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節莫高窟(4)
字數:3745 加入書籤
我仔細觀察了一番,無可奈何的說道:“對了,小飛,你看此時此刻的敦煌壁畫是如此色彩鮮豔,煥然一新,如同剛畫好的樣子,色彩斑斕,保存完好,很少有破損的地方,怎麽到了千年之後的現代社會,十之八九的畫的顏色都變淺了許多,色彩模糊了許多,而且好多畫殘缺不堪呢,你看現在卻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統一完整,真是可惜呀。”
小飛不以為然的說;“那也是沒有辦法的時期,敦煌壁畫是畫在一層用碎麥秸、細麻刀和好的泥皮上的,而泥皮直接粘在岩石上,然後再在上麵抹上一層薄如蛋殼的白石灰加以打磨。經過數千年歲月的變遷,這些壁畫便逐漸從岩石上脫離,形成了壁畫與岩石之間的空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空臌”現象。如果這其中被沙子擠進來,空隙就會進一步擴大,如果再發生地震的話,壁畫就很容易脫落,從而堵死洞窟,再加上甘肅這氣溫驟變的沙漠。風沙彌漫,自然很難保全壁畫,據悉,在我國莫高窟現存壁畫或彩塑的492個洞窟中,已有250多個洞窟、近4000多平方米的壁畫出現了起甲、空臌、變色等病害,而這些病害都與風沙有關。這裏的每一處文物,按理來說都應該是一塵不染,可目前還無法做到,所以罪魁禍首大漠風沙危害長期影響著壁畫。”
我若有所思的說:“是呀,所以我們國家應該大力加強對它的保護才是,這可是重中之重的問題。敦煌博大精深,宏偉壯麗,舉世無雙,是中國的藝術寶庫,也是世界的藝術寶庫。世界上曆史久遠、自成體係的文明隻有四個:中華文明、希臘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而這四個文明體係在世界上隻有一個匯集點,那就是敦煌,這些壁畫講述了非常豐富的內容,是個有浩如煙海故事的地方,想象豐富,天馬行空,有乘象入胎、右肋降生、步步生蓮、仙人卜卦、逾城出家、降魔得道、降伏火龍、佛子出家、獼猴奉蜜和釋迦牟尼涅盤等,這麽偉大的文化瑰寶,可千萬不能被漫漫黃沙給掩埋了才是,我們一定要高薪聘請專人保護才是。“
小飛漫不經心的說:“這是自然,就不用你憂國憂民的紫月瞎操心了,無數敦煌工作者已經在爭分奪秒,兢兢業業的保護了,他們夜以繼日的和肆無忌憚的風沙搶時間,作相關的整理修複工作,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寂寞,艱苦,惡劣,對了,這其中就有個非常聞名遐邇,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名字,我很是膜拜,為了敦煌,付出了一生,他就叫敦煌的守護神。”
我無比驚訝的說:“是嗎,還有這樣一個人物,我可沒有聽說過,我隻聽說過埃及法老的守護神是金字塔,真是第一次聽聞,你快跟我講講,你是怎麽知道的,厲害呀,我的哥哥。”
小飛得意洋洋的說:“你頭發長,見識短,孤陋寡聞了吧,來讓哥哥給你好好講講,我當時也是大盜集團對我們進行重點人才培訓的時候才有所耳聞,後來又看了網上的許多文章,寫得妙趣橫生,我就依稀記得了大概,看你如此這般感興趣,就講給你聽吧——話說這個人叫常書鴻,他當年在美術屆可真是大名鼎鼎,一等一的人物,還得從常書鴻說起,在我們這些文藝青年的眼中,心裏,都是無比膜拜的人物,如同達芬奇,貝多芬一般,那可是高不可攀的人物,神一樣的存在。他在法國求學,學貫中西,功成名就,世界聞名,他的一幅畫就能賣到幾百萬人民幣,而且他一生的故事比懸疑小說小說還要跌宕起伏,波瀾壯闊,一波三折,此起彼伏,洶湧澎湃,反正就是不平淡了——”
我笑嘻嘻的說:“知道你文學最近突飛猛進,詞藻華麗,不過,就不要這樣囉裏囉索,閑言碎語了,還是直奔主題的好。”
小飛加快了語速,如同說快板書一般快言快語的說起來:“敦煌守護神,敦煌常大郎在1932年以油畫係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裏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同年8月他參加裏昂市油畫家赴巴黎深造公費獎金選拔考試,以《梳妝》油畫獲得第一名中選。1933年,油畫《湖畔》參加裏昂春季沙龍,獲銀獎;1934年,《病婦》獲裏昂春季沙龍金獎,被法國國家收藏;《沙娜像》被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裸婦》參加裏昂1935年春季沙龍,獲金獎,被裏昂美術館收藏。1935年春,剛過而立之年的常書鴻就在巴黎舉行了個人油畫展,你看看厲不厲害,牛不牛,真是位天才的藝術家,你我在現代社會的而立之年有可能還一事無成,人家卻這樣意氣風發,一帆風順,秒入鬥金,對了,另外,忘了說,他還娶了一代名媛貌美如花,雍容華貴的妻子,個人一看照片,就驚為天人,覺得也不輸於林徽因,陸小曼之流的人物,嬌妻美眷,兒女滿堂,美滿幸福,在法國混得風生水起,真是位人生贏家呀,我都顏慕不已,命運之神是多麽的垂愛他。
