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郭隗敘往事 齊軍再伐趙

字數:538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回到戰國做魏王 !
    聶顯便詢問這位郭隗:
    “不知這位先生乃何方人士,又如何稱呼呢?”
    郭隗答著:
    “聶壯士,您叫我叫郭隗就行,我本乃燕人,因為家鄉被中山國侵占,所以才會來到趙國投奔趙成大人的!”
    聶顯大笑一聲:
    “原來先生是燕人啊,我聶顯曾經也打算去往燕國投奔燕王的,可惜、可惜因為趙成大人知遇之恩,才沒有能夠前往。”
    郭隗這時麵帶欣喜之情望著聶顯:
    “莫非聶壯士您識得燕王?”
    聶顯答著:
    “是的,我與燕王確實有過一麵之緣。”
    郭隗立刻跪在了聶顯麵前,語氣顯得十分卑微:
    “聶壯士……聶壯士,我郭隗能否求您……求您一件事!”
    聶顯被郭隗這舉動驚了一下,馬上起身來,扶起了他:
    “先生,這……這……這我聶顯不過一下人,哪裏受得了先生您這樣禮節呢?”
    郭隗起身後,靠近聶顯耳邊說道:
    “聶壯士,今晚可否有時間我們城外樹林一敘,現在這裏人多,我郭隗也不方便去敘說!”
    聶顯點了點頭:
    “好的!”
    其實聶顯在這趙成府中也算呆了幾個月,自然也認識這郭隗了,知道其是一個十分有才能之人,隻是懷才不遇而已,所以也好奇這郭隗會對自己敘說什麽了。
    三更時分,倆人便在城外樹林相見了。
    一番寒暄後,聶顯便主動詢問郭隗:
    “不知先生有何事相求呢?”
    郭隗說道:
    “恕我郭隗直說吧,我想求聶壯士您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在燕王麵前替我引薦一番!”
    說著說著,郭隗就在聶顯麵前敘說起了自己往事。
    原來郭隗曾經也是師從鬼穀子的,不過是鬼穀子在燕國隱居時。
    當時郭隗為了拜鬼穀子為師,在鬼穀子院外跪了近二十天,鬼穀子見其誠心可嘉,所以也收了其為徒。
    郭隗跟隨鬼穀子學習了三年,這時恰好碰到師傅鬼穀子出去遊玩,郭隗便趁這個機會去向當時的燕易王自薦了。
    可惜當時燕易王親近重用的都是母家外戚和宗室,郭隗也得不到重用的機會,自然不甘於此了,所以離開了燕國薊都。
    郭隗本想回去找師傅鬼穀子的,但是走到半路,又想起師傅不喜歡弟子參與諸侯爭霸之事,也沒臉再回師傅身邊了,所以還是回到老家閑居了起來,開始娶妻生子,打算就這樣過一輩子了。
    但是幾年後,燕易王病故,燕王噲繼位,郭隗還是有些不甘心,所以告別妻兒,再次來向燕王噲自薦。
    可是當郭隗把自己治國之策獻給燕王噲看過後,結果燕王噲隻是對其搖了搖頭,認為其治國策略不適合自己燕國,讓其去做上穀主薄了。
    畢竟燕王噲是個十分尊崇先禮,想要做堯舜一樣賢君的傳統之人,郭隗的治國策略卻是處處與自己傳統禮法相斥,自然是得不到燕王噲認可的了。
    所以郭隗在燕國當了兩年上穀,又見燕王昏聵不已,居然動了禪位的心思,所以失望至極,再次辭官,帶著妻兒回到了自己老家閑居。
    可是這又沒過多久,燕王噲正式禪位於子之,而子之卻是一個更加昏庸的國君,一年之內,幾乎得罪了周邊所有諸侯,導致最後發生了九國伐燕,中山國也趁伐燕機會占領了郭隗閑居的老家所在地方。
    郭隗一家最後不得已,經過幾番輾轉,逃到了趙國,最後投奔了公子成。
    最近郭隗經過多番打聽,知道了新繼位的燕王乃是一賢明之主,所以也動了回燕對其輔佐的心思,隻是一直沒有好的機會而已。
    郭隗事先也是對聶顯有所打聽的,得知這聶顯十分不簡單,可能是唯一能幫到自己覲見燕王的人,所以才會有這番相求的。
    聶顯聽完郭隗敘說後,便問:
    “那先生您既然肩負大誌,為何不去魏、齊、楚這些大國一展才能,卻偏偏執著於一個貧弱的燕國呢?”
    郭隗回著:
    “齊國,如今齊王重用之人除了田氏宗親也就是稷下學宮之人了,我郭隗即使去了齊國,恐怕也很難得到重用,而楚國也相差無幾,楚王之下,基本被昭、景、屈、莊四家所把持了!”
    然後緩了一下?繼續說道:
    “至於魏國,已經有了陳軫、蘇秦之士,如今張儀又自秦歸魏做了丞相,您覺得我郭隗即使了魏國,又能得到何等重用呢?”
    聶顯便說了句:
    “這可不一定,我聽聞魏王素來重賢,您去往魏國,想必一定能得到重用的!”
