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十一節因紐特人

字數:3084   加入書籤

A+A-




    胡嬌嬌驚訝的合不攏她的櫻桃小嘴,甚為不解的說:“不可能吧,你說得北極的溫度那麽低,還冰天雪地的,還能住人嗎,這些人真是肉眼凡胎的普通人嗎?他們怎麽能夠忍受如此寒冷,真是如同《孟子·告子下》所說的那樣——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難與共,而死於安樂也。看來這些北極人是上天專門選中的擔負重任的人呀,還有這些北極人是什麽時候過去的,估計也是近段時間的時期吧。”

    小飛洋洋灑灑的說起來:“北極地區的土著民族,自稱因紐特人,於北極地區各種因努伊特語使用者的分布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總人口約13萬,分別居住在格陵蘭,有5.3萬、美國的阿拉斯加,有4.1萬、加拿大北部,有3.4萬和俄羅斯白令海峽一側,約有2千。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現今已知最早的愛斯基摩文化出現於阿留申群島中烏姆納克島上的一個地點,據記載,距今大約為3,018±230年左右。在西方人的眼光中,他們是典型的愛斯基摩人。東部愛斯基摩人的分布麵積占整個愛斯基摩人居住範圍的  3/4而人口卻隻占1/3。由於東部地區的自然資源沒有西部的豐富,所以今天西部地區的愛斯基摩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要比東部地區的高一些。愛斯基摩人居住地分散,地區差異很大,所以文化差異也很大。

    人們原先認為,直到距今約1.3萬年前,才開始有人居住在北極地帶。但挪威科學家在俄羅斯境內北極地區靠近北冰洋的一條河床上,發現了石製工具、馬和馴鹿的骨頭、雕刻過的猛獁象牙等。放射性碳測年法表明,這些物品約有3.5-4萬年的曆史。新發現將該地區的人類勞動史至少向前推了2萬年。但這些人到底是尼安德特人還是現代人的直係祖先,尚無充足證據判斷這些居住在極北苦寒之地的人到底屬於哪一群。不過他們北極人生活確實艱難,步步維艱,危機不斷,他們的食物也是極其有限的,以獵熊,捕魚為生。北極人依靠他們的聰明才智在嚴酷的北極惡劣環境裏麵生存下來,他們將沾滿血的利劍凍住,再放到北極熊的出沒之處,北極熊就會禁不住血的誘惑,去舔舐利劍。這樣,熊過不了多久就會因失血而昏迷。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生活方式。或者說,在北極地區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的特權。他們世世代代以狩獵為主。在格陵蘭北部,他們在冬夏之交獵取海豹,6-8月以打鳥和捕魚為主,9月獵捕馴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獵海豹為主,並在冬夏之交獵取馴鹿,4-5月捕鯨。不同季節、不同地區,愛斯基摩人采用不同的方法獵取海豹。夏季,愛斯基摩獵人劃著單人皮劃艇,帶上海豹叉或帶刺梭標、網、繩子等工具來到海豹經常出沒的海麵尋找獵物。獵人靜靜地劃著雙槳,不停地搜索海麵。愛斯基摩獵人從小練就一副好眼力,能看見100-200米遠處嬉戲的海豹。一旦發現獵物,獵人便盡快悄悄接近目標。等到靠近時,獵人迅速拿起魚叉使勁投向海豹。動作要快,投擲要準確,否則海豹瞬間便會潛入水中逃之夭夭。被叉到的海豹同樣也會潛入水中,甚至會把船拖翻。因為即使後麵拖著條船,海豹也能遊得跟平時一樣快,所以獵手必須用網迅速拖住海豹,直到其最後精疲力盡。這時獵人再接近獵物,殺死它,把它拴在船邊。然後全麵檢查一下船上設施,繼續尋找下一個獵物。如果運氣好,一個獵手一天能獵到二三隻海豹。不走運的就隻能空手而歸了。到冬季時,海麵冰封,愛斯基摩人就采用另一種方法獵海豹。海豹屬於哺乳類動物,雖然生活在大海中,但卻靠肺呼吸,所以必須經常不斷地浮到海麵呼吸空氣,然後再潛入水中。海豹每吸一次氣,可在水下呆7-9分鍾,最長可在水中呆20分鍾左右。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它們就會窒息而死。由於北極地區冬季海麵結冰,海豹無法在冰下找到換氣的地方,它們就由下而上把冰層鑿出一個洞,作為呼吸孔。愛斯基摩人就是通過尋找海豹呼吸孔來獵捕海豹的。而且最令人自豪的時期,讓我們引以為榮的是因紐特人,以前稱作愛斯基摩人,和我們頗有淵源,因為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北方,大約是在一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長途跋涉,曆經艱難險阻到達美洲的,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看來我們中國人真是個吃苦耐勞,不怕千難萬難的民族,那麽冷的地方都阻擋不了我們中國人走遍全世界的腳步,所以愛斯基摩人屬於東部亞洲民族,與美洲印第安人不同之處在於具有更多的亞洲人的特征,他們與亞洲同時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馴犬及某些特殊儀式與醫療方法分別居住社會以地域集團為單位。首領多為薩滿,行一夫一妻製。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一般養狗,用來拉雪橇。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獵和建屋,婦女製皮和縫紉。已使用現代漁獵工具,並乘汽艇從事海上狩獵,亦從事毛皮貿易。日益受到白人文化影響,在格陵蘭地區已有80%的人移居小城鎮。他們長相也和我們有所差異,因為在寒冷的北極發生了變化,從白令海峽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經格陵蘭島一帶,在北極圈生活的蒙古人種的一個集團。在身體上,文化上都適應於北極地區的生活。麵部寬大,頰骨顯著突出,眼角皺襞發達,四肢短,軀幹大,不僅有這種形態,而且生理上也適應寒冷。但是外鼻比較突出,上、下顎骨強有力地橫張著,因頭蓋正中線像龍骨一樣突起,所以麵部模樣呈五角形。

    其實因紐特人也就是愛斯基摩人一詞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來的,即——吃生肉的人。因為曆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這一名字顯然含有貶意。因此,愛斯基摩人並不喜歡這名字,而將自己稱為因紐特或因紐皮特人,在愛斯基摩語中即真正的人之意。愛斯基摩人是由從亞洲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的。經曆了4000多年的曆史。由於氣候惡劣,環境嚴酷,他們基本上是在死亡線上掙紮,能生存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跡。他們必須麵對長達數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夏天奔忙於洶湧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掙紮於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僅憑一葉輕舟和簡單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拚搏,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凶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一旦打不到獵物,全家人,整個村子,乃至整個部落就會餓死。因此,我個人認為,其實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韌不拔的民族。不過長久以來,因為他們不被外人所了解,不怎麽被外麵的世界所知曉,一直閉關鎖門,所以愛斯基摩人給人的印象都是遙遠、神秘、原始而且不開化的,現在好了,我們馬上就要走進愛斯基摩人的生活,更深一層地了解北極這塊神奇土地上的土著居民。其實我也是在網上百度和在相關書上了解到的,我自己也沒有親自去眼見為快過,所以也是特別期待,特別向往呀。”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