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我自橫刀向天笑
字數:6577 加入書籤
葉秋白三人逃出皇宮後,葉秋白不停的勸說譚嗣同和康有為東渡日本方能安全脫險。但是譚嗣同執意要留下,非要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一起繼續謀事。康有為作為後續力量,東渡日本保持實力,臨走之時,譚嗣同把《三民主義》和《宣言》給了康有為,讓他一定好找到革命黨。但是康有為反對君主政體,主張君主立憲。他認為君主權威無限“大背幾何公理”,主張“立一議院以行政,並民主亦不立。”又說,“君臣一倫,亦全從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後有君臣。今此立法權歸於眾,所謂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於人道矣。”康有為的立憲思想曾經啟迪和影響了後來的憲法理論,但是,其中卻存在許多保守主義的成分,主要表現在對君權的妥協以及對傳統的、占統治地位的以禮治國、儒法合流思想的吸收。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改良派缺乏成熟的階級力量的支持。康有為對西方的立憲政治缺乏價值上的深刻認識。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康有為對西學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器物”論的基礎上,他還不能把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與封建的開明政治嚴格區分開來。因此,康有為對憲法的理解是有內在矛盾的。
沒多久,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一同被捕。慈禧太後經過戊戌變法受驚不小,很納悶這群叛黨難道有通天本領不成嗎?這日慈禧太後在永壽宮吸著旱煙,看了一眼在列的各位大臣,便對端君王說道“端王爺!”
端君王答道“老佛爺。”
“一共抓到多少個?”慈禧太後吸了一口煙,說道。
“三十多個了,老佛爺。”端君王如實回答。
“領頭的康有為呢?”慈禧太後問道。
端君王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回答,便瞥了一眼榮祿,榮祿會意,便上前說道“康有為還沒有拿到呢,老佛爺。”
“吃貨,就這麽沒辦法!”慈禧太後怒道,接著侍弄著火鐮打火點燃快熄滅的煙嘴。
榮祿解釋道“聽說他遠走天津,做海船到上海,被洋人救了去了。”
慈禧太後用嘴吹了一下煙灰,冷眼說道“洋人?管咱們的閑事幹什麽?”
端君王插話道“他們要是不除掉,永遠是咱們國家的大禍患!”
“這三十幾個裏頭刑部打算怎麽辦?”慈禧太後問道。
“等候老佛爺的示下。”端王爺說道。
“你們看呢?”慈禧太後環顧四周。
榮祿這時說道“總得有點表示,殺殺銳氣。”
“恩,哪幾個?”慈禧天後比較讚同榮祿地說法。
“有六個人是最不可饒恕的,就是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榮祿說道。
“康廣仁?”慈禧太後疑惑地問道。
“是康有為的胞弟。”榮祿解釋道。
“好,還有哪幾個是”慈禧太後接著問。
“楊銳,劉光第是四川佬,名仕派,愛發怪異論。”榮祿接著說。
“好,就把這些山南的海北的,今兒天一亮就一塊推到菜市口去。”慈禧太後起身,走到眾位大臣身邊說道。
“喳!”眾大臣鞠躬應聲道。
“不過,想要對付我的那個湖南牛,我倒想要看看。”慈禧太後放慢了語氣,說道。
“老佛爺,您看他幹什麽?那真是一頭牛呀!”榮祿不解地問道。
慈禧太後微微一笑“不,我這個人呐,好新鮮。好玩嘛,我看他到底怎麽個長相兒?是不是骨骼生來特別。去,告訴他們快點提來!”
“喳!”眾臣應諾。
此時譚嗣同大獄內正在牆壁上寫一首詩作“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剛寫完,就被大內侍衛帶走了。譚嗣同昂首闊步,被侍衛押送到了樂壽宮。
“跪下!”李蓮英大聲喝道。
譚嗣同擺脫侍衛的臂彎,站在大堂中央,怒目圓睜地看著慈禧太後。
“見了老佛爺,膽敢不下跪!”榮祿大聲斥道。
李蓮英見狀冷笑道“旗杆上綁雞毛,好大的膽子!”
譚嗣同見到此二人,如同小醜一般,一唱一和,便不再搭理他們,鄙夷地冷笑了一聲。
“退出去斬首!”榮祿大聲說道。
“喳!”兩個侍衛向前要按住譚嗣同的胳膊,但是又被他掙脫,昂首闊步就往外走。
慈禧見狀很不高興,便說道“回來!”
譚嗣同回頭冷眼看著慈禧太後,看看她耍什麽花招。
“老佛爺,不必跟他廢唾沫。一頭湖南牛,何必對牛彈琴呢?”李蓮英說道。
慈禧太後則笑道“我要問問他。譚嗣同,我跟你無冤無仇啊?”
譚嗣同則憤然說道“我跟你的仇大的很!”
慈禧太後又微笑道“哦?你做你的官,我可沒得罪你啊?”
“你得罪了全中國的人!”譚嗣同大聲說道。
李蓮英在一旁也迷糊了,說道“老佛爺,這簡直就是瘋子,不必跟他談了。”
慈禧太後沒有理會李蓮英,又問道“我問你,你為什麽要主使保衛頤和園?”
