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奇謀(續)
字數:5342 加入書籤
&esp;?水,分支高梁水處,行軍都督吳明徹登上河流分叉處的石山,舉目遠眺,用千裏鏡觀察東麵薊城周邊地形。
&esp;石山東邊不遠處,有一座城池廢墟,這裏是漢魏時期的薊城故址,現在,是楚軍的一處營地。
&esp;吳明徹所部行軍於此紮營。
&esp;薊城故址往東南數裏,是如今的薊城。
&esp;現在的薊城,北麵有一條蕭河,名為“高梁之水”,和故薊城這邊“高梁水”是不同的河流。
&esp;這一點,酈道元的《水經注》裏分得很清楚,吳明徹仔細讀過《水經注》,研究薊城周邊地勢,如今現場勘查,更不會搞錯。
&esp;?水自西北往東南流淌,流過故薊城和現薊城的南麵。
&esp;而在這石頭山處自?水分流的高梁水,向東流淌,從故薊城城中流過,從現薊城北麵數裏外流過。
&esp;而那個“高梁之水”,源頭來自現薊城西北方向的一處泉眼,所以是一條小河,從薊城北邊上流過,比高梁水更靠近薊城,如同一條護城壕溝。
&esp;高梁之水流過薊城東北角之後,折向東南,最後匯入?水。
&esp;現薊城的西麵,又有水源,自東流淌,是為薊水。
&esp;薊水流到現薊城的西南角,拐了個彎,從東南匯入?水,這個河段(薊城西南河段),名為“洗馬河”。
&esp;所以,現薊城的南邊河北邊都有河流,經過多年的開鑿,南邊的“洗馬河”與北邊的“高粱之水”,真就成了薊城的護城河。
&esp;那麽,楚軍要強攻薊城,不考慮填壕、長期圍困的話,就隻能從東麵和西麵走平地進攻。
&esp;可若是用水攻,那就太方便了。
&esp;現在已經入夏,雨水漸多,隻要在薊城東南方向,高梁水匯入?水處下遊築壩蓄水,就能回水灌薊城。
&esp;不過,因為薊城周邊地勢相對平坦,想要把薊城灌得大半沒入水中有些困難,城中水深,或許也就是過膝蓋。
&esp;所以水攻的效果有些差,但吳明徹不這麽認為。
&esp;他覺得用蓄水灌城的方式,特意汙染城中水源,也是不錯的辦法。
&esp;長期的積水,會讓城中守軍喝不到幹淨的水而患病,譬如患上痢疾,或者手腳浮腫,時間一長自然就不戰自潰。
&esp;行軍總督王琳,沒有同意他的建議,理由是己方圍而不攻,先打援,所以沒必要用水攻。
&esp;且築壩蓄水灌城,會讓薊城周邊的大量農田毀於一旦,這對接下來軍隊的駐屯很不利。
&esp;想到這裏,吳明徹看著眼前阡陌連天,有些遺憾。
&esp;確實,薊城周邊開墾了大量農田,一旦用水攻,長期浸泡薊城之後,這些農田會受影響。
&esp;楚軍拿下薊城後,想要在今年恢複農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此一來,糧草就隻能從外地運來,增加負擔。
&esp;薊城地區的農田,還是盡可能要保住,確保一定程度上的自給自足,這是這裏的地勢所決定的。
&esp;幽州薊城,北麵、西麵是燕山山脈,翻過山嶺,就是大草原,那裏有大量胡人部落生活,時不時會聚眾南下,進入幽州地區劫掠。
&esp;所以,自古以來,幽州地區就是邊境要地,曆代朝廷但凡控製著幽州地區,都要在此駐紮重兵,防禦北患。
&esp;這麽多兵馬駐紮幽州地區,所需糧草若全都從外地運來,消耗很大,所以,邊軍屯田才是最佳選擇。
&esp;吳明徹此時所見四周的一片“阡陌連天”,就是曆年來幽州邊軍屯田的結果。
&esp;薊城附近河流眾多,夏秋季節,容易鬧水患,所以經過無數年的治理,薊城周邊有了已經相對完善的溝渠、堰壩等水利設施,確保這片地區的田地能夠旱澇保收。
&esp;如果用水攻,長期灌城,這些水利設施毀於一旦,之後再要重新修建、疏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不是小數目。
&esp;若期間突厥大軍來犯,工程進度又會受影響,影響糧食產量,屆時,就得從河北各地運糧過來,那也很麻煩。
&esp;行軍總督的顧慮很有道理,而想到突厥的威脅,吳明徹望向西北方向。
&esp;那個方向是居庸關的位置,數年前突厥大軍進犯幽州,就是被齊軍擋在居庸關外,最後不得不撤軍。
&esp;直到今日,居庸關還在齊軍手中,所以,反撲的齊軍,到底會從哪個方向進攻薊城呢?