可是,正當常書鴻的繪畫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他信步塞納河邊,不經意的一瞥,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無意在一家舊書攤上發現了一本小冊子,哈哈,你是不是周星馳的電影看多了,又再胡思亂想,不過我明白的告訴你,他看到的小冊子可不是什麽如來神掌,武功秘籍,而是一部由6本小冊子裝訂好的《敦煌石窟圖錄》,裏麵是法國人伯希和1907年在敦煌石窟拍攝的壁畫、塑像圖片300餘幅。這些壁畫和雕塑是公元4世紀到14世紀前後1000餘年間中國人的藝術創作。那遒勁有力的筆觸,氣魄雄偉的構圖,讓常書鴻如五雷轟頂,晴天霹靂一般,把他深深震撼暈了,也改變了他的思想,他如夢初醒,徹底覺醒了,他覺得這些早於歐洲文藝複興時代700至800年的珍品,其藝術技法也比歐洲更加先進和巧妙嫻熟,而自己卻居然一無所知,麵對祖國如此悠久燦爛的文化曆史,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作為一個熱血複活的青年藝術家,他毅然決然決心回國尋根,去保護、研究、發揚中國的民族藝術。
1942年,重慶國民黨政府指令教育部籌備成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並在文化界物色人選,最後選定讓常書鴻擔任籌委會副主任。不過當時條件十分艱苦,交通工具是一輛綠色無汙染環保節能型的破牛車,主食是醬油拌麵條,蹬攀工具是自己動手用木棍製作的梯子,整日在沒有通道可行的洞窟間爬上爬下,在危欄斷橋上匍匐前行,而且物資緊缺,連手電都沒有,科技落後,更別說手機了,洞中光線幽暗,臨摹時白天裏也要點著蠟燭。這些都沒有什麽,有什麽別有病,沒什麽別沒錢,可他們就是沒錢,撥款經常幾個月甚至多半年不到賬,有時連買顏料的錢都沒有,真是一文錢難道英雄,對富家子弟,一帆風順的常大哥來說,沙漠歲月的艱難超出人的想象力和承受力,敦煌壁畫雖然美妙絕倫,但是每天麵對的是一成不變的戈壁荒漠,大漠黃沙,這種單調乏味的生活能堅持多久,為藝術獻身的熱情終究能持續多久?而抗戰結束前夕,教育部宣布撤銷敦煌藝術研究所,把石窟交給敦煌縣政府。這時,前前後後跟常書鴻到敦煌的人都走了,更加禍不單行的是貌美如花的妻子受不了這樣艱苦的環境,黃風大漠,人煙稀少。邊陲絕塞,道路艱辛,生活困苦,大家閨秀的雕塑家妻子受不了,終於離他而去拋下丈夫兒女,跟別人私奔了,在小說故事裏私奔是美好的,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無比殘酷,常大哥妻離家散,拖兒帶女,可石窟裏滿壁風動的飛天,氣韻生動的經變畫、仿佛生命猶存的彩塑、精美的裝飾花紋已經讓他如癡如醉,忘乎所以,估計多半被那些飛天附體了,或者飛天們對他施展了勾魂術,否則他怎麽能那麽始終如一,無怨無悔,兢兢業業,死而無憾的一輩子呆在那個貧瘠的地方呢?為了敦煌事業,常書鴻飽經磨難,吃盡了苦頭,他在回憶往事時說他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轉生,但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來到這世界,他將還是常書鴻,他要去完成那些作品。常大哥就這樣被敦煌那精美絕倫的壁畫招回了家,最後也如願以償的死在那裏,黃沙埋白骨,張大千先生在敦煌告誡常書鴻他走了,你可是無期徒刑啊。常書鴻先生回答說為了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就是無期徒刑他也願意。所以他的故事特別讓我感動,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常大哥那樣無私奉獻,舍己為公,我覺得人是需要一種精神的,需要一種信仰的,我真的很佩服他,為了敦煌付出太多,他是我們國家知識分子的驕傲,他是敦煌的驕傲,他是不朽的,他當之無愧為敦煌的守護神。”
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樣一個人,聽到這樣一個讓人激動不已又黯然神傷的故事,唏噓不已,感動不已,他真的為我們國家付出太多,為敦煌付出太多,假想如果他不回國,那麽他的個人人生將美好圓滿,也不會妻離子散,也不會那麽艱苦做絕,而他個人更將會揚名海外,取得更高的個人藝術價值,像婦孺皆知的徐悲鴻,張大千那麽鼎鼎有名,可是他沒有,他為了敦煌,失去太多,他不為名,不為利,隻為心中所愛,隻為一腔熱血,所以我們應該在敦煌的大漠上給他建立一座豐碑,讓他的名字常書鴻可以讓更多的世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