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節雅典衛城

字數:5271   加入書籤

A+A-




    我們不一會兒功夫就坐著飛碟來到了古希臘的首都雅典,這飛碟的速度確實風馳電掣,有目共睹,除了偶爾有些晃動不太平穩之外,真是特別值得稱道的的交通工具,可惜現代社會居然沒有如此先進的交通工具,如果我們僥幸回到了現代社會,一定要把王大龍老前輩畫好的草圖交給科研所,這樣有朝一日我們在現代社會也能享受這一先進的科技陳果了,大家趕緊迫不及待的走出去,忙不迭的深深的吸上一口地中海吹來的帶著潮氣的溫潤的海風,感覺真是心曠神怡,愜意無比,如沐春風。這些古代人比我和小飛更為興奮,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顧盼生輝的看來看去,一副心花怒放,眉飛色舞的樣子,完全一副沒有見過市麵的進入大觀園的劉姥姥的懵懵懂懂的樣子,也真是可憐了這些井底之蛙的古代人,一輩子難得出國一次,見識有限,自然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激動與幸福,真是讓他們大開眼界,原來在世界的另一端,還有如此無與倫比的建築,我們雖然有些小小的激動,但是在現代社會圖片上看多了,也事前有了預想,所以並沒有那些古代人那麽瞠目結舌,目瞪口呆的感覺。

    輝煌屬於希臘,光榮屬於羅馬,果真不錯,這雅典衛城可真是好看呀,全是中世紀的建築物鱗次節比,而雅典衛城雖然仍舊是斷壁殘垣,但是看起來還是比現代社會顯得嶄新多了,全是令人賞心悅目的白色的大理石,映著藍色的天穹和不遠處蔚藍色的地中海,這雅典衛城就像是一顆美麗的閃閃發光的白色珍珠一般,鑲嵌其中。根根圓形的羅馬柱高聳如雲,不可一世,氣勢萬千,美不勝收,雅典衛城具有古代希臘城市戰時市民避難之處的功能,是由堅固的防護牆壁拱衛著的山岡城市,堅固的城牆築在四周。自然的山體使人們隻能從西側登上衛城。高地東麵、南麵和北麵都是懸崖絕壁,地形十分險峻。雅典衛城內前門、山門、雅典娜勝利女神殿、阿爾忒彌斯神殿等建築,都僅存殘垣。雅典衛城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衛城麵積約有4km2,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雅典衛城,也稱為雅典的阿克羅波利斯,希臘語為阿克羅波利斯,意為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雅典人為什麽要突發奇想建立雅典衛城的目的——第一,讚美雅典,紀念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和炫耀它的霸主地位。第二,把衛城建設成為全希臘的最重要的聖地,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來,以繁榮雅典;第三,給各行各業的自由民工匠以就業的機會,建設中限定使用奴隸的數量不得超過工人總數的25%;第四,感謝守護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堅苦卓絕的反波斯入侵戰爭中贏得的輝煌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自由工匠的積極性很高。古羅馬的曆史學家普魯塔克寫到衛城建設時說——大廈巍然聳立,宏偉卓越,輪廓秀麗,無與倫比,因為匠師各盡其技,各逞其能,彼此競賽,不甘落後。雅典建築群達到了古希臘建築群、廟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正是在雅典衛城,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一大批睿智的古希臘哲學家著書立說、教書育人,埃斯庫羅斯、阿裏斯托芬等風趣幽默、妙語聯珠的戲劇大師上演其千古不朽的悲劇和喜劇,伯裏克利等胸懷韜略、富有遠見的政治家發表滔滔宏論,而菲迪亞斯、伊克蒂諾斯和卡利克拉特等才華出眾的藝術家、建築師充分地施展自己巧奪天工的技藝,為後人留下傳世之作。如今,雅典衛城是歐洲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典文明遺跡,被認為是歐洲文明誕生地之一。作為古希臘文明的標誌,不僅希臘人民珍惜這塊聖地。

