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其身之隙,裂如長河

字數:9637   加入書籤

A+A-


    安邑城頭,一個眉似秋刀、眸光明亮的男子,披著官衣匆匆走過。
    旭日高懸,烈光萬裏。
    他按劍進箭樓,但在走進那片陰影的時候,又驀然回首。
    他看到那天邊的烈日,在無盡的旭光之中,倏然暈開一道紅色的裙邊,繼而鋪開大片的紅霞,似血如火。
    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動靜,但他分明聽到一個聲音在問——
    世間有義否?
    燕少飛轉回頭,走進了箭樓。
    他的麵容完全被陰影所晦住,當然那也是一片蔭涼。
    魏國是他的大樹,他也是很多人的樹。
    今日他是大魏巡安官。
    此職乃大魏天子為他專設,有巡罪之權、治安之柄,而不被三司所督。受爵受祿不受責,古來無此職,天下隻他一人,由此可見天子對他的器重。
    官衣在身,他不再是遊俠了!
    曾經仗劍千裏,不平則鳴。如今為國藏鋒,保境安民。
    他沒有覺得現在的自己比從前更高貴,也不認為現在的自己就沒了脊梁。
    隻是確然沒有過去自由了。
    換做從前的任何一個時候,他都不會沉默。
    男兒仗劍,義字當頭,有什麽可猶豫的呢?
    但今天他必須要想一想,一尊以“義”為格的現世神祇,是否是魏國所需要的?
    這個問題,答案大概已經在他的官服上。
    章守廉死後,他親手殺死了安邑四害裏剩下的三個。但那也不是純然地出於個人的俠心。因為從前他沒有那麽做。
    俠的力量終究是有所局限的。強如天下第一豪俠顧師義,在真人層次能和呼延敬玄對轟的存在,也不是什麽事都能管。踏上草原之前就得做好絕巔的準備,做好了絕巔的準備,還得先計劃好逃跑的路線。
    就拿今天來說,若不是有超脫的指望,他站在景國麵前,徒然表達對“天公”的支持,哪有什麽份量?
    所以燕少飛走進了箭樓中!
    箭樓中站著身披冕服的大魏天子魏玄徹!
    魏國的皇帝不知什麽時間移尊在此。他站在那裏,視線通過狹小的瞭望窗,投照在遠空,不知在瞭望著什麽。
    “陛下。”燕少飛先是一驚,繼而垂眸。
    “做你想做的事情。”魏天子說。
    “臣已經想清楚了。”燕少飛略作猶豫之後,如釋重負:“曾經非黑即白,常為一怒拔劍,凡事一定要論個對錯,也因此薄有俠名。臣當然不覺得那時候的自己是不好的,隻是如今已經不再少年,受責之重,也該有所成長。應該想得更多!”
    魏國的皇帝看著天光:“對一些人來說,成熟意味著成長。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成熟是一種摧殘。這個世界常常很複雜,有時候也很簡單!”
    “你看這城中的百姓,有人渾渾噩噩,有人汲汲營營,有人總是懷疑地看待一切,但也總有人,幸運的保持了天真。不天真者並不卑劣,天真者也不算愚蠢。海納所有,故而人道大昌!”
    他看向燕少飛,用一種鼓勵的眼神:“顧師義是否成道,對魏國不會有任何改變。你燕少飛是否飛揚,才真正影響著安邑城的未來。朕許你在魏,沒有為你戴枷,不曾讓你韜光!”
    就像當年他期許吳詢,給予所有能夠給予的支持,期待的是武道的未來。
    他對燕少飛有不設限的期待,並不僅僅是一尊真人,一員勇將。
    所以他對燕少飛不設限。
    安邑城雄闊威武,箭樓如槍戟林立,其中軍械常備。位於安邑城東的這處箭樓,隻是普通的林中一木。
    但頃刻之後,門洞中飛出一柄長劍,好似神龍出海,對天而嘯鳴。
    此劍靈動自由,坦蕩璀璨!
