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字數:4959 加入書籤
為了在普通民眾中推行報紙,第四版上的連載故事肯定是重中之重。
第一個故事叫《從戎記》, 這故事不是柯祺主筆的, 但大綱卻是他提供的, 簡單地說是個廢柴升級流故事。主角是個叫邢大的普通農家漢子, 生母早逝,繼母不慈,先遭退婚,又遭村人汙蔑,因走投無路不得不背井離鄉投奔在軍中當夥頭兵的表舅,然後一路升級,一路打臉, 最終走向人生顛覆。
這樣的爽文套路在後世的網絡小說中不知道有多少,可在這個時代就顯得很新穎了。
雖說悲劇更容易成為經典,但其實人人都愛爽文。
因為,人們在聽故事時,總會下意識地站在主角兒的立場, 並把自己的感情代入進去。
在《從戎記》之前,不是沒有說書先生講過金戈鐵馬和大漠孤煙, 但那些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將軍,主角們一開始就已經站在了普通人所不能及的高度, 雖然故事夠曲折,內容也夠爽,但聽眾不會把自己代入主角。而現在,《從戎記》的主角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戶, 他沒有了不起的家世背景,隻能從一個小兵開始奮鬥。這樣的主角太適合讓販夫走卒們代入自身了。
主角夠接地氣!故事又虐中帶爽!《從戎記》絕對是能火起來的。
在創造《從戎記》大綱的過程中,柯祺嚐試著把小胖墩於誌約了出來。因慶陽侯府和鎮國大將軍府間已經達成默契,很願意讓小輩們加深聯係,再加上小胖墩對“羊肉湯”很有好感,於是欣然赴約。
待於誌得知柯祺想要寫一本和戍邊軍有關的小說後,於老將軍就親自和柯祺進行對話了。
身為於家人,老將軍自十二歲時親上戰場,一直到了開瑞年間才不得不選擇回京中榮養,這一生中有五十多年的時間都在軍隊中度過。他的父兄、祖父、曾祖等,他的兩個兒子,都死在了戰場上。老將軍見過了太多的勝利,也見過了太多的死亡。他見過了太多的舍生取義,也見過了太多的背叛。
他是經曆者,他也是見證者。
聽過了柯祺的計劃後,老將軍坐在院子裏擦了一夜的長-槍。
《從戎記》不是柯祺一人的作品。提供素材的人是於老將軍,準備大綱的人是柯祺,寫作小說的人則是馮良。沒辦法,比起每日請安時都要□□練一回但還是鍥而不舍長成了胖墩的於家主和於誌,自小在於老將軍身邊長大的馮良對戍邊軍有著更深的感情。他雖未見過戰場,但他能懂老將軍的心。
在第一期的《秋林文報》上,《從戎記》的情節隻堪堪進展到了刑大被迫投奔表舅這一地方,他的軍旅生活還未來得及展開。不過,完整的故事大綱早已經借著德親王家二公子李旭的手被呈到了龍案上,叫開瑞帝看過了。而這也是柯祺創造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目的。他在用這種方式向上位者賣好。
報紙能操控輿論。如果沒有上位者的扶持,那麽等到上位者反應過來後,主創者就危險了。
這不是言論自由的後世,別說什麽文人風骨。報紙宣揚的價值觀必須是符合上位者心意的主流價值觀。當然,夫夫倆用不著去吹捧開瑞帝,用不著去吹捧李氏王朝,但他們必須要保證政治正確性。
前朝餘孽的存在已經暴露,在這種時候,開瑞帝急需要做點什麽來證明自己的“皇權天授”,好將前朝勢力徹底打成亂臣賊子。《從戎記》雖然主要講的是一個小人物的奮鬥史,但故事的社會背景會真實還原燕朝末年至安朝初年時的情況,站在戍邊軍的角度揭露燕朝的黑暗,將李氏的行為正義化。
這也不算是拍李氏的馬屁。
對於戍邊軍來說,對於那些被壓迫的老百姓來說,如今的日子確實比當初好過多了。
其實,《從戎記》的出現本就是柯祺從春陽門那裏得到的啟發。
春陽門不是深恨於家人嗎?不是想燒死於老將軍的孫子嗎?
