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十億大單!

字數:11976   加入書籤

A+A-


    這時的董小姐,已經在中國商界中頗有“威名”。

    她以性格堅毅執拗,為人強勢而著稱,人稱“鐵娘子”。

    “top銷售”(據說做銷售員時,一個人的業績占了格力一半的銷售額)出身,1994年底出任經營部部長、2001年升任格力電器總經理。

    在她的領導下,格力電器從1995年至2003年,已經連續9年空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首位。

    她自己也因此獲得了很高的社會聲譽和商界地位。

    2002年9月,榮獲“中國企業女性風雲人物“稱號;

    2003年,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並榮獲“南粵首屆優秀女企業家“榮譽稱號;

    2004年3月,當選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周刊》評選的2003-2004年度“中國十大女性經濟人物”……

    而就在這時,發生了著名的“國美格力決裂事件”。

    事情是這樣的:

    今年的2月21日,國美成都分公司開展空調促銷,將6家門店所有品牌空調降價。

    涉及兩款格力空調:原價1680元的掛機降為1000元,原價3650元櫃機降至2650元。

    降幅居全部品牌之首。

    而這兩款產品,都是格力當時最暢銷的產品。

    這讓格力內部大為震驚,手下馬上給正在帝都開兩會的董小姐打電話:

    “董總,不得了了!

    國美把我們的價格打到了低於成本價在拋售,所有的經銷商都很恐慌!

    而且……國美方麵還說,讓我們給政策,支持他們的促銷……”

    董小姐一聽,大為光火。

    什麽?

    把我的產品做虧了,還讓我給政策補貼?

    做夢!

    於是,格力以國美單方麵擅自降價破壞了格力空調的價格體係為由,給國美成都分公司發函,要求道歉並“立即停止低價銷售行為”。

    成都國美則認為這是正常促銷,拒不道歉並堅持降價。

    董小姐也是個狠人。

    直接就發話:“撤出國美展櫃,不跟他合作了。”

    這下,一向信奉“你不服就打到你服為止”的老黃,當然不會服軟了:

    “行,讓她撤,不光成都撤,全國都下架!”

    老黃一聲令下:

    整個國美全國各分公司,將格力庫存及業務在3月10日中午12點前清理完畢!

    這一下,兩家的戰火就從成都一域,直接燃燒到了全國。

    媒體和家電行業業內聞訊,都是一片嘩然。

    人們紛紛歎息:

    格力和董明珠膽子也太大了吧?

    在國美上市的關鍵時期,捋老黃的虎須……

    董小姐是強勢,但能有老黃強勢霸氣?!

    這個時候,國美在家電零售領域,可謂是如日中天之勢。

    得罪了國美這個大渠道商,格力接下來估計要慘了……

    而恰好就在這個時間點上,隋波造訪格力總部。

    本著特殊時期,“朋友越多越好”的想法。

    雖然易趣在業務方麵,現在和格力的交集不多,但格力方麵也給隋波很高的禮遇。

    董事長朱江洪和總經理董小姐都親自出麵迎接,給足了隋波麵子。

    “朱董配”的管理架構,也是這些年格力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朱江洪搞技術出身,低調、穩健、寬厚,擅長質量管理和技術開發;董明珠做市場出身,霸氣、高調、有擔當,長於營銷和市場,兩人可謂是“珠聯璧合”,性格和優勢都互補。

    隋波在眾人的陪同下,簡單參觀了一下格力的廠房後。

    大家回到格力辦公樓的會議室中就坐。

    宋健這次來格力,就是談易趣網和格力在電商領域的合作。

    電商渠道現在並不是家電行業的主流渠道,董小姐雖然也曾聽說過易趣的名聲,但對於和易趣和合作,能夠帶來多少銷量,還是持懷疑態度的。

    而且,空調屬於比較特殊的家電產品。

    不像電視、冰箱、洗衣機之類的家電,送貨上門後,用戶就可以直接使用。

    空調是需要有專業的師傅,進行現場安裝的。

    這一點,可不是電商渠道的物流就能解決的。

    此外,格力又和其他廠商不同,一直堅持“先款後貨”的經銷體係,施行的是“銷售返利”政策,沒有賬期一說……

    所以,牽扯到具體的采購量、結算、安裝和售後環節,雙方有很多細節都沒有談妥。

    宋健這時,把正好在深市的隋波請來。

    也是知道老大的辦法多,思路更是常常獨出心裁,另辟蹊徑。

    希望他能在關鍵的時候,一錘定音。

    眾人寒暄了幾句。

    自然也聊到了最近的“國美分手”,對此,隋波說:

    “我還是很佩服董總這種不妥協的態度的,不過短期內,少了國美這個渠道,可能會給格力帶來一些傷害啊……”

    董明珠倒是顯得很輕鬆:

    “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國美隻是格力全國1萬多經銷商中的一個,它占我的營業額連1%都不到。

    它現在是‘打我路上過,留下買路錢’的霸權思想,我們不可能接受的。一天不接受格力的價格原則,格力就堅決不在國美賣場設櫃!

    我認為,一個企業的經營和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是要講原則。

    我的原則就是公平,不要傷害大多數人(經銷商)的利益。

    占地為王是行不通的!

    這個市場誰也清理不了誰,最終決定權在消費者手上”。

    隋波笑笑點頭。

    前世早已經有太多的經濟界的人士,將格力不斷發展壯大的秘訣研究透了……

    為什麽董小姐會將降價視為大忌?

    那是因為,格力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建立了一支穩定且高產的經銷商體係。

    而這個體係得以長期維持,並不斷壯大,靠的就是格力穩定的價格,讓大家都有錢賺。

    她為什麽敢對國美說不呢?

    以帝都市場為例,2003年,格力在帝都擁有1200多家經銷商,年營銷額為3億元,而國美的占比則不到1/10。

    有誰會為了1/10,而放棄9/10呢?

    再者,國美等家電連鎖商的勢力範圍主要是一線城市,而一線城市隻是格力的一塊市場,更大的市場則在二三四線城市。

    若與國美捆綁發展,則無異於放棄更為廣闊的市場。

    不過董小姐也不是放棄賣場渠道,而是要求賣場尊重格力的核心利益,即穩定的價格體係。

    就在3月20日,格力就剛剛和尊重其價格原則的大中電器,簽訂了一份總值為1.8億元的空調包銷合同,總銷量在8萬台左右。

    與此同時,董明珠又借著這次與國美決裂的機會,順勢推出了自建專賣店計劃,主要麵向二三四線城市。

    能在中國商界揚名立萬的人,沒有一個善茬!

    就拿董小姐來說,

    其實雖然她在行業內名氣很大,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並不為大眾所知……

    那麽,是什麽讓董小姐一舉成為“網紅”一樣的公眾名人呢?

    就是2013年,中央台評選年度經濟人物,董小姐與雷教主同台,打了一個“十億賭約”。

    大眾的眼球猛然被吸引了過來。

    董小姐一下紅了,紅的很突然。

    用吳曉波的說法,就是製造業被互聯網經濟逼到了牆角,這時候便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提刀在手,替自己大聲地喊幾嗓子。

    可能當時打賭,隻是董小姐的脾氣上來了,並沒有事先的“策劃包裝”。

    但有趣的是,她抓住了這個瞬間,讓它成為了一個標誌性的態度。

    從那次之後,董小姐的講話越來越大聲,越來越自由,也越來越引人注目。

    就這樣,董小姐從董事長辦公室站到了鎂光燈下,還搶走了明星代言的生意,格力每年可以省下幾千萬的代言費和廣告費。

    比省錢更重要的是,董小姐創造出了一個新的品牌傳播模式:

    即便是最冰冷、最格式化的家電品牌,也可以進行人格化的背書。

    而且,製造者本身應該成為口碑傳播的主角。

    在傳播學上,這個叫“返祖現象”,互聯網人一直是這一武器最好的實踐者。

    老馬就是天生的演員——如果他混娛樂界,就沒其他人什麽事了;周鴻禕天生一個“蠻子”性格,東哥是被奶茶妹妹教會的……

    製造業的董小姐,顯然也學會了這招。

    但其實,董小姐之所以開始“賣人設”,除了品牌傳播之外。

    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就在2012年,朱江洪退休。

    董小姐雖然接棒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但是珠海市國資委仍然控製著副董事長,總裁,黨高官的關鍵人事安排,並立即空降了周少強任格力集團總裁、黨高官。

    和朱江洪不同,董明珠不具備國資委幹部的身份,永遠無緣格力黨高官這個體製內的角色,也沒法擁有像朱江洪一樣的體製內關係網。

    銷售出身的董明珠,隻能在市場中找補。

    但是當銷售業績都開始出現下滑時,董明珠意識到危機……

    所以,主動和被動的選擇條件下,董明珠似乎注定要成為格力的代言人。

    而她用這一招把自己和格力電器捆綁在一起,讓蠢蠢欲動的行政權力投鼠忌器,也讓自己在獲得了足夠的第三方支持……

    此後,董小姐就開始出圈。

    塑造成為大眾眼裏一個脾氣暴躁、個性強硬、手段專橫的女強人“人設”。

    她在陳魯豫節目裏教訓員工,在股東會上教訓股東的視頻,一度刷屏互聯網。

    大眾高呼過癮,董明珠網紅之路,越走越遠。

    但與此同時,

    她和格力的品牌捆綁也更緊密,在公司內的權威更高!

    後來她推動格力股改,引入高瓴資本,管理層mbo,並借助借助傳統的持股和有限合夥投資協議構架的綜合設計,最終構建了一個長達4級的金字塔式的控股鏈條。

    從而徹底將國資委對格力的控製力,削弱到最低……

    追溯這一切的起源,就是從她那次“豪賭”開始的!

    所以,後來經常有人嘲笑董小姐的這個“賭約”,卻不知道,董小姐早就已經達成了她的核心目的……

    當然,這種事大家都差不多,隋波自己也賣人設,所以沒什麽不好的觀感。

    在商言商,換誰也會這麽做的。

    拋開這些外在的東西,隋波對於董小姐和格力這種信奉“工匠精神”、注重技術研發和嚴格把控質量品質的製造業公司,還是充滿敬意的。

    互聯網固然是時代的大趨勢。

    但真正推動中國經濟崛起的,依然,並始終是“中國製造”。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的“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到後來隨著全球化分工的潮流和歐美製造業轉移的趨勢,“oem模式”盛行。

    中國一度成為了“世界工廠”。

    雖然成為了世界“製造大國”,但從全球產業價值鏈來看,代工生產環節創造的附加值不足30%,剩下的70%則來自以品牌為核心的研發與營銷環節,生產環節所能分享的利潤甚至低於10%,大部分企業隻能靠oem賺取微薄的加工費。

    可以說,在2011年以前,中國製造業至少錯過了兩大機會:

    一是盲目擴大低端產能,錯過了產能升級的機會;

    二是單純追逐微薄利潤,錯過了品牌培育的機會。

    而像格力這樣,能夠堅持自有品牌,走自主技術研發路線的製造企業,屈指可數!

    而將來,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工業革命,將推動製造業進入智能化時代。

    易趣體係在電商平台上,將來的發展戰略,遲早有一天會和智能製造產生深入的交集。

    從全球競爭和中國大國崛起的高度來看,

    華為、格力、海爾……,這些國內優秀的企業,都是隋波認為將來可以成為盟友的夥伴!

    所以這種時候,隋波不介意幫正被老黃打壓的格力一把。

    在談到兩家的合作時。

    隋波說出的一番話,讓在座的宋健、朱江洪、董小姐等人都吃了一驚!

    “朱董,董總,

    對格力公司始終堅持的工匠精神和對品質的嚴格要求,我是非常認可的。

    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我相信未來一定是互聯網和製造業更緊密結合的時代。

    所以,我對和格力合作,是充滿信心和希望的。

    易趣準備進入家電市場,秉承的理念和格力相同。

    那就是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更優質的產品!

