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強烈反響

字數:7306   加入書籤

A+A-


    有時隋波也不得不承認。

    如果忽略左清泉和他之間的那點小曖昧,純粹的從理性角度,看她的能力。

    左清泉的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

    不僅之前在市場部做的很好,就算現在擔任ceo助理,也依然表現的非常出色。

    或許是出身的原因,她的眼界和見識較高;

    而思路清晰,做事細致,就是她自身本來的素質了。

    能考入帝大的,果然沒有庸才。

    當隋波確定了媒體之後,不多久,她就將媒體采訪前前後後,各項的準備工作做好了。

    要知道,其實應對媒體,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媒體也有自己的立場和需求。

    不同的媒體,對同一件事的報道方向和主題可能截然相反;

    采訪者也會有自己的風格。

    有的犀利尖銳,會通過忽然提出敏感或負麵問題的方式,來觀察被采訪者的反應;

    有的則溫和守序,傾向真實記錄和正麵報道;

    甚至有些采訪的記者,為了報刊銷量,會故意斷章取義,博取關注……

    這就需要提前搜集信息,做好采訪前的預判和應對策略。

    以保證在采訪過程中,被采訪者能夠始終掌握控製權,不使得采訪偏離軌道。

    像這次在采訪之前,左清泉就向隋波匯報:

    “我已經和中青報方麵確認了這次采訪的提綱。

    主要圍繞三個方麵的主題:

    你的創業曆程;

    你對大學生應該學業為重還是多方麵發展的觀點;

    對易趣公司的發展思路和和對互聯網的看法;

    這次來采訪你的,是負責中青報《冰點》專欄的編輯、記者李方。

    好消息是,他也是咱們帝大的師哥,89屆中文係畢業的;

    壞消息是他的風格比較犀利,在中青報內部被稱為評論四虎之一。

    不過好在我查看了他之前的文章,雖然文筆犀利,但基本上都是偏向正向報道的。

    另外,這次專訪的內容,除了中青報的《冰點》欄目會刊登外,還有可能在《青年參考》周刊中刊登。

    所以,采訪時會帶攝影師來,給你拍照。

    ……嗯,我建議,你穿一件白色的短袖polo衫。

    這樣既不顯得太正式,也符合你的大學生創業的形象。

    還有,你接受采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回答盡量簡潔,多用簡短、敘述性的句子。

    這樣不容易被誤解意思。

    還有,如果被問到負麵或者你覺得敏感的問題,不要和他糾纏。

    用一些過渡性的句子,盡快回複到你想要傳達的重點信息上,不要被對方左右話題。

    還有,我會全程錄下采訪過程。

    一方麵留作公司資料記錄,另一方麵也防止對方曲解你的意思……”

    隋波坐在椅後。

    看著她滔滔不絕、不厭其煩的,向自己叮囑麵對媒體采訪時的注意事項。

    不覺莞爾。

    誇讚道:“清泉,我發現你還真是個合格的ceo助理啊!”

    看左清泉還一臉不放心,想再多叮囑幾句。

    他笑著擺擺手:“好了,你放心吧!

    中青報畢竟是國家級的大報社,冰點專欄也是品牌欄目,不會有這方麵問題的。

    我知道怎麽應付。”

    隋波從確定下兩家媒體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好了。

    《中青報》的采訪,他會主要講故事,談理想,要體現出他對新興事物積極去探索的品質,和社會責任感,身為青年的遠大抱負……

    至於《互聯網周刊》的采訪,他才會重點講產業,講預判,講成績,用來吸引業內和投資人。

    ……

    有了前期的溝通和確認,這次中青報的采訪,進行的很順利。

    李方是個有些許文學氣質的人。

    據帝大認識他的人稱,李方曾經也是校園裏著名的“詩人”。

    所以他的采訪過程中,對隋波在商業方麵的成績不怎麽關心,更多的是在探尋隋波的內心世界。

    從他的故事裏,不斷提煉出某些點,進行提問。

    “可以談一談你為什麽會在網絡上發表小說麽?”

    “小說出版後,你被譽為新銳作家,帝大才子,可你一直拒絕接受采訪,是怎麽考慮的?”

    “為什麽會在大學就開始創業?創業對於你而言意味著什麽?學業呢?”

    “你為什麽會認為互聯網將改變世界?易趣的理念這麽大,你覺得能夠做到麽?什麽時候?”

    “你說自己隻是普通大學生中的一員,是否也說明,你認為其他大學生也能做到像你一樣?”

