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節胡夫金字塔(2)

字數:5453   加入書籤

A+A-




    我們不知不覺的走到了巨大的金字塔的麵前,親自來到它的前麵,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它的偉大與不朽,人類懼怕時間,時間懼怕金字塔,而且身臨其境的站在金字塔麵前,我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在它麵前的無比渺小,我們一個人的身高還沒有一塊巨石高,那一塊塊巨大的有些被時光和風沙弄得有些殘缺的石塊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有條不絮,整整齊齊的堆放在那裏,曆經幾千年的風沙,依舊那樣巍然屹立,屹立不倒,睥睨天下,唯我獨尊,讓人望而生畏,肅然起敬。

    流沙看得蠢蠢欲動,他情不自禁的一鼓作氣,順著石頭輕輕鬆鬆的往上躍去,估計想要站在最高點鳥瞰整個古老的埃及,神秘的尼羅河,其他幾個人也跟著他後麵,都想嚐嚐爬上金字塔頂峰的滋味,準備一躍而上。小飛忙慌慌張張的說:“大家不要繼續往上爬了,這個金字塔非常恐怖,據說金字塔的恐怖詛咒不僅有打擾了法老安寧的人必將死於非命。但其實在金字塔還要一個殺死更多人的詛咒,凡是爬上金字塔頂端的人必遭橫禍。至今已有200多人被摔死。不過金字塔裏的秘密,吸引著許許多多好奇的勇士以及探險考古者的神往。有不少不顧刻在法老庫孚墓碑上的咒語,義無反顧的闖進墓穴,但均一一死去。傳說偉大的拿破侖遠征埃及時,曾雄心勃勃地單獨進入了金字塔墓穴。他出來時,人們見他張口結舌,麵如土色,說不出話來,不久,他就死去了。數十名進入墓穴的學童,也竟象閃電般地中邪死去。一聽到埃及金字塔,這一古老而誘人的名字,它吸引著許許多多的遊客。不少鬥膽的勇士來到塔旁,但至今還沒有一個人能如願以償。曾經有個風和日麗的天氣裏,一隊英國旅行團,其中有一個叫彼得的青年,他英氣勃勃,乘旁人不覺,竟毅然悄悄從西麵斜壁沿著石隙爬上一座500尺高的金字塔。當他爬到大約距離塔頂還有三分之一時,彼得轉向下麵的遊人和向導,大聲叫道——你們看啊!我快要爬上塔頂了!這時負責帶隊的導遊奧文立即高聲朝著仍在塔上爬行的彼得警告道:——金字塔是不能爬的!你趕快下來但他卻連續向塔峰爬去。大約兩個小時後,彼得終於爬上了塔頂,圍觀的人們都格外驚奇。這時一些警車和紅十字車也聞訊馳抵現場。他在那裏支持了大約10分鍾左右,結果從塔頂上直摔下來,像一根圓滾滾的木頭一般滾了下來,當場粉身碎骨。並且因血肉模糊,其容貌已不可辨。真是太恐怖了,慘不忍睹,不忍電視。後來經過屍體驗證,報告指出:早在彼得身體摔落地麵之前,他已因頭部重傷而死去;他體內每一根骨頭兒乎全部折斷,根據當地警方紀錄至今爬上這座大金塔的整整200人,結果都以跌死告終,包括彼得在內。爬上金字塔頂,而無一人活著回來,這也算是金字塔的一大奇謎了。所以金字塔的恐怖謎團至今仍震懾著無數的盜墓者。這些離奇發生的案件是用科學解釋不了的,冥冥之中一股神秘的力量保護著金子塔千年來不受侵犯。總之,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攀爬上去就是對埃及的侮辱,不管我們武功何如,還是不要輕易涉險比較好。“

    小飛說得眉飛色舞,繪聲繪色的,讓大家聽得毛骨悚然,幸好不是在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不然更讓人聽得失魂落魄的。其他人也不約而同的點頭同意。小飛對我竊竊私語道:“確實這金字塔實在是地球上偉大的建築物,不愧為世界上八大奇跡之一呀,你看,金字塔條石是用人工澆鑄的砌塊形成的,恰如今天澆鑄混凝土一樣。他說:把壓碎的石灰石漿與礦物粘結劑混合注入大模中,可鑄造條石。所以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謎近來有了新解釋:這是由美國巴裏大學化學家丁·戴維道維特給的這個解釋,可以消除為什麽金字塔條石含氣泡而自然界中條石卻不含氣泡這個解釋,也就消除了長期存在而爭論不休的謎。然而在公元前2600年能用澆鑄辦法造條石,並且相互間又那樣密接,甚至連一張紙也插不進去,這樣的高超技術,以我們20世紀的現代科學技術進行製作也需十分認真,精確計算,才有可能達到。可是,在公元前2600年竟能達到如此程度,實在令人迷惑不解。所以我實在懷疑這不是人類的建築物,我嚴重懷疑這多半是外星人的作品呀。”

    胡嬌嬌好奇的問道:“金字塔這麽偉大的建築,也不知道當時的人們是怎麽建成的?真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不可思議了,感覺那些古代的埃及人可真是聰明呀,他們實在太有智慧,太聰明了。對了,這些修金字塔的人是不是像我們修長城的人,都是奴役呢?”

