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
字數:7069 加入書籤
數日後,聖駕抵達乾陵,並在此舉行了一場更加盛大的祭祀典禮。
參加這一場典禮的除了大唐君臣們之外,諸蕃部君主酋長們也都列其中。特別是青海王慕容萬,位列諸蕃君之首,入前誦讀祭文的時候,情緒激動的淚如滂沱,實在戲多。
慕容萬有此表現倒也情有可原,無論大唐接下來針對青海要如何處理,起碼名義上將吐穀渾王室重新送回了祖地,完成了吐穀渾先代君主、包括大帝生前都沒有完成的壯舉。
李潼看著慕容萬那一番情真意切的表現,心中也不免頗生感慨,更覺得在這滾滾曆史長河中,任何勢力一興一衰都是自有定數。
毫無疑問,吐穀渾也是一個充滿傳奇的政權。早在西晉年間,身為東胡部落一員的慕容吐穀渾長徙萬裏來到河西地區,落腳紮根之後,經過數代人披荊斬棘的努力,成功建立起屬於鮮卑人的國都,不獨稱雄一時,其國運延傳更遠遠超過了五胡時期的鮮卑慕容氏。
可是隨著中原王朝的統一與吐蕃的崛起,吐穀渾卻國勢漸衰,幾度亡國。除了大勢演變、壓榨了吐穀渾的生存空間之外,李潼也深刻感受到吐穀渾人才的斷代,已經完全擔負不起複興的希望。
吐蕃所扶植的吐穀渾莫賀可汗,被欽陵在積魚城外劏狗一般的追殺致死。而留在大唐的這一支吐穀渾王室,也實在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才能與氣概。
對於青海後續的治理問題、以及將青海王召回朝中的決定,朝廷已經先一步與慕容萬進行過溝通。雖然言辭間還給慕容萬保留了一些體麵,但本質上卻是宣告吐穀渾這個政權徹底消亡在人世間。
慕容萬對此沒有提出任何的反對的意見,而且在聽到其人將要歸朝拜相的消息後,更是感激涕零,連連謝恩。
雖然說也不乏慕容萬明哲保身、不敢忤逆大唐的緣故,但李潼也看得出慕容萬的確沒有長留青海、圖謀建國的想法。
在青海這場大戰中,其人所率數萬吐穀渾遺部,根本就沒有任何主動的爭取與表現,從內心裏便沒有將這一場戰事當作一個複國的機會,表現甚至都不如從西域遠道而來的突騎施部眾。
慕容萬的自暴自棄,或者說庸碌無能,也是李潼下定決心消除吐穀渾這個政權的原因之一。看到慕容萬那樂天知命、感恩戴德的表現,李潼也由衷的欽佩曆史長河中那屢屢從一片廢墟中重續華夏榮光的英雄們。
沒有什麽政權會長盛不衰,但卻有一種精神叫薪火相傳,當這種精神被深深烙入一個民族最深刻的基因中時,這個民族便可當之無愧的稱以偉大,無懼任何的挫折與詆毀,因為他們所行走的是無數先輩用熱血生命、用壯誌才能所踐行出來的一條道路,名字叫做複興!
算命的騙你十年八年,虛偽狡詐的看客們以喝倒彩為樂,但路就在腳下,唯負重而行,必能不負祖先!
腦海中蕩漾著這樣的思緒,當李潼站在乾陵中那刻寫著他爺爺高宗皇帝畢生文治武功的述聖紀碑前時,也能平靜視之,且心中泛起了一股強烈的自豪。
這一次乾陵祭告,在李潼看來也是一次示威,不僅僅是向他爺爺宣告自己解決了高宗未能解決的邊患問題,更是宣告他終於憑著自己的努力,將整個大唐拉回了走向更加強盛的正途!