    等等類似的問題,試圖通過這些問題,挖掘出隋波的真實想法。

    隋波態度很好的一一作答。

    “在網絡上發表小說隻是一時興起,在看了不少bbs上的帖子後,也想寫點什麽。並沒有想到後來會在網絡上引起那麽大的反響。

    不過這也體現出了互聯網的特點之一,那就是快速的信息傳播。

    我想這對很多有文學夢想的人而言是個好事,以後或許實現自己的小說夢,出版社不再是唯一的渠道,互聯網也是一個新的途徑。”

    “我寫小說隻是興趣,並沒有借此成名成家的想法,所以謝絕了一切媒體采訪。”

    “至於大學創業,是因為我在上網的過程中,認識到了互聯網的魅力和未來的發展空間。

    我覺得這是一個能夠實現自己夢想的方式。

    時不我待!

    我不能抑製自己內心真實的衝動和激情,必須馬上行動起來。”

    “創業是我的事業,學業則是我事業的根基和成長的養分,所以這兩者對我而言同樣重要。

    想要平衡其實也不是想象中那麽難,時間總是能夠擠出來的。

    在今年營銷活動最忙的時候,我的成績依然保持在班裏前十名。”

    “是的,我認為互聯網終將改變世界,易趣就是為了這個理想而成立的。

    我們希望在這個偉大的曆史進程中,能夠親身參與其中。

    也希望在技術變革和創新的過程中,為國家和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善,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出生在西北金城的普通家庭,高考發揮不錯,考入了帝大。但我知道自己不是天才,隻是運氣比較好。

    就像剛才我們說的,我和其他大學生沒有區別。

    但是幸運的是,因為對互聯網的共同的夢想和理念,我遇到了一群非常優秀的天才。

    我們組成了一個卓越的團隊。”

    “帝大、水木、人大,甚至還有魔都的複旦、江城的武大、錢塘的浙大……等等,各大學中對計算機和互聯網充滿熱愛的同學,也因為同樣的理想,陸續加入了易趣的團隊。

    正是有了這麽多優秀的夥伴,我才能夠以一個普通人的能力,做出一些小成績。”

    隋波的回答,讓李方有些側目。

    這種嫻熟應對,甚至某些方麵帶有點圓滑的話語,怎麽也不像一個大學生能夠說出的話。

    當然,隋波顯然不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

    一個剛剛大二,年僅19歲,卻已經創立了一家超過500人規模的互聯網公司。

    做出了注冊用戶數超過上社區,還有一個營收超過千萬的電商網站。

    他怎麽可能普通?

    小家夥狡猾的很!

    …………

    李方回去後。

    很快,一篇名為《帝大學子創業夢—互聯網將改變世界?》的長篇報道,刊登在了中青報《冰點》欄目中。

    這時的《冰點》專欄,因其獨特的故事性人物報道風格,和“真、新、融、精”的特點魅力,深受讀者喜愛,也在傳媒領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其關注的話題,一向是很多媒體的風向標。

    隨著這篇報道一出。

    隋波和易趣公司,真正第一次以全貌出現在了全國人民麵前!

    與之前眾多媒體的側麵報道不同。

    這篇報道以專訪和人物對話語錄體的方式,將兩者采訪時的對話,幾乎完整的刊登出來。

    從而讓讀者可以從對話中,真實的體會到,隋波是個什麽樣的人,這個故事是否有感染力。

    當然,文章在采訪實錄之外,也通過大量的調查和數據,來從側麵表述出了隋波和易趣公司目前所做的成績和在行業內所處的位置。

    尤其是最後一段評論的文字,堪稱經典。

    “隋波在采訪過程中,不斷強調自己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創業和學業對他而言同樣重要,但編者相信,他最終還是會作出選擇。

    他說自己找到了實現夢想的途徑,他認為互聯網有著改變世界的力量,希望盡早投身其中。

    我們注意到他常常提到一個詞,“推動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這是隋波認為互聯網帶來的改變,也是他和易趣團隊的理念。

    但我們更關注的,是在他這句話裏,體現出了當今新一代年輕人,大學生這個群體,身上所蘊藏的曆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這讓我們感到欣慰,也充滿希望。”

    這篇報道不出意外,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同時,各地媒體紛紛轉載了這篇報道,一時間在社會和媒體上,形成了一股熱潮!

    也開始引得一些知名學者、大學教授、社會名流,忍不住紛紛發表文章,開始議論隋波大學創業的這個現象。

    這些人在媒體上的發聲,又一次引起連鎖反應,將更多的人卷了進來,互聯網行業、教育領域的人也開始發聲……

    對於媒體而言,這簡直就是一場盛宴,很多媒體甚至開了專欄,供不同意見的雙方論戰。

    就在這種媒體不斷推動的討論中,隋波和易趣公司徹底紅遍了全國。

    甚至成為了1998年底的一種熱議的社會現象。

    風頭一時無兩!

    隋波也沒想到會引起這麽大的反響。

    看到每天左清泉拿進辦公室裏,那厚厚一堆有關他和易趣報道的報紙和雜誌,也有點頭疼起來。

    沒想到會鬧這麽大……

    這段時間,還是老老實實閉門發展吧。

    嗯,除了找上門來的投資人……誰也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