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生態兩個字貫穿產業始終(求月票)

字數:9957   加入書籤

A+A-




    8月8號,周一,立秋。

    天氣稍霽。

    太陽公公稍稍冒了冒泡,也算是驅散了些雨霧。

    約莫九點鍾,方年、陸薇語、關秋荷同乘一輛車去往楊浦。

    關總雖然在一些方麵花銷甚高,但也是有很艱苦樸素的一麵。

    不過方年才把車開上小區外麵的街道,就知道關總沒安好心。

    跟陸薇語一同坐在後排的關秋荷瞥了眼窗外,像是漫不經心地開口“不是說與我有關的事情要到九月份嗎?”

    “今天隻是去開個會。”方年隨口解釋。

    關秋荷目光一轉,又問“什麽會議一定要去前沿辦公室才能開啊,不能在家裏嗎?”

    接著突突突說了一堆“八月份的天氣都不是很好,時不時就下一場大雨,我的鞋子都要廢掉了。”

    “家裏就很舒服,地方也不比辦公室小啊。”

    聽著關秋荷嘀嘀咕咕,方年故意道“要不然我專門給你開個鞋款名目,你去買幾雙無論刮風還是下雨還是下冰雹都能上班的鞋?”

    “我就隨便一說。”關秋荷才不在這種事情上爭辯。

    本身抬杠就比不過。

    方年單手把著方向盤,揚揚手“關總您就放心吧,我沒想坑你,今天我也隻是去把一些事情的流程定下來,去辦公室更方便,公司資料最全麵。”

    “隻是有可能會議時間會比較長。”

    “因為算是臨時發生的事情,就昨天跟溫秘提了一嘴。”

    “……”

    關秋荷這才把心落到肚子裏,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道“哎呀,知道了知道了。”

    旁邊的陸薇語隻是看著戲笑著。

    關秋荷跟方年的日常抬杠和討價還價,其實還是蠻有趣的。

    這樣的工作狀態是她在大學時期包括實習期從未想過的。

    很舒服,也是讓陸薇語更快轉變了自己的角色,現在逐漸能獨當一麵的原因。

    有時候陸薇語仔細想想,雖然方年看起來隻負責提出方向,其它什麽都不做,但卻能在潤物細無聲之間,讓前沿辦公室裏的所有人蛻變。

    或許,這就是方年的人格魅力。

    關秋荷對方年說的話,隻要不是故意的,是會百分百相信的。

    眨眼已經是兩年多的合作關係了,這點默契還是有的。

    雖然關總沒有旅遊的打算,但好不容易可以休一個較長的假期,她當然是不想被泡湯。

    除非有非她不可又極其重要的事情。

    “……”

    抵達豐達大廈樓下時,剛好是9點30分。

    盡管方總現在很少來公司,但踩點這個技術,那是相當厲害的。

    畢竟方總還是個學生,經常性的會踩點到教室,早也不過三五分鍾。

    方年仨還未走進前沿辦公室,就聽到裏麵的聲響。

    果然,大家夥都到齊了。

    見溫葉他們望過來,方年邊往自己的工位走,邊說“準備準備,今天的會議比較長,也很重要,因為需要的資料多,就在這裏開;

    需要用到屏幕分享,提前登錄飛傳。”

    “……”

    大家紛紛應了下來。

    溫葉跟穀雨輕車熟路的準備‘茶話會’的必要物品,諸如瓜果零食茶。

    飛傳這個目前隻在前沿係和當康係內部使用的辦公軟件,經過不斷的迭代,辦公用的功能模塊那是相當的完善。

    像是常用的工作群、多方網絡會議、音視頻會議都做得挺好,還有一些其它功能。

    一定程度上的在替代oa係統。

    其次是類似於教學使用的屏幕共享軟件局網內單點控製屏幕,多點觀看,也做得比市麵上的更流暢。

    但方年否決了這個軟件的任何商業計劃,他的目的不複雜,就隻是為了盡可能的內部信息安全化。

    僅僅隻提供給了當康遊戲內部使用,每年授權費用500萬,多少算那麽個意思,畢竟也是女媧實驗室內部員工努力的成果。

    不能完全對外免費。

    …………

    …………

    接過溫葉遞來的溫茶喝了兩口,方年目光掃過辦公室,各人都已分別落座,平靜道“一共是兩個事情要說。”

    “第一個事情是關於前沿內部發展小生態與外部大生態以及暢通產業鏈循環的商議工作。”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環境。”