    小飛對胡嬌嬌循循善誘的說道:“你提的這個問題真是太好了,這確實是千古以來金字塔的未解之謎,大家也都不知道當時的金字塔到底是怎麽建成的,因為各種曆史資料由於時間的久遠消失不見了,所以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就如同我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沒有後四十回一樣,是一種遺憾。不過後人有幾種推想。猜測一:器械搬運說早在公元前450年,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已親自前往埃及,研究金字塔的建築方法。希羅多德認為,法老王出動數以萬計的奴隸,運用一係列器械將巨石由低至高一塊一塊砌上去。不過,現代的機械工程學專家認為,以當時有限的技術,這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塔頂的巨石重達60噸。猜測二:斜坡搬運說首先在金字塔外麵興建一座大型的斜坡,把石頭拉上去。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不過,這條斜坡的斜度不得超過7至8度。以金字塔的高度計算,這條斜坡足足要1英裏(約1.6公裏)長,而且到達頂部時非常陡峭。單是興建這樣一條斜坡的材料便相當於建造一座金字塔,這也是極大的浪費,因此可能性也不大。猜測三:澆築說 2000年,法國人約瑟·大衛杜維斯提出了他驚人的見解,聲稱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衛杜維斯借助顯微鏡和化學方法分析巨石的構造,根據化驗結果得出這樣的結論:金字塔上的石頭是用石灰和貝殼經人工澆築混凝而成的,其方法類似今天澆灌混凝土。由此推測,在古埃及,建造金字塔很可能是采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先將攪拌好的混凝土裝進筐子,再抬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這樣,隻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就能澆築成一塊塊巨石。猜測四:水運說有科學家認為古埃及人使用了“水運法”,即利用水的浮力四兩撥千斤,這種說法最早是由埃及文物保護委員會主席哈瓦斯提出的,1980年哈瓦斯進行岩心取樣時,發現了一個至少50米深的岩壁,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時開鑿的港口。後來,又有人還發現了連通港口的水道。他們認為水運法有可能被用在搬運巨石上麵。

