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節珠穆朗瑪(2)

字數:3243   加入書籤

A+A-




    我們很快坐著風馳電掣的飛碟來到了珠穆朗瑪峰腳底,不過我們並沒有急於求成的爬山,自然是要吃飽了喝足了再出發,大家順著濃鬱的清香找過去,那是鬆木林和柏樹林在西藏的午後暖陽照射下發出來的味道,混合著泥土、柴火,米飯的馥鬱的香氣。果然沒有令我們失望,這一家正在做飯,屋頂掛著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彩旗飄飄,極具當地特色。這些淳樸可愛的人看見我們特別喜出望外,熱情洋溢的招待我們進去吃便飯。這一頓當地人的藏餐特別的豐盛可口,令人流連忘返,主食是糌粑,它是藏族特有的一種主食,用青稞或豌豆等炒熟之後磨成麵粉,食用時拌和酥油茶用手捏成團吃,也可調以鹽茶、酸奶或青稞酒,還有土巴,用甜絲絲的蘿卜、油菜葉加一點糌粑煮成香噴噴的粥,還有獨具風格的風幹肉,這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西藏食品。每年年底,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藏民們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處,讓其自然風幹,便可食用。經過風幹之後,肉質鬆脆,口味非常獨特,令我們回味無窮,吃得狼吞虎咽,津津有味。然後我們邊吃肉邊喝酥油茶,這是藏族的主要飲料,好客的藏民用香飄飄的酥油茶來招待我們這些不速而至的遠道而來的貴客,它是最好的營養和熱量補充劑,易消化、耐餓解渴,甚至可以治療感冒和初到高原的不適反應,我們感覺這喝了茶頓時渾身上下舒服了許多,每一個毛孔都充斥著酥油茶的香味,當然好酒配好菜,自然少不了風味獨特,口感醇香酒精,成份很低,類似啤酒的青稞酒——青稞酒是用青稞釀成的度數很低的酒,藏族群眾男女老少都喜歡喝,是喜慶過節的必備之飲料。青稞酒色澤橙黃,味道酸甜,而且這喝青稞酒極為講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倒滿,再喝一口,再斟滿,喝上第三口,斟滿幹一杯。熱情好客的藏族主人還為我們載歌載舞,唱著酒歌敬酒,翩翩起舞,讓氣氛更加熱烈起來。

    饕餮完當地美食,吃飽喝足之後,我們依依不舍的告別那些麵色黑紅,淳樸可愛的藏民之後,很快以風馳電掣的速度來到了珠穆朗瑪峰腳底,站在這裏往上看上去,真是太雄偉,壯觀了,真是高山仰止呀,完全受到了內心的震撼與靈魂的洗禮。眼前白雪皚皚的一大片雪山,冰天雪地,全是白色,一望無際,無邊無際的白色,看得有些晃眼睛,峰高勢偉,地理環境獨特,因為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常年積雪不化,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我們沒有立刻登山,而是找了珠峰真正的征服者,站在世界最高峰之巔的民族生活在喜馬拉雅山的原住民——夏爾巴人,一個皮膚黑紅,憨厚老實的叫做納旺貢布小夥子給我們當向導,他還能背負行李、燒水煮食甚至是翻越危險的冰川,架橋鋪路,打孔係繩,運載相關物資設備、搭建金屬梯和營地,架設長達7000—8000米安全繩。他說他們常年生活在喜馬拉雅山麓裏群山、冰川和河流所環繞的索倫昆布地區,修橋鋪路、建造樓閣、開辟農田、養育犛牛,他們相信高山之中是神明的居所,選擇住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原因正是為了更加靠近神,而在這片難以耕種的土地上開墾,則是磨練與修行。所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天生的基因強大,加上長年累月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帶來的適應性,夏爾巴人擁有著遠超常人的氧氣輸送效率和更強的肌肉伸縮,讓每一名夏爾巴人都是天生的登山好手。再加上祖祖輩輩都常年在昆布地區生活,對於天氣的變化有時候甚至比氣象儀器更為敏感低溫、高反和氧氣稀薄,這些對於我們幾乎是天塹一般的考驗,在夏爾巴人眼裏並不比翻越一般的山溝要更為困難,加菲貓覺得多此一舉,小飛洋洋灑灑的說起來:”你可不要小看貌不驚人,默默無聞的他們,他們可是不留名的登山英雄呢,作用可是非同小可。大部分與珠峰有關的記錄都是由夏爾巴人所創造:埃德蒙·希拉裏首登珠峰,其向導丹增·諾蓋正是一名夏爾巴人;而夏爾巴向導阿帕·丹增和普巴·塔西,都曾陪同過不同的登山家成功登頂珠峰21次,成為無人可以逾越的世界紀錄;夏爾巴人派姆·多吉花了8小時10分鍾就從海拔5400米高的登峰營地登上了山頂,成為曆史上最快登頂珠峰的人,一般訓練有素的登山者所需的時間大概是4天左右。“

