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深夜密謀

字數:3775   加入書籤

A+A-


    開封內城桑家正店二樓雅間,李延慶笑著舉起酒杯“呂二郎此番高升,定是前途無量!”

    呂端連忙舉起酒杯與李延慶虛碰了一杯“這還得多謝了三郎的抬舉,不然這好差事哪能落到我頭上?”

    說起來呂端在三館裏進修也有些年頭了,一直沒能得到外放的機會。

    一方麵是他進修的年限不夠,另一方麵也是沒人為他運作。

    馮道將呂端弄進三館已經是廢了天大力氣了,哪還有餘力為他運作?

    這次開封縣知縣被撤職,這個難得的好機會終於是落在了呂端的頭上。

    當年呂端剛進三館的時候還是個從九品的國子監主簿,短短三年過去,他已升任知開封縣,這可是正七品的差遣。

    對於文官而言,這升官速度堪稱是坐火箭。

    而且呂端今年不過才剛滿二十四歲,已是京師赤縣的實權知縣,誇一句前途無量也毫不為過。

    雖然還年輕,但呂端無疑是個明白人,他很清楚這個肥差為何能落到自己頭上。

    兩人同飲而盡,李延慶替呂端添酒“有什麽可謙虛的?是你呂二郎有這個能耐,在三館裏耐了三年寂寞,身世又清清白白,這知開封縣的差遣本就該是你的。”

    呂端又是滿滿一杯酒幹下,漲紅著臉說道“我這條命往後就交給三郎了,三郎但有吩咐,直說便是!”

    李延慶放下酒壺,輕輕拍了拍呂端的肩膀“別多想,我們是朋友,你就在知縣的任上好好幹著,碰到什麽麻煩,隻管與我說就是。”

    對於呂端,李延慶目前還真沒有什麽訴求。

    在普通人看來高高在上的知縣,哪怕是開封縣的知縣,對即將到來的皇位爭奪戰能有多大影響?

    一點影響也沒有。

    開封知縣手底下能有一個指揮嗎?

    李延慶提攜呂端,是在為未來的自己培養盟友。

    呂端雖然年輕,經驗也不足,但毫無疑問極具潛力。

    司徒毓也是李延慶想要爭取的,隻可惜他目前在淮南為官,下次返回開封還不知是何歲月。

    出了桑家正店,天色已然全黑。

    派了人將因放縱而喝醉的呂端送回呂家,李延慶攜一幹親衛造訪吳府。

    吳廷祚放衙回家吃過晚飯,正在逗弄子女,聽聞李延慶上門,立刻命侍女將這些小娃娃帶了下去。

    要說吳廷祚也確實胸襟寬闊,在發跡後他一連納了好幾房貌美小妾,像下蛋一樣三四年間就多了十來個子女。

    不過這確是人之常情,也沒什麽可置喙的。

    李延慶進了會客廳,拱手行禮“深夜造訪,還請樞相莫要見怪。”

    “三郎與我客氣作甚,當自己家就好了。”吳廷祚那叫一個滿麵春風。

    李家的進展非常順利,作為盟友的吳廷祚自是心情舒暢。

    這年頭隻是協同造反,便是失敗了,隻要你官位高,那還真沒有性命之虞。

    因為這是個人人都有可能造反的時代,所以造反隻誅首惡、不搞大規模牽連、禍不及家人等規矩就成了大夥都要遵守的潛規則。

    所謂造反大舞台,有膽你就來!

    某些看起來完全不符合常理的現狀,都有它潛在的內因。

    就像現在的宇宙國,由於兩黨對立外加檢察院權勢滔天,總統都能成為高危職業,下台之際就是清算入獄之時。

    雖然幹的是造反的買賣,但吳廷祚現在心裏分外踏實。

    成了,那自己就有可能成為開國功臣以及當朝國舅。

    沒成,官照做妾照納孩子照樣生,多麽劃算的買賣?

    也就不怪郭榮死後人心浮動人人都想摻和一下造反事業了。

    李延慶一撩長衫下擺,端端正正坐於椅上“今夜到訪,是有幾件事想請教樞相。”

    吳廷祚當即做出一副認真傾聽的姿態。

    “我與家父已經決定,通過兵變達成計劃,目前還有幾個難點有待商榷。”

    李延慶頓了頓,有條不紊道

    “兵變必須策動禁軍,要策動禁軍那家父就必須有一個妥當的理由入京領兵,現在北有契丹,南有偽唐,西南方還有個後蜀,這三個方向都能偽造敵國入侵,以迫使範質召家父入京,在樞相看來,這三者中何者較為合適?”

    吳廷祚思忖片刻,給出了答案“毫無疑問,北麵的契丹是最好的偽造對象,後蜀、偽唐皆殘破不堪,他們出兵隻是小打小鬧,靠邊防節鎮足以解決,就算他們大舉反攻,從京中調一兩萬禁軍也能隨手撲滅,此等情形下範質一定不會召令尊入京,而契丹則不同,年初北伐時契丹避而不戰,實力完備,且我朝從契丹手中奪走了四州十七縣,契丹對我朝必懷恨在心,如今已是夏季,秋冬兩季契丹有充足的理由南下,隻要契丹大舉南下的謠言傳到範質耳中,他必會方寸大亂而後召節鎮武將入京領兵。”

    洋洋灑灑說了一通,吳廷祚意猶未盡“但這卻有個問題,如何偽造契丹入侵的假象?駐守四州的是韓令坤,他可是趙匡胤的人。”

    目前韓令坤率侍衛馬軍駐守新歸附四州,整個河北的兵馬糧秣皆在其調配之下。

    李延慶認真聽罷,提出了一個看似可行的方案“可以考慮繞過韓令坤,我那伯父乃深州刺史,有權直接向朝廷遞交緊急軍情。”

    李延慶的伯父李重興乃是深州刺史,而深州就處於河北邊疆。

    “這豈能行得通?”吳廷祚順著又分析了一通“深州原是邊州,可在四州歸附後便成了內州,若是內州遭遇契丹大股兵馬,那邊州的軍情當會先於內州送抵,令伯父的軍情若是先於韓令坤送抵開封,隻會令範質起疑,進而懷疑到令尊。”

    說到這,吳廷祚輕輕搖了搖頭“我看這主意不可行。”

    吳廷祚在樞密院耕耘好幾年,對這些門門道道很是了然,斷然否決了李延慶的方案。

    李延慶倒也並未氣餒,他還有進階方案“那換個州呢?滄州留後李彥頵前幾日向朝廷告病歸鄉,若能將我那伯父調換至滄州,是否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