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乾卦三畫 華藏世界
字數:4462 加入書籤
“一畫開天!”
“二畫辟地!”
“三畫——”
伏羲那磅礴大氣的道音戛然而止,雙眼猛然一縮,流露出一抹驚駭!
卦象不全!
天是定體之名,乾卦是體用之稱!
乾卦,陽之純而健之至也!
在伏羲創造的八卦道符中,乾坤有三畫,由陽爻yáo)“—”,排列組成而成。
如今開辟世界,就是為了以此界為載體,成為乾卦道符!
伏羲自化形出世以來,便在追尋真諦,探究大道與天道之間的關聯。
這一點,與神逆相同。
但他們的方式卻截然相反!
神逆選擇大道至簡,不管是混沌三千大道也好,還是洪荒萬千大道也罷,都可以歸於極限道與無限道。
神逆直接追溯大道本源。這是唯由洪荒主皇可以走的路。
伏羲作為天道生靈,自然不能越過天道,追溯大道。
伏羲選擇了推演,層層遞進,最終直抵大道。
在不斷推演中,伏羲以陰陽大道為基,創造了八卦!
恰逢其時,拜神盤古所賜,伏羲可以走一條大道與天道同修的道路,開辟五十之數的圓滿世界這條路,與天道教化相比無疑是捷徑!
萬萬沒想到,在演化乾卦上出了岔子!
一向淡定的伏羲微微咬牙:卦象不全!乾卦不圓滿、不完善,第三畫無法演化,貧道棋差一招,可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
伏羲冥思苦想,然而留給他悟道的時間不多了……
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年之期將近,紫霄宮一講快到了!
“如今文字未作,器用未備,八卦道符焉能出世?
伏羲以此八卦世界為載體,演化八卦,是為畫卦!”
神逆的語氣略帶讚歎,伏羲此舉驚才絕豔,領悟創造出了本該是三皇五帝時期出世的易之八卦。
“畫卦?以一方世界為卦?”
逆劫聽出了神逆對伏羲的欣賞,嘖嘖稱奇,他知道自己的父皇素來嚴於律己,對小輩的要求更是極為苛刻。
皇庭二代和天道諸神有一個算一個,能入神逆的之眼並得到讚賞的小輩,屈指可數。
孔宣、冥河、伏羲!
滿打滿算就這三個!
像三清、窮極等,對其稱讚也是因其身世顯赫,單比境界與道行,他們還真比不過現在的伏羲!
“什麽!難道本座也不如伏羲……”
這樣一想,逆劫自己都嚇了一跳!
逆劫連忙向伏羲看去,見其控製著那方世界不斷演化,伏羲的修為在暴漲,但其周身的道韻卻是一片斑駁、雜亂、渾濁……
逆劫皺起了眉頭:“這,這是……”
以逆劫的眼力足以看出伏羲已經突破至混元金仙,卻看不出伏羲混亂的緣由。
“兄長似乎遇到了某些阻礙。”
女媧神色肅穆,邁步走向逆劫。
雖然不知道伏羲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麽,但血脈相連的聯係告訴女媧,伏羲的狀態不是很好。
逆劫見女媧來此,順勢向女媧介紹皇庭,一番見禮後,眾人看向神逆,如今也隻有神逆能夠為他們解惑。
神逆看了看伏羲,又看了看女媧,女媧心頭一跳,難道兄長的異狀和我有關?
伏羲的異狀確實和女媧有關,準確的說是和造人有關!
乾卦三畫,一畫開天,二畫辟地,三畫造人!
毫無疑問,伏羲具備造人的潛力和實力。
和女媧拿葫蘆藤、九天息壤造人不同,伏羲以陰陽造人。
在伏羲開辟地這方世界中,已經誕生出了一位陽神,一位陰神。
如果伏羲能夠領悟“三畫造人”,陽神和陰神將會陰陽判分,固定八方。陽神管天,陰神管地,天地間,混沌之氣變為蟲魚鳥獸,清明之氣變為人類。
由於同為五十之數的世界宇宙,大道法則完善,不存在世界等級之差,所以如果伏羲能夠領悟“三畫造人”,八卦大世界中的人類將成為洪荒人族!
可惜沒有如果,因為天道!
天定機緣,造人是獨屬於女媧的機緣!
其實神逆完全可以點破這一天機,提點伏羲,那麽伏羲將會一畫開天,二畫辟地,三畫造人!完善乾卦,進而證道混元!
若想證道混元無極,伏羲則需完善坤卦等其餘七卦。
這便是伏羲的證道之法!一條融合盤古大道、天道、大道,走出的八卦大道!
可惜!
神逆搖頭,他不會點破“三畫造人”這份機緣。
於私,女媧是逆劫預定的道侶,於公,女媧造人乃是天道所定。
造人特指創造人族!
創造人族和創造生靈截然不同,造化也能用造化大道創造生靈,道魔決戰中,造化以一己之力造化無窮世界,無盡生靈。
造化證道了嗎?沒有!
唯有人族,這個奇特的種族,可以令女媧成聖!
人族,不是那麽簡單。
換言之,創造人族可以令任何修士成聖!
可天道偏偏選擇了女媧!
這其中或許另有玄機?
因此,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造人還是由女媧來做比較好。
至於伏羲?
缺少三畫造人,確實無法以八卦證道,但這並不意味伏羲無法證道!
當然,這又是後話了。
現在的神逆總不可能把這所有的一切全部說出來,時機未至,證道之法不可泄露!
神逆隻能用逆劫和女媧能聽懂並且能接受的方式給他們解釋。
“伏羲之道簡單概括為易之八卦,混沌三千大道中並無八卦大道一說。羅睺,三千魔神中也沒有什麽八卦魔神吧。”
為了給逆劫女媧解惑,神逆就差以身說法了。
得到羅睺肯定的答複後,神逆繼續道:“伏羲創造的八卦之道便是洪荒萬千大道之一,八卦者,乾qián、坤kun、震zhèn、巽xun、坎kǎn、離i、艮gèn、兌dui。由陽爻“—”、陰爻“”兩種大道符文排列組合而成。
所謂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