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開明王失政辱秦
字數:5037 加入書籤
田忌歸齊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秦國,秦惠王問相邦張儀道:“田忌乃天下宿將,萬一齊王令田忌將兵,秦國該如何應對?”
張儀微微一笑:“大王勿憂,田忌是天下宿將不假,若放到幾十年前,張儀自然要懼他幾分。今非昔比,田忌已老,戰略戰術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又無孫臏輔佐,斷然不會再像之前那樣所向披靡了!”
秦惠王笑道:“相邦總是那麽泰然自若!”
張儀一笑:“知臣者,大王也!”
兩人正談論間,忽報巴國、苴國使者求見,秦惠王立即召見,兩國使者把禮單奉上,秦惠王就問道:“二位使者攜大禮而來,所為何事啊?”
巴國使者道:“特來求教!”
秦惠王急問道:“哦?發生了何事?”
苴國使者道:“蜀王仗著國力雄厚、兵強馬壯,無端攻打,巴國、苴國情勢岌岌可危,望大王看在兩國友好鄰邦的份兒上,發兵救援!”
秦惠王點點頭:“貴使先下去,容寡人和群臣商議商議!”
兩國使者拜道:“望大王早發救兵!”
兩國使者下去了,秦惠王對張儀道:“愛卿以為如何?”
張儀道:“臣早就想平滅了蜀國,隻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現在機會來了!臣去跟巴國、苴國討要一些軍糧,幫他們把蜀國給滅了!”
秦惠王點點頭:“好,寡人也想出這口惡氣,即刻照會兩國使者,商議出兵之事!”
巴國、苴國使者求得救兵,歡歡喜喜回去了。他們前腳剛走,蜀國使者後腳就到了,秦惠王接見了蜀國使者,蜀國使者把禮單奉上,秦惠王問道:“蜀使前來所為何事啊?”
蜀國使者道:“想必大王已經有所耳聞,苴國乃是蜀之附屬國,如今背主投敵,倒向了巴國,蔽邑之王要討伐苴國,明君臣之義,正主仆之別,還望大王看在秦蜀兩國交好的份兒上不要幹預蜀國內政!”
秦惠王一聽氣兒不打一處來,哼,讓我不幹涉蜀國內政,我現在想宰了你們!可他嘴上沒這麽說,陰冷地對著蜀國使者一笑:“貴使先下去吧,且容計議!”
蜀國使者一走秦惠王啪一拍桌子罵道:“你們也有今天!”
原來秦國憎惡蜀國由來已久,蜀國早在黃帝之時就已建國,黃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子名喚高陽,就是五帝之一的帝嚳。帝嚳將他的庶支封在蜀國,世代為侯伯。武王伐紂之時,蜀國也加入了諸侯聯軍。早在商紂時期,蜀國就稱王了,蠶叢、柏灌、魚鳧綿延數百年。後來蜀國出了個有作為的君主叫杜宇,教民務農,百姓十分擁戴,杜宇自以為功德高過諸王,開始稱帝,杜宇就是望帝。
望帝晚年,楚國有一個人叫鱉靈,死後屍體漂在江上不見了,楚國人怎麽找都找不到,原來鱉靈的屍體逆流而上到了蜀國,又複活了,在蜀國見到了望帝。望帝認為此乃天意,於是讓鱉靈做了相邦。當時玉山出現了大洪水,規模和帝堯時候的洪水相當,望帝不能治理,鱉靈鑿開玉山,使百姓免除了水患,百姓十分擁戴。
就在鱉靈外出治水的時候,望帝和鱉靈的妻子私通,等到鱉靈回來之後,望帝十分慚愧,自覺功微德薄,便把帝位禪讓給了鱉靈,自己退隱西山,死後化作杜鵑鳥提醒百姓農時。鱉靈繼位,號為開明,開明傳了五代到了杜尚,杜尚去除了帝號,恢複王號,還將其弟弟封在漢中,是為苴候。
到了開明十二世,蜀王杜蘆繼位,時值秦惠王主政秦國。這杜蘆不是個東西,貪財好色,揮霍無度。當時有個武都人名叫善知,帶著妻子和女兒來到蜀國,沒想到善知在蜀國水土不服,很快就病倒了,本打算攜家人回歸故裏調養。沒想到蜀王杜蘆因善知的女兒生的美豔,而看上她,強納為妃,硬把善知留在了蜀國。沒多久善知病死,蜀王便讓士卒將武都的土運來,在CD郊外安葬了善知。
杜蘆的荒淫無道引起了苴候的不滿,由於杜蘆的揮霍無度,苴候被要求納的貢和稅也越來越多,苴侯覺得十分窩囊,於是在巴國的拉攏下多次聯合巴國抗蜀,交到蜀國的貢和稅也少了,這下子惹惱了蜀國,杜蘆本想出兵平了苴候,但礙於苴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苴侯是同宗族人,蜀王隻是派人威脅苴候說:“你不是不納供嗎?以後要是有秦兵打過來,你自己想法子退敵!”苴候一怒之下,和蜀國斷絕了來往,完全靠到巴國那邊去了。
這時候秦惠王並沒有想惹蜀國,誰想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竟不期而遇了。當時秦惠王帶著一眾親信,正在褒穀狩獵,可巧開明王杜蘆也在附近狩獵,兩隊人馬打了個照麵。秦惠王為了表示友好,送給了蜀王一笥黃金,蜀王相當傲慢,拿著黃金冷笑道:“你們周人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承蒙秦王相送,我們也不能不表示啊!”說完從地上捧起一捧土裝了個木盒子就給秦惠王送過去了,秦惠王打開木盒子一看是一捧土,當即大怒道:“匹夫膽敢如此無禮!寡人一定要讓他知道知道秦國的厲害!”說著拔出寶劍就準備揮軍衝過去,張儀趕緊攔住道:“君上息怒,土就代表土地,蜀國將會歸秦國所有!”
