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第467 第九世:蓬萊共和國
字數:5022 加入書籤
第467第九世:蓬萊共和國
後勤斷絕又麵臨圍追堵截,原複道督率的91萬聯軍瞬間陷入絕境。然而,原複道畢竟是原複道,麵對四麵包夾的致命危機,原複道仍能凶悍地徒手撕碎趙藩和魯藩的陸地包圍網,嚇的趙藩藩王狼狽逃亡海外。
盡管勝利大撤退,原複道的損失卻不容置疑,其91萬聯軍最終僅僅安然歸來七萬,昔日精銳七零八落。嗅得原複道的鮮血味道,前些年降服或畏懼原複道的勢力紛紛翻臉,除了趙藩、魯藩、燕藩三國,明藩向原複道宣戰,漢藩向原複道宣戰,唐藩向原複道宣戰,周藩向原複道宣戰,頃刻間又是遍地仇讎。
盡管原複道連續贏得數次局部勝利,尊王討逆大同盟卻依賴充沛人力資源逐漸贏得全局優勢。
1760年,尊王討逆大同盟同盟軍攻入京都,原複道被迫致仕。
1761年,尊王討逆大同盟強迫魏夏王朝第十七任皇帝魏欽喜和不受魏欽喜控製的皇室內閣簽署和平條約,皇室領土恢複到六月革命之前規模。諸夏共和國的激昂前進和原複道的辛勤耕耘,瞬間一並清零。
唯一的改變,也就是皇帝徹底成了虛君吉祥物,內閣開始全麵主導夏國四行省。
1764年,魏東生病逝,享年69歲。
……
然後,是第九世。
……
魏東生離去的1764年到1782年,蓬萊殖民地風起雲湧。
尊王討逆戰爭結束,逃亡海外的藩王及內閣權臣相繼返回舊九州。然而,諸夏共和國的共和思潮,原複道掃蕩舊九州埋下的暗釘,工業革命前夜的思想啟蒙,都嚴重激化了舊九州諸藩國的國內矛盾。戰時體製壓倒一切時尚好,這些隱患都讓位給敵我矛盾。隨著和平到來,各種不穩定因素開始挑戰各藩內閣,諸藩國都沒有足夠的財政和足夠的兵員鎮壓蓬萊殖民地。
與此同時,尊王討逆戰爭期間成長起來的殖民地既得利益集團也不甘心再受舊九州內閣驅使,紛紛以武裝鬥爭兼外交談判手腕要求成立獨立自主的共和國。
1766年,越屬蓬萊殖民地萊中節度使分崩離析,現實世界的墨西哥地區成立中蓬萊共和國;現實世界的伯利茲、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等地成立了東荒共和國;現實世界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密蘇裏州、愛荷華州、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等地成立了東勝共和國。數年之後,東勝共和國和鄰國勘定邊界,把明尼蘇達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等人煙稀少區域也並入國土。
同年,越屬蓬萊殖民地萊南節度使分崩離析,現實世界的秘魯、玻利維亞、智利等地成立了南蓬萊共和國;現實世界的厄瓜爾多、哥倫比亞等地成立了武父共和國。
同年,通海都督府崩潰,成立了通海共和國。
同年,吳屬南蓬萊殖民地崩潰,現實世界的委內瑞拉等地成立了新浙共和國。
同年,夏屬蓬萊南蓬萊節度使崩潰,現實世界的蘇裏南、圭亞那、法屬圭亞那等地成立了水鄉共和國。
1767年,衛屬蓬萊殖民地崩潰,現實的世界巴西等地成立了西陸共和國。
同年,吳屬北蓬萊殖民地崩潰,現實世界的加拿大東部和美國東北部等地成立了新吳共和國。與領國勘定邊界之後,新吳共和國領土泛泛涵蓋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愛德華王子島省、新不倫瑞克省、紐芬蘭省、魁北克省、安大略省、曼尼托巴省、紐納武特省和美國的緬因州、新罕布什爾州、福蒙特州。
1769年,魯藩蓬萊殖民地全麵崩潰,現實世界美國的馬薩諸塞州、羅德島州、新澤西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等地,成立了海齊共和國;現實世界加拿大的育空省、西北地區、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阿爾伯塔省、薩斯喀徹溫省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州、華盛頓州、蒙大拿州、俄勒岡州、愛荷華州、懷俄明州、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等地成立了金萊共和國;現實世界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等地成立了海魯共和國。