    郭隗搖了搖頭:
    “如今的郭隗我,若去了魏國,恐怕就如現在的蘇秦一般,隻能屈居於張儀與陳軫之下了,因為我比不了已經名震天下的張儀,也比不過陳軫,仕從過多國,而且在魏國也已經名聲顯赫了,所以我郭隗現在不能去魏國,不過若我郭隗能在燕國證明自己,我也願意以後再去為魏國效力,畢竟燕國國力擺在這裏,終究是無法與其它中原大國相比的。”
    聶顯見此,便說了句:
    “好,隻要以後我若去了燕國,一定會幫助先生您去覲見燕王的。”
    由於齊國在齊趙邊境頻頻調動兵馬,便有擔心之士開始向趙君上書讓其做好防備,但是趙君並沒有在意,以為齊國隻是演練一下兵馬,拿來去攻打燕國的而已。
    畢竟當初齊國在邯鄲之戰結束,退兵後,是與趙國私下簽訂了盟約的,這盟約就是齊國攻打燕國,趙國不會幹涉,而趙國攻打中山國,齊國也一樣坐壁旁觀,而趙君此時正在籌備攻打中山國的事宜,自然沒有擔心齊國了。
    就是因為趙國不設防,導致齊軍突然間全部越過齊趙邊境,兩日之內就攻占了趙國洹水以東的全部城池,這消息傳到邯鄲,使得趙君瞬間懵了,畢竟趙國軍隊這時都已經調往與中山國的邊境去了。
    待緩過來後,趙君趕緊與公子成、肥義、李兌三人商議了一番,決定立刻求援於燕國與魏國。
    而剛舉行完黃池會盟,尚在返回大梁路上魏嗣這時收到了趙國求援的國書,也是驚了一下,打開一看,發現原來是齊國伐趙,已經打到洹水東岸了。
    此時魏嗣直接把這趙國國書摔到了地上,一陣嘲笑:
    “真是報應……報應啊,你這趙國就是活該……活該,當初你邯鄲被齊軍圍困,寡人帶領我魏國軍隊前去拯救了你趙國,後來寡人大梁被齊軍兵臨城下,你趙國故意看戲,遲遲不來支援,而後,我魏國河東遭遇叛亂,秦國趁機進犯,你趙國這時更是作壁上觀,等到寡人平了叛軍,退了秦兵,您才送來一封恭賀書,真是好笑……好笑啊!”
    一旁梓漣也說道:
    “是啊,這趙國就是報應,這次夫君您邀請它趙國前來參加會盟,結果它趙國又不給您麵子,直接以生病為由而未來,現在看了是病好了,居然還能給夫君您寫求援國書了,真是太可笑了!”
    蘇秦也在一旁憤慨說道:
    “是啊,所以我們這次絕對不能再去幫助這忘恩負義的趙國了,讓齊軍把它們邯鄲攻破了才好呢!”
    於是魏嗣便讓人以自己原話篆書,指責了趙君一頓,表示自己的大魏這次不會再幫助趙國了。
    又過了幾日,齊軍在洹水大敗了趙國從北部邊境撤回來支援的軍隊,斬殺三萬趙軍於洹水,趙軍無法再防守洹水,隻得西撤至漳水西岸,繼續抵抗齊軍。
    由於漳水幾乎是邯鄲最後一道防線了,這時憂慮不已的趙君見魏國不予支援,燕國援軍又遲遲不到,而中山國也趁機報複趙國了,這時隻得派人向秦國和韓國求援了。
    韓國對趙國當年趁人之危侵占其上黨,一直耿耿於懷,又怎會幫助趙國呢,自然也是如魏王一般,數落了一頓趙君。
    而秦國由於新王贏蕩剛剛繼位不久,本不想參與齊趙之事,但是怎奈趙君國書屢屢提到贏蕩當年去趙國借兵救援鹹陽、退楚兵之事,而且樗裏疾和司馬錯也支持秦王贏蕩援趙,所以贏蕩還是以甘茂為援趙主將,帶領十萬秦軍前往支援趙國了。
    秦王這次沒有派樗裏疾和司馬錯是因為司馬錯要遵秦惠文王遺命,前往巴蜀籌備後路,而樗裏疾則是要幫贏蕩穩定朝政,畢竟贏蕩剛繼位,很多雍城的秦國宗親是不怎麽支持的。
    而秦軍要過境魏國前往趙國支援得文書,很快就到了魏嗣手上,這次魏嗣也沒有貿然下決斷,畢竟這滋事體大,沒有群臣商議,自己貿然下了決斷,會造成嚴重後果,所以魏嗣第二天一大早,在大殿召集群臣,為此事商議了起來。
    隻聽如耳首先說道:
    “這次秦軍請求借道我大魏,無非就是想去支援趙國而已,如果不給其入境,恐怕就同時得罪趙、秦兩國了,那這次若是趙國退了齊兵,那以後趙國肯定會與秦國聯合,我們魏國河東和上黨南邊就危險了!”
    魏嗣說道:
    “是的,不然寡人早就直接下令,不許秦軍入境了。”
    如耳繼續說道:
    “所以臣之意就是我們魏國幹脆放秦軍過境,畢竟現在齊軍強勢,讓秦趙兩國去與齊國對抗,這樣同時消耗了這三個國家,又何嚐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