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漢悲風【1/3】

字數:7900   加入書籤

A+A-


    郭嘉的身份倒是沒有什麽問題的,這衛所的士卒們也將他接到了衛所裏去。

    這裏在晉陽城的西麵,其實已經是到達了太原的西北麵了。

    距離西河郡也並不是特別遠。

    附近本來也是沒有很多村莊,這些衛所的更重要的作用,在原本的規劃中是成為麵對異族入侵的時候,一個緩衝和網狀聯結的作用。

    如今沒有那麽多異族在北麵和西麵活躍了,這裏更多的作用就是作為軍屯存在了。

    軍屯能夠留下足夠衛所士卒們平時用度兩倍的糧食,一份分發下去,一份作為儲存存起來,其餘地則運送到晉陽的糧倉去集中處理。

    所以其實郭嘉來到這裏,衛所裏儲存的糧食肯定是夠款待他的。

    而且附近的野獸並不算少,衛所的士卒們也時常去打打獵,也就有肉給郭嘉,隻不過沒有酒而已。

    但是郭嘉其實根本不在乎吃了什麽。

    他現在滿腦子都是想要做出成績來。

    所以吃的東西隻是用來滿足口舌之需而已。

    “你們為什麽如此推崇先生啊?”

    郭嘉吃著麵食,一邊詢問身邊的衛所士卒們,剛剛交談的時候,他們明顯對於陳琛的名號都有所耳聞。

    哪怕是看起來明顯是新兵的小夥子的眼神中也有向往崇敬之色。

    “郭先生有所不知。”

    之前那個詢問郭嘉的士卒頭頭,倒就是這處衛所的屯長,他們的編製是歸太原新軍的,屬於新軍中的編製護衛軍,他們每處衛所要是有訓練效果好,有優秀的人才的話,也能夠直接送到晉陽的太原新軍總部,進行考核提升。

    “我們這些新軍裏的屯長,大多都是跟著主公和先生上過雁門戰場的。”

    “當初雁門之戰,大戰十數萬鮮卑人,我們算是傾巢而出,當時主公與先生坐鎮中軍,而且在戰場上身先士卒,主公平原決戰,先生固守平城,而且整個戰事的布局都是先生一手規劃的,這一點,當時各個將軍都有說到。”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能夠戰勝十倍於我們的敵人,而因為先生的規劃,我們的傷亡並不多,而且在戰場上的時候,心中也極為有底氣。”

    這個屯長笑了笑,作為一個老兵,他可是知道先生雖然低調不愛表現,但是在軍中的聲望並不低。

    “那荀攸呢?”

    郭嘉想到了匈奴之戰。

    如果說鮮卑之戰的奠基人有陳琛的份的話,那匈奴之戰應該有荀攸的吧?

    “公達先生的大才,吾輩自然也知曉。”

    “但是郭先生可要知道,公達先生定計之時,我們太原已經擁有了足夠強大的實力,而且與匈奴的戰爭,我們有著主動權。”

    “鮮卑那是突如其來的,直接打進了並州境內。”

    “那種絕望和無助,是很難再現的。”

    這個屯長也是個善於思考的人,心中倒是有些數,他給郭嘉講解情況。

    “其實當時我們都不覺得我們能夠戰勝鮮卑人。”

    “在主公選擇要正麵迎戰,奔赴雁門的時候,我們想的其實也是跟隨主公馬革裹屍,也算不上一件丟人的事情,為了並州而死,也上個榮譽,倒是沒想過能夠贏,還能贏得那麽輕鬆。”

    “而且先生到了太原那時,我就是隨著主公去迎接先生的隊伍中的一員。”

    “大家都知道,先生給太原帶來了什麽,他來了之後,太原發生了什麽樣的改變。”

    “最主要的,是先生,讓我們活了下來,讓太原的百姓都活了下來。”

    “而且還給了我們希望,一個能夠讓人生越來越好的希望。”

    這個屯長灑脫地笑了笑。

    但是他身邊的士卒們都很認真地看著他,因為平日裏的訓練,他們可都是知道自己這位屯長有多麽刻苦和努力的。

    而且他身上的傷疤,也都是他曾經戰鬥的見證。

    郭嘉聞言沉默了下來。

    他倒不是走進了歧路裏。

    他明白了陳琛和荀攸能夠被人所知且尊重的原因,是他們作為主導,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但是關鍵點也如同這個屯長所說的,最主要的,是讓他們活了下來。

    郭嘉若有所思,他發現自己似乎接觸到了對於基層來說,更重要的東西是什麽、

    這個世界上。

    不是所有人都會去追尋夢想,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去選擇瀟瀟灑灑。

    他反思了一下自己之前的人生軌跡。

    雖然自己接收到了最好的教育,有著足夠的學習資源,有著超越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天賦。

    但是自己從來沒有去麵對過生死,也從來沒有去了解過生存的難度。

    陳琛在打雁門之戰的時候,自己去了嗎?去了,但是自己有很在意他人的生命嗎?沒有。

    荀攸在打匈奴之戰的時候,自己去了嗎?去了,自己還有所建言,但是自己的目的是什麽?

    僅僅隻是為了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和實力而已。

    自己果然還是脫離了現實嗎?

    讓士兵們活下去,讓百姓們能夠活下去。

    或許就是在這種亂世之中最為偉大的浪漫了吧?

