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被封駁的人事任命

字數:4427   加入書籤

A+A-




    有明一朝,各課雜稅琳琅滿目,實物稅會同糧長製一直是明朝維持社會體製的基本方針。

    明朝廢除實物稅在曆史上要等到嘉靖十年,桂萼提出的‘一條鞭法’在個別地方開始實施,而後經張居正的手推行全國。

    隨著一條鞭法的推行,實物稅開始陸續消失於曆史長河中。

    這是在唐朝兩稅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重要財政體製改革,同時也為雍正提出的攤丁入畝政策打好了政策基礎。

    無論是一條鞭法還是攤丁入畝,都被視為利大於弊的好政策,因為這項政策放開了人口上限。

    明清以前,鮮少有王朝丁口超過一億後還能維持社會體係的穩定,不使地方出現流民,唯有明清兩朝,前者人口達到兩點三億在冊,後者更是一舉突破四億大關。

    但是朱允炆並沒有打算推行這兩項政策。

    他廢除實物稅,砍掉所有的雜課。

    目的不單單是為了給老百姓減壓,而是為了讓民間的經濟‘活’起來。

    往後繳稅要繳銀錢,不能拿實物折抵,那麽老百姓就需要自己想辦法把貨物賣出去。

    而且一條鞭法或者說攤丁入畝的稅基是地。

    朱允炆這裏仍然以人為準。

    不能種地的交地錢,織布的也交地錢。

    隻要中樞對民間的人身控製不鬆弛,那麽人口的上限就無法被放開。

    這樣就不會降低勞動力的價值,不會使得國家在經濟的發展上被鎖定在特定的階段而難以突破。

    也就是會減緩經濟內卷化的進程。

    “砍掉所有的苛捐雜稅,廢除實物稅,可以推動百姓們的勞動價值增加。”

    也就是讓百姓不再搶破頭為了區區一天幾文錢的工錢就忙碌一整天。

    中國的家庭農場麵積因為耕地麵積過小,為了維生而不得不在勞動力邊際回報極低的情況下仍然持續投入勞動,社會的主流經濟就是一種純粹的糊口經濟。

    這種環境下,國家的經濟形態就成為了特別頑固、難以發生質變的小農經濟體係,無法突破和發展。

    基於這種情況,技術的躍遷就無法出現,龐大人口的超大規模性,勞動力的極度廉價性,成為了極重要的曆史變量,限製了思維模式的轉變。

    朱允炆這將近十年的時間裏一直在思考和焦灼於大明這個社會生產力的停滯不前,現在他明白過來,在這件事情上,社會的經濟體係是占到一定因素的。

    乾清宮裏有些安靜,幾名閣臣都在沉心思考朱允炆這個皇帝的提議。

    可惜的是,他們並不懂得國家經濟學、

    如果不是格裏安奇的到來,準確來說,朱允炆這個皇帝跟內閣幾名大臣的思維是高度一致的。

    那就是想盡辦法追求人口數的增加。

    似乎隻要人越多,地越廣,稅越高,這個國家就越加的強大。

    而實際上,這樣走到了盡頭,那這個國家就會垂垂老矣,被無數看不見的細絲纏住手腳,成為一個舉步維艱的巨人。

    “臣無異議。”

    想了半天,楊士奇也提不出什麽建設性的意見,很是幹脆的支持了朱允炆的想法。

    “砍掉雜課,在政策上為民間的自營經濟注入活力,讓自營的礦場、布坊、茶園、農場等經濟體,根據市場經濟的需求來決定產量和雇工。

    而不再一味的追求以投入勞動力來決定產量的生產方式。

    讓他們可以安然的思考一下如何以技術實現節約勞動力成本,如此一來,便可以推動社會技術的進步革新,埋下工廠、大規模生產集群誕生的種子,或者說,埋下工業革命的種子。”

    朱允炆一頓嘚吧嘚的長篇大論,聽得幾人也是一陣頭暈眼花。

    皇帝的話,每一個字他們都能聽懂,連成一句話可就像是聽天書了。

    什麽叫做工業革命?

    雖然聽不懂,但是並不妨礙他們習慣性的把這些話全部謄抄下來,記錄在小本本之上。

    “除了這項政策以外,朕還有一個人事任命。”

    朱允炆一開口就是重磅炸彈“由格裏安奇出任工商聯副大臣,於嚴卿一道,深化經濟體製改革轉型,全麵放開對商人的監管限製,爭取先一步讓沿海有條件的省府都富起來,再一步步讓內陸的省府也富起來。”

    完了,皇帝這是不知道被那個蠻夷灌了什麽湯。

    解縉下意識的脫口而出表示了反對。

    “陛下,哪能讓一個蠻夷身居高位啊,這先唐朝之安祿山可就是前車之鑒。

    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此舉斷不可行。”

    他還算克製,沒有說出什麽昏君明君之類的諍言。

    而在解縉之後,其他幾人也都紛紛表態反對。

    在這件事情上,內閣的意見出奇一致。

    這大概就是時代的偏見與傲慢。

    泱泱天朝,國大民驕,誰能看得起一個蠻夷。

    今天讓一個蠻夷做工商大臣,將來誰敢說蠻夷就不會當大明的閣臣。

    這不成禽獸在朝了?

    來自內閣的強烈反對讓朱允炆頓時一怔,這麽多年來,這還是他第一次被內閣如此團結一致的封駁。

    雖然朱允炆可以拿出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強行通過,不過確實沒有必要為了一個洋人來刺激到內閣這些人。

    “既然各位卿家都反對,那看來是朕考慮不當了,既然如此,便讓這格裏安奇去工商聯做個經濟顧問總行了吧。”

    幾人這才鬆了口氣。

    大明不是元朝,不可能也無法接受漢夷同朝為官的現象。

    今天這個歐羅巴人做了官、明天那個南洋人做了官。

    幾十幾百年後,這個國家還是大明的嗎?

    “陛下聖明。”

    麵對這句輕飄飄的馬屁,朱允炆心情還是有些不爽的。

    作為一個帝王,無論政策的對錯,朱允炆現在都不太願意聽到反對的聲音。

    而今天,他竟然被內閣封駁了!

    皇帝一沉臉色,內閣幾人心頭都恍如被陰雲籠罩般,幾乎喘不過氣來。

    “你們去忙吧,早日把朕今天說的這條政策完善條文,刊發沿海各省,等到明年尹始就推行。”

    皇帝這是在下逐客令了。

    幾人心裏都苦笑起來,不得不老老實實起身告辭。

    封駁皇帝這種事雖然聽起來很爽,但哪裏能總幹。

    尤其是封駁一個‘千古一帝’。

    太刺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