    小飛興致勃勃,洋洋灑灑的說;“大家知道這座城市為什麽叫雅典嗎?其實如果看過希臘神話故事,你就會覺得很簡單,雅典的城名來自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在古希臘神話中,人們在愛琴海邊建立了一座新城,雅典娜希望成為這座城的保護神,海神波塞冬也想獲得新城的歸屬權,他們互不相讓,於是爭奪起來。後來,神王宙斯裁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最有用的東西,該城就歸屬誰。海神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從裏麵跑出了一匹象征戰爭的戰馬。而雅典娜用長矛一擊岩石,石頭上立即迅速地生長出一株枝葉繁茂、果實累累的橄欖樹。橄欖樹象征著和平和豐收,人們歡呼起來。人們渴望和平,不要戰爭,結果這座城歸了女神雅典娜。從此,她成了雅典的保護神,雅典因之得名。後來人們就把雅典視為酷愛和平之城。於是,雅典娜成為了新城的保護神。人們用她的名字將城命名為雅典。並將橄欖樹栽滿雅典各處。最初,衛城是用於防範外敵入侵的要塞,山頂四周築有圍牆,古城遺址則在衛城山丘南側。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雅典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根據古希臘神話傳說,雅典娜生於天父宙斯的前額,她將紡織、裁縫、雕刻、製作陶器和油漆工藝傳授給人類,是戰爭、智慧、文明和工藝女神,後來成為城市保護神。在古希臘英雄時代的城邦戰爭中,她是希臘軍隊勇往直前、取得勝利的精神力量。同時也是城邦國家繁榮昌盛、強大富足的象征。因此,作為軍事要塞的雅典衛城又成為宗教崇拜的聖地,雅典城市因故得名。希臘波斯戰爭中,雅典曾被波斯軍隊攻占,公元前480年,衛城被敵人徹底破壞。公元前5世紀中葉,在希波戰爭中,希臘人以高昂的英雄主義精神戰敗了波斯的侵略,戰後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城市類型豐富了許多,建造了元老院、議事廳、劇場、俱樂部、畫廊、旅館、商場、作坊、船埠、體育場等公共建築物。而建設的重點是衛城。希臘波斯戰爭後,雅典人花費了40年的時間重新修建衛城,用白色的大理石重建衛城的全部建築。“

    胡嬌嬌恍然大悟的說:“原來如此,怪不得如此好看,獨樹一幟,與眾不同,賞心悅目,我最喜歡這種白色了,如同我們大宋的白瓷一般,很符合我們大宋人的簡潔利落的審美觀,看起來真是純粹而典雅。“

    這雅典衛城實在是太好看了,我們告別繁雜的瑣事和其他幹擾,大家慢慢悠悠,無拘無束的看起來。我不由得和大家一樣,靜靜開始欣賞起來,雅典衛城建在一個陡峭的山崗上,僅西麵有一通道盤旋而上。建築物分布在山頂上一約280×130米的天然平台上。依山傍水,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匠心獨具,與周圍景色渾然一體。如果把衛城看作一個整體,那山崗本身就是它的天然基座,而建築群的結構以至多個局部的安排都與這基座自然的起起伏伏,高低不平相協調。它被認為是希臘民族精神和審美理想的完美體現。衛城裏各座建築雄偉壯觀衛城的古跡中,著名的有山門、帕提農神廟、厄瑞克提翁神廟和雅典娜勝利女神廟格外引入入勝。遠遠望去,這座曆史悠久的古城,散發著莊嚴典雅的氣息,令人怦然心動,心醉不已。這裏集合了雅典娜神廟、伊瑞克先神廟等等各座神廟,保持著濃厚的宗教氣息和古典韻味,尤其是雅典娜神廟,它是衛城的典範建築,被列為聞名世界的古代七大奇觀之一,神廟別出心裁的雕刻技術,更有各種裝飾點綴其中,仿佛在述說著曆史的滄桑和不朽,盡情向世人展示著它的古老魅力和莊嚴氣魄。

    如果衛城是一片樹葉的話,那衛城的入口就是葉柄。我們不緊不慢的走進入口,迎麵第一個建築群就是山門。它建於公元前437~前431年,由尼西克利斯設計。這是一座宏偉的白色的大理石建築,中間是寬大的門廊,兩邊是柱廊,通往衛城的聖道即由此開始。門廊的兩翼不對稱,北翼過去曾是繪畫陳列館,南翼是敞廊,多利安式及奧愛尼亞式列柱巧妙地穿插並列,氣勢雄偉。讓人回味無窮,細微之處見精神,這山門修得也是特別獨樹一幟,獨具風格。然後是衛城前門,於公元五世紀建造,這座門通往衛城的聖殿,門分三部份:由左至右為北翼、中央樓及南翼。中央樓有六根粗大的多利亞柱式列柱,入口共有五處,入門兩側各有三根愛奧尼亞式列柱。外側多利亞式列柱令人升起威嚴之感,而內側的愛奧尼亞式則優雅迷人。北翼建築保存較完整,房間壁麵有古代著名畫家霍裏克勒特斯的色彩絢麗的畫。南翼乍看下似乎和北翼成對,但它其實隻是柱廊建築,且規模比較小。阿爾忒彌斯在希臘神話中是月神與狩獵女神,這裏原本是奉祀阿爾忒彌斯女神的地方,左側還有四方形的土台遺跡。阿爾忒彌斯神廟位於雅典娜勝利女神殿北側的建築,是武器與青銅的儲藏所,近旁有通往帕特農神殿前方陽台的階梯,此處也是置放祭品的所在。