    具體來說就就是一種是用一個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繩子綁住石塊,另一端通過人力將石塊吊往上方,然後將石塊逐步往上堆砌。另一種推測是,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質滾軸將石塊拉上去,土堆是環繞金字塔螺旋上升。也有人認為,第二種方法土堆的清除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而推測開始用土堆,然後用杠杆。金字塔的建築,其所用的技術按現代的標準或許並不高明,但是在他們的管理與組織能力給予我們一個沉默的證明。例如胡夫大金字塔占地十三英畝,用兩百三十萬塊石頭組成,每一塊石頭重約兩噸半。此項建築,據估計費去十萬人二十年之力。但是,也有另外的說法,費城德萊瑟大學材料工程學教授巴爾·索姆就推測,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上層時,是把混凝土灌入高處的模子內,而不是把巨石拖運到高處。當然這種說法也遭到許多人的質疑,其中他們質疑巴爾·索姆的采樣是否是采樣到近代修補金字塔時所用到的水泥。而法國建築師讓·皮耶·胡丹提出“由內往外蓋”論點,認為是在大金字塔外牆砌一道外置斜坡,接著再建構一條內部螺旋隧道。長期以來,科學家對於古埃及人如何搬運巨大石塊建造金字塔迷惑不解,現在他們發現其中的秘密在於潮濕的沙子。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人員稱,為了建造金字塔,古埃及人必須在沙漠上搬運巨大石塊和大型雕像。科學家複製了當時古人的技術,發現潮濕的沙子才是搬運巨石的關鍵因素。古埃及人將沉重的石塊放在滑橇上,工人在沙漠上牽引它們。目前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很可能古埃及人在滑橇前鋪設一層潮濕的沙子。實驗證實沙子中適當的潮濕度可提供滑橇所需的牽引力,為了測試這一理論,物理學家建造了一個實驗室版的埃及滑橇。他們發現所需的沙子所含水分決定了牽引力和沙子硬度,使用一個流變儀測試沙子硬度,證實需要多少牽引力能夠變形一定數量的沙子。實驗顯示,滑橇移動所需牽引力與沙子硬度成反比,適量水分潮濕沙子的硬度是幹燥沙子的兩倍。這就意味著,潮濕沙子鋪設在滑橇前所需的牽引力較小,也就更容易地移動滑橇上的重物。同時,鋪設的沙層數量適當,不能在滑橇前產生沙子堆積。據悉,一張古埃及圖畫顯示古人也懂得這一技巧,在法老的墓室發現的一張壁畫中,一位男子站在滑橇前方,在滑橇移動正前方的沙子中澆灌水。不過有最新的研究成果表麵,金字塔或許是用水建成的,真是讓人腦洞大開呀,有專家表示,在金字塔內部,還留有水道,因此推測,當時在建造金字塔時,除了大量人力外,還在河流與金字塔建地中間,蓋了運河,透過水的浮力,運送大約230萬塊的巨石。事實上,巨石是從遙遠的采石場送過來的。工人利用最原始的材料,也就是羊皮與繩索來做成皮筏,將巨石從河中漂進金字塔裏。隻要將羊皮充滿氣,就是最簡便的漂浮工具,也是古埃及人使用來運送金字塔原料的工具。而固定用的繩索的原料,就是從尼羅河旁一種叫紙莎草的植物而來,比如有一本非常暢銷的小說《達芬奇密碼》裏藏在拱心石的秘密就是寫在由紙莎草做成的莎草紙上。而位於遙遠采石場的工人,則利用水裏的溝渠,來加工巨石,將它們都變成相同的尺寸,加工完成後,再利用皮筏與運河,將這些巨石都送往金字塔中。當運到金字塔內部後,聰明的古埃及人還是選擇用水來將巨石向上運送,這就非常科學,他們有建了許多閘門,將巨石利用浮力向上推擠。隻要水量充足,就會可以省掉很多人力,讓大氣壓力自動運送巨石。這就像現在的吊車設備,可以直接將巨石送到施工需要的高度與位置。在金字塔的4麵,都各自有獨立的水道,用來運送巨石。工人隻要在預計的施工位置,將巨石從皮筏中取下,就可以省時又省力的將巨石送到對的地方。當然水道隨著金字塔越建越高,也會跟著往上建造,但都要以一個固定的53度角度來向上建造。這個角度可是經過計算的,因為這樣可以確保水道在不過斜的情況下,繼續來運送石塊,而金字塔蓋好後,4麵也都是這個角度。專家推測,古埃及人應該是利用一支53度的水準尺,來確保建造時石塊的角度。等到金字塔完成後,隻要將下方的層層水閘打開,水就會自己流掉,而許多專家也在金字塔上方的巨石上,發現一些河流裏麵的物質,可以支持這個水運法的理論。更有力的證據是,在幾年前有學者在金字塔裏發現水道遺跡。其實在金字塔後,還是有許多知名的大型古建築,也是用水運法來幫助建造,例如超知名的觀光景點:吳哥窟。學者也在岩石上,發現了一些突起的部分,這些根據推測,都是人為的痕跡。專家研判,這些突起的部分,有可能是為讓古埃及人更好固定巨石,有利於運送這些石塊。以前希臘人認為,金字塔是由大批奴隸建造而成,但在現代考據後發現,金字塔是由數萬名技術純熟的工人所建造,而這個說法的人力需求較符合水運法的理論,目前是最有說服力的想法,我個人比較讚同這種說法。不過關於如此龐大的金字塔到底是怎麽建成的現在仍舊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還有那個時候從事金字塔建設的不是奴隸,而是平民,這個最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得出來的。證據是他們享受休假的權利,治療的權利等。瑞士鍾表匠布克在遊覽金字塔時,做出這一石破天驚的推斷:金字塔的建造者,絕不會是奴隸,而隻能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很長的時間,這個推論都被當作一個笑料。他的理由是從自身的經曆而得出的感悟。他是一位鍾表製作大師,囚禁期間,被安排製作鍾表。在那個失去自由的地方,布克發現無論獄方采取什麽高壓手段,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製作出日誤差低於1/10秒的鍾表;而在入獄之前,在自家的作坊裏,布克能輕鬆製造出誤差低於1/100秒的鍾表。起先,布克以為是製造鍾表的環境太差,後來布克越獄逃跑,又過上了自由的生活。在更糟糕的環境裏,布克製造鍾表的水準,竟然奇跡般地恢複了。此時,布克才發現真正影響鍾表準確度的不是環境,而是製作鍾表時的心情。正因為如此,布克才能大膽推斷——金字塔這麽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麽精細,各個環節被銜接得那麽天衣無縫,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難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為和對抗思想的奴隸,絕不可能讓金字塔的巨石之間連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進去。而埃及考古隊在開羅近郊的吉薩金字塔區發現金字塔建造工人的墳墓群,證明金字塔是由工人而不是由奴隸建造的。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紮希·哈瓦斯說,這些墓穴建於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7年。與先前在這一地區發現的金字塔建造者墓穴相似,這些古墓分布情況證明,金字塔由受雇工人而非奴隸建造。這些墓穴建在法老的金字塔旁,說明墓中所葬這些人絕不是奴隸,因為奴隸的墳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墳墓的旁邊。因此判斷金字塔不是奴隸所建。不過不管怎麽樣,建造金字塔的人都是了不起的,是他們創造了人類光輝燦爛的文明,讓我們今天才能看到這樣壯觀的人文景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