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字數:435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民國大文豪 !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林子軒看到妹妹來找他就有些頭疼。

    林曉玲回國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剛開始倒是合家歡喜,畢竟女兒兩年沒有回來,自然要好好的慶祝一番。

    但隨著相親次數的增加,家裏是愈發的不得安寧。

    林家在上海灘是有臉麵的家族,為女兒選擇的相親對象也是門當戶對。

    不是書香門第,就是豪門之家,即便比不上上海灘的頂級家族,也擁有不小的財富。

    林曉玲卻一概給拒絕了,不是嫌棄那些人太過保守,就是說他們沒有誌向。

    這正是喜歡一個人不需要理由,拒絕一個人卻可以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

    一次兩次還可以理解,次數多了林家也不好交代。

    要是傳出林家眼界太高的風評,對林家的聲譽會有影響。

    於是,家裏開始吵鬧起來,林子軒隻好四處避難,不願意回家。

    好在前些日子林曉玲安分下來,想要做點事情,她選擇了一個研究課題,那就是用西方的新聞理論係統的闡述中國新聞行業的曆史。

    林子軒一聽就愣住了,你的心也太大了吧。

    他從事新聞行業,知道這件事的困難程度,曆史哪裏有那麽好寫,如果隻是泛泛而談,倒沒有什麽,想要深入挖掘,詳盡敘述可不容易。

    1815年,中國第一份近代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問世,由英國傳教士創辦。

    這是世界上第一份以華人為對象的中文近代報刊,被認為是中國近現代新聞事業的發端。

    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

    這一百年來,僅僅是上海一地就先後出現了數百種報紙,更別說其他地區了,有的報紙很快消失,有的報紙一直延續至今。

    光是搜集資料就要耗費數年的時間,還要從中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報紙,分門別類。

    而且,中國的新聞行業牽涉到國家的變遷。政治的博弈,還有外國勢力的插手。

    情況實在是太複雜了。

    想要進行係統化和理論化的研究,不隻是耗費時間的問題,還需要有這個能力和學識。否則弄不出像樣的東西來。

    不過林子軒沒有打消妹妹的積極性,能夠讓她有點事情做也好,家裏會安寧很多。

    他把妹妹介紹給了上海新聞記者聯合會的會長戈公震。

    戈公震是上海著名的報人和記者,在新聞行業頗有聲望,出生於1890年。江蘇東台人。

    他在1913年來到上海,先是在書局做學徒,後來成為《時報》的總編輯。

    1921年,上海新聞記者聯合會成立,戈公震是首位會長。

    此人對於新聞行業的曆史知之甚詳,先後在上海國民大學、南方大學、大夏大學、複旦大學等學校講授新聞學。

    不要奇怪這些大學的名字,它們大多是民辦學校,說難聽點就是野雞大學。

    這些大學的畢業生很難得到國外大學的認可,不像是清華和北大那樣具有知名度。

    這個時候,戈公震花費數年之功編寫完成了《中國報學史》。較為全麵的敘述了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曆程,可謂是一部難得的學術著作。

    這讓林曉玲極為鬱悶,原本自己興致勃勃地準備大幹一場,卻發現人家已經做完了。

    戈公震非常大方,他把還沒有出版的書稿給林曉玲觀看,希望這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高才生能夠提提意見。

    在中國的留學生裏,學習新聞專業的並不多見。

    林曉玲看完之後,結合她在西方學到的新聞理論,還真的提出了幾點建議。

    《中國報學史》史料豐富,卻不夠係統。研究的不夠深入,沒有形成理論性的東西。

    戈公震接受了這些建議,他並沒有學習過新聞理論,都是依靠自己不斷的摸索。

    和林曉玲交談後。他決定前往西方各國一趟,抱著學習的態度考察各個國家的新聞行業,看看外國人是怎麽經營報業的。

    如此一來,林曉玲又變得無所事事了。

    她除了加入了上海新聞記者聯合會外,再次陷入相親的死循環之中。

    作為哥哥,林子軒對此愛莫能助。

    林曉玲這次來找哥哥是因為她又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創辦一所教授新聞專業的學校。

    這不是綜合性的大學,而是類似於短期培訓班的教學機構,讓中國的新聞記者和報刊編輯們接觸到西方的新聞理論知識。

    事實上,中國的報刊編輯和記者們基本上都不是專業出身。

    在這個時代,報刊編輯和記者的入門門檻較低,隻要認識字,先從報館的校對工作做起,逐漸升職成編輯到主編,很少有人接受過新聞專業的教育。

    以周瘦絹為例,他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了,作為文學青年進行寫作和創辦刊物。

    就這樣,一步步的成為了《申報》的編輯。

    別看上海的報業發達,有上百種報紙同時發行,但上海的新聞專業是從1921年開始的。

    1921年,隸屬於美國聖公會的上海聖約翰大學開辦新聞科,聘請《密勒氏評論報》主筆彼得森為教授。

    上海聖約翰大學報學係不僅是中國第一個新聞學係,也是亞洲第一個新聞學係。

    當年聖約翰大學新聞係的學生隻有35人。

    可以說,在此之前的中國報人基本上都是自學成才。

    林曉玲覺得上海新聞行業很多在職的編輯和記者沒有時間進入專門的大學學習,那樣太浪費時間,這種短期的培訓班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培訓班和夜校類似,講求效率,應該會受到歡迎。

    為此,她專門寫了一份計劃書,前期的準備工作較為簡單,隻要租一間教室,在報紙上刊登招聘廣告就可以了。

    招收的對象是有一定新聞行業從業經驗的人員,兩到三個月為一學期,一期30人左右。

    林曉玲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很有自信。

    她來找哥哥一方麵是拉投資,另一方麵是準備拿萬象書局旗下的編輯和記者做實驗。

    免費為他們提供兩個月的教育培訓,看看效果如何。

    這是為了打廣告,這些人接受培訓後會轉告身邊的人,從而在新聞行業樹立良好的口碑。

    到了第二期就開始收錢了。

    林子軒看著這份周詳的計劃書,不由得感歎妹妹真的長大了,不再是隻知道玩鬧的孩子。

    她的未來由她自己做主好了,能走到什麽地步就看她的心有多大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