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字數:1264 加入書籤
愛琴公國,茶道《天龍八部》裏麵阿朱和阿碧給段譽做的一道菜叫
“龍井茶葉雞丁”。實際上宋朝時期龍井的水遠比龍井的茶有名。
“杭州西湖龍井水,新安天都之九龍潭水……金陵蔣山之八功德泉,攝山之珍珠泉,皆甘冽異常”。
宋代最名貴的茶是龍團鳳餅,原料是出自福建建安鳳凰山的北苑芽茶,用淩晨所采小芽,取其精英,僅如針大。
然後反複洗滌,入甑用沸湯蒸之。然後將蒸熟的
“茶黃”先榨水,再榨膏,膏不盡則
“色重味濁”。然後用瓦盆研茶,每日隻可研三團。然後蕩茶,然後倒入刻有龍鳳的銀模具中造茶。
最後用烈火焙一次,沸水澆一次,稱
“過黃”。上等團茶在製作時常摻入龍腦、沉香、蘇合香油等香料和油脂,表麵有蠟樣光澤(飲前要用沸水洗去),因此也稱為
“蠟茶”。龍團經過多道蒸洗工序和沸水澆灌,茶味極淡,倒也符合古代
“大味必淡”的美食觀。龍團茶八餅一斤,宋仁宗時又出現二十餅一斤的小龍團,尤珍貴,雖宰相亦不輕賜。
隻有南郊祭天齋戒當晚才分賜宰相、樞密使等人,宮人剪金箔為龍鳳花貼於其上,八人共分一餅。
宋徽宗時福建每年貢龍鳳團茶47100餅。小龍團有禦苑玉芽、龍團勝雪、龍鳳英華、承平雅玩、無疆壽龍、宜年寶玉、瓊林毓粹、上林第一等名字,也叫
“細色”。而大龍、小鳳、大鳳等貢茶都被宋徽宗視為
“粗色”。龍鳳團茶之下有京挺、的乳、石乳、白**、金蠟麵、頭骨、次骨等團茶,供官僚和富人消費。
由於造價昂貴(小龍團北宋時期每餅造價五貫,南宋初年造價高達十二貫),再加上團茶工藝陷入追逐奢侈、爭奇鬥異的畸形發展,因此團茶在南宋時期最終走入死路,兩浙草茶(即散茶、葉茶)逐漸在元代和明朝取而代之。
朱元璋即位後,直接下令罷造龍團鳳餅,把這種名貴茶工藝品給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