秦惠王還是按捺不住:“不殺此賊,安能消寡人心頭之恨!”
群臣都上前解勸道:“蜀王把蜀土贈與君上,此乃天意,君上不可逆天意而行!”
張儀攔著秦惠王道:“蜀王貪婪而無禮,驕傲而無智,蜀國已經走到頭了,大王何故和一個亡國之君一般見識呢!”秦惠王硬壓著怒火回到了鹹陽,他有心發兵蜀國,又礙於蜀道艱難,猶豫未定,心裏還是不痛快,立即把張儀找來問道:“相邦大人,寡人想要滅掉蜀國,相邦大人可有良策?”
張儀道:“眼下最要緊的是修通蜀道!”
秦惠王一聽就一皺眉:“修通蜀道談何容易啊!”
張儀一笑,很自信的說:“那就讓蜀國人給我們修蜀道!”
秦惠王笑道:“相邦大人說笑了,蜀山是蜀國的屏障,蜀國人安能與我們修蜀道?”
張儀道:“誒,蜀王貪財好色,張儀善加誘導,蜀國人為我們修蜀道有何不可啊!”
秦惠王猶疑地點點頭:“既如此,一切拜托相邦大人!”
張儀躬身一拜:“臣領命!”
張儀回到相府之後可沒閑著,他派人丈量了車甲輜重的尺寸和重量,命秦國的能工巧匠雕刻了五頭大石牛。
此時蜀王在蜀國的統治愈加不得人心,為了重新樹立威信,杜蘆決定打一場戰爭振奮士氣,可他也有後顧之憂,那就是秦國要是趁虛而入怎麽辦,為了交好秦國,蜀王決定派使者參加秦惠王的稱王典禮。秦惠王讓張儀接待蜀國使者,典禮完畢之後,張儀邀蜀國使者到相府飲宴,分賓主落座之後,張儀道:“蜀道崎嶇,貴使遠來勞苦,恕張儀怠慢了!”
蜀國使者雄赳赳氣昂昂地說:“某奉蜀王之命,恭賀秦王大典,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張儀會心一笑,兩人開始閑聊,談話間二人便提及了本國的風土人情、奇聞異事。
張儀問道:“張儀久聞蜀地千裏,田肥美,民殷富,月無兵災之禍,歲無水旱之憂;粟積如山,國富民豐,天下莫能與之相比,未知蜀中可有寶物?”
蜀國使者誇口道:“蜀國雖小,明月之壁,夜光之珠,金玉財帛,車載鬥量,應有盡有!相邦大人有此一問,實在是小覷蜀國了!”
張儀不以為然的一笑:“此乃尋常之外,不足為奇!”
蜀國使者很不服氣,道:“尋常之物,難道貴國有什麽奇珍異寶,為世人所不知嗎?”
張儀道:“蔽邑雖小,尚有五頭便金神牛!”
蜀國使者一聽來了興趣,好奇地問道:“便金神牛?何為便金神牛?”
張儀一拱手,解釋道:“所謂便金神牛就是牛能便金,尋常牛吃下草料之後,隻能拉出糞來,便金神牛能拉出金子!”
蜀國使者狐疑道:“相邦此話當真?”
張儀道:“不敢欺瞞貴使!”
蜀國使者歎道:“便金神牛,本使還真沒見過!”
當天蜀國使者在張儀的陪同下一起去看便金神牛,果然看到五頭石牛,體型巨大,每頭石牛下麵都有數名照顧石牛進食草料的士卒,石牛尾巴下麵有一堆黃金。蜀國使者還真以為這是天牛,能拉出金子來,看罷回報蜀王。蜀王本就是貪財好色之徒,一聽這話,羨慕不已,我蜀國正值困難時期,若有五牛便金,那財貨將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寡人還有何憂慮啊,想罷他對使者道,問問秦國人,能不能把他們的便金神牛買下來?
蜀國使者二次來到秦國討要便金神牛一事,秦惠王象征性的猶豫了一下就答應了。蜀王大喜,立即派五丁力士開山修路,迎石牛入蜀。曆時數年,蜀道終於開通了,五頭便金神牛被運送到了蜀國,無論蜀王怎麽呦嗬,那五頭石牛就是不拉金子。蜀王這才知道上了當,嘲笑秦人道:“秦國這幫東方癟犢子,弄個大石頭騙你祖宗!”
秦人聞聽此言哈哈大笑啊:“我們癟犢子怎麽了,早晚蜀國得歸了我們!”
有了蜀道,那秦國就不怕蜀國了,立即調兵準備攻蜀,蜀國使者聽說秦國正在調兵,不用說是衝著我們來的,連夜逃回蜀國報之禍事。
秦國正在準備興兵伐蜀,突然探馬來報,韓國起兵十萬來犯境,欲報修魚鏖戰損兵折將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