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善心可取酬

字數:3872   加入書籤

A+A-


    慧鏡大師看向幼蕖的目光如暖陽,清澈又溫煦,慈愛又悲憫。
    他對真海的這位好友頗為喜歡,亦是知道真海這責難實乃出於關切,他語重心長一番話,有中和、有勸導,讓真海與幼蕖都心服口服。
    “幼蕖謹遵慧鏡大師教誨!”
    幼蕖自是明白這心意,她慎重一禮,謝過卓犖寺高僧拳拳愛護之意。
    爾後,她又鄭重地對浮漚大師拜了下去:
    “幼蕖再度謝過浮漚大師及時出手。如今回看,幼蕖汗顏無地。當時若無大師相助,幼蕖早就連累眾生。可笑我當時還沾沾自喜,確實如真海師兄所言,太過自以為是了。其實,是太逞匹夫之勇了。”
    浮漚大師笑得慈眉善目:
    “小施主年紀輕輕,一時不周全也是有的,何必苛責?話說回來,若非你一腔熱血,仁勇兼具,我如何能有所觸動?正因如此,老衲才凝得出摩尼光。說起來,是你救了你自己。”
    在場的大多是資深修為,自是都曉得卓犖寺高僧的摩尼光絕不輕出,更難予人。
    須是有善行、勇氣、仁愛之心衝達胸臆,令高僧有所感觸,才會自靈台處生出一朵金色光團來。
    浮漚大師語氣有些唏噓:
    “其實,最難得的是,李施主救人並未區別對待,而是一視同仁,正是我佛眾生平等之義。高僧不曾高貴,苦役也不曾低賤。她當時隻消問一問,大師的釘子解了麽?就可收手,可她拚著點燃命火,都未放棄一人。難得!難得!”
    眾人不免動容。他們隻知解釘魂板難,卻未想過原來李幼蕖本有投機取巧之法,本可輕鬆些,本可不要冒那麽大的險。
    連黃鶴真君都忍不住捫心自問,若自己身當此境,救了最重要的浮漚大師後,是不是就會懈怠下來?是不是能堅持到最後一人被救?
    虛盈門的白羽真君自是覺得李幼蕖此舉委實有些傻氣的。
    不過,她也暗想,若自己是救人的那個,肯定優先去救最有價值之人,餘者隨緣。但若自己是身在那群待救的苦役之中,自然是希望施救之人多冒些幼蕖這種傻氣的。
    慧鏡大師看向真海,道:
    “真海,何為勇,何以敬,你以為呢?”
    真海默然兩息,恭恭敬敬答道:
    “勇者,非悍勇妄為,亦非愈險愈勇,而是看其人其行是否真正憫生貴命。如山林失火,冒著生命危險救火之人,與及時撤走火場民眾之人、及時呼救召集援手之人,同樣可敬。”
    卓犖寺幾位高僧皆齊宣佛號: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眾人皆有所悟。
    有些道理,即使是許多自以為閱曆深厚的年高之人,也不曾如此剖明:評價一個人勇敢的標準,原來應該是其行為對生命的尊重程度。
    能不分高低貴賤地平等施救每一個人,才是大勇。
    明鏡大師長歎一聲,感慨道:
    “說來,你師徒二人皆與這摩尼光有緣。昔日白石真人曾相助過鄙寺,老衲靈台生出摩尼光來,他卻未接受。而後淩施主卻為救別人來求老衲,要走了這朵摩尼光。也不知他要救的又是何人,可惜後來不曾再聞佳音。
    “如今,小施主你同樣仁勇兼備,一腔熱血地救人。還是年輕好啊,敢做、敢衝,四平八穩就不是年輕人了。能成就摩尼光,就是鄙寺的貴客,更是佛門有緣人。”
    言是顧不上禮節,趕緊插了一句:
    “貴客就貴客,可莫說有緣。幼蕖是我道門弟子,她是聰明,什麽都一點就透。但修不來佛法的啊!”
    祈寧之早給師父吹過耳旁風,實是擔心幼蕖被卓犖寺騙了去加入比丘院。
    言是雖不太曉得弟子具體心意,但也不願老友的小徒與青燈古佛為伴。故而卓犖寺才有點似是而非的話風,他就趕緊出來截停。
    明鏡大師最是寬宏,微微一笑,果然不再說什麽“有緣”,反而道:
    “李施主,鄙寺承你大人情。日後但有難處,鄙寺能做到的,你盡管開口。”
    幼蕖大喜,當即毫不猶豫地拜謝下去:
    “多謝明鏡大師慧言!幼蕖必有所請,絕不謙退!”
    並不是客套的“不圖回報”之類。
    清年真君忍不住笑出聲來。
    這小姑娘倒有意思!她那師父是多麽溫厚謙虛的人,救人助人哪會接受報酬?必要辭謝的。她倒好,一點不客氣地就接受了。
    自偏殿出來,遠遠就看到上清山的幾名同伴正候在長廊拐角處。
    於簡言探頭探腦,第一個就發現了幼蕖,壓著嗓門低聲呼喚叫著:
    “李師妹!李師妹!”
    難得他還知道不能太大聲,以免引來旁人。
    景明笑道:
    “陳師弟已經將那些人勸走了。都知道你不愛熱鬧。”
    幼蕖鬆了口氣,回到同伴身邊,她不由自主放鬆了許多,一直繃著的姿態終於柔軟了下來。
    景明心疼地在她肩頭揉了揉,明知沒什麽用,也隻能這樣表達她的安撫。
    於簡言搖著頭歎氣:
    “李師妹這性情真是古怪。有功不誇,豈不是錦衣夜行?簡直白幹了!哎哎,那還有什麽好處沒?你幫了卓犖寺這麽大的忙,可不能輕飄飄謝一下就完了。”
    小於這家夥是個人來瘋,正與幼蕖相反,人越多,他越興奮。
    幼蕖失笑:
    “難道於師兄覺得我做好事是為了博名博好處?”
    於簡言腦袋搖的幅度更大了:
    “非也非也!李師妹你做好事當然不是為這些,可是好事既然做成了,得些好處也是應有之義。有好處,才能讓人願意做好人嘛!”
    “甚有道理。”幼蕖笑了,“放心,我沒白幹!”
    道德與利益之間,並非不可以達到平衡。
    她救人之前,那是出於情急本能,未有所圖。但救人之後,若有獎勵或酬謝,她並不矯情推卻。故而剛剛卓犖寺許下好處,她欣然接受。
    當然,若沒好處,她以後依舊會濟世救人。
    但她不能要求大家都這樣無償奉獻。
    善心要能一環一環傳遞下去,適當的獎勵是一大助力。
    喜歡清都仙緣請大家收藏:()清都仙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