    當然,我也尊重格力的經銷體係和價格政策,請你們放心。

    就算易趣會做線上促銷,也會以易趣自行補貼的方式,不會盲目降價。

    先款後貨?

    沒問題!

    既然是第一次合作,易趣也應該表現一下我們的誠意……”

    他看了一眼董小姐,笑道:

    “董總,易趣希望能夠簽署一個10億的采購包銷合同,不知道能不能拿到一個比較好的價格和政策呢?”

    即使董小姐久經風浪,也被隋波隨口說出的這個數字,嚇了一跳。

    10億的采購合同,是什麽概念?

    格力200.5億。

    最大的經銷商,一年貢獻的銷售額也不過1億多。

    不久前剛和大中電器簽訂的1.8億,8萬台的包銷合同,已經是格力今年最大的一個訂單了!

    “隋總,你是說,一次性采購10億的空調?

    易趣網有這麽大的銷量嗎?”董小姐穩定了一下心神,再次確認到。

    隋波笑著點點頭。

    神色雲淡風輕,好像10億並不是什麽大數目似的。

    這個數字,並不是隋波隨口說的,而是在坐在這裏的短短時間裏,他已經在腦海中將各種情況都梳理了一遍。

    首先,易趣要進入家電市場,必須要找到一個突破口,也就是主打品類。

    而現在即將進入盛夏,空調無疑是最熱門的家電產品!

    其次,格力現在正受到國美打壓,這時候雪中送炭,對格力而言無疑是友誼的體現。

    在價格、供貨方麵,都會比平時要更順暢。

    甚至對易趣進行線上促銷的容忍度也會高——前提是易趣不明確降價,而是采用補貼的方式。

    第三,采購規模也影響利潤。

    一次性10億的采購量,按照格力的銷售返利政策,返利的比例會更高,甚至可能達到20%以上,這就能夠覆蓋掉促銷成本,易趣也不虧。

    第四,既然要進入線下渠道,用這次和格力的合作,遙遙向老黃宣戰,也挺有意思的。

    現在的隋波再怎麽說也是“首富”,不怵老黃。

    而且還能讓一些潛在的收購對象,看到易趣的實力和雄心。

    最後,這也是對其他家電廠商的示範作用。

    現在家電市場競爭這麽激烈,不斷有廠家倒閉,品牌隕落,大家都在掙紮求存。

    易趣借這個“大單”在業內打響名頭,也能讓這些廠家對和易趣合作多一些信心和積極性。

    隻要能拉動銷量,賺錢,那些家電廠家會洶湧而來的……

    隋波的想法很簡單。

    不做則已,既然做,那就一舉達到“一炮而響”的最佳效果!

    至於10億訂單,近50萬台空調,賣不賣得掉?

    千萬不要小看中國老百姓的購買力,尤其是對“便宜貨”的購買力!

    拚多多的出現,讓多少從來沒有接觸過互聯網網購的老人,都拿起手機下單。

    靠的是什麽,就兩個字“便宜”!

    小黃一個“百億補貼”,市值衝破千億美元,注冊用戶數更是差不多快追上已經發展了十多年的淘寶。

    靠的是什麽,還是那兩個字,“便宜”!

    隋波這次準備搞一票大的,也弄個“十億補貼”先玩玩……

    一台1600的空調,易趣直接補貼600或者800,一台2500的空調,易趣補貼1000!

    這個宣傳隻要打出去,不知道多少從來不接觸互聯網的用戶,都會衝上來買!

    多少台都能銷的出去。

    這是易趣自己“賠錢”補貼賣,格力和經銷商也說不出什麽來。

    …………

    2004年4月30日,易趣和格力舉行聯合發布會,宣布兩家達成戰略合作。

    隋波親自出席了發布會,和格力的董小姐現場簽約,這次易趣與格力戰略合作協議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兩人簽署了一筆高達10億rmb的包銷合同。

    這個消息,無疑在國內的家電行業、互聯網業內、媒體,引起了巨大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