一,奸亂之徒充塞道路,朕朝夕憂恐,顧不上休息。惟你天資聰穎,美德顯著,擔任上將重職,輔佐朝廷除亂。有蓋世之功者,就應受到廣大的榮耀,兼具文武才幹的人,定要擔當社稷重任。過去伊尹使商湯興隆,呂尚輔佐西周,如今朝廷內外大事,實由你一人肩負。今以你為丞相,遣使持節太常傅常授予您印章綬帶。你自當發揚光大高尚的美德,建樹美好的功業,恭服遵從王命,安撫平定四方。嗚呼!總管三公職事,訓導群臣百官,能不嚴肅認真嗎?你自勉努力吧!你原來擔任的荊州牧、右都護兼武昌留守等職仍舊。”
【勸諫孫權】
陸遜在夷州、遼東、呂壹以及二宮之事上都對孫權進行過勸諫,可惜的是孫權都沒有完全聽進去,後來這幾件事情孫權都追悔莫及。
黃龍二年(230),孫權欲派軍隊取夷州(今台灣)等地,曾征求陸遜的意見。陸遜認為不必,上書認為這樣的事情沒有益處。孫權依然派軍去征討夷州,軍隊因為沾染瘟疫損失慘重,隻得到數千土著,得不償失,他也大為後悔。
嘉禾二年(233),遼東公孫淵向吳奉表稱臣,孫權大悅。三月,孫權派使者攜金寶珍貨,領萬餘士卒赴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結果公孫淵認為吳國遙遠,難以長期依靠,將使者殺死,吞並其部隊。十二月,魏國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孫權聞後大怒,欲親自帶兵去征討。陸遜上書相阻,孫權聽取了他的意見,後來他因為之前獨斷專行之事進行了自我反省。
赤烏元年(238),校事的呂壹奸邪的罪行敗露被處死。他先前恃寵弄權,離間君臣,擅作威福,挾嫌報複,且手段又十分殘忍。遠在武昌的陸遜和潘濬憂心此事,提起來常常到了流淚的地步。孫權誅殺呂壹後深以自責,並且還派遣中書郎袁禮向大家致歉。
赤烏四年(241)五月,吳國太子孫登逝世。次年,孫權以三子孫和為太子,四子孫霸為魯王,南魯黨爭開始。一開始陸遜本來不準備參與其中,但後來事情發展到了他無法坐視的程度,於是陸遜作為丞相支持太子,維護朝廷的禮綱。在二宮之爭中,孫權借機打壓江東本土大族,陸遜首當其衝,受責頗多,最終氣憤不過而去世。多年後,孫權怨氣消散,悔不當初。
【陸遜的政治能力】
陸遜在政治方麵,總體而言並沒有什麽明顯的缺點,可以說反而表現的非常穩重和傳統,這方麵實際上要比張昭還要更強的。
在二宮之爭中,陸遜的表現也沒有什麽可以指責的地方,可以看出來,陸遜一開始是不準備參和孫權的家事,並且還勸其他大臣不要參與其中,以減小二宮內鬥的影響,但因為孫權的縱容,事情鬧的越來越大,陸遜也不得已參與其中,他支持沒有明顯的過錯的太子孫和也是理所當然的,錯就錯在孫權晚年昏暈,坑死了陸遜。(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