    一時仿佛沾染了天穹的霞光,卷起光彩似長長的尾羽,橫飛在天邊,燦如朱雀。
    魏地遊俠燕少飛,願助顧師義成道。
    劍名“得意”也!
    哪個手提木劍的稚子,不曾暢想過快意恩仇的江湖。
    哪個心懷惻隱者,不曾想過劍匡意氣。
    名滿天下的鎮河真君,昔年也在楓林五俠之列。
    淩霄閣弟子裏的新一代核心,薑真君的親妹妹,也常自謂之“薑小俠”。
    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也一直在尋找人生的道路。
    薑望從不會強製性地要求她做什麽人生選擇,給她安全前提下最大的自由——除了讀書練字。
    但作為薑望的妹妹,葉淩霄的關門弟子,她也確實沒有什麽困境需要麵對——除了讀書練字。
    真正打動她的,是那一句——“所有不敬於凡人而高高在上者,必有永恒之黃昏!”
    楓林城所埋葬的,飛馬巷所逝去的,不就是那些不被高高在上者所尊重的凡人們嗎?
    她也生而為凡!
    若不是哥哥拚了命的努力,若不是哥哥背著她逃出去,她也是那座小城裏,不被記得的名字。
    那時候在傾塌的私塾裏,她多麽害怕,多希望有誰能來拯救一切,停止災害。
    那時候突然出現的,是她的哥哥。
    她的大俠是她的哥哥。
    其他人的呢?
    人仗劍,是為“俠”字也。
    淩霄秘境裏,登雲台上,薑安安抬手一指,一泓雪色已穿入雲中。
    劍名“照雪驚鴻”。
    願以驚鴻過人間,願以雪色照人間。
    顧大俠,願你成道,為天下不平鳴。
    在黎國,在宋國,在理國,在劍閣,在龍門書院……
    或起長嘯聲,間有兵器鳴!
    他們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生,但或多或少都有過與“俠義”相關的經曆。現在或許被生活抹平了棱角,或者已經很久不逞意氣之勇。但驀然回首,仍想起當初為何拔劍。
    當初是為何拔劍,今日就為何而鳴。
    “或操百業,未失俠心者”,今日皆聞“義的宣聲”!
    顧師義在成道的這一步,舍人性,全神性,作為一個純粹的“義”的神明而存在。
    天下有義者,皆能證其誌。
    天下之俠士,皆能知其心。
    故有此刻——“八方回響,共襄義舉”!
    嗡~!
    忽有一道劍鳴似龍吟,起自善太息河,瞬息穿越兀魘都山脈,橫蕩在高穹。
    一支劍柄如墨、劍身似雪、劍格如滿月的長劍,凜然高揚於空中。
    最有份量的支持來了。
    此劍名為長相思!
    天下之利器也!
    薑望的真我法身,這段時間一直帶劍在此——他沒有忘記當初帶著青雨和安安在此行舟時,那暗中窺伺的目光。
    倘若顧師義今日是以顛覆景國的姿態而成道,或是作為平等國高層而成道,他不會表態。
    他很早就懂得——正確的對立麵,有時候是另外一種正確。
    他後來也知道,錯誤的對立麵也不一定是正確,有可能是另一種錯誤!
    景國犯下過很多錯誤,對他個人,對這個天下都如此,但他也必須要認可景國的付出和承擔。
    他相信平等國一部分人確實是有理想的,但他也確切地被平等國的另一部分傷害過。他不認為平等國是救世的良方,他從來都沒有認可過,也一再地拒絕招攬。
    於顧師義,當初顧師義第一次在平等國手裏救下他的時候,重玄勝說名聲難盡信,不知其人忠奸,要謹慎小心。他彼時就說過——隻有一麵之緣,不敢判斷,更不願猜疑,且行且看,盡力還報!