至此,蓬萊殖民地短短數年時間內出現北蓬萊共和國、中蓬萊共和國、東荒共和國、東勝共和國、南蓬萊共和國、武父共和國、通海共和國、新浙共和國、水鄉共和國、西陸共和國、新吳共和國、海齊共和國、金萊共和國、海魯共和國等十四家共和國。
以麵積而論,排名第一的西陸共和國和排名第二的金萊共和國,疆域僅略遜色現實世界的華國,乍看起來非常嚇人。但以人口規模而論,這些共和國的存在感頓時非常單薄,人口規模排名第一的西陸共和國僅有612萬諸夏後裔,排名第二的中蓬萊共和國約375萬諸夏後裔,排名第三的北蓬萊共和國約261萬諸夏後裔。
反觀舊九州,僅僅魯藩一地,就有5080萬人口規模。
蓬萊十四共和國盡管憑借天時地利人口獲得獨立,他們受限於人口規模,短時間內注定無法影響世界局勢。
以上,皆為浩浩蕩蕩曆史大勢。
鏡頭移到魏東生小視角。
第八世曆練時,身份背景意料之中降低到第八階層。
魏東生這一世的名義父親,僅是一家普通企業的小職員。第八世名義父親和第七世名義父親的典型區別在於,第七世名義父親前景光明,省吃儉用的話,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昂貴的高檔私立舉學;而第八世名義父親隻是一名囊中羞澀的典型小市民,他有能力供養孩子讀書,卻絕無可能負擔起高檔私立舉學的學雜費。
當然,這些門檻無法阻擋魏東生。
隻要具備應試教育天賦,魏東生耗時間複讀一年,就能走國子監快捷通道輕鬆改變身份特征。
所以,第八世的經營不說也罷。
第九世曆練時,魏東生身份背景又降低到第九階層。
魏東生這一世的名義父親,職業是地位更低的苦力,依賴身體素質養家糊口;名義母親是紡織廠女工,累死累活賺加班費。名義父親和名義母親相繼死於1781年,僅僅留給魏東生總額52.25元{魯元}遺產,沒有居宅,也沒有田地等固定資產。
52.25元大約多少購買力呢?
據魏東生粗糙統計,魯藩人均gDP約為209元。
簡單橫向對比現實世界,假設華國2016年人均gDP為53817元人民幣,名義父親留給魏東生的52.25元遺產約折合為13454元人民幣。想想現實世界華國的13454元人民幣能做什麽事,就能理解名義父親留給魏東生的遺產究竟多麽寒酸。
當然,魏東生並不在乎遺產錢多錢少。
以魏東生的商業經驗,隻要此世還是正常社會,就絕對餓不死他。
與遺產多寡相比,魏東生更在乎國子監製度的改革。
共和思潮泛濫以來,內閣秉政成為主流政治體製。以魯藩和皇室為例,而今再有革命呼聲,守舊派、無為派、共和派、無類派等等,都把矛頭指向內閣丞相而非吉祥物般的皇室或王室。以魯藩內閣為例,目前政治格局就是守舊派和無為派的相愛相殺,無為派崇尚道家的無為而治;守舊派則是傳統的內閣派,如今內閣秉政製度完善,再稱謂內閣派就有所不妥,遂被其它派係抨擊為頑固不化的“舊黨”。
內閣閣臣源於群議推選,隨著內閣秉政製度越來越深入人心,群議推舉製度也隨之製度化、擴大化。隨著群議推選製度恐怖速度蔓延,秦漢以來傳統官僚製度逐漸崩塌,群議推選官僚慢慢成為主流。未幾,群議推選製度又逸散到民間,士家豪強開始呼籲擴大推選範圍,讓百姓也有監督官僚的權力。不知不覺間,內閣群議推選製度漸漸演變成現實世界耳熟能詳的選舉文化。
1775年,無為派為了贏得內閣群議推選,聳人聽聞地提出群議推選製度改革議題。無為派執政內閣之後履行承諾,旋即進行大刀闊斧改革,大幅度降低群議資格門檻,導致擁有群議推選資格的選民猛烈擴大到135萬規模。
這或許是好事。
但是,國子監製度卻崩潰了。
想想就知道,既然群議推選做官成了主流,國家還搞什麽國子監監生啊!
內閣叫停國子監監生特權之後,魯藩國子監越來越頹敗,旋即改組成了魯夏監學。國子監監生沒了政治特權,其它監學的監生自然更沒有政治特權可言,所有監學畢業生都被迫另尋出路。與此同時,起家就不依賴政治特權的魏和學院和合樹技術學院陡然間鶴立雞群,聲望迅速超越一群國立監學,壟斷高校排行榜第一和第二。
時至1782年,魏和學院更被譽為諸夏第一學院。
可惜,魏和學院的諸夏第一榮譽隻是瘸子裏挑將軍罷了。魏和學院的社會地位類似現實世界的知名高校,優秀畢業生榮譽加成非常有限,學生很難依賴一紙文憑突破階層枷鎖。
橫向對比現實世界,以華國範圍而言,魏和學院畢業生就是燕京大學或清華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固然有一定社會地位,卻別想憑此與第五階層乃至第四階層平起平坐;以世界範圍而言,魏和學院畢業生也僅相當於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的本科畢業生罷了,遠遠不如國子監監生含金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