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書生狂言
字數:5797 加入書籤
夜色寂靜,寒風輕拂過道旁參差樹叢的枝梢,窸窸窣窣的,而後遠遠地散入曠野,隱約發出輕微的嗚嗚聲。
朦朧月光下,那頭孱弱的灰色毛驢啃著地上枯草,不時噴出幾聲響鼻;偶爾它也踢踏著四蹄,向往遠處的麥田,可還沒等掙直韁繩,便被些許吆喝聲趕回去。
篝火恍恍惚惚的,仿佛隨時熄滅一般,橫穿的樹枝上叉著兩隻番薯,隻是烤得著實不好——半邊已經焦香,另半邊卻是夾生的。
然而一點火光,終究給冬夜的行人帶來些許暖意與安全感。
眼前這位書生頗有意思,年紀約三四十歲,穿一身漿洗得快褪色的青衫,麵色發黃,有幾分營養不良的感覺。
他縮在那裏,佝僂著身軀,眉目看來極為寬厚,隻是仍狐疑地瞥著地上影子,驚魂甫定的,似乎仍以為陸安平是曠野中的鬼怪。
直到陸安平湊上前,說明身份,並用溫熱的手腕觸碰他時,才令他稍微淡定些。
“陸兄弟,你可嚇死我了,剛才瞥見遠處隱約有人形輪廓,還以為是鬼怪!”讀書人語氣急促,拍拍胸脯道。
他笑了笑,望著眼前書生神色,輕聲道“請教兄台高姓大名,怎麽寒夜在郊野中?”
“小生張亞!”讀書人拱了拱手,“江南道永嘉人氏,此番便是要往長安趕考”
張亞略頓了下,怯生生接著道“大半夜的,你怎麽會躺在路上?”
乾朝雖然崇奉道派,但還是以讀書人治天下,讀書做官是世俗中的無上追求;能在這裏遇上趕考的讀書人,陸安平倒不意外。
他熟練地將兩隻番薯翻轉,苦笑了聲“從夷陵城出來,一時昏厥,剛才倒在路上。”
“昏厥?”
“先天有些隱疾,早適應啦!”
陸安平擺了擺手,“張大哥怎麽在此,夷陵城不過十餘裏遠”
“原來原來夷陵郡城如此的近?”
張亞蠟麵孔上露出一陣羞赧,忙扭頭望向啃食枯草的灰驢,道“這畜生一早便尥蹶子,怎麽也不肯走,隻好在這郊野中度過。”
見書生神色,陸安平當即醒悟,展顏笑道“能在荒郊野外相逢,便也是有緣;其實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在曠野中過夜也不失為一件快事!”
他說著,伸手摸了摸,五陰袋及得自正一道士的符籙便在懷中,那根拇指粗細的元青藤也盤成一團,小心地收好。
這段時間打交道的——正一觀的黃帔道士,東林寺的道生和尚,乃至先前曆山上的一眾修行人,令他心神俱疲。
如今見這位年歲略大、一臉和善的書生,當下便有些親切。
可惜那黃竹書篋,還有幾卷經義遺失在夷陵城中陸安平瞥了眼驢背上鼓囊囊的一包書,心中有些遺憾。
“有道理!”
張亞點點頭,道“不瞞陸兄弟,我先前在永嘉郡故鄉,也曾當過幾年私塾教習。”
“遇上夏季天熱時,也常帶孩童們躺在溪畔,去數那天上的星辰”
“到了黎明,身上沾滿露水,不知被蚊蟲叮出多少包哩!”
“哦——”
陸安平輕歎了聲,暗想這與伯父陸昭有些相似,忙將一隻烤好的番薯遞過去,笑道“那張大哥為何一意出來應舉?”
“說來話長!”
張亞喟然一歎,接著道“一來老母遺願,定要我得中功名,光耀門楣;二來自己也存了一番修齊治平的心思”
“因此將家中剩餘的幾畝田產賣了,不然留在永嘉鄉野中讀書育人,豈不是件美事!”
這番想法倒與伯父一模一樣
陸安平低下頭,吹了幾口熱番薯,還沒送到嘴邊,忽然有些出神。
在他幼年的樸素認知中,便是要讀書明理;後來因災荒流落到曆山,經曆生死,在市井中廝混,這番心思弱了些,以至後來催動度厄銅符時,心中也有些猶豫。
他已見識過方外的世界,眾多的修行人,騰雲駕霧、飛天遁地,乃至各般法術,好像很難回到過去那般。
若真像方外修行人一般,百八十年彈指而過,凡俗中的事大概難以入眼。
想到這裏,他不禁暗歎“喬大叔那樣的修行人,活了兩百多歲,大概在他眼中,凡人不過是些庸碌的螞蟻罷了”
“不過讀書明理,倒也沒錯!”
腦海中浮現出伯父陸昭投水前的叮囑,陸安平一激靈,暗念道。
“陸兄弟,可有些功名?”
