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節羅馬曆史

字數:5930   加入書籤

A+A-




    我謙虛的說;“哪裏,哪裏,這俗話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嘛,所以當然要對朋友真誠以待了。而且我覺得這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麵鏡子一樣的鏡麵效應的關係,又像是天空和海洋的關係,你藍我也藍,你暗淡我也暗淡,朋友的相處之道以心換心,將心比心而已。”段公子不住的點頭稱道。我和段公子說清關係之後,感覺輕鬆多了,看來我這個人最是葉公好龍,我若有所思的說:“段公子,這希臘也玩得差不多了,對了,我們下一站去哪兒好呀?”

    段公子微微一笑的說:“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我覺得羅馬不錯,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羅馬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時代,所以我特別想去中世紀的羅馬看一看。“我脫口而出:“好呀,那我們之後就去羅馬吧,我深深的感覺段公子的曆史還不錯,不過我的曆史可就糟糕了,而且又來了千裏迢迢的古代,林林總總的前塵往事讓我更是混淆不清,現在所學的內容差不多全部還給老師呢,你要不要先和我講一講羅馬。”

    段公子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和小飛也不相上下,看來真是學霸一枚,我帶著無限崇拜的目光聽他口若懸河的講起來:“我就給你簡要的說一下,如果細細說來,估計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呢,在這延續千年的曆史長卷中,羅馬,從最初意大利中部的小小城邦,繼而征服整個意大利,並最終建立了雄跨歐、亞、非的偉大帝國,創造了古羅馬帝國的不朽傳奇。它所依靠的不僅僅是驍勇善戰的羅馬將士,古羅馬的政治製度也功不可沒。威廉·麥克尼爾說羅馬政府是個集貴族政治、寡頭政治和民主成分於一體的奇特混合物。馬文·佩裏說它超越了城邦製狹隘的政治框架,創立了一個將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國家合為一體的世界國家。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存在。不過曆史上的所有國家都有興衰成敗,羅馬也不例外。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和我們中國的曆史一樣,羅馬的曆史也是複雜多變的。

    我們學過曆史的人都知道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古羅馬先後經曆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三個階段。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羅馬共和時代基本完成疆域擴張,到公元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裏克率領下,進入意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476年,羅馬雇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遂告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因為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又稱拜占庭帝國,它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古羅馬與秦漢時期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在位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最大,經濟空前繁榮,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根據傳說,當特洛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約為公元前1300-1190年,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古意大利。當時的意大利有拉丁姆,國王拉丁奴斯進行統治。埃涅阿斯擊敗圖爾奴斯,建立王國。後來其子孫羅穆路斯建立羅馬,立下羅馬之根基成為第一任國王。後來確立了議會製,稱為共和時代。公元前578年到公元前534年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統治時期,此間,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推行改革,改革將能服兵役的公民按財產劃分為5個等級,每個等級提供數目不等的軍事百人隊,共計193個百人隊。創立百人隊大會,取代了庫裏亞大會的宣戰、選舉、審判權力,名為森都利亞。共計193個森都利亞,每隊有一票表決權。又把氏族部落按地區劃分為4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改革完成了古羅馬由氏族製向國家的過渡。傲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女婿,但卻率士兵衝入王宮殺死了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自己當上了王,也是最後一位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當政後,暴虐無道,公元前510年被羅馬平民驅逐出羅馬,為首的人是盧修斯·朱尼厄斯·布魯特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兒子。羅馬人民決定不再需要王,而是選出兩名最初稱行政長官,後改名執政官,任期一年。第一任執政官是盧修斯·朱尼厄斯·布魯特斯和盧修斯·塔克文·柯拉汀。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公元前 8 世紀-前 6 世紀史稱王政時代。先後有 7 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庫裏亞會議。後來又出現了貴族與平民之分。第一王羅慕洛在前 753 年建立羅馬城。前 4 王是羅馬人公社的軍事首領,後 3 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公元前 6 世紀中葉的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改革,標誌著羅馬國家的產生。王政時代最後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無道,被憤怒的羅馬人趕走,傳說於公元前 509 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在共和時代的早期,平民與貴族的鬥爭進行了 2 個世紀。在王政時代,國王掌握絕對的權力。他是大立法官、軍隊的首領、大祭祀長,其權力僅僅受到來自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遏製。元老院就是元老議會,由不同部族首腦組成。按照憲法和傳統習俗,元老院有權通過或否決國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國王的立法和訴訟。公民大會由羅馬的全體男性公民構成,按照親緣關係分成30組;它授予君主行使權力,而這一點由元老院最後正式批準。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並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盡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裏。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佛洛狄特,也就是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占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意大利。