    我們趕緊在這位小夥子的帶領下迫不及待的爬起珠穆朗瑪峰來,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隻有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風吹積雪,四濺飛舞,彌漫天際。現在是冬天,這裏的最低氣溫可達-50℃,平均氣溫在-30℃左右,由於氣候極度寒冷,又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我們雖然已經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但是寒冷的空氣還是無孔不入,從衣服的縫隙裏肆無忌憚的貫透進去,感覺到徹骨的寒冷,狂野的強勁的西北風呼呼的從我們的身上吹過,差點把我們刮倒,這裏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真是山高風也大,而且高峰的氣候複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翻雲覆雨,雲霧彌漫,冰雪肆虐。聽說一般人為攀登珠穆朗瑪峰需要作準備過程需要3~4年的時間。第一步,低海拔戶外活動、體能訓練、基本技術學習,在身體上主要是耐力、心肺功能、腿部和腰腹部力量、背負能力的訓練。一名新手如果能夠把所有的周末使用起來,這個階段可以在一年內完成。還好我們都是習武之人,所以這個步驟直接省略了。

    我們興致勃勃,氣喘籲籲的吃力的在高原雪山上走著,突然胡嬌嬌大驚小怪的叫了一聲,她花容盡失的說;”剛剛我踩到的東西是什麽?差點把我絆倒了。“我們仔細一看她腳下,原來是一具硬邦邦的凍僵了的屍體,真是觸目驚心,加菲貓又指著不遠處的另外一具屍體說這裏也有。真是讓人觸目驚心,膽戰心驚,屍橫片野,這些不幸遇難的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古人的屍體成了我們登山不得不遇到的路標,他們的肉體和靈魂長留的被迫留在孤寂而冷清寒冷的冰雪之中。可他們為什麽要登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對於登山者而言,各有其答案。不過那句最為著名的口號因為山在那裏。

    這真是一座死亡之山峰呀,小夥子在一旁友善的提醒我們珠穆朗瑪峰氣候萬千,變化無常,變幻莫測,一定要小心,除了毫無征兆,突如其來的暴風雪,雪崩,冰崩的危險外,這裏處處都是布滿深深裂縫和懸冰塔的雪山,危機重重。特別是在海拔5400-5900米的昆布冰川,這條攀登珠峰上最為危險的路段上,更是危機四伏,時時刻刻考驗著我們登山者的生命。但是隻要有我所搭建的橋梯、鋪設的繩索,就能讓天塹變成通途。小飛對我竊竊私語的說:“這古代知道珠穆朗瑪峰的人還比較少,死去的估計多半都是當地人,現代社會珠穆朗瑪峰死的人還更多,2012年9月28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飛往盧卡拉的飛機失事墜毀在加德滿都的維什努馬蒂河邊,19人遇難。2014年4月18日,珠穆朗瑪峰尼泊爾一側一條登山線路發生重大雪崩事故,造成13位尼泊爾夏爾巴向導死亡,另外有3人失蹤。2017年4月,瑞士資深登山家於利·施特克單人在珠峰附近的努子峰做適應性攀登時滑墜遇難。前不久對於韓國人來說,或許會是一個值得用灰色去標注在日曆上的悲傷之日——知名登山家金昌浩和他所帶領的9人登山小隊,在喜馬拉雅山的古爾加峰突然遭遇暴風雪而不幸罹難,5名隊員與4名向導無一生還。這也是尼泊爾自2015年珠峰地震雪崩事故以來,最為嚴重的登山事故。自人類發起對珠峰的征服伊始,到20世紀50年代尼泊爾開放珠峰旅遊業務,再到如今,以千禧年為界限的話,在2000年之前,共有1169人次登頂,170人遇難,占登頂總人數的14.5%;而從2000到2015年那次嚴重的雪崩事故為止,共有5832人次登頂,112人遇難,占總人數的1.9%。但是毫無疑問,對比起阿爾卑斯山那令人生畏的死亡人數,看似生命絕地的喜馬拉雅山脈反而是更為安全的存在,所以不用太過擔心,按照這個比例我們還是非常安全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