張亞狼吞虎咽地咬了口,卻被烤番薯燙到,呲溜哈幾口氣,緩緩道。
“這倒沒有,”陸安平回過神,輕笑道,“家中也隻讓讀些書,通曉做人的道理即可,不願走仕宦的道路。”
“也好!”
張亞捧著番薯,輕吹幾口,歎道“如今吏治,若不是憤恨不過,我也不願再赴長安!”
“單說去年,各地湧現祥瑞,甚至我永嘉郡也有一株千年古樹枯木逢春,可惜升鬥小民仍是民不聊生。”
陸安平點了點頭,他已入修行門徑,自然知曉這些所謂的祥瑞十有便是愚民的宣揚,並沒有多少實際作用。
單說寧封子留下祥瑞,便能造福曆山眾人——他卻是不信的。
“大乾開國五百年,早已是盛世之末,大肆宣揚的祥瑞背後,不知隱藏了多少災患!”
張亞麵色陰沉,黯然道“去年江南幾郡發水災,世家大族與當地官僚沆瀣一氣,並沒有呈報,也沒有多加撫恤!”
“如果不是見那些黎民百姓哀嚎遍野,我也不打算應舉;之所以如此,也是存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思!”
陸安平聽到這話,不由得肅然起敬,讚道“張大哥宅心仁厚,日後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唉——”
張亞歎了歎,道“眼下不過是個窮酸書生罷了,手無縛雞之力,甚至連番薯都烤不好!”
“你說這些大道理,那些世家與官僚能不明白嗎?隻是利益盤根錯節,牽扯太深,一個個報著捂蓋子的想法,冷漠如此!”
這倒也是
陸安平點點頭,他幼年從關內道流落曆山,一路所見官僚麵色冷峻、腦滿腸肥,但並非不學無術,隻是單純的冷漠。
“大周如何滅亡?”
張亞竟是越說越義憤,語氣也提高幾分“就是因為土地兼並過度,加上世家大族把持吏治,經過幾次天災,各地便反了,一路打過來!”
“如今北方柔然蠢蠢欲動,南邊的三苗氏暗藏野心,還有西域百國”
這有些出乎意料,陸安平並沒想到這一層,如今聽張亞所說,不禁暗感佩服。
“內部生了矛盾,外敵自然窺探!”
張亞瞥了眼他,正色道“三苗氏狼子野心,自詡上古九黎之後,一直覬覦中原!”
“柔然更不用提,千百年來不斷南下便是西域百國,也各有所圖。”
“所幸月輪國與大乾交好;火羅國夾在隴右道與柔然赤河、大檀部之間,怕是首鼠兩端。”
草原上的柔然、嶺南以南的三苗,乃至西域百國,陸安平自幼聽聞,也知曉月輪、火羅是西域百國中最大的兩個。
先前江陵藥商徐眠老丈便是運送藥材、輾轉送至北方的六鎮,以抵抗柔然南下;至於三苗氏姚化龍不遠萬裏來大乾遊曆,應該有幾分覬覦的心思。
陸安平眉頭微皺,心中暗暗想道。
夜色越發深沉,不時有些白霜凝結,張亞挑了挑篝火,悵然道“不僅如此,還有眾多出家人,蒙受度牒,不事生產,特別以正一道為首。”
聽到正一道名號,陸安平不由得一愣,送到嘴邊的番薯再度停下。
“乾朝崇道,也禮佛!”
張亞咬了口番薯,忿忿地道“凡受度牒的僧道,每人享有三十畝田產,以至於幾百年來,天下的田產三成被僧道占據。”
“道派分世俗方外,佛寺卻是不分”
陸安平呢喃著,暗歎先前隻顧正一觀,卻忽略了為數眾多的俗道、以及各地佛寺。
“甚至”
他心念一動,想起夷陵正一觀所見正一令的印鑒來,“龍虎山那位張天師兼禦前各宮觀教門事,卻隻總領江南各道派,不知北方道派由誰總領?俗道還是方外道派?”
正思慮間,張亞長歎一聲,聲音沉痛道“世家大族把持各地,加上僧道占據、兼並土地,這樣下去,怕是百姓要揭竿而起,大周朝的先例便在眼前!”
北風低聲呼嘯著,那頭灰驢噴了一口響鼻,陸安平被張亞這番話鎮住,一時心神搖晃。
聯想起道生和尚那番末法時代就要到來、世間陷入災劫的詭論,他沉默半晌,想不出個頭緒,不禁撓了撓頭,心中暗歎道
“山中不知歲月,真要有天下大亂的那一天,便躲入山中清修!”
“不過天下事,誰又能說好,連仙人寧封子也難免殞身曆山,不管是道生和尚、還是張亞所說,與市井傳言也差不多”
想通此節,陸安平望著跳動不定的篝火,嘴角上揚,露出一絲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