柯祺偏偏要為戍邊軍造勢,從而為李氏王朝背書。
《從戎記》的故事後期,主角因軍功累積,在軍中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他見兄弟們餓著肚子、穿著單衣上戰場,以命博來的功勞卻被人輕易奪去,甚至後方還有人為了一己私欲和敵人勾結……主角見越來越多的兄弟死不瞑目,見邊境已經漸漸守不住了,終於決定要投靠明主。這明主就是開瑞帝。
開瑞帝對此真是滿意得不能更滿意了。
於家人也很感激柯祺。因為,《從戎記》的出現可以說是變相宣揚了於老將軍的功勞,盡管老將軍在故事裏會是個布景板一樣的存在。在於家人已經放棄了對戍邊軍的掌控的多年之後,就算於老將軍的名聲再上一層樓,也不會叫開瑞帝心存忌憚。而日漸走向沒落的於府卻可以因此煥發出生機來。
而《從戎記》帶來的好處還不僅僅如此。
因為技術方麵的局限問題,此時辦報紙的成本是很高的。夫夫倆之前已經在鑄造活字字模上投入了一大筆金錢,雖然這筆錢來自於丁家,丁家人並不需要他們短時期內就還錢,但丁家也不是白給錢的啊!柯祺已經身負“巨債”了。目前距離報紙盈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然而每個月收稿、排版、印刷等上麵依然需要源源不斷的金錢投入。賣報紙得到的那點收入和成本比起來,隻能算是零頭了。
也就是說,每出一期報紙,夫夫倆就得虧一大筆錢。
誠然,謝瑾華可以問謝家要錢。報紙辦好了,受益無窮,卻隻是虧點錢而已,謝純英肯定願意幫他們一把。但這裏麵卻又涉及了一個問題,報紙嚴格說起來算是謝瑾華的獨立事業,不能算是整個謝府的公產,卻又需要謝府往裏頭砸錢,縱然謝純英願意,柯祺卻還是希望報紙的財政能夠獨立一點。
《從戎記》的出現既然討好了開瑞帝,皇上當然願意大方地掏錢了。
開瑞帝很有錢。李氏在沒有成為皇族前,就是一個大世家,豈能不富?而在開瑞帝登基後,他繼承了燕氏的國庫和私庫,盡管那時國庫和私庫裏都不剩什麽東西了,可開瑞帝抄了前朝好些大貪官,大大豐盈了國庫,又將不少忠於燕氏的家族屠盡,將這些家族的一切都納為己用,因此充盈了私庫。
開瑞帝的撥款一下來,至少在接下去的三年裏,柯祺都不用自己往報紙上貼錢了。
一切都在按照好的方向發展著。
四月,謝瑾華參加了府試,成為了府案首。
六月,謝瑾華參加了院試,成為了院案首。
至此,謝瑾華縣試、府試、院試皆為第一,小三元成就輕輕鬆鬆達成。
院試後,整個童試就徹底結束了,謝瑾華已有秀才功名在身,能夠參加八月的鄉試。
慕老身為謝瑾華的師父,對此非常欣慰。他甚至還開玩笑說,若謝瑾華鄉試、會試、殿試又皆為第一,那就是六元及第啦。古往今來能有幾個六元及第的?每出現一個都是活生生的“祥瑞”啊!到時候,就算謝瑾華的年紀還是不大,也不用繼續隱瞞他那文報主編的身份了。因為,既然有六元及第之才,就不能以常理論之。不過,所謂的六元及第,慕老真是當玩笑話來說的,並不覺得這容易實現。
小三元能輕鬆達成,是因為童試中都是客觀題。
大-三元卻真是需要撞運氣了,因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中大都為主觀題。
六月底,柯祺終於出孝了。他想吃肉!特別想吃肉!謝純英在給謝瑾華辦慶祝宴時,特意把時間定在了柯祺出孝後。這樣一來,柯祺終於能夠在宴會上正式出現在人前並和謝瑾華一起招待客人了。
宴會的前一天,謝瑾華站在衣櫃前思量了很久。
柯祺在床上等了又等,見謝瑾華始終不上床,問:“怎麽了?還沒想好明天穿什麽衣服?”
這其實是屬於特級生活助理厲陽的工作,謝瑾華隻用說個大方向,厲陽就會負責主子們每日的具體穿著搭配。柯祺那直男審美不說也罷,他不覺得自己的眼光會比厲陽這種專業人士更好,因此沒有搶走厲陽所剩無幾的飯碗。如今柯祺的衣著都是由厲陽打理的,直接一套一套搭配好放在了衣櫥中。
謝瑾華扯起一件緋紅色的衣服的袖子,給柯祺示意著,問:“明日穿這個吧?”
柯祺說:“衣櫃裏什麽時候有顏色這麽豔的衣服了?”他之前都在守孝,衣服的顏色以素色為主。謝瑾華雖早就出孝了,但是謝瑾華並不喜歡穿得太過豔麗。這種深紅色的衣服實在不是他們的風格。
“是剛剛添置的,我有一件,你也有一件,我們穿這個吧?”謝瑾華又說。
柯祺笑著搖了搖頭:“日後再說吧,明天不適合穿這個。謝小三元得穿得素雅才好。”明日的宴會上多文人,所以謝瑾華必須穿得要有品位。他身為主角,穿得這麽豔,說不定會叫人覺得他張揚了。
謝瑾華不得不承認柯祺說得是對的,隻好放棄了在宴會上和柯祺穿得像一對新郎的打算。
唉,好叫人失望啊。
————————
“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