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積石山

字數:3993   加入書籤

A+A-




    山我勉強站起來,發現我站在一座雪山之上,往山下望去,是一片平原,八字胡不在我身邊,他滾落在距離我五六米的地方,他爬將起來喊道:這他媽是哪兒啊?

    “不知道,估計是西伯利亞。”

    狗二窩在雪地裏一動不動,我以為他穿過來的時候撞死了。我走過去踢踢他說:活著不?

    “活著呢,不想動。”

    “不想動你就凍死在這兒吧。”

    八字胡彎腰從地上抓起一把雪塞進嘴裏:不賴,這雪不賴。

    我向四周望去,發現我們站在一座隻有山頂有雪的山上,這就證明,我們身處的地方並不是極度寒冷的地方,山下的平原還是綠色的,這說明,這山挺高,位置偏西北。

    裹緊衣服深一腳淺一腳走出有雪的地方,下了山,山下略溫暖,秋風吹過平原,草地已經發黃了。

    在山下的平原上我們找到幾塊成熟的麥地,離麥田不遠的地方有幾件茅草屋,三人走進茅草屋,在茅草屋下麵,有兩個男人正在使勁用磨刀石磨鐮刀。

    看樣子,他們就是這裏的主人了,也是那片麥地的農夫,磨鐮刀準備收割麥子。

    我向二人打聽地方,他們說,剛才我們三人落到的那座山叫積石山,根據地圖判斷,我們現在位於蜀國以西,跟蜀國隔了一座山脈。

    我又打聽到,我們所處的年代,仍是三國時期。

    要翻越這座山脈到達隴西,有一定的難度。

    八字胡問我這是怎麽回事兒,咱們怎麽會出現在這兒。

    我說老子怎麽會知道。

    按理說天機符隻能穿越時空,怎麽穿到了蜀國以西的地方,積石山再往西,就是昆龍山脈,怪不得這座山上有雪。

    此方圓百裏,隻有幾戶人家,且都姓沙,為一家族,族中有一老者,年愈百歲,為沙老翁。

    我言諸葛亮平南蠻之後,北上隴西而伐曹操,卻遇死人軍團,我三人戰曹而走西,特往隴西以西北勘測地形。

    沙老翁笑而不語,等我說完之後,沙老翁卻說:你三人休要蒙我,川蜀之地,乃至江東、中原,以及遼東、西涼等地,皆沒有你等這般長相之人,何故是諸葛亮身邊謀士。

    我大驚,這老漢竟然能看出來我三人長相。

    於是我便將事情的具體經過實話對沙老翁講了,沙老翁笑道:如今東漢已衰微,天下三分,曹操、劉備、孫權各占一盤,三者皆互不相讓,各自爭利,是為曆史中最精彩的三國之爭啊。

    這沙老翁究竟是何須人也,居住在這麽遙遠而偏僻的地方,卻如同諸葛亮一樣,什麽都知道呢,而且似乎還能預知未來,通觀過去。

    我深為佩服,對沙老翁行禮道:老先生久居山間,竟知天下三分,佩服。

    沙老翁大笑道:莫非你不認識我?

    老翁一句話,讓我渾身肉顫,我們身在三國,又在一個未知的地方,還能碰見熟人?我抬頭去看沙老翁。

    眼前的沙老翁好像忽然換了一副麵孔,我仔細一看,眼前的老者竟然是蒙竹!

    我大喜:蒙老先生,你怎麽……你怎麽在這兒?

    諸葛亮率軍大敗蒙蚩之後,令孟獲為南滇王,鎮守南中,蒙蚩潛逃入叢林之中再無下落。

    而蒙竹就留在了南中,他怎麽會又出現在積石山。

    蒙竹讓我們坐下來說話,他撚著胡子說:唉,說來話長……

    原來,蒙竹和蒙蚩都出生在積石山,後為學醫到了南中,他和蒙蚩一起在藥王廟學醫學毒。

    我們從南中撤軍後,沒過多久,蒙竹就回到了積石山,藥王廟已毀,他已經不想在南中待下去,隨後就回到了積石山。

    沒想到我們三人移動到積石山,竟然和蒙竹相遇。

    蒙竹在積石山的老家裏,易容成沙老翁,他和其他農夫隻是遠親,蒙字同姓的人,不是搬遷就是已故。

    有了蒙竹的招待,我們三人安然在積石山腳下住了下來,蒙竹說蒙蚩仍在南中活動,他聯合巫蠱之王潛入深山老林不出來,肯定是在研究什麽東西,所以要十分注意這個蒙蚩,千萬不能放過他。

    積石山下的麥田正成熟,我三人就留下來幫助他們收割麥子,當地也有一個鐵匠鋪,我畫了幾幅工具圖,讓鐵匠鋪按照我的意思加工出來,然後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

    因為工具的改進,當地的勞動生產力提高了不少,所以大家都把我們當成神人一般,死活要把我們留下來。

    甚至竟然有人上門提親。

    狗二依然不開心,幹活有氣無力,一日下田勞動,不見狗二蹤影,我以為這孫子又偷偷跑去找官芸芸了。

    有人跟我說狗二一個人上了山。

    我順著小道,一直走到山坡上,山坡上荒草叢生,我擔心遇到蛇,所以手中提了一把利劍。

    積石山上氣溫很低,就算是中午太陽當頭,也隻是稍微有一點兒暖和。狗二一個人坐在一塊石頭上,石頭上鋪著幾把枯草,他兩眼望著遠方,似望穿秋水一般。

    “看什麽呢?”我說。

    “看那些人幹活!”狗二說。

    山腳下的幾塊麥田裏,正有幾個人彎腰在那裏收割麥子,這一幕,仿佛把我帶回了老牛村。

    在老牛村的時候,很多時間,我都坐在山坡上看山腳下或者半山坡上人們在田地裏勞作。

    有的人一邊幹活一邊唱山歌,山歌響徹整個山頭,那些沉甸甸的麥穗仿佛能聽懂山歌一樣,在秋風中搖擺著它們的腦袋。

    那時候我就在想,田地裏的活,什麽時候才能幹完呢?

    村裏的人,在田地裏忙碌了一天,傍晚的時候,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院子一側的豬圈中,是豬饑餓時的吼叫。

    村人來不及吃飯,先把從菜地裏摘回的野菜或者是甜菜葉子剁碎,然後撒了麩皮,倒入適量開水,攪拌均勻以後,給豬倒進盆立,那肥豬的大嘴,就巴塔巴塔的吞食起來。

    村人看著肥豬吃食的樣子,似乎忘記了自己剛剛幹完一天的農活還在饑餓當中,肥豬大口大口的吃食,讓村人非常高興,這表明,這頭豬身體健康,吃得多,肉長的就多,膘也好,到年底的時候,就可以宰一頭二百多斤的豬,全家過年全靠這頭豬。

    甚至大部分的村人,是舍不得宰豬的,豬還要賣掉,賣掉的錢,還要給孩子交學費。

    所以,這頭豬是家裏的經濟支柱,豬身體健康,村人也就歡喜幾分,若是哪天幹活回來,聽不到豬饑餓的吼叫聲,村人反而瞬間會憂愁上頭,因為,那代表著,豬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