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趙光義的將領們

字數:3280   加入書籤

A+A-




    趙普這個人,其實沒啥大本事,書讀的也不多,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來,他的學問差得多。他當上宰相以後,宋太祖勸他讀點書。趙普每次回家,就關起房門,從書箱裏取書,認真誦讀。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他經常能引用論語中的名句。後來,家裏人發現,他的書箱裏隻不過藏了一部《論語》。

    後來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隻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書。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後來趙普因為年老體衰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箱,裏麵果真隻有一部《論語》。

    時人都傳言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結果後人就都以為他好牛批的樣子,看了半部論語,就能把朝政處理好,以至於後世都流傳他的美名。

    其實這位老哥真的也就隻熟讀過論語而已,如果不是曆史上的陳橋兵變,他把趙匡胤灌醉,然後以杏黃龍袍加身,讓趙匡胤當上皇帝,他一輩子也不可能當上宰相這種大官。

    雖然趙普書讀的少,品行也一般,還有點貪財,但是他識人善用的才能倒是真的厲害,曆史上他看過的人,能不能結黨,能不能拉攏,弱點有哪些,他都知曉的一清二楚。

    此刻,在垂拱殿上,他對楊業就看的很透徹。

    趙光義雖然軍事上是個徹頭徹尾的草包,但是對於用人方麵,他做的也還算不錯,要不然大宋也不會在那麽大的輿論壓力下恢複正常。

    如果曆史上的趙光義沒有那麽大的野心,去發動第三次的伐遼戰爭,避開他不善軍事的弱點不談,隻發揚他知人善用的強處,憑借大宋那麽多的能臣,那麽他很有可能會成為同李世民一樣的皇帝。

    但是趙光義比李世民差就差在自知之明這一點上,趙光義自認為很懂軍事,其實就跟馬謖一樣,光會紙上談兵而已。

    本來曆史上的第三次征遼,潘美部署的還算不錯,前期甚至還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遼朝的東易州刺史和涿州判官先後以城來降,宋軍可以說是兵不血刃,岐溝關等軍事要地已落入手中,可是趙光義這個大腦袋一看前期打的那麽順,也不顧將士們連征百裏的疲勞困苦,更不在乎炎熱的天氣,強行分兵推進。

    最終結果就導致了宋軍大敗而歸,數萬宋軍,或被殺,或掉入河中溺死,或被俘,損失巨大?,“為遼師衝擊死者數萬人,沙河為之不流,棄戈甲若丘陵”。他自己的大腿上也中了一箭,狼狽的坐著驢車逃回了汴京。

    後來他死也是因為箭傷屢發而死,可以說是有一個作死皇帝的典範。

    而現在,薑胤坐在垂拱殿的梁柱上,實實在在的領略到了這些政客的心機。

    “陛下,那這楊業...”趙普試探性地詢問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決定啟任楊業為此次剿匪偏軍大將。”趙光義點頭道。

    “陛下聖明。”宰相們也都是積極附和,這個楊業軍事上確實有兩把刷子,要不然也不會在北漢的軍中有“無敵”的稱號,有這種強勢的將領出兵打仗,這些宰相也都更放心了一些。

    接下來,群臣又開始推薦將軍,米信、趙延溥、張紹都被一一委以重任。

    趙光義和這些臣子們商討了一個上午,總算是有些累了,讓眾人退下之後,自己去後殿吃了頓飯,然後休息了一會。

    薑胤倒是也沒走,因為趙光義下午的時候還要召見那些上午被推薦出來的將領。

    果然,午時一過,剛到未時,就有太監來稟報說將領已經在殿外等候。

    剛剛睡醒的趙光義便宣他們進殿。

    薑胤沒想到趙光義這一次居然召集了那名多的將領,他數了數,一共將近二十人。

    這三十人,其實也都分成三個小團體,一個是曹彬麾下的將領,他是大宋如今兵權第一人,所以手下也多是些名將,如傅潛、李延斌、馬正、盧漢贇、楊重進、範廷召、薛繼昭、史珪、劉知信、符彥壽、賀令圖等。

    第二團體則是米信的部下,有蔡玉、韓彥卿、竇暉、曹美等人。

    至於第三個團體,就是剛剛被俘的楊業,他手上的將領不多,隻有高瓊、張承儼二人。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免禮平身。”趙光義坐在大殿的椅子上,笑盈盈地說道。

    “謝陛下。”那些將領這才低著頭站了起來。

    “眾愛卿可知朕今日為何要喚你們來垂拱殿議事?”趙光義看上去似乎對這些將領的態度很好。

    “臣等不知。”曹彬這種老牌將領藏拙道。

    “是否是滄州叛亂一事?”楊業這個新晉將領倒是絲毫沒有藏拙的意思。

    趙光義掃了一眼楊業,點頭道:“今日召你們來,正是共商滄州剿匪一事,半年前,我大宋以潘美為主帥,率八萬精卒前去滄州剿匪,不曾想竟發生兵變,主帥帶頭降敵,如今這潘美,就住在匪首所在的新滄州城內。”

    曹彬等人全都沉默不語,潘美也曾經和他們並肩作戰過,他們怎麽也不能理解,這位一向以沉穩著稱的老帥,為什麽會做出投敵這種事,若是投了遼國這種軍事大國,還能勉強說得過去,可是他投降的,是當時隻有區區兩萬兵馬的匪徒,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臣等願為陛下驅馳,鞍前馬後,剿滅叛匪,活捉潘美,至肝腦塗地,萬死不辭。”曹彬這種老油條,一開口就讓趙光義十分開心。

    “國華此言,甚得朕心意。”趙光義微笑著道,國華是曹彬的字,趙光義直呼其字,可見曹彬在他眼中的分量。

    “此次剿匪,朕打算出動二十萬大軍,由曹彬為主帥、米信為副帥、楊業為偏軍大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