    羅馬曆史學家提圖斯·李維詳細的描述過這個神話故事,我剛剛看你聽得無精打采的,估計你不太喜歡抽象性的教條式的東西,特別為你加入了這段有趣的神話故事,我估計你聽了這個故事一定會重新興致盎然的——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台伯河畔時,一隻母狼哺育了他們,後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後,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後,羅慕洛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並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恢複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隻禿鷲,羅慕洛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隻禿鷲。後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征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慕洛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後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裏納斯。

    而公元前5世紀至前3世紀初,平民與貴族的鬥爭告一段落,意大利半島基本統一。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 1 年;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 451 年,頒布了十二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製,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前 326 年,取消了債務奴隸製。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 5 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 3 次布匿戰爭,在前 146 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 215 年-前 168 年發動 3 次馬其頓戰爭,征服馬其頓並控製了整個希臘。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製了西亞的部分地區,建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 2 世紀 30年代~前 1 世紀 30 年代,史稱內戰時代,先後爆發了西西裏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形成了破產農民與大地主的鬥爭,無權者與當權者的鬥爭,騎士派與元老派的鬥爭。並且在前 133 年-前 123 年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 107 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製,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前 90 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意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前 82 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占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了羅馬曆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前 60 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製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政治。前 48 年,尤利烏斯·愷撒在克拉蘇東征,先後打敗另外兩人,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於公元前 44 年 3 月 15 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愷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 43 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 5 年的合法權力,史稱後三頭政治。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 27 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代。奧古斯都創建的政治製度,史稱元首製,其實就是共和名義的帝製。他在位期間,實行了一係列積極的改革,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且對外擴張,使帝國北疆達到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奧古斯都死後,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了皇位繼承製。從前 27 年開始到 192 年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包括 3 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定。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在位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道幼發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達萊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濟空前繁榮。192 年,安東尼王朝最後一位皇帝被殺,羅馬出現了近百年的混亂時期。史學家將 193 年塞維魯王朝建立,到 235 年這段時期稱為後期帝國時期。始於安東尼王朝後期的社會、經濟和軍事危機,在公元 3 世紀達到空前規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劃出一個三世紀危機時期,戰亂頻仍,皇帝更迭頻繁,奴隸和隸農的起義遍及各地, 3 世紀 60 年代在高盧開始的巴高達運動,對統治階層的統治造成很大的威脅。284 年,近衛軍長官戴克裏先由軍隊擁立做皇帝,取得帝國政權,改元首製為多米那特製即君主製,正式采用東方君主的統治形式和禮儀。並實行了許多改革,史稱戴克裏先改革。其後繼者君士坦丁一世廢除四帝共治製,於 324 年成為唯一君主,皇權得到加強。 330 年遷都拜占廷,更名君士坦丁堡。 313 年,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後,戰亂又起。狄奧多西一世曾一度實現帝國的統一。 395 年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兩部分。

    在西羅馬帝國,經濟不斷出現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蕭條。 410 年,西哥特人占領羅馬。 452 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意大利。455年汪達爾人再陷羅馬城。先後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勃艮第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等蠻族國家。476年9月,西羅馬的日耳曼人雇傭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位君主羅慕路斯·奧古斯都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至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它曆經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以及內部的一係列社會變革,於4世紀左右進入封建社會。“

    段公子一氣嗬成的說完了之後,終於長長的歎了口氣,迎麵吹了吹夜風,迫不及待的喝了幾口甜酒,我聽了之後不由自主的說:“哇,講得真是太好了,完全是聲色並茂,講的故事也是恰到好處,要是你以前是我的曆史老師就好了,我絕對可以考一百分,反正就是厲害,滔滔不絕,洋洋灑灑,段公子簡直就是一本活的行走的百科全書呀。”段公子謙遜的說:“這不過是我記憶力好,過目不忘而已,其實這些東西網上都有,你搜索一下百度百科全部知識一覽無餘,我本來想讓你打開手機看來著,也省得我囉哩囉嗦說了半天,不過我看天色已晚,怕手機光線太過黯淡,傷了你眼睛可不好,而且我現在閑來無事,就順便背了出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