    與往常一樣,方年並不拖泥帶水,直入主題。

    白粥在剛加入辦公室第一天就有體會到這種作風,也就沒什麽不適應。

    這兩天方年也是抽空對之前的一些寫寫畫畫做了整理謄寫修訂。

    主要是加入了一些關鍵詞。

    譬如暢通循環——這來源於方年重生之前看到已經施行的14·5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綱要。

    所以方年光是從這些施行的文件上就能站到2035年的遠景角度看待當下。

    再加上自有的商業常識基礎,方年才能屢屢提出恰好領先的對外發展戰略,至於對內的,經常性前瞻十數年。

    接著,方年耐心道“6號上午,白澤實驗室陳建業院士親自跟我匯報了實驗室核心工作的進展;

    神龍2號設計工作進展順利,僅為了配合朱厭實驗室稍有延緩實際流片驗證時間。”

    稍頓,方年道“其次是保密實驗室的實驗任務有了突破性進展,雖然是無心插柳般的研究出了僅適用於電腦級cp的指令集架構與微架構體係;

    但這對前沿的多個領域規劃有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

    說到這裏,方年望向大家“大家都先說一說,該如何籌備部署下一步的生態計劃。”

    聽方年說完後,吳伏城率先接過話頭“方總,能先說說你對生態的概念嗎?”

    “是這樣,我們站的角度往往沒有你那麽全麵,很可能會有理解偏差,容易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旁邊溫葉深以為然的點頭“對對對。”

    白粥“……對。”

    他一個經濟學博士,懂得可多,連125前瞻性研究都參與過的人,本來是想多說兩句,但考慮到上次會議的遭遇,違心的表示了認同。

    方年一眼就看了出來,做了個手勢,笑著道“讓白粥先說說看。”

    “我……”白粥幾乎沒遲疑,清了清嗓子,“按照通俗的理解,生態是生物學的詞語;

    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

    “放到公司發展上,應該是促進內部形成更加良性發展,比如前沿現在的六大實驗室的有機融合共同發展……”

    “……”

    方年不置可否,伸手點了下鼠標,很快各人電腦桌麵上都出現了同樣的桌麵。

    “沒做演示文稿,我手打。”

    未幾,方年說了句,然後點開一個空白文檔,雙手飛快的打了幾行字。

    方年不喜歡做演示文稿之類的文件,隻是把自己手寫的資料的部分重點拍了照,有雲服務在,隨時可以讀取。

    幾秒鍾後,方年打完了字,抬頭道“首先呢,我分成了三個模塊內部生態、外部生態、產業鏈循環生態。”

    初次見識這種非人般打字速度的白粥“!!!”

    耳邊傳來方年不急不緩的聲音“這三個模塊的核心都把生態拆解成了兩個詞標準、暢通循環。”

    “標準容易理解,前沿所有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工作就是打造一套基礎信息科學的標準;

    包括操作係統、高端核心芯片、移動通信技術,以及其配套部分必要的上下遊研究工作。”

    說著,方年略作停頓,加重語氣道“我覺得有必要強調一點。”

    “無論前沿的發展規劃、願景、使命又或者行事方式是怎樣,前沿根本上隻是一個商業公司;

    隻要涉及了商業利益,外界會理所當然的把前沿所有的工作當成是利益攫取的根本,比如之前與三星電子的合作;

    我們內部從上到下都要從思想根源上認清楚,前沿打造標準的最核心目是為了超高回報的商業利益,其它所有一切都必須隻是順便的。”

    聽到方年著重強調這一點,迎著方年望過來的眼神,眾人認真點頭。

    “明白。”

    “會在企業文化深耕落實過程中著重強調這一點,尤其是針對幾個實驗室。”

    “……”

    方年一提,大家就都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麽工作。

    對於發展愈發迅猛的前沿來說,相較於研發經費這些實質性投入,企業文化愈發變得重要起來。

    人和事,終歸是不可能完全分割開來的。

    底層的錯誤很容易挽回,但最高層哪怕一丁點錯誤就可能帶來災難性結果。

    所以方年才會經常性著重強調這些。

    這也是前沿在愈發波瀾壯闊又詭譎多變的商業發展中,能更好的安身立命、安穩發展的必要因素。

    內部如果真都以為自己做的是至高的基礎科學,甚至以為就是為國為民;

    那外部的攻擊真就能特別簡單的瓦解內部鬥誌,瓦解整個前沿。

    這就是方年當初麵對苗為要那麽尖銳的原因。

    有些帽子前沿但凡戴上去,外部隨便一點風吹草動都能整死看起來無比強壯的它。1

    比較通俗的例子就是好人做了一輩子好事,臨了做了一件壞事,晚節不保,十惡不赦;