    雅典衛城的主要建築自然是膜拜雅典娜的帕特農神廟,它聳立在舊雅典娜神廟南麵,由當時著名建築師伊克蒂諾斯和卡利克拉特在執政官伯裏克利主持下設計,費時9年,於公元前438年完成。建築群自由奔放,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獨具匠心。無論我們是身處其間或是從城下仰望,都可以一清二楚,一覽無遺把這些立體豐富的建築藝術形象一寸不落的納入眼底。帕特農神廟位於衛城最高點,體量最大,造型莊重,其它建築則處於陪襯地位。衛城南坡是平民的群眾活動中心,有露天劇場和長廊。衛城在西方建築史中被譽為建築群體組合藝術中的一個極為成功的實例,特別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麵更為傑出。帕賽農神廟在建築美學方麵還有其獨到之處,東西兩端的基礎和簷部呈翹曲線,以造成視覺上更加宏偉高大的效果。另外,4根角柱比其他石柱略粗,以糾正人們從遠處觀察產生的錯覺。神廟中大量以神話宗教為題材的各類大理石雕刻成為其藝術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專心致誌的看著這些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雕刻,頓時心領神會了許多古代的希臘故事,雖然曆經千年的風雨的洗滌,這座白色石灰石所建的恢弘壯觀的神殿,在藍天豔陽交互輝映下,美輪美奐。

    通過小飛洋洋灑灑的講解我們得知神廟為長方形周柱式建築,建在50厘米高、70厘米寬的三層階梯基座上,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不足31米,原高超過13米。神殿四周由48根帶半圓凹槽和錐形柱頭的多利克式大理石圓柱支撐,圓柱直徑1.9米,高10餘米。3層柱廊上支承的大理石條石額枋屋簷,由帶豎條的石板和帶浮雕的石板間隔組成。東西兩端簷部之上是飾有高浮雕的三角形山花。神殿外觀整體協調、氣勢宏偉,給人以穩定堅實、典雅莊重的感覺。通過兩道柱廊,人們進入神廟內的百步大廳,這裏坐落著12.8米高的雅典娜神像,她是同年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在神廟內建成高大的雅典娜神像。

    隻見雅典娜美麗非凡,英姿勃勃,她全副武裝,頭帶飾有戰車飛鷹的頭盔,左手持帝盾,右手托勝利女神。通體使用金片包裹,麵部、手臂和腳趾用象牙裝飾,雙眼則以寶石鑲嵌。為了緊急情況下便於轉移運輸,神像主體用香木製作。她是菲迪亞斯的得意之作,是古希臘雕刻藝術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品。在現代社會神像原作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現在居然還在,真是幸運,這座難得一見,世間罕見的作品如同斷臂的維納斯一般美不勝收,散發著永恒而持久的魅力,讓我們的目光久久不能離開,可惜飛碟的空間實在有限,否則我真的很想費勁全力把這件寶貴的無價之寶運回大宋去。

    厄瑞克賽翁神廟是雅典衛城建築群中又一顆明珠,這座神廟建築構思之奇特複雜和建築細部之精致完美,更是令人歎為觀止,特別與眾不同的是其女雕像柱廊和窗扉,在古典建築中是罕見的,據記載,該神廟建於公元前421~405年,是為紀念雅典娜之子、雅典王厄瑞克阿斯。它依山勢而建,坐落在三層不同高度的基礎上,平麵為多種矩形的不規則組合,近似於克裏特島上著名的米諾斯迷宮。女雕像柱廊在神廟的北部,共有6尊,各高2.3米,體態豐滿,儀表端莊,朝向北麵,頭頂平麵大理石花邊屋簷和天花板。雕刻栩栩如生,衣著服飾逼真。它們像神聖的女神,無言地注視著幾千年人世變換、滄海橫流。神廟主殿南北牆壁都開設窗戶,與矩形方石塊構成的牆壁協調對應。厄瑞克賽翁神廟是古希臘建築的又一個傑作。

    古代雅典人民還在衛城的西北側建立了亞革拉廣場、大會堂、競技場和迪奧尼蘇斯劇場,還有阿迪庫斯音樂廳,位於衛城入口南側的阿迪庫斯音樂廳建於羅馬時代,是可容納6000多人的戶外劇場,該音樂廳三層式的建築結構,半圓型的劇場直徑38米,在任何一點都能聽清楚舞台上演員的台詞及音樂席的表演。迪奧尼蘇斯劇場劇場設有18000個座位,可容納近2萬人,小飛滔滔不絕的告訴我們這個劇場的奇妙之處還在於其音響效果,無論多遠都能聽見台上的聲音,流沙為了眼見為實,不由自主的在上麵表演起來,我們半信半疑的站在居然在巨大的半圓形劇場的邊緣,仍然可以清楚地聽到舞台上的小飛輕微的歎息和輕輕移動的腳步的聲音,甚至超越了我們現代社會許多引以為榮的建築物,那些古希臘建築大師在運用聲學原理於建築方麵的技巧令我們都感覺到讚歎不已。(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