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雲溪穀逍遙時光(四)
字數:3746 加入書籤
紅恒卻是無法像火鳳凰一般淡定。她自己輪回幾度生死就算了,可不想師傅跟她一樣飽受折磨。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抱住火鳳凰,就想讓火鳳凰載她去那個目的地。可惜天不遂人願,火鳳凰翅膀撲騰打磨了幾下,卻飛不起來,原來是師傅已經對火鳳凰下咒,隻需她走,不許她翻回去。
“天,不行,師傅一定是被秦王扣住,否則他不會做如此設定,”紅恒心裏想著,臉色也變了樣子,趕緊衝到學堂,對著大家喊道:“各位,不好了,不好了,別讀書了,我們的師傅被囚禁在秦皇宮,大家想辦法救救他吧。”
“什麽,師傅被擒?”張儀開口便問道,“怎麽可能!”
“千真萬確,火鳳凰可不說謊。”紅恒答道。
“那我們趕緊騎著後鳳凰去救師傅吧。”
“師傅為何需要我們搭救,他自己在大秦王宮帶得好好的,要是這個時候我們把他帶走了,他該不會生氣吧。“龐涓疑惑道。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們得去看看究竟,這個事情發生得太突然,我們還是早作決斷吧。”華胥說道。
”對,華胥說得對,我們還是一起先過去為善。”孫臏回應。
“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無法坐著火鳳凰過去,師傅下了咒,把火鳳凰留在了這裏。”紅恒快急哭了。
“沒關係,我有幻影術法,我帶大家過去。”華胥說道。
紅恒感激地抬起頭來,用無比崇拜的眼光看著華胥,“就知道你厲害。”紅恒破涕為笑,心中頓時舒坦了。
可是華胥等人剛剛準備做法,卻見火鳳凰過來,對著大家昂首致敬,請大家稍安勿躁,千萬不要因小失大,否則師傅可能真的會命喪黃泉。
“可是,火鳳凰,我現在好擔心師傅,我一刻也不能等下去了。”
“這是師傅留給你們的一封信,你們先看了再說吧。”火鳳凰從背上抖下一份書卷,並未署名。
眾人急忙拆開來看,隻見上麵寫著:
“各位小徒:
師傅要在鹹陽待一段時間,各位稍安勿躁,千萬不要跑老攪擾我的事情,否則因小失大,得不償失。這裏我自己的書稿,留二卷給大家,希望大家仔細研讀,自然能明白我的心意。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
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誌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誌。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複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誌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製之以出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禦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遠終陰,陰極反陽。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複以驗來;反以知古,複以知今;反以知彼,複以知此。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複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綱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綱也。常持其綱驅之。
己反往,彼複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複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遠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複,觀其所托,故用此者。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符應不失,如□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鐵;若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圓與方。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