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第433 第五世
字數:4876 加入書籤
第433第五世
可惜,石堰的天賦遠遠不如科爾特斯,他的阿茲特克遠征充滿了坎坷。
盡管越國士兵擁有絕對軍事優勢,且往往能夠以一攻多大勝土著部落,奈何石堰外交手腕始終無法彌補越國人力資源短板。一些剛剛武力逼降的土著部落,竟然寧願反水加入屢敗屢戰的阿茲特克帝國陣營,也不肯追隨百戰百勝的石堰。
當然,石堰也有石堰的苦衷。
科爾特斯征服阿茲特克帝國時,中美洲隻有西班牙一家勢力,而此時的中美洲卻存在越國、衛國、西班牙等三家勢力。衛國憤怒越國的貪婪,遣人扶持阿茲特克帝國,希望阿茲特克帝國截斷越國和西班牙的貿易通道;西班牙雖然與越國建立了泛聯盟關係,卻因為文化衝突和宗教衝突相當敵視越國,他們也拚命玩手段阻止石堰的阿茲特克征服。
當地土著部落之所以一會兒投降一會兒反叛,亦是因為衛國和西班牙的蠱惑。
越國、衛國、西班牙等三國之間的關係,就仿佛魏蜀吳三國,誰也不會真心願意對方強大。
考慮石堰的能力上限,他的阿茲特克征服計劃極大概率以失敗為告終。魏東生固然沒有碾壓征服阿茲特克帝國的主觀願望,卻不願意見到越國士兵在石堰的率領下慘敗收場,畢竟越國王室都是魏東生的血脈後裔,越國也是魏夏帝國的一部分。肉,還是爛自己家鍋裏比較好。站在魏夏帝國屁股思考,如果阿茲特克帝國注定要淪陷,魏東生還是希望越國能夠取代西班牙成為中美洲統治者。
在媽祖港稍稍修整數月,魏東生旋即馬不停蹄趕到越萊港。
然後耗費數月時間布置,魏東生勢壓戰果寥寥的石堰,快速晉位越萊港的最高軍事指揮官。魏東生修正石堰的低劣外交政策,以爪哇島成功經驗漸次整合土著部落的力量,越來越多的土著部落漸漸聚攏到越國旗下。如此,殖民地土著士兵當作炮灰消耗,越國士兵當作尖刀精銳突破關鍵陣地,僅僅兩年多時間,魏東生就一波流平推了阿茲特克帝國。
消息傳回舊大陸,魏東生和石堰頃刻間成為時代名人。
魏東生和石堰作為交趾藩國派遣到越國藩國的留學生,兩人畢業之後都沒有選擇回家效力交趾藩國,而是為越國藩國奉獻才智。如果是大一統王朝,輿論肯定猛烈抨擊這樣的行為忘恩負義。但是,分封製曆史倒車漸漸把諸夏百姓的觀念帶回春秋戰國時代,大家能接受衛國人商鞅為秦國變法,自然也能接受交趾人魏東生為越國掃蕩蓬萊。
除了交趾百姓閑言碎語說兩句,魏夏帝國各藩國都一致誇讚魏東生和石堰的功績。
習慣分封製文化的越國藩國,也沒有急匆匆摘桃子逼迫魏東生和石堰交出勝利果實,而是就地封賞籠絡名臣。
1499年,越國任命魏東生為蓬萊節度使,轄管蓬萊所有軍政民事。魏東生利用蓬萊節度使權柄有效整合越國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一邊漸次排除中美洲不穩定因素,一邊與衛國互相承認勢力範圍,竭盡所能抹平越國和衛國之間的裂痕,聯合衛國一起打壓西班牙。在魏東生領導下,蓬萊節度使蒸蒸日上,未來前途越來越光明
唯一的遺憾就是早年的大航海冒險拖垮了魏東生的身體。才就職蓬萊節度使兩年時間,魏東生就已多病纏身,偶爾甚至咳嗽出血來。勉強續命到1507年,魏東生終是難敵病魔侵襲,深夜咳血咳死,享年僅42歲。
以年齡而論,魏東生第四世活的時間最短。
……
又是18日準備時間,第五世曆練準時揭幕。
……
1486年,魏良知逝世,第四子魏師愛繼位,是為魏夏王朝第七任皇帝。
1502年,魏師愛逝世,無子,宗親魏吉民繼位,是為魏夏王朝第八任皇帝。
1519年,魏吉民逝世,無子,宗親魏逢複繼位,是為魏夏王朝第九任皇帝。
從魏吉民繼位,到魏東生第五世降臨的1525年,魏夏帝國境內相對平靜。
原因說起來也簡單。
魏夏王朝之前,越國和衛國之地是中原百姓眼裏的荒蕪之地。秦漢以來,越國和衛國固然能夠在亂世誕生軍閥,這些軍閥卻很難影響中原局勢。隋唐終結南北朝混戰,兩地望風而降;趙宋結束五代十國割據,兩地仍舊波瀾不起,即使不幸出現了交趾獨立意外,交趾也沒有希望北伐汴梁。再往遠處說,哪怕以現實世界的朱明王朝為例,朱元璋搞定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也輕鬆偏師擒殺陳友定,逼的何真更不戰而降。
魏夏王朝早期,皇室及中原諸藩國同樣不把越國和衛國當回事兒。
