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節閑聊詩歌(1)

字數:3249   加入書籤

A+A-




    我們仔仔細細的看了下羊皮紙條上龍飛鳳舞的寫著下一處的位置,居然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西藏的布達拉宮,真是令人神往的地方,讓人心馳神往,心向往之。我們趕緊騎著高頭大馬,開始策馬狂奔起來,估計那些傻頭傻腦的黑衣人吃了安眠藥還在呼呼大睡,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追上來,於是我們說說笑笑,談笑風生起來。

    他們那些古代人也沒有閑著,閑來無事的時候便開始興致勃勃,眉飛色舞,滔滔不絕的開始吟詩作對起來了,樂此不疲,孜孜不倦,我和小飛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這唐詩宋詞的國度還真是詩情畫意呀。

    我看他們吟詩作對時的一絲不苟的樣子,興高采烈的對小飛說:“小飛,你看,這些古代人還挺認真的,一字一句都如此認認真真,推敲半天,這種慢生活的生活方式,真是我們浮躁的現代社會需要認真學習的,因為隻有像他們古代人這樣放慢生活匆匆忙忙的節奏,才能夠真正的領悟到生活的大美,自然的大美,體驗風花雪月,小橋流水,體驗花前月下,彈琴煮茶,否則,一輩子短短幾十年,匆匆忙忙的生,匆匆忙忙的活,匆匆忙忙的死,又有什麽意思?”

    小飛也洋洋灑灑的說:“確實如此,生活本該如此,對了,我估計你多半不知道推敲這兩個字的由來吧,其實還有個著名的典故呢,相傳賈島是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唐朝時候一個著名的人。他做詩很肯下功夫。他的詩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是經過仔細琢磨的。有一年秋天,賈島到京城長安去趕考,他看到長安城街上,到處都是被風吹下來的落葉就做了一句詩:“落葉滿長安”。他想再做一句詩,可一時又想不出好的句子來。越是想不出他就越要想,想著想著,不覺走到了渭河邊上。他看到一陣秋風把渭河的水吹起了許多波紋,就把這一句詩想出來了:秋風吹渭水。又有一次,賈島做了一首詩,詩裏麵有這麽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寫好以後,他覺得第二句裏麵的“推”字,念起來不夠味兒,想改成“敲”字。可是,他又想了想,覺得用推字也還可以,不一定要改成敲字。這麽著,他一會兒覺得用推字好,一會兒覺得用敲字好,始終決定不下來。他白天黑夜都在想著這兩句詩,甚至走路的時候,也一邊走,一邊做著推門和敲門的手勢,仔細琢磨到底用哪一個字更好些。有一天,賈島走在大街上,正在一推一敲地比劃著,不知不覺撞著了一個迎麵而來的大官。這個大官就是有名的文學家韓愈。不過這位高高在上的大官韓愈不僅不生氣,還詳詳細細的問明了原因,想了一陣,對賈島說:在這句詩裏,用敲字比用推字好。賈島得到了韓愈的指點,心裏很高興,便決定把自己的那句詩改成僧敲月下門。人們聽說了這件事,都稱讚賈島是個肯下苦功夫的人,並且還根據這段故事造了一個詞,叫做推敲,用來表示反複思考斟酌的意思。“

