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字數:3965   加入書籤

A+A-




    因著這樣的顧慮,蘇沐晴並沒有貿然衝出去找人詢問這個世界的現狀,而是躲在小村落上方的山腰的灌木叢中,暗暗觀察著。

    整個村子都沿著河穀西岸呈長條形分布,大概有幾十戶人家。

    小山坡在河流下遊的西岸,往村子裏看去,最南邊有幾間青磚搭的瓦房,剩下的基本都是黃泥築的茅草房。

    那些茅草屋有的新有的破,但總體都非常的寒酸,看上去是並不是很富裕。

    往更遠處看,有很多村人在稍遠方向滿是青翠的農田裏勞作,顯然莊稼還都是青苗。

    穿越之前她的世界是春天,來到這裏,穿著原本的衣服也沒有任何不適,既不冷也不熱。

    蘇沐晴根據看到的情況判斷,在這個世界現在應該也是春天。

    手機沒有了網絡,不過幸好時鍾還是運行的。蘇沐晴低頭看了一眼時間十一點二十。

    太陽幾乎升到頭頂,已經是中午了。

    透過望遠鏡向下看去,村口大柳樹下有一群正在玩過家家的小孩。

    四個小孩用手搭起了一個“轎子”,抬著頭上帶頂花環的小女孩走到了一顆大柳樹前。

    一個扮演新郎的小男孩走過去,拉著小女孩的手把她從“轎子”上牽了下來。

    然後在其他小孩的起哄下,兩個小孩子煞有介事地對著大柳樹磕頭跪拜。

    哎,拜天地不應該夫妻對拜嗎,他們為什麽要拜大柳樹?

    小孩兒的舉動勾起了蘇沐晴的好奇心,她不由瞪大了眼睛,想要看看那株被小孩子兒跪拜的大柳樹有什麽神奇的地方。

    從側麵看過去,那棵大柳樹三人合抱粗,樹幹上有個樹洞,而且還很是不小,最起碼有半人高。

    再仔細一看,樹洞裏麵似乎並不是空空如也,反而還有什麽突出來了一點,露出了圓圓的弧度。

    那是什麽?蘇沐晴端著望遠鏡努力地看著,想要看清那棵大柳樹的樹洞裏到底藏著什麽東西。

    然而角度不對,有樹幹擋著,蘇沐晴壓根就看不清那東西的全貌。

    不過她也沒有著急多久。很快,一個傴僂著身子的老婦人就出現在了望遠鏡的視野範圍中。

    那個老婦人看上去恐怕有八十歲,她弓著腰,手裏舉著三根線香,走得顫顫巍巍,讓人擔心她下一步是不是會跌倒了。

    老婦人走到柳樹前,她伸出一隻手來,衝那些做完了過家家儀式的孩子做著驅趕的動作。

    看她的嘴巴也在動,大概是在說類似“去!去!”一類的話。

    那些小孩兒就蹦蹦跳跳地跑了,老婦人在柳樹前跪下,手持線香對著樹洞開始禱告。

    禱告完她對著樹洞磕了三個頭,然後站起來,走到樹洞前,把手中的三根香插了進去。

    這樹洞是做禱告用的?

    結合那個老太太把香插過去的舉動,蘇沐晴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她看到的那個輪廓有圓圓弧度的東西,是一隻香爐露出來的邊緣。

    老婦人上完了香,抹抹眼睛,再度鄭重地向樹洞磕了三個頭,然後沿著自己來時的路,顫顫巍巍地走了。

    這麽窮的一個老婦人,卻用近乎虔誠的姿態對著一棵大柳樹磕頭敬香。

    剛才那些還什麽都不懂的小孩子,連過家家拜天地都是對著那棵柳樹拜的。

    看來,這個地方還挺迷信。

    啊!想到這裏,原本因為突然穿越一片迷茫的蘇沐晴,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

    她似乎,想到到能夠在融入古代社會的時候方法了。

    既然這裏的人大多迷信,那她是不是可以,假裝與某些“怪力亂神”有關的原因才來到了這裏,以此蒙混掉沒有戶籍的問題呢?

    反正她也確實帶了一些遠遠超越古代文明的東西,大不了可以裝大尾巴狼唬人嘛。

    想到了這個思路,原本還有些頹的蘇沐晴瞬間就振奮了起來。

    什麽方法對付迷信的古人最有用?那肯定是更高級的迷信啊,對不對?

    如果,假裝是什麽被貶謫的神仙啊什麽的,是不是就可以完美解釋自己為什麽會一身奇裝異服、而且沒有來曆了呢?

    雖然假裝和神仙有關很刺激,但牛皮吹的時候也要悠著點,不能吹太大。吹太過了不好收場,也容易露餡。

    她最好還是隻忽悠忽悠幾個普通人,能夠讓他們接納自己就好了。

    蘇沐晴摸著自己手腕上的紫水晶手串,心裏想著。

    反正她也不會做騙吃騙喝的神棍,一定會給土著東西等價交換的。

    下麵河穀中的村子,直接去騙村裏的主事人她是不敢的,不如從這裏麵挑一戶人家去“忽悠”。

    將自己的物資都清點一遍,摘下帽子,然後拿出帶在包裏的毛毯,再把其它的都裝回背包裏。

    嗯,毯子拿出來是披在身上的,稍微擋一擋自己的“奇裝異服”。雖然效果不知,但應該比現在的這身打扮好。

    把東西收拾好之後,蘇沐晴拿出手機又看了一眼時間,現在是十一點三十五分。

    這個點兒應該是吃中午飯的時候,也是偷偷潛進村子裏的好時機。

    蘇沐晴打算的很好,然而再定睛一看,她卻傻眼了。

    整個村子並不像她想的那樣,處處炊煙,大家都在準備吃午飯。

    除了最南邊的幾間青磚房冒出了炊煙之外,其他人該洗衣的洗衣,該紡紗的紡紗,小孩子依然到處跑著玩,完全就沒有任何要回家做飯、吃飯的跡象。

    中午了,難道大家都不餓嗎?

    蘇沐晴抬頭看了一眼天,太陽幾乎要掛在頭頂了,包括遠處在田地裏的人,依然在繼續勞作,並沒有要停下的跡象。

    按理說古人不該不知道吃午飯的時間啊,為什麽隻有那麽一兩戶人家做午飯呢?

    蘇沐晴迷惑了。

    她有限的古代知識基本是從網文中了解到的,所以她並不知道,有一段時期大多數普通人一天隻能吃兩頓飯,壓根沒有吃午飯的習俗。

    能夠一天吃三頓的,得是有名望的官員讀書人或者有錢的地主商人。

    蘇沐晴本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