    “謝謝。”

    郭嘉放下了碗筷,突然抬頭向這個普普通通的衛所屯長致謝。

    這種深入基層的交流,讓他對於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基本目的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但是他知道這遠遠不夠,這隻是軍隊中的一部分的基層的意見,自己還需要去見識一下真正民間百姓的看法。

    無論是生活不錯的,還是艱難存活的,他都要去看看。

    這一夜,郭嘉倒是睡得很香,他確定了自己要去追尋的東西,自然也就能夠好好地努力。

    他也希望自己能夠摒棄之前的浮華,沉澱下來。

    因為,他也想要真正地將自己的才華和實力展現出來,讓世人認可啊。

    第二日,也沒有多留。

    天剛剛亮,郭嘉就離開了這處衛所。

    伴隨著晨曦和朝露,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地踏在了道路上,他也要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來了。

    基層民情調研。

    並州民風情況。

    地質產業發展情況。

    軍事可發展情況。

    這些都是郭嘉想要好好地研究地方麵,他也在這次徒步旅行中一一地鑽研發掘。

    整個並州都處於一個一直在改革的狀態。

    隻不過改革的速度較為緩慢。

    變化是實打實的,但是很多東西都是不知不覺之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的。

    其實於此同時,整個大漢也都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是不同的是。

    並州是整體一直都在變好。

    而大漢則是越來越糟糕。

    狹義的大漢,或許最具有代表的,應該是如今坐在龍椅上的那個少年。

    洛陽,未央宮。

    未央宮正殿的大門敞開著。

    在殿中的龍位之上,一個身穿龍袍的少年靜靜地坐著。

    他微微垂著頭,端詳著自己桌案上的那封奏折。

    那上麵的批示,是父親親手寫的。

    不知道父親在另一個世界裏,過得怎麽樣?

    劉辯沉默著。

    他對於自己那個荒謬無度,甚至在駕崩之前不想要立自己為太子的父親,其實沒有什麽怨念的。

    從小到大,他都不喜歡這個皇宮。

    他一點都不喜歡這個束縛著每個人靈魂的絕望之地。

    從小在道觀長大的他也沒有想要當皇帝的想法。

    這一切。

    都是這個世界強加給我的啊。

    劉辯默默地念叨著,他的雙目無神,思緒卻在飛揚。

    他的靈魂如同一隻柔弱的白鴿一般,在這宮中被鎖上了枷鎖,他的心想要飛離這裏,卻被這裏死死地鎖住。

    要麽在這深宮之中絕望至死。

    要麽改變自己去掌控天下。

    捫心自問,自己有那個心氣和能力去掌控天下,去改變自己,去成為跟父親一樣果斷狠辣的人嗎?

    劉辯覺得自己是做不到的。

    所以。

    自己應該怎麽辦啊?

    劉辯的眼神中流露的無助和蒼白,沒有任何人看得到。

    因為這宮殿之中已經沒有一個是他的人了。

    劉宏留下來的,沒有什麽事他成功利用好的。

    他隻能去麵對蜂擁而來的危險和恐怖,那都是像是一隻柔弱小白兔的他沒有辦法去麵對抵抗的。

    他隻能被動接受。

    突然,從未央宮外吹入了一陣冷風,吹進了劉辯的衣服之中,那種冰冷的感覺刺激著他的大腦皮層,讓他沒有什麽知覺地站了起來,朝著未央宮外走去,站到了未央宮門口,看著遠處,看著這座洛陽城。

    這就是。

    大漢悲風嗎?

    董卓應該差不多打算廢掉自己了吧?

    那對於自己來說,也許能夠算是一個解脫吧。

    劉辯並非愚笨之人,他能夠感受得到董卓的態度和上朝時候,群臣的態度,他隻是懦弱而已,懦弱而已。鬆了鬆身上的龍袍,他讓這股冰冷的風給自己帶來更加真實清晰的感知。

    轉身,重新進入了未央宮。

    他沒有任何留戀,離開這裏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

    隻要能夠活下來,和小唐兒和母後一起活下來,他就覺得很幸運了。

    自己怎麽說也是劉氏皇族,董卓應該不會趕盡殺絕吧?

    或許不會。

    ....................

    皇宮之中冷清得很。

    董府卻是車水馬龍,達官貴人接踵而至,府內張燈結彩,熱鬧至極,滿堂的紅色,看起來倒是喜慶極了。

    每個登門的賓客都攜帶著大量的禮物,希望能夠在董卓的心裏留下個印象。

    說來也是可笑。

    在這洛陽城之中,私下的聚會,每個人都會自我標榜為漢室忠厚老臣,每個人都會那麽一兩句抨擊董卓的話,哪怕現在的董卓其實還沒有做出廢帝這種過分的事情。

    但是上門拜訪的話,一個一個的,送禮送得比誰都多,笑容綻開得比誰都燦爛。

    就是恨不得直接認幹爹算了。

    但是因為他進入洛陽之後,就開始在朝政中爭取主動權,想要開始提升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他現在自領丞相之位,又有著大量的兵馬作為支撐。

    大家畏懼他的實力,但是也相信他會遵守規矩,不會貿然犯渾,不講規矩。

    所以才有了這種奇怪的情況。

    今日倒不是董卓有喜了。

    雖然他那挺著的大肚子看起來跟有喜確實沒有什麽區別,但是今日明麵上的主角,卻是呂布。

    今日是呂布和董卓的小女兒訂親的宴會。

    但也是董卓和李儒商量出來,想要作為一次隊友辨別的聚會,這件事倒也是得到了呂布的同意。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