    我洋洋灑灑的說:“確實如此,詩歌是人類生活中的精神瑰寶,是人類情感中最令人陶醉和神往的部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這些古代人一般,不僅追求高官厚祿,金錢地位,也應該孜孜以求詩意的生活,也應該追求詩與遠方。我們以前的時代都是詩人輩出的時代,他們有理想,有追求,有詩歌,甚至前些年,也是詩歌大行其道,詩人漫天遍野,比如像幸波絲卡、席慕容、海子、汪國真、舒婷等等等等。不過現代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物欲橫流,大家忙著追求物質財富,追求著房子,車子,票子,我們常常感歎那是一個沒有詩歌的年代,感歎詩歌已死。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斥著浮躁和焦慮,充斥著嘈雜和喧囂,充斥著冷漠和戒備,而在他們這些古人眼裏,春夏秋冬,風花雪月全入詩,得意失意,悲歡離合皆是詩。世間萬物都蘊涵詩意。人生如詩,隻是韻味和意境不同而已。我們的生活並非至善至美,但我們的心靈可以涵養詩意。其實幸福的生活並不是全部需要豐富的物質和金錢才能體驗得到的,隻要充滿一顆詩意的心,詩與遠方並不遙不可及,那些有靈魂的詩歌作品其實永遠駐留心中,而且越發厚重,他們的詩歌給我們留下太多的記憶與回味。詩意生活是海子的《麵朝大海,春暖花開》,是徐誌摩的《再別康橋》,是戴望舒的《雨巷》,是舒婷的《致橡樹》,《一棵開花的樹》等等,那些朗朗上口,千年流芳,句句斟酌的詩歌是語言的藝術,生活的藝術,哲學的藝術,美學的藝術的集合體,它影響了一代代人的生活。而到了我們現代,詩人寥寥無幾,也沒有幾個人吟詩作對了,大家都忙於生存,忘了如何生活了。因為我們處的現代社會是一個物質時代,是個快節奏的時代,不是慢節奏的詩歌的時代,但我卻堅定不移的認為我們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需要詩的時代。我們的文化中閃爍著無比輝煌的詩歌傳統,我們背後矗立著許許多多偉大的前輩詩人,詩歌是中華文化中最有價值的精神資產。詩歌在現實生活雖然看來是沒有什麽用處,但是詩歌能為我們提供無限的瑰麗的想象力與無窮無盡的創造力,讓我們遠離平庸單調的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活出精彩,詩歌為我們帶來人性的溫暖與激情,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浪漫與美感、神秘與夢幻。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曾這麽問自己:在這貧乏的時代,詩人能做什麽?哲學家海德格爾代為回答說:詩人可以使我們詩意地棲息在這個世界裏。所以詩意地活著這種追求,不但是一個詩人生命與美學信念的實踐,同時也是一個民族的人生境界與精神內涵的表現。代代相傳的詩歌點燃了曆史長河中千萬人心靈中的光和熱,我們的人生是少不了這些詩情畫意,美輪美奐,熠熠生輝的詩歌的陪伴的,詩歌讓我們不再活在行屍走肉,七情六欲的淪陷於凡塵俗事的酒肉皮囊之中,而是超脫了平凡的肉體,活出了神采奕奕的靈魂,活出了與眾不同的風骨,讓我們可以在詩歌的王國裏獲得真善美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

    小飛嘖嘖稱道的說:“我特別喜歡鄭振鐸先生翻譯的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中的詩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人生就應該過得絢爛多彩而且美麗多姿,你說得實在太好了,我們的這個世界不隻有眼前的苟且,還應該有詩與遠方。我們平凡的生活不僅僅應該奮鬥,疲憊,彷徨,得過且過,苟且偷安,同時也包括美好的詩與遠方,樂觀向上的心態,閑適悠然的情懷。詩歌之與現實,就如詩意生活之與物欲生活;詩意生活之與物欲生活,就如靈魂之與肉體。現代社會高壓下的人們為了生存忙忙碌碌,虛情假意的日子,遠離了對內心的追求與尋覓。其實來到古代這段時間,我真的是脫胎換骨,大有改觀呢,我現在對於詩歌還是大有見解呢,大有研究呢。我發現詩歌之美在於語言美、聲律美、意境美。生動形象是一切文學語言所共有的特點。詩歌語言是典型的摹狀語言。判斷形象語言的尺度則是生動和優美。詩歌語言的另一個特點是聲律美。聞一多說:聲律是詩之花朵。詩歌本質就是一種具有音樂美的藝術語言。王國維說: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就美之自身言之,則一切優美,皆存在於形式之對稱、變化之調和中。對於一首好詩,如果說形象是肉體,那麽命意就是靈魂。沒有靈魂的肉體即使美麗,也隻是一具無生命的石膏模特兒。一般地說,命意在詩中隱含得愈深邃,詩的意境就愈深,因而愈耐人尋味。”

    然後小飛又是說出了讓我瞠目結舌,大感意外的話,:“所以我覺得美好的詩歌可以讓我們感受靈魂之美,自然自美,讓生命極致體會,不虛此行,不負此生。對了,紫月,你有空的時候在堅持不懈的寫小說,追逐你的夢寐以求的作家夢,而我其實也是有夢想的人,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麽差別,所以你也不要小看我,我一直以來就喜歡詩歌,成為一個詩人也是我的夢想之一,而且我自己閑來無事也在寫詩歌,待會兒讀給你聽,你可是我的第一個讀者喲,百度上搜索不到的喲,我也在孜孜以求的追求詩與遠方喲。”因為他以前可是務實的大盜集團的骨幹分子,說這些話可真是與他的身份不符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