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打還是不打?

字數:5367   加入書籤

A+A-




    解縉麵容肅穆的坐在書案後麵,身旁還坐著景清、戴德彝、王叔英等翰林同僚,大殿內還有六部堂官左右侍郎,烏泱泱四十多號人,在這群翰林學子的正前方,是內閣三公,此時正聚精會神的批著折子,整個文華殿內很安靜,隻有幾個暖爐裏燒著的木炭,不時劈啪作響。

    自打內閣設辦以來,這群翰林學子有了新的職責任務,叫學政。

    內閣辦事,他們負責謄抄邸報、官文,有時候三閣臣議而未決的事情也會拿出來說,大家夥一起討論,雖然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三閣手裏,但是這種施政的氛圍,很得這群翰林學子的喜愛。

    不過今天他們開心不起來了,文華殿裏的氣氛凝重的仿佛要壓死人一般。

    “都一個時辰了,爾等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嗎?”

    鬱新抬起頭,“自三天前,朝中百官、五軍都督府,多有上折請征西南,一時間,文武群臣群情洶湧,陛下降旨到了內閣,這場仗,打還是不打,內閣並六部,今天就要擬個章程。”

    臨近年關,西南的事不給個說法,朝廷不得安穩,皇帝這個年就過不痛快。

    戶部左侍郎夏元吉先開了口,“戶部方麵沒有問題,打也可,不打也可,四川、貴州的官倉儲糧充備,二十萬人之內的戰事,可以供給一年,不會牽涉京畿、江南,銀子方麵,明年的預算可以騰出三百萬兩支援戰事。”

    兵部尚書齊泰說道,“麓川之變,雲南主力折損大半,仍有五萬可戰之兵,四川、貴州、廣西的衛所可以抽出十五萬人,兵部的意見,征麓川就要連著安南一起打,西平侯罹難,胡季犁是元凶,那麽三省的兵就不夠,要動京營。”

    “麓川、安南皆是化外之地,且道阻路險,密林毒瘴,不適合大軍行動,打的話,吃力不討好。”

    解縉拱手施禮,說了自己的看法,“西平侯殉國,朝中內外都很悲切,陛下已經恩封國公,這個時候,朝臣為何還要舊事重提,喊著為西平侯報仇呢?”

    三閣互相看了看,暴昭哼了一聲,“莫要非議同僚,今日隻議西南戰事。”

    解縉揚起脖子,“西南這場仗哪裏是好打的,西平侯如此名將,十萬大軍尚且苦戰一年,到了連自己都搭了進去,在打?二十萬人夠嗎?三十萬呢?誰人為將?要打多久?要靡費多少國力?難不成大家夥兩張嘴皮子一碰,西南就定了嗎?”

    鬱新敲了敲桌子,“說了是議事,就大家暢所欲言,解學士的意見是不打,是嗎?”

    解縉點頭,“此仗打不得。”

    “好。”鬱新頷首,“還有誰支持不打的?”

    大殿內陸續有人發聲,人數堪堪過半,鬱新掃視一圈,“如此看來,大家的分歧比較平均,既然這樣,內閣便如實上稟,今天就到這吧,我們三人去麵聖。”

    大家夥都起身,“恭送閣老。”

    三人離場,並肩往謹身殿而去。

    “解縉倒是有大才,但眼界稍窄。”

    路上,鬱新開了口,“他眼裏隻看到這場仗的開支,卻沒有看到回報。”

    暴昭驚咦一聲,“哦?看來鬱閣老是想打?”

    鬱新輕笑,“還有一個多月就是新年,要更元啦。”

    更了元,改天換日,這個節骨眼,任何有折新帝顏麵的事情,都不應該發生。

    “打了這場仗,雖然會靡費不少國力,但好歹也是新朝第一仗,好比過年放個爆竹,聽個響總是不錯的。”

    鬱新老神在在的說道,“西南戰局複雜,確實不可能旦夕平定,但是也沒必要力爭全功,打一兩場勝仗,斬俘個幾萬人也就可以收了,對上,咱們好交差,對下,也足夠堵住悠悠之口。”

    方孝孺在一旁搖頭,“兵者,凶也,戰場上瞬息萬變,焉有運籌帷幄便可以決勝萬裏的,屆時我朝王師到了西南,與那刀甘孟、胡季犁的大軍咬在一起,又哪裏是說撤,就能撤回來的。”

    鬱新微皺眉頭,他不太喜歡方孝孺,簡直就是讀書讀傻了一般,聖賢書裏的東西記得倒是清楚,實際應用上確隻會按綱施政,不知變通。

    暴昭瞥了一眼二人,“方閣老說的有道理,打仗不是說兩句就能理清的,咱們還是上稟陛下,聖心獨裁吧。”

    三人說著聊著,等到了謹身殿,雙喜迎了出來,見禮“見過三位閣老,陛下等很久了,快請進吧。”

    三人連稱不敢,快步邁進謹身殿,下拜,“臣等叩見陛下聖躬安。”

    “朕安。”

    禦案後的朱允炆頂著兩個淡淡的黑眼圈,一手扶額,“不要多禮了,三位閣老快坐,雙喜,上茶。”