    壞人做了一輩子的壞事,臨了做了一件好事,浪子回頭,一筆勾銷。

    因為‘道德’在更通俗大眾的觀念裏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詞。

    不是每個人都是從一些較為哲學的角度去看待,會認同諸如功利主義的觀點

    “人的本性是驅樂避苦,因此作為一個社會,我們應該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作為道德的目標。”

    “……”

    話題稍作岔開,方年又拉了回來“再說第二個暢通循環。”

    “這要分成多個部分,比如……”

    說著,方年開始飛快的打字,邊打邊說。

    “暢通資本金融循環、暢通產業鏈上下遊循環、暢通產學研一體化循環、關係協調、需求供給的動態平衡等。”

    接著方年抬頭望向白粥“白粥,你來說說該怎麽暢通產學研一體化循環?”

    這個算是白粥的強項,又是他進入前沿辦公室主抓工作的目的,當然是當仁不讓。

    “寬泛的層麵來講,就是所有成規模的企業遇到的技術需求都能輕鬆在相關高校找到教授做他們需要的項目。”

    白粥侃侃而談。

    “具體到前沿,先單說前沿院的構造;

    六大前沿院規劃有總計103個交叉學科研究中心,這對學科交叉融合、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係、學科研發布局有著強有力的聚合作用;

    努力推進前沿院完善研究中心的發展,迸發出科研作用,即為暢通前沿內部的產學研循環。”

    稍頓,白粥補充道“實際上,我認為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的推動產學研政用一體化,剛好公共及政府事務部門也組建完成了。”

    白粥說完後,不用方年點名,吳伏城便接過了話頭。

    “暢通產業鏈上下遊循環其實可以比較簡單的理解為有人用。”

    “具體到前沿內部,一是加強協調各個實驗室之間的信息交流;

    二是推動實驗室優先但有限的使用內部產品;

    三是加強學院服務部門的建設推進工作。

    尤其是第三點,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推動諸如朱厭的da軟件等進入大學的教學資源領域;

    逐步改變大學教學幾乎完全采用國外軟件,甚至教案僅依托於如何使用這些國外軟件進行教學的現狀;

    最終從底層開始推動產品的廣泛使用率。”

    稍作停頓,吳伏城斟酌著道“其實更重要的前沿以外的市場產業鏈;

    女媧實驗室的女媧dos是成功範例,但同架構的dskos就是比較典型的失敗案例;

    處於有人用又沒人用的狀態。”

    “事實上一旦能完成暢通桌麵操作係統的產業鏈循環,就能帶動前沿目前一大部分基本隻在實驗室的研發工作;

    比如白澤那邊成功設計出的電腦級cp可以滿足日常所需,後續的產業鏈循環工作就好辦得多。”

    “……”

    資本、關係、供需這三個方麵,大家提得很少。

    也就是關秋荷提了句“資本金融應該不需要再進行具體規劃吧,方總那邊應該是早就部署了一攬子計劃。”

    方年也沒否認,簡單說了句“有影響力俱樂部在,慢慢來就行。”

    “……”

    相關內容探討完以後,又具體到了內部生態、外部生態、暢通產業鏈循環的相關工作部署討論。

    總之,雖然隻有生態兩個字。

    但實際落地的籌備部署工作不會太少。

    而這些,都是白澤實驗室在電腦級cp自主研發設計工作上的突破所帶來的。

    換句話說,有關於生態的籠統規劃,一直在方年寫寫畫畫中。

    隻不過沒有成果之前,拿出來就顯得空泛,這是方年去年就犯過的錯誤。

    當時有關於前沿的長遠規劃,說得大家都有點茫然。

    當然……

    現在不一樣的原因是,白澤研發工作的突破剛好有點巧妙。

    能帶動女媧實驗室、朱厭實驗室乃至剛剛成立的饕餮、檮杌這兩個實驗室的大量研發工作。

    雖然手機很快將成為人們最離不開的電子設備,沒有之一的那種。

    但大量電子信息工作還是要依托於電腦。

    而在關鍵信息技術領域,電腦這個層麵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甚至可以說這是前沿通過一己之力,即將突破西方歐美國家花了數十年構建的信息科學標準體係的征兆。

    才會對站在前沿乃至更高層麵角度的方年來說,可以如此牽一發去動全身!

    -

    1當初寫平校苗為視察,方年的應對引發部分讀者不解;其實就這麽簡單,但有的內容需要一層一層鋪墊寫下來,沒辦法一次代個一清二楚,所以寫連載體係的文章真的很難,多數時候受眾群並無足夠的耐心等待故事發展。

    ======

    ps雙倍月票最後一天,求個月票~12點前應該寫不出來一更了~勿等

    ();