    今日顧師義已經借姬玄貞之刀、應江鴻之劍,徹底斬殺了人性,要成就純粹的以“俠”為格的神祇,一似遠古人皇和上古人皇所立的五方尊神,是去人格化的神明,隻為俠義而生,為天下蒼生而立。
    他實在沒有不支持的理由。
    他也曾仗劍鋤惡,他也曾鳴不平,斬不義,誅不仁。他也恩仇必報,快意人間!
    於己,顧師義曾有他麵對平等國的那一次援手,有相贈《風後八陣圖》之誼。
    於天下,他認為世間應有天公存!
    就像太虛道主的存在,最大程度上維係了太虛幻境的公平。
    顧師義若真能成就代表“俠義”的神明,則那些視蒼生如螻蟻者,也當自警其過,自審其行。
    這是有利於億兆凡人的事。
    長相思願為此鳴!
    ……
    天公若在,俠不必存。
    天公已滅,故有俠生!
    伯魯高揚“天下大公,萬類平等”的旗幟,燃火於隕仙林,舉殘軀於世間——確然的被顧師義看到了。
    不平而鳴者,沒有辦法當做看不見。
    他出手支持的,並非是平等國的李卯,甚至不是伯魯,而是“天公”的精神。是伯魯在天公城豎立起來的理想。
    義為公也。
    他的路在這裏。
    他的理想今述盡。
    他來救伯魯,也是捍衛他的道!
    以身為龕,奉義百年。一朝證道,天下響應。
    此時此刻,天下義士,共襄義舉。
    舉世矚目的海上戰場,於正午燃燒著黃昏。天公城的殘骸,點燃了俠義的神靈。
    無盡絢爛的晚霞中,顧師義的神軀在凝現。
    諸神的黃昏為祂冠冕,永恒的俠義為祂精神。
    這是一場盛大的躍升,關乎於超脫和永恒,所有人都是觀禮者!
    祁問仍然站在他的船頭,葉恨水坐在他的樓中。
    再沒有其他齊人強者來海上。
    齊國保持了沉默!
    臨海郡天府城的城樓,身披戰甲、英姿颯爽的薑無憂,和一身常服倒提紅槍的薑無邪,並排站在這裏,眺望遠海。
    “東海說起來真是福地。”薑無邪感慨道:“軒轅朔、覆海、皋皆,現在還有一個顧師義,道曆新啟以來,此地已經有四次衝擊超脫的曆史,堪為現世第一。今為我大齊所有,又怎能說不是天命所歸呢?”
    薑無憂看了看他陰柔俊美的臉,沒有說話,又看向遠海。
    這裏是絕佳的觀海台,萬裏碧波,一片紅霞,世間之美景,無過於此般顏色。
    一尊超脫的躍升,是如此壯麗恢弘。
    其時靜默,而後有聲。
    姬玄貞的聲音——
    “說一些自以為是的話,講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經曆一些不算風雨的風雨,就自覺偉大而欲成偉大?”
    “你顧師義承擔過幾斤幾兩的責任?算你兩百年每天行俠仗義,件件樁樁都公平,你又能管了多少不平事,救得多少不幸人?你殺過幾尊天魔,誅過幾尊天妖,為人族血戰過幾回?”
    “凡人,凡人,口口聲聲凡人。沒有超凡的犧牲,哪裏有平凡者生存的土壤!保護現世的是景國,鎮壓萬妖門的是天京城,不是你顧師義!”
    “今日敢攔我刀鋒,試圖援救平等國孽賊,已犯我中央帝國之刑律。論罪當死,論法不恕!你要證超脫?”
    大景晉王搖身有萬丈,海水沒其膝,大手一張,直接探入那絢爛晚霞中,抓皺了這天幕:“景國不允許!”
    滋~滋滋!