皇室以為搞定了魯國、趙國、晉國、周國等北方諸藩國,盤踞邊疆四野的衛國、越國、明國、漢國等,皆能傳檄而定。北方諸藩國也是同樣心思,他們覺得製霸了中原就是製霸了魏夏帝國。與此同時,越國藩國和衛國藩國也清醒明白兩地的潛力,早早放棄了製霸中原野心。亦是因為這些時勢背景,兩國才專注海洋貿易,進而帶領魏夏王朝迎來了地理大發現。
然而,海洋貿易利潤卻悄悄養大了越國和衛國。
地理大發現帶來的美洲資源和歐洲黃金白銀,更是由量到質的巨大變革。
1498年,魏東生征服阿茲特克帝國為代表的中部蓬萊土著部落;1509年,石堰再度率軍南征以印加帝國代表的南部蓬萊的土著部落。或許有了魏東生榜樣可以借鑒,或許印加帝國沒有西班牙和衛國等外援可以期待,石堰不負眾望的成功完成使命。征服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之後,黃金、白銀、銅、硫磺、硝石等資源一船又一船運回越國,越國綜合實力悄然無息間超過了中原傳統強藩。
皇室和北方諸藩國都感覺到了壓力,不約而同盯向暴富之後的越國和衛國。越國和衛國亦相繼意識到這些敵視情緒,兩國為了守住海洋利潤,拚命地征召海軍陸軍,海量的黃金白銀都變現為一艘又一艘戰艦和一隊又一隊步兵。
相對平靜背後,乃是各藩國激流暗湧的軍備競賽。
或許一粒火星,帝國就能爆發遠超衛輝洛陽十三年戰爭強度的大混戰。
就在舊平衡即將破裂之刻,魏東生降臨雨龍府{墨西哥城}。
視角轉到蓬萊。
第四世魏東生逝世之後,越國以靈活多變外交手腕遙控駐紮在蓬萊大陸的軍事力量。
1510年,越國拆分蓬萊節度使轄區,以現實世界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邊境範圍為萊中節度使轄區,以現實世界南美洲範圍為萊南節度使轄區。
1517年,越國拆分萊中節度使轄區,以現實世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範圍為萊北節度使轄區。
1519年,越國又在萊中節度使轄區和萊南節度使轄區中間拿出約現實世界巴拿馬國範圍疆土,設置通海都督府。通海都督府名義由萊中節度使管轄,其實卻有著相當高的自由度,可以視為力量薄弱的小節度使。
三節度使和一都督府互相製衡,越國竭力避免蓬萊誕生獨立力量。
與此同時,越國又禁止蓬萊獨自發展海軍,駐屯蓬萊的海軍有義務配合各節度使和都督府剿匪,各地節度使和都督府卻無權命令駐屯蓬萊的海軍為他們效力。言而總之,越國以控製海洋的辦法遏製蓬萊的獨立傾向,借勢海軍優勢脅迫各節度使和都督聽命輪換。
截止1525年,這套體係運轉趨勢良好。
以萊中節度使為例,不計蓬萊節度使時期的更迭,第一任節度使乃是越國貴族薩安東。1510年到1525年,薩安東足足做了15年節度使,幾乎把萊中地區經營成自家地盤。可經過越國一係列運作,薩安東最終同意改遷萊南節度使,繼續效忠越國王室。薩安東離任當日,宗室支脈魏思盧和平接任第二屆萊中節度使。
薩安東就職時間和改遷萊南節度使的妥協,間接說明越國對蓬萊的控製力度相對較弱,地方有極大的自主權。除了萊中節度使官職不能傳給血脈子孫,萊東節度使幾乎擁有藩鎮的一切權柄,甚至能夠先斬後奏在設置府縣。
題外一句話,藩國麵積有限,間接導致府縣的重要性大幅度上升。以交趾藩國為例,它才區區數府之地。交趾藩國眼中的府縣,和漢唐宋等大一統王朝眼中的府縣,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蓬萊麵積遼闊,甚至遠邁中原舊土,如果任由各節度使私設知府、知縣,越國小朝廷必將瞬間擠滿了蓬萊新貴。越國本土豪貴怎會允許發生這樣的事情?凡此種種,越國刻意壓製三節度使和一都督府的屬官品階,萊中節度使的官員大抵都官職小而權柄重。
視角再縮小到魏東生的第五世曆練。
與第四世曆練相比,魏東生的身份背景繼續下滑,名義父親僅僅是越過萊中節度某縣某鎮的鎮長。鎮長聽起來似乎是鄉鎮小官,其實它的權柄和管轄麵積都等同於一縣知縣,或許可以簡單描述為知縣之子。
第二世的國王之子,第三世的晉國丞相之子,第四世的交趾知府之子,第五世的知縣之子,下滑趨勢可謂相當明顯。如果下滑趨勢維持不變,魏東生的第六世曆練,或許有可能是真正鄉鎮小官僚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