不過當祭祀的隊伍從乾陵轉移到昭陵的時候,李潼心裏那自豪與自得便快速的消散。昭陵內那十四國君石刻像,實在是很能打擊後世帝王們驕傲狂妄的念頭。
雖然說李潼沒能受到他太爺爺耳提麵命的教誨,但在昭陵逛了一遭後,有些驕狂的心態再次變得平和起來,自知腳下的道路仍然很長,任重道遠,唯繼續前行。
祭拜過幾座祖陵之後,龐大的隊伍拱從著聖駕踏上了返回長安的路途。僅僅隻留下一部分官員,在鹹陽附近挑選山陵,準備為聖人生父李賢修建陵寢而作準備。
兩樁大禮進行完畢後,朝廷可以稍微鬆一口氣。雖然接下來朝廷還有一些禮事需要籌備進行,但也不必這麽操切急趕,可以從容安排進行。
歸途中,李潼也拿到了楊再思領銜諸官員們所進行的二帝建廟的討論結果,孝敬皇帝李弘進廟號為義宗,先太子李賢廟號為章宗,兩位先帝兄弟繼統,不異昭穆,並祔太廟。
如此一來,太廟中便達到了七室的標準,分別是太祖李虎、代祖李昞、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以及新進的義宗李弘與章宗李賢。
當然嚴格說起來的話,這樣的安排也頗有不妥,太廟雖有七室,但所供奉的卻隻有六世,特別被祧出的懿祖李天錫仍然沒有達到被祧的時候。
因此楊再思等人又提出兩個折衷的意見,第一是不祧獻祖李熙與懿祖李天錫,而是擴充太廟為九室,供奉八世尊親。第二則是將二祖祧出,別立一廟另作安置,繼續享受祭祀。
李潼在考慮一番後,還是決定采納第一種,直接在太廟中再造兩廟、不祧二祖,直接設立九廟。八世就八世吧,好歹讓祖宗們雨露均沾。
他這麽做其實也存著為自己打算的想法,如果將二祖祧出、另設一廟,這等於將太祖李虎認定為始祖,可以享受萬世不祧的待遇。
雖然說從李虎開始,他們李家才開始正式混大,成為西魏八柱國之一,受封唐國公,也算是大唐帝國的一個正式源頭。可若將李虎為始祖的話,那麽太廟中享受不祧的祖宗就太多了。
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那才是真正開國創業、建立大唐帝國的祖先,這兩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祧的。若再加上一個太祖李虎,眼下太廟中不祧之祖便有三個了,以後再想加一個就有點困難。
是的,李潼也想混個不祧之祖,雖然他們李唐國業未必能傳承萬世,但這種待遇本身就是對帝王祖宗的一大肯定。
李潼可不想自己死了一兩百年後,後世再出個不肖後人討論該不該把他丟出太廟去,所以一方麵自己繼續努力,爭取把大唐這份國業做的更加壯大,一方麵也在杜絕後患,不認李虎為他們李唐的始祖。
這樣一來,到了後人們再作討論時,便可以將高祖認定為李唐得國始祖,他跟他太爺爺李世民就可以一直留在太廟,各領昭穆,享受後人們的香火供奉了。
這一點小心思自不足為外人道,但李潼心裏已經打算歸京後要對自家大小子李道奴好一些,親自抓一抓這小子的教育,等到這小子大一些,就可以耳濡目染的暗示要孝順爸爸,等到他該進太廟的時候確立一個不祧的名份。
除了鬼鬼祟祟盤算自己身後待遇之外,歸途中李潼也在處理一些人事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西域方麵。
雖然說朝廷後續方案還沒有正式公布,但一些消息靈通的時流對內情也都頗有了解。特別是慕容萬這個樂不思青海的吐穀渾不肖子孫已經忍不住炫耀來日將要入朝拜相,更牽動著許多時流的心思。
這其中反應比較激烈的,便是突騎施的烏質勒。
這一次唐蕃大戰,突騎施可謂態度積極、出人出力,首領烏質勒親率兩萬大軍奔行數千裏趕到青海,助戰的熱情與勢力可謂冠絕諸胡。
雖然由於路線與路程的問題,突騎施並沒有參與到唐蕃之間在積魚城的大決戰,但一路行來,也掃蕩了許多親近吐蕃的部族勢力。
原本在羌塘西北方向,還有數個親近吐蕃的邦部,個體的力量或不強大,可若糾合起來投入到積魚城,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人馬,或許還會給唐蕃決戰帶來一定的變數。
但突騎施成功牽製住了這一部分勢力,讓他們沒有參與到大戰中來,甚至還順道擒獲了吐蕃所扶立的於闐偽王,也算是頗有勝績,比起打醬油的青海王慕容萬,更可以說是表現突出。
雖然出了這麽大的力,烏質勒卻並沒有恃寵而驕,始終態度端正,其兩萬大軍東進所耗錢糧自支,僅僅隻在海西的伏俟城附近接受了一萬多頭牛馬的賞賜。
當然,突騎施出了這麽大的力氣,也是有其強烈訴求,那就是取代早已經名存實亡的西突厥興亡繼絕可汗、成為大唐在西域的親密合夥人。
原本烏質勒對此信心頗足,一則大唐聖人待他態度不錯、頗給禮遇,二則青海此戰既向大唐表達了忠心,同時也展示了自身的力量,有信心能在西域配合與貫徹大唐的各種計劃。
可是隨著青海盟會的消息逐漸流傳出來,意味著大唐有了另一種羈縻諸胡的方式,頓時便讓烏質勒變得不淡定起來。
烏質勒自然不是青海王慕容萬那樣的紈絝廢物、甘心入朝擔任一個有品無權的閑散高官,他作為突騎施的首領,還滿心雄計帶領突騎施獲得更大的輝煌。
但是青海盟會這種形式若在西域推行,將所有胡部勢力擺在同一平台,無疑會極大的抵消如他這種地區好強的優勢,也會讓他暗中吞並一些小部族勢力的動作無所遁形,對自身部族勢力的增長無疑是一大製約。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烏質勒也在通過各種他所能接觸到的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憂慮與不滿,希望能夠獲得更多關注。
對於突騎施,李潼的確是頗有好感,而這份好感則充滿了功利性,他是希望能夠在突騎施這個西域強部身上榨取到更多的利益與助力。
接下來,無論是針對漠北突厥默啜的圍攻掃蕩,還是抵抗與擊退的向東擴張,大唐都需要來自突騎施的助力。這一份助力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但卻能讓相關事務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諸大禮趕場完成後,李潼也覺得有必要安撫一下烏質勒,所以在返回長安的途中,他便著員將烏質勒與將要接任安西大都護的郭元振一同招至行在接見。
“青海此戰,突騎施功勞可觀,事跡俱列功簿,都督白發典軍、勤助王事,的確是忠勤可勉啊!來日入朝,朝廷必有厚封褒獎!”
