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未展眉——完本前的最後一次單章

字數:6398   加入書籤

A+A-


    其實早就該跟大家聊聊。
    但是一段劇情沒有完整寫完,說淺了沒意義,說深了又劇透。
    現在算是階段性的完成了部分劇情,在戰鬥層麵上寫得差不多了,還有重要伏筆沒解開,也都是收尾的事情……
    算是覺得,可以聊聊了。
    想跟大家聊聊這段時間的寫作,各行各業純粹讀者的角度也好。或有同樣寫作的朋友。
    大家不妨一起探討,究竟怎樣處理才是更好的。
    這段時間輿情之激烈,大家有目共睹。
    不管是出於什麽樣的考量,切實傷害了一部分讀者的感情,作者的確需要為此負責。
    因薑述之死而傷心的人,也是真切愛著這本書的人。
    我必須要認真地跟大家說對不起。
    ……
    現在我們來聊寫作。
    回過頭來,薑述之死,是早在開書時就定下的劇情,故事發展到今天,相信大家對此也能達成共識。
    薑無量自己,包括跟薑無量一起出場的每一個人,丘吉,宋遙,管東禪……都是前麵一再寫過伏筆的。
    他並不是一個突然出現的人物。
    全書寫到現在,持頌“阿彌陀佛”的就那麽幾個。懸空寺說釋迦摩尼,須彌山說彌勒。洗月庵說燃燈。妖界是妖師如來和光王如來。
    “廢太子囚居青石宮”,是故事開始前,就準備響在結尾的槍聲。
    有人說作者在書裏有無限的權力,所以要承擔無限的責任。
    但很多時候我確切地感覺到的是枷鎖——
    作者並不能為所欲為。
    在寫薑無量和薑述的對決時,我絞盡腦汁去推演。推演他們各自的手段,布局,以及真正碰撞會發生的事情。
    薑無量唯一的勝機在哪裏——隻有神霄戰爭的當下。薑望、重玄遵,薑夢熊、天妃,曹皆,乃至最精銳的軍隊,全都在天外。
    而薑述習慣把一切攥在手心,一直到最後都是作為上位者的心態,要“考教”孩子,一邊考,一邊教。
    他在等薑無量天心馭佛,而薑無量注定是佛。
    薑無量在成佛的那一刻,已經事實上跳出了薑述為祂安排的人生。
    這時候的薑述還能怎麽應對——隻有作為預案的陰天子,還能有一線勝機。
    當故事推演到薑無量引來地藏王,兩超脫打一超脫,戰鬥的結果其實就已經出現了。
    所以我認為這裏應當是東華閣的一個階段結尾。
    接下來寫什麽呢?
    應該寫薑述如何劍鬥兩超脫,打得險死還生,跌宕起伏,最後悲壯落幕。
    我嚐試這麽寫,我嚐試了很多遍。
    不停地寫,不停地刪,沒有一幕是合格的。
    超脫層次的戰鬥,本就是最難寫的戰鬥。既要玄乎,又不能太玄乎,既要有逼格、難以想象,又不能真的讓讀者想象不到。
    過往的每一次超脫戰鬥,大家都看得挺莫名其妙,也就蓬萊對龍佛,收獲了比較多的正反饋。
    當然我不是逃避寫作難度,正如今天我也直麵仙帝和無量的戰鬥,而是當時我越寫越清晰地感覺——
    這樣寫很難看。
    應該通過這一場戰鬥裏表達的,在之前的劇情裏已經表達完了。
    所以最後我選擇讓薑述在白骨神宮裏說出那一句“不過使齊人自豪為齊人”,讓他最後看一眼前方——
    前方是薑無量,薑無量的背後是白骨神座。
    在另一個因果時空裏,白骨神座上,將發生薑望和薑無量的最後戰爭。
    我選擇讓薑述和薑無量最後的對局,在那個袒衣示傷的薑青羊身上完成。
    ……
    其實在落筆之前,我就已經對讀者的反應有所預計。
    而且之前的每一章,讀者也給予足夠的反饋。
    我非常明確地感受到——大家不希望薑述死,而他正一步步走向終篇。之前很多讀者的情緒,歸根結底都是對這種結局的不安。
    在《海上忽聞潮信來》那一章之前,我看到有讀者評論“如果xxx,我就xx這本書”,短短半小時,五百多個讚。
    這種行為雖然極端,但也是在告訴情何以甚——你最好理智一點。
    所以我是非常清醒地來寫作。想了又想,才做出最後的決定。
    當然在發布《海上忽聞潮信來》那一章之前,我特意找了兩個讀者,給他們試看一部分。為了樣本的有效性,我私聊的時候先問一句,“對最近劇情是否有異議”,確認是有微詞的,持反對意見,但又不在褒貶兩個極端的,我才開始討論。
    在此之前,我從未有過類似的事情。我永遠相信我寫的是正確的。
    可見這一次確實是有點忐忑。我不是什麽堅強的人,我也很害怕挨罵,像是之前跟作者朋友聊,有時候惡評多的時候,看作者後台,一看到評論那裏,就趕緊閉上眼睛。