    三人謝過就坐,朱允炆便搶先開了口,“內閣今日議的如何,這仗,打還是不打。”

    穿越者不是萬能,朱允炆是真的不會打仗,尤其是可能牽涉到幾十萬部隊、西南四個省份的大仗,朱允炆哪裏敢輕易開口下決斷,土木堡之變的教訓不夠慘烈嗎?做皇帝,不求你多有能耐,你別瞎指揮比什麽都強。

    這次西南的事鬧的大,朱允炆根本沒有想到,朝裏突然像是炸了鍋一般,十幾個言官大臣連名上奏請征麓川,五軍都督府也有不少武勳請命殺刀甘孟給沐春報仇,群情洶湧,朱允炆也很頭疼。

    他現在隻想先把這個事壓下去,等什麽時候新軍練好,他可以著手整肅九邊連著削藩的時候,在啟戰事,但目前來看,強壓下去不是不行,自己臉上可就要落個難看了。

    自己可是從太祖皇帝手裏接過的江山,他老人家開天辟地,到了自己,連大將殉國都不敢吭一聲,朝野會風言的。

    三人對視一眼,還是暴昭先開了口,“啟稟陛下,內閣的意見有分歧,但依臣看,還是不打的好。”

    鬱新哼了一聲,“臣不同意。臣認為應打。”

    得,看來內閣也不統一。

    朱允炆歎了口氣,看來還得自己拿主意,“暴閣老先說,打與不打的,都要有理由。”

    暴昭先看了一眼鬱新,扭回頭,“陛下,這場仗一旦打起來,牽涉甚廣,兵部的意見,要做完全準備,西南不僅有刀甘孟一賊,還有安南的胡季犁,要打,一定要連著安南一起平,動用的軍隊,不可能少於三十萬,屆時,京營就要動。錢糧支出,一年最少在五百至六百萬,一旦死傷加劇,這個數字還要翻倍。”

    一年就要打掉最少五分之一的國庫收入?

    朱允炆心裏一哆嗦,這個比例如果放在後世,那可是舉國之戰了。

    暴昭接著說道,“陛下,恕臣直言,西平侯罹難,能征西南的名將已無,空有大軍而無名將,也不行。”

    連沐春都折在了麓川,朝裏還能指望誰?徐輝祖、李景隆?這兩個人仍在京裏當個吉祥物還成,打仗?哪有那個本事。

    朱允炆撓頭,他是真想學一些穿越前輩,直接禦駕親征,轉念一想,自己也不會打仗,還是算了吧。

    把目光移向鬱新,朱允炆問道,“鬱閣老的意見呢?”

    後者拱手,“臣覺得暴閣老有些杞人憂天了,誠然,西南戰事非一日可決,但刀甘孟的軍隊以遭受了重創,不成氣候,倉促之間哪裏還能拉得起大軍,朝廷對手不過安南一地,京營並西南諸省,可以沐晟為將,沐晟久在西南,最知西南兵事,隻要穩紮穩打,以優勢兵力取得幾場勝果料也不難。

    安南等國,蠻夷爾,一旦把他們打疼了,他們就會上表求降,進貢稱臣,到時候在班師便是,不是非要一戰滅國。”

    兩個人說的都有道理,那到底聽誰的呢。朱允炆這個糾結啊,自己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啊,怎麽到了這個時空,反而變得畏手畏腳了?

    責任一旦變大,任何抉擇都重如泰山。

    如果朱棣來做這個皇帝,遇到這件事,他會不會打?他會,他就是個戰爭瘋子!

    朱棣是假想敵,朱允炆也一直在學習朱棣,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朱棣在京師守靈的日子裏,朱允炆無時無刻不在觀察朱棣的言行舉止,朱棣跟順天的書信往來,朱允炆向來都是揉碎了來解讀,不自覺間,朱允炆開始進行了假想。

    朱棣一定會打,他也有本事一定能打贏。

    既然打,他會怎麽打?

    “燕王在北地,是怎麽跟蒙古人打得?”

    朱允炆突然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當年馳騁天下的蒙元,為何在朕的四叔麵前不堪一擊,屢戰屢敗?”

    三人都有些不明所以,麵麵相覷,“臣聽聞,燕王協調九邊,挑健兒勇士充入燕王衛,九邊良駒皆首供燕王衛,日夜操練騎射、砍殺,一日四餐頓頓有肉,加上精甲鋒刃,衝陣時,數萬鐵騎所向披靡,就連蒙古起兵也是一觸即潰,上半年那一仗,連賊酋鬼力赤都是身負重傷,僅以身免。”

    朱允炆眼睛亮了。

    老子不會打仗,但是朱棣會打啊!一群南亞猴子還能比蒙古人厲害不成?

    刀甘孟二十萬大軍,正麵作戰被沐春以萬騎大破,俘虜七萬,已經充分說明了他們的戰鬥力跟此時的明軍比起來,天壤之別。

    此番取勝,不過依靠地利、氣候罷了。

    朱允炆深吸一口氣,然後哈哈大笑起來,“傳旨,召徐輝祖入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