眼見烏質勒步入大次,李潼在席中頷首笑語道。
烏質勒聞言後又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連忙跪拜道:“臣邊中蠻夷,聖人天可汗不因質醜疏遠,賜臣軍機之用,自當報效恩命,不負使用!自恨學無所長、胸無經緯,難當立朝建策之位,但一身老韌筋骨,亦可看守邊疆,揚我皇恩!”
大唐在西域經營多年,那些胡酋們為了能夠與大唐進行交流對話,也是深慕唐風。烏質勒所率領的突騎施乃是繼西突厥之後的又一豪強,自然少不了要與大唐進行書麵與談話往來,因此也是談吐不俗,絕不像他自言的胸無經緯、不學無術。
李潼對烏質勒這態度還算滿意,在聽到其人言外之意擔心被召入朝後,又忍不住笑了起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都督這樣的壯才若收養京中、閑散度日,也是我皇朝一大損失。今國家中興,急需用人之際,自然容不得這樣的昏聵之計。譬如青海日後……”
他主動提及青海的政治問題,而烏質勒也連忙豎起了耳朵,當聽到聖人表示青海情況有別於西域,並不會將盟會強硬的推行於西域,便忍不住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對於有用的人,李潼從來都不吝嗇,在消除了烏質勒的戒心之後,便又笑著講起對烏質勒的封賞:將原昆陵都護府所轄一部分析立為磧西都督府,以烏質勒為磧西都督,直接受安西大都護轄製。
當烏質勒聽到這一安排時,心裏先是長長的鬆了一口氣。按照聖人講述,這個所謂的磧西都督府轄區相當於原昆陵都護府三分之二的轄區,他受封磧西都督後,基本上等於取代了西突厥的興昔亡可汗。
當然,這一任命距離他的設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他原本的打算是全盤取代西突厥興亡繼絕可汗、統率原西突厥十姓的部伍,可現在僅僅隻獲取了昆陵都護府範圍,而且還不是全部,仍有一部分興昔亡可汗直領部伍受轄於安西大都護府。
而且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名分問題,他本來打算趁此一舉爭取建牙稱汗的地位,可是聖人的言辭中根本沒有涉及這個問題,這不免讓烏質勒自覺欲求不滿,還想再作爭取。
可李潼卻並不給烏質勒這個機會,指著郭知運說道:“來日郭將軍便要前往安西、掌管四鎮,隴邊兵患解除,壯卒也將增赴四鎮,屆時你兩位並在共事,一定要緊密配合,經營和氣。”
聽到朝廷還要往四鎮增兵,烏質勒臉色又是變了一變,忙不迭將湧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青海此戰,吐蕃全無招架之力,讓烏質勒認識到大唐的實力,也不覺得眼下的突騎施已經有了挑戰大唐威嚴的實力。
烏質勒心中所想,李潼自然也能猜到,駕馭這些胡虜,本就是驅虎吞狼的刺激遊戲,當然不能予取予求,但也要給予一定的激勵與撫慰。
讓突騎施脫離西突厥的管轄,直接受安西大都護管製,已經算是滿足了一部分烏質勒的需求,他若還想要更多,那麽自然要做出更大的貢獻。
“青海此戰大捷,但四邊仍有餘寇待除,忠勇丈夫,無患功勳不偉,朝廷用士,亦必重酬有功之臣!”
說完這句話,李潼便結束了此番談話,示意兩人退下聯誼。突騎施的確是力量可觀,但若敢違背他的安排,他不介意趁著增兵四鎮的過程中打壓一番,畢竟西突厥有十姓之眾,來年大計配合也並不需要以突騎施為唯一選擇。
聖駕返回長安後,李潼終於有時間休息一番,順便也命人將此前群臣進獻的賀表取來,翻閱一下臣下們各自進獻的彩虹屁,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可是在翻閱這些奏章的時候,李潼又發現了一個奇怪有趣的存在,那就是臨淄王李隆基的奏表。這個本就被他重點提防的小堂弟,除了一通馬屁之外,奏章中還牽涉了另一樁大事: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