    晴空之上,電光萬裏。
    絢爛晚霞之中,浮現一顆顆鐵鏽般的黑點。
    好似水中群礁,頑固不化,摧浪為花。
    那是姬玄貞斬碎在永恒黃昏裏,叫顧師義吞咽的【道質】!
    顧師義借姬玄貞之刀,吞黃昏而成神,也吞下了這難以消解的苦。
    當然在躍升超脫的過程裏,難免有千劫萬難。
    顧師義也早就做好了麵對的準備——無非是交鋒,無非是戰鬥。
    天下義士予祂的支持,不斷填補祂的神意,足能令祂忍受痛苦,填補缺漏,慢慢消化這些雜質。
    但姬玄貞既然已經表態,顧師義的敵人,何止一人?晚霞裏的異色,何止鐵鏽?
    在那密密麻麻浮沉的黑點裏,又流動一抹蒼青色,乍見飄飄如係帶。
    “你的俠是狹隘,你的義乃小義!天下不平,何須你救?諸神隕落,不必回魂!”
    緝刑司大司首歐陽頡已歸返,回身的他,拿出一枚鑄鐵劍令,如豎墓碑般豎立於晚霞的海:“不必成為什麽末日的神明了,迎接你自己的末日吧!”
    此碑立而使黃昏定。
    劍令正中一個巨大的“緝”字,散開來變作無數條蔓延在黃昏裏的鐵鏈。
    黃昏中蒼青的顏色,便是這些刑鏈所帶來。
    它們看起來很像是法家十大鎖鏈裏排名第二的【天網恢恢】。
    但又不是純粹的法的力量,同時鐫刻了道的刑紋。
    是法家力量在道國的演變,也是中央帝國的緝刑之權。歐陽頡以法家排名第二的鎖鏈為基礎,煉成這道緝刑司獨有的刑鏈。
    此刑鏈上縛王公,下鎖走卒,限製天權。
    顧師義的神軀還未凝成,已經先被鎖鏈捆縛!
    祂的神權還在把握的過程裏,就已經先被禁錮了!
    又有一隻拳頭,在黃昏中轟出一道空白的路徑。
    錦衣武服的姬景祿,已經躍身在此中:“什麽俠義自求,超脫永證。還不是竊奪諸神黃昏的遺產,要靠天下人的支持?你若要以此永證,愚以為……德不配位,功不能成!”
    武道宗師,黃昏不染。鐵扇一開,扇飛霞光。
    他不論顧師義的對錯,隻說顧師義的躍升,他認為這不是圓滿的修行。即便景國不出手,顧師義成功的機會也不大,但景國必須要抹掉那存在的可能,不叫神話發生。
    他在一望無際的黃昏裏奔行,擊潰顧師義一次次試圖掙脫而複起的霞光。
    黑點,青線,白痕,紅遍一片天的晚霞,被肆意地塗抹和妝點。
    永恒的黃昏竟然如此斑斕!
    而應江鴻並不言語,他隻是目視著這一切,看到了永恒的盡頭。他握住那柄代表南天師的劍,十分平靜地一抹,自下而上,一劍劃過——
    轟隆隆!
    轟隆隆!
    天馬高原上撐天的光柱,一瞬傾塌無煙塵。
    永恒的黃昏,在這一刻竟然失去了永恒!
    無盡絢爛的晚霞,就此被撕裂了!
    顧師義的神軀,本已經凝現了頭顱、四肢和軀幹,卻於這瞬間又分開!
    分裂的神軀幾次試圖合並到一處,卻無法自控地越來越遙遠,其身之隙,裂如長河。在最後的一聲裂響裏,又複潰散為晚霞,歸於黃昏中。
    好似長河萬萬裏,天馬流沙,黃河滔滔。
    這是最後的末日,永遠的黃昏。
    顧師義戴上諸神黃昏的冠冕,凝聚“義”的道痕,在東海一躍,將成義之神明。
    天下義士支持,諸方大國默許……
    景國反對!!!
    遂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