&esp;吳明徹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而最近幾日敵情突變,意味著對方的反撲,即將到了最關鍵的時候。
&esp;數日前,橫跨太行山東西的山陘之一“蒲陰陘”,其東端關隘子莊關守軍(楚軍已經奪下該關)發現敵情:
&esp;有數萬人規模的軍隊,避開關隘,沿著一處山中河穀往西北方向行軍。
&esp;附近的楚軍立刻行動起來,派出上萬人規模的軍隊,跟著對方行軍:齊軍在山穀裏走,楚軍就在山上跟著。
&esp;一高一低,無法直接交戰,但楚軍就是要跟著齊軍,盡可能在沿途合適的地方攔截對方。
&esp;很明顯,這是來自河東地區的齊軍,走山中野徑,避開現有的“通暢山路”,出現在幽州西部、居庸關南麵。
&esp;一旦讓其得逞,如今堵著居庸關的楚軍就會腹背受敵,然後,齊軍的主力就會從居庸關衝出來,衝向東南麵的薊城。
&esp;若如此,吳明徹所部兵馬駐紮的薊城故地,就首當其衝。
&esp;然而,薊城東北方向,群山之中唯一的缺口地區——盧龍塞——也有敵情傳來:斥候發現有大量兵馬沿著盧龍塞古道行軍。
&esp;盧龍塞這處要地,目前依舊是齊軍控製著,所以,圍了薊城的楚軍,有些被動。
&esp;而且,幽州西南涿郡地區,開始有大量流賊出現,這些人騎著馬四處流竄,襲擾楚軍的運糧隊,以及各地烽燧、營壘。
&esp;當中,以範陽地區尤為突出。
&esp;這倒是能理解,因為楚軍對範陽地區的豪強大戶進行了“大清掃”,激起“民怨”是不可避免的。
&esp;於是,圍住薊城的楚軍,現在四周形勢變得嚴峻:齊軍的真正主力,到底會從哪個方向冒出來?
&esp;吳明徹走下山,準備去大營參加議事。
&esp;他對目前局勢有自己的看法,認為如今圍攻薊城的楚軍居然“危機四伏”,都是齊軍故意營造出來的效果。
&esp;對方之目的,是要調動楚軍兵力,讓楚軍處處設防,於是兵力漸漸攤薄。
&esp;北伐大軍主力圍著薊城,久攻不下,又分兵到處布防,到處都是漏洞。
&esp;然後,齊軍主力選好時機突然發力,衝出群山,直奔薊城而來,與薊城守軍內外呼應,一戰...
&esp;一戰,就能在薊城把北伐楚軍打得大敗,甚至全軍覆沒,如此一來,河北地區形勢,就要劇變了。
&esp;吳明徹下到山腳,騎上馬,往中軍大營而去。
&esp;形勢越是緊張,敵人越是有奇謀,他就越期盼,因為隻有擊敗強勁的對手,才能立下更大的功勞。
&esp;吳明徹年近六旬,戎馬多年,但之前的人生,基本上都是在虛度光陰,所以到了侯景作亂之時,不過是眾多將領之中的一個無名之輩。
&esp;因為當年的梁國,沒有他們這些寒人出身武將的上升空間。
&esp;梁國的將軍軍號有一百四十多個,如同漫長的台階,寒門子弟投筆從戎,一輩子都爬不完這台階。
&esp;而那些高門世家,甲族權貴子弟,連馬都不會騎,剛入仕,軍號卻直接在台階的中上位置。
&esp;那位置,幾乎是絕大部分武人玩命一輩子都到不了的高度。
&esp;再弓馬嫻熟,再驍勇善戰,也不會被人看得起,甚至連騎馬在建康城裏走動,也會被那些不男不女的士族子弟嘲笑。
&esp;可現在不一樣了!
&esp;新朝建立,無軍功不得封爵位,種種製度改革,在各方麵都對武人公平了許多。
&esp;當年活捉侯景的那個小將,如今是新朝天子,素來看重軍功,也不吝於封賞立功將士。
&esp;所以,年近六旬的吳明徹,又有了“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昂揚鬥誌。
&esp;現在,齊軍有奇謀,而他,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