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更上層樓
字數:3714 加入書籤
楓嶺鎮與楓嶺鎮分屬桃楓嶺下兩個大鎮,另外還有兩、三座小鎮,人口不多,鎮子也沒那麽繁華,也就比村子強點。
從縣城往桃嶺鎮比往楓嶺鎮更遠,他們早早出發,還是下午才到,坐著驢車在二舅的指點下就在鎮子上閑逛了一下,直接去了福安客棧落腳。
雖說也是福安客棧,但沒有陳子棋,也沒有陳福大叔。
但他們帶了白不凡過來,這個經常跟著福安客棧車隊閑逛的書生,到是跟客棧掌櫃熟絡得很。
這家掌櫃是個三十多歲的大叔,看見白不凡領了客人上門,立刻熱情相迎,訂了天字號房給他們住。
因為不是陳子棋在此,蘇芳是堅持要給錢的,因此也就不客氣選了天字號房,出門在外當然要住得舒服一點。
不過二舅和大表哥沒住過這麽好,心裏有些激動,但經過了楓華酒樓一個多月的訓練和熏陶,已經能做到穩住情緒、淡定麵對了。
在客棧安置後,他們到鎮上找到了富貴酒樓吃飯,恰好碰到楓嶺鎮富貴酒樓的管事齊新,也是和林天明很熟的那位管事。
自然沒人敢說他們是來這邊盤鋪子開酒樓的,這可是競爭對手呢。隻是說過來辦點事情,等明天去拜訪長輩,因此在這邊歇一宿。
好在齊新隻是隨口一問,也沒多想,反而熱情地請了他們喝酒。
不但如此,還請的是雅間。
不過端上來的菜一半是蘇芳的菜譜做出來的,仿佛看著自己的手藝擺在麵前,蘇芳心中有些感慨,但還是吃得很開心。
吃喝到很晚,齊新說他還沒在客棧定房,正好一同過去。白不凡立刻說他雙人間空張床,不用另外花錢,回楓嶺鎮請他喝酒就行了。
看著白不凡同齊新很自然熟絡的模樣,蘇芳心裏又生起了疑惑。
這位小師弟好像一直很閑,四處幫忙,他既然已是秀才,看著也很聰明伶俐,不應該準備鄉考嗎?
鄉考還有半年,對於讀書人來說,正是很忙碌、很緊張的時候吧。
難道他不想更上層樓嗎?
夜裏就寢時,蘇芳忍不住問出疑惑。
“他呀,就跟天學差不多性子,頑皮、不正經、不愛讀書,卻很聰明,隻要稍微用點功,考試總能險險過了。”
“當年也是我激了他一句,想不被家裏人罵,就考個秀才回來,有了秀才身份,以後想參加鄉考就去,不想就不去。”
“反正鄉考過三年又有,說不定哪天就想考了呢。若是連秀才都沒撈著,想入仕還要多辛苦考幾場呢。”
“他一想也對,與其集中在一起累死自己,不如趁早先把秀才撈到手,一舉多得。至於鄉考?這幾年看心情。”
林天明關好門窗將燈拿到床邊時,也將白不凡的事情簡單解釋了一下。蘇芳聽了哭笑不得,確實很符合小師弟的性子。
林天學可不也是不愛讀書、不愛入仕那麽辛苦?卻被林天明這個表哥逼著,竟然也過了童生第一試。
若是沒有林天明從年前就盯著,隻怕縣試沒那麽好過吧。
“說起來,白不凡是咱們鎮上人吧?他家也是開鋪子的嗎?他……”蘇芳的話還沒問完,卻被林天明堵住了。
好半天之後,林天明才歎息道:“娘子,夜深了,咱們睡覺去吧。”
睡覺後麵還有個去吧……自然,是不在客棧裏頭,而是在空間裏他們的大房間、大床。出門帶著家走,誰有他們逍遙?
林天明自然不願意浪費這樣好的資源,在空間裏的大床上隨意滾床單,完了還隻要吩咐一聲,還有個隨時伺候著的寶貝兒子。
將兒子這個資源用得這麽徹底,若不是拿著生弟弟、妹妹為誘,林寶貝早就鬧翻天了。
可是現在,林寶貝也隻在每晚苦哈哈地例問坑兒子的爹娘,什麽時候才能生弟弟、妹妹?
他已經被黑心爹繞坑裏了,心心念念竟然不是自己什麽時候能出生,而是弟弟妹妹的事情。
這娃還沒出生就這麽有大哥範兒,真心不容易。連蘇芳都心軟了,也開始正視生孩子的事情。
第二天吃了早飯,他們在鎮上逛了一圈,買了不少吃的、用的東西擱在驢車上,就讓二舅和大表哥趕驢車回林家村去。
他們拒絕了邀請,留下來繼續了解這座鎮子。不隻是買鋪的問題,其實隻要有銀子,買鋪並不是難事,找中人留檔就行了。
畢竟是隔壁鎮子,不是他們最熟悉的楓嶺鎮,因此在楓華酒樓還未具規範時,行事都要謹慎一點。
先了解這邊的生意環境、生活以及勢力情況。除了自己親自體會,當然也有福安客棧掌櫃地介紹。
中午換了一家小酒樓吃飯,下午繼續逛。
傍晚時回到福安客棧時,中人已經等在客棧裏了,見了他們回來,一翻客氣之後就拿出資料簿,一連介紹了幾家大大小小的鋪麵。
一翻挑選,又聽了福安客棧掌櫃的建議,他們挑的是鎮南主街上一家兩層鋪麵,也是三鋪頭、兩進院子,比縣城那家小一點兒,但在主街上。
要兩千五百兩銀子,不比縣城便宜多少,但縣城那家是急著脫手換錢,價錢開得就不高。
不過蘇芳還是還掉了兩百兩銀子,按兩千三百兩成親,當天就換了契約過了戶,約定半個月後收鋪。
第二天上午二舅和大表哥回來了,帶他們去認了鋪子,當天就往縣城趕,趕在天黑前回到了楓華酒樓。
白不凡很勤快地趕車,就怕小姐姐把他趕走,這一路其實也沒閑逛到什麽,但他就是粘著不肯走,讓蘇芳心裏疑惑,但想到林天明的解釋,也就不理會他了。
這人就是不想讀書,就想四處溜達。
沒想到他們去了一趟桃嶺鎮就把鋪子盤下來了,別說蘇長福心中驚詫,蘇長安他們幾個也是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蘇芳和林天明又在縣城住了兩天,將這些日子以來從籌備到開張到經營遇到的各種情況,在和大家又細細討論一遍,聽取了大家意見之後,就用紙筆記錄下來。
“這份開鋪心得,大家都背下來,加上咱們酒樓的運營特色、管理製度等等,爛熟於胸,以後不管開多少家,都不會忙亂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