“想要你的命!”譚嗣同咬牙切齒說道。
“你忘了我是誰了?”慈禧太後笑了,接著又吹了一下煙灰。
譚嗣同搖搖頭說道“不會忘,我記得很清楚,你就是中國的禍害!活一天,中國就一天沒辦法!”
“我要是死了呢?”慈禧太後冷笑道。
“多少會好一點!”譚嗣同點點頭苦笑道。
“那麽你想幹什麽?”慈禧太後吸了一口煙說道。
“想維新,改良!”譚嗣同說道。
慈禧太後聽後,哈哈大笑起來。
“不用笑!維新改良采用君主立憲,保持你們滿清的統治,這還是溫和的辦法。現在溫和的辦法你們都不用,這就叫做哄著不走逼著走。瞧著吧,人家有更厲害的革命黨!”譚嗣同越說越激動。
“你們不就是革命黨?”慈禧太後冷眼說道。
“我後悔聽從康有為君主立憲的主張,我後悔沒有加入興中會!”譚嗣同大聲說道。
榮祿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說道“老佛爺,別聽他瞎扯,退出去吧。”
慈禧太後又問道“你不怕死?”
“隻要死得其時,死得其所。”譚嗣同默然說道。
慈禧太後哼笑一聲,說道“你竟這麽看得開?怎麽你信奉洋人的洋教?”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但是心裏是快活的!”譚嗣同淡然說道。
“你是中國人,難道你不信佛?”慈禧太後追問道。
譚嗣同說道“佛言大無畏。”
“不要瞎說!做官的人,孔聖人的道理,你總歸要懂吧!”慈禧太後不屑笑道。
“孔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譚嗣同辯道。
慈禧太後嗬嗬一笑,說道“喔~,說了半天,原來你是天不怕地不怕。”
“怕?淨土都沒有,我都沒有了,還有什麽可怕?這就是仁,就是智,就是勇。遊行自在,可以出生,可以入死,可以仁,可以救眾生!”譚嗣同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哎吆,你這在兒傳起教來了。”李蓮英陰笑著說道。
慈禧太後也樂了,說道“可以仁,可以救眾生,不管你是救終生還是作亂,你可知道,死是要流血的嗎?”
譚嗣同大義凜然地說道“哼!世界各國不論變法也罷,革命也罷,都是由流血而成功的。中國從來沒有因變法而流血的。現在也有了,請從我譚嗣同開始!”說完雙目噴火般的看著慈禧太後。
慈溪太後哼哼一笑,說道“真是個怪物!”
李蓮英隨聲附和道“什麽怪物啊,簡直就是個老趕草包!”
慈禧太後聽完又高興地笑起來。
李蓮英一步步慢慢走向譚嗣同,說道“譚大人,你說由你開始,你就開始吧!”說完示意侍衛拉譚嗣同出去。譚嗣同再次擺脫束縛,獨自昂首大踏步向外走去。
在大殿門口,譚嗣同居然看到了袁世凱,他止住腳步,對袁世凱說道“袁世凱,你好!”他此時恨不得向前吃了袁世凱。袁世凱沒臉見人,低頭沉默不語。他不敢看譚嗣同的目光,因為他知道自己在譚嗣同眼裏就是千古罪人。
李蓮英見譚嗣同止步,聽到譚嗣同的話語,便疑惑問道“怎麽了?袁大人招你什麽了?走吧!”
“你個死太監,你不得好死!等著吧。”譚嗣同對李蓮英破口大罵。
李蓮英此時臉憋得通紅,他此時不敢和死囚再較真,怕一時丟了小命,便再也麽有言語。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在京城菜市口慘遭殺害,屍體在煤山被暴屍三日。此前大刀王五和譚嗣同是生死摯友,曾勸譚嗣同離開,但是譚嗣同執意不走,才遭此慘死。大刀王五前來劫法場,不料被奸人蒙蔽,聽信讒言,途中被騙,劫法場走錯了方向,等到達法場時,譚嗣同等人已經死了。為了繼承譚嗣同的遺誌和複仇,王五多次組織人員進行暗殺活動,終未果,使王五反抗清廷的決心自此更加強烈。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拳民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10月25日,滿清政府派兵將順源鏢局團團圍住,王五等人終因寡不敵眾被捕,爾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光緒皇帝得知六君子的死亡消息,在瀛台泣不成聲。獨自一人站在海中間的亭子,長歎世道不恭,治天下舉步維艱。
瀛台,瀛台,有說不盡的恨,瀛台有道不完的哀。
如今臣逃海外,君困瀛台,妃子入冷宮,淚眼望瀛台。
冷宮瀛台,隻隔一道海,這一道海呀,隔斷了情,隔斷了愛,也隔斷了變法維新的路,惹下了禍國殃民的災。
這一道海呀,是妃子淚灑成的海,是烈士血染成的海!是滿懷壯誌的君主,想填平的海,也是血淚煎熬的人們想推翻的海!
如今,泣台瀛血,泣血瀛台!
葉秋白聽聞六君子被害的消息,在回春堂幾天也是沒睡安穩。韓雪和茯苓不明白個中原因,以為是葉秋白生了病。每日茯苓都給葉秋白弄些補品來吃,惹得韓雪好生妒忌。
“我的腳壞了!”韓雪大叫,嚇得蓮子不知所措。
“誰的腳壞了?”葉秋白大聲喊道,一個箭步衝出門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