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接連入局
字數:5166 加入書籤
郭榮離世,對周朝的普通百姓而言似乎影響不大。
一日三餐少不了,田地要繼續耕種,即將到來的夏稅也不能少繳一文錢。
一切依然照舊。
但對於周朝的官員武將們而言,周朝的整片天空似乎都不一樣了。
所有人都知道,要變天了。
隻是還不知道新的天空會是什麽顏色。
許州,趙匡胤正與幾位幕僚召開會議。
每一位節度使都有自己的幕僚班底。
資曆老、經曆過多次調鎮的節度使班底就多,資曆淺的班底自然就少。
趙匡胤真正就任節度使的時日很短,&nbp;幕僚班底自然也就不充盈。
在得到魏仁浦的協助後,他至少是將節度掌書記、節度推官、行軍司馬這三個要職給填上了。
掌書記呂胤掌公文往來,推官劉審瓊掌一州刑名,行軍司馬沈義倫掌一州財政。
呂胤是趙匡胤在澶州任職時結識的,而後兩位則是魏仁浦舉薦的。
魏仁浦與不少節度使關係密切,常常幫那些告老還鄉的節度使們解決幕僚再就業問題。
劉審瓊以及沈義倫都是老幕僚了,在多位節度使麾下效力過,此番投效到趙匡胤麾下自然也是輕車熟路。
節度使府一間不大不小的廳堂中,趙匡胤坐於上首,不緊不慢地說道“京中傳來急遞,聖上賓天了。”
三位幕僚都有些默然,他們早已收到過口風,故而並未感到驚訝。
“既然郭榮已死”趙匡胤眯著眼,環顧三位幕僚“諸位可有決斷?”
呂胤本想搶先,但沈義倫比他更快。
還沒等趙匡胤話音落下,這位年近五十的矮瘦青衫男子就霍然起身,高聲道“當為使相效死!”
人生的頭四十年裏,沈義倫發奮讀書,以金榜題名為己任。
在經曆過科舉的多次毒打後,&nbp;他幡然醒悟,知道自己不是考試的料,再考下去也隻是徒勞無功,於是毅然決然地投靠了當時的永興軍節度使白文珂。
在白文珂死後,他又幾經輾轉,最終通過魏仁浦的舉薦投身到了趙匡胤帳下。
如今自己效忠的節度使意欲起事,沈義倫很清楚這是自己此生絕無僅有的機遇。
成了,那就是麻雀飛上枝頭。
不成,也不過是小命一條。
更何況從他上了趙匡胤的這條“賊船”起,他就被抽走了下船的梯子,他也已經做好了相應的覺悟。
被沈義倫這瘦老頭搶先,呂胤眼中的無奈一閃而過,他也隻能有樣學樣“下官願為使相效死!”
剩下的劉審瓊其實並未做好心理準備,他甚至動過拒絕的念頭。
將身家性命壓上賭桌的勇氣不是人人都有。
可麵對眼下這狂熱的氛圍,他又豈敢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拒絕?
於是這位矮矮胖胖的劉推官也隻好起身大聲效忠。
將三位幕僚的神情盡收眼底,趙匡胤嘴角浮現笑容“很好,坐下吧,我有幾句話想與諸位說。”
頓了頓,待到三位幕僚依次坐下,他接著說道“如今不比從前,爭奪皇位不再是打打殺殺,&nbp;靠的是權謀,靠的是運籌,&nbp;不依靠節鎮州軍,更無需諸位舍生忘死,諸位不必為此而緊張或是驚慌,繼續專注於手頭的工作即可。”
這並非安慰人的暖心話,而是實實在在的大實話。
有開封十萬禁軍擺在那,許州那兩千多破爛州軍基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這三位幕僚也是如此。
論官職,他們最高的也才從八品。
論職權,最高的掌書記呂胤也不過是掌管一州文書,對開封局勢能有什麽影響?
丁點影響都不會有。
論出謀劃策,這三個連開封官場邊摸不到的人自是比不過趙匡胤,更遑論老狐狸魏仁浦了。
有魏仁浦這個智囊在,趙匡胤真不需要旁人來給他出謀劃策。
不是人人都是諸葛亮,能於一草廬中曉暢天下局勢。
這三位幕僚目前最大的作用,不過是為趙匡胤治理節鎮罷了。
趙匡胤要的,隻是他們的一個表態我要起事,你們跟還是不跟?
得到的答複令他還算滿意,他也有了思量,知道成事之後該重用誰。
短短幾日內,許州這一幕就在諸多節鎮輪番上演。
覬覦皇位的不僅有李重進與趙匡胤,某些自持有實力的地方節度使也對皇位動了想法。
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誰說這皇位就一定會落到姓李的或者姓趙的頭上?
萬一出了點意外呢?
除了這些摩拳擦掌的節度使外,留守京中的武將自然也是不甘寂寞。
譬如韓通。
郭宗訓繼位後,朝廷為收人心,給天下官員全部官升一階。
韓通不但得到了使相的頭銜,其差遣更是升為侍衛親軍司副都指揮使,成為了侍衛親軍司留守開封的最高武官。
他也知道,這個副都指揮使看起來雖然很唬人,但他實際上並未全盤掌握侍衛親軍司。
幹脆點說,侍衛親軍司裏的壓根就沒人鳥他韓通,他就是個有名無實的光杆司令。
軍隊是最講出身、講資曆的地方。
他韓通本是個搞土木工程的,既缺乏戰功,又不是禁軍出身,不過是仗著郭榮支持做了個空降領導。
郭榮都沒了,誰又會買他韓通的賬?
現如今,馬軍司的近兩萬騎兵正駐守河北,被侍衛親軍都虞候韓令坤牢牢掌控。
沒錯,韓令坤接了韓通升任後留下的都虞候之位,成了侍衛親軍的三把手。
其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的差遣則由高懷德接任。
高懷德與韓令坤同樣出自殿前司鐵騎軍,與趙匡胤關係匪淺。
在鐵騎軍一脈的經營下,整個馬軍司宛如鐵桶,韓通這個二把手根本就插不進去。
至於占侍衛親軍大部分兵力的步軍司,則更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在前任步軍司都指揮使袁彥離任後,其職位由原步軍左廂都指揮使張令鐸接替。
張令鐸是李重進的親信,自參軍以來就一直在禁軍中摸爬滾打,他的位置自是牢不可破。
步軍司左右兩廂的指揮使,則分別由趙彥徽與張光翰擔任。
這兩位勇將也都是李重進的親信,同樣在步軍司供職多年。
步軍司有此三將坐鎮,韓通的觸手自然伸不進去。
說到底,他韓通在樞密院是丁點人脈都沒有,拿什麽跟李重進、趙匡胤鬥?
他確實是有個副都指揮使的差遣,可他沒有人事任免權。
無論是調兵權還是人事任免權都牢牢掌控在樞密院手中。
沒有樞密院的協助,他韓通在侍衛親軍司就隻能當個孤家寡人。
可韓通不認這個命。
正所謂隻有起錯的名沒有叫錯的綽號。
韓通性急口快且剛愎自用,在軍中得了個“韓瞠眼”的諢名,換成現代說法就是個二愣子。
現在萬眾矚目的皇位就在一個娃娃的屁股下,別人能惦記,我韓通就不能惦記嗎?
這灘渾水,我今日非要蹚一次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