    是真的怕。
    兩個讀者都很難過這件事情,一直在問,薑述能不能不死。
    其中一個讀者說,如果薑述一定要死,我不希望看到他被淩遲的過程,情願就這麽一筆帶過。
    另一個讀者說,從整本書思考給你的建議,就還是這麽寫。
    我當時給他們的回複是——那麽還是要打一架。
    因為前一個讀者是建立在已知確定結果的前提下,後一個讀者給予的建議並非是讀者的閱讀感受。純粹作為讀者來說,大家都是不太能接受這個結果的。
    所以我應該詳細地寫薑述如何劍鬥兩超脫。
    這是我當時的想法。
    但在思考了一夜之後,我仍然放棄了。
    我發現我詳寫白骨神宮裏最後的戰鬥,可能更糟糕。
    因為我自己都不願意看,不期待,我不知道它能怎麽讓讀者喜歡。
    那麽其實選擇題回到了最初——
    要不要寫死薑述。
    作為這本小說的超高人氣角色,從商品的角度,在陳列櫃裏他應該是非賣品。
    在這裏作者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像現在這樣寫。
    一個是像很多人所期待的那樣,薑述絕地翻盤,運籌帷幄,把一切都控製得死死的,從容捏死青石宮的反叛。
    那樣頂多會有一些關於“俗套”的批評,絕不會有現在這樣激烈的罵聲。
    然後苦覺的線,觀世音的線,極樂仙宮的線,阿彌陀佛,楚烈宗的布局……
    這些全部可以不寫。反正伏筆不掀開,就可以當做不存在。除了作者本人,也沒人知道他們存在過。
    回頭再把另外的主線一收,這不就平穩落地了。
    殺白骨大家多愛看,薑望力鬥兩大聖,劍誅田安平,不是很香麽。
    但我又想起最初我作為作者給讀者的承諾——
    我會認認真真地填好每一個坑,盡我所能給這個故事劃下句點。
    我想起最初我的感謝——
    感謝一直以來支持我的讀者,可以讓我完整寫出我想寫的仙俠世界。
    我想到故事的最開始,這本小說的第一章,最初的還真觀……李一殺左光烈,即是道子殺佛子。
    那個在青羊鎮糾纏薑望的老和尚,究竟是因為什麽,糾纏薑望。那是“觀世音”的因緣。
    這是一條始於信仰,而終於愛的線。
    最後我完整地寫了他們。
    這是一九年寫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就想象的畫麵。
    “我不想讓受苦受難的他,成為救苦救難的祂。”
    “薑望傾薑望而鬥,非傾天下也。”
    ……
    在二五年的今天,如一九年所設想的那般推動故事。
    從第一卷的結尾,到終卷的今天,永遠堅定地執行寫作計劃。
    所以回答一些朋友的問題。
    我想我並沒有改變。
    ……
    始終照顧讀者閱讀感受的作者,會因為照顧讀者更改主線內容的,當然是盡職盡責的作者,是尊重讀者的作者。
    堅決執行寫作計劃,隻想盡凡夫之力,完成理想中的創作,兌現最初的寫作承諾——難道不是尊重讀者的作者嗎?
    我認為沒有哪一種是比較正確的。
    隻是你們眼前的這個作者,不幸地屬於後一種正確。
    ……
    今天我看到一個編輯朋友的朋友圈,他是這麽說的——
    環境的惡化讓大多創作者比起讓內容更有張力和趣味,表達更有嚼勁的主題,或是傳遞的情感更充沛,而是為了選擇穩定去疊甲、避雷、規避可能引發爭議的內容,最後多在產出“非常正確但貧瘠”的內容。
    我的感受是什麽呢?
    我不想貧瘠地結束這段旅程。
    ……
    大家如果對這段時間的寫作,有什麽更好的思路。不妨在這一段裏給我一些指點。
    對於這樣的劇情,這樣的收尾,要怎麽處理才更好呢?
    建議我都會看。
    ……
    今天的更新是“報答平生未展眉”。
    原詩是對亡妻的懷念。
    用在這裏,是說薑望完成了對薑無量的挑戰,報答薑述的“平生未展眉”。
    當年的得鹿宮外,薑述又何嚐不是用這一句“你做得很好”,報答那個肩負血仇的薑青羊,“平生未展眉”呢?
    我曾一再地跟大家說,我會少說話,少說話。
    這是本書完本前的最後一次單章。
    磕磕絆絆總算也寫到這一步。好與不好我已盡我所能。
